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匿性胫骨平台骨折计算机断层扫描及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41
1
作者 孙毅 耿磊 +5 位作者 陈瑶 孙志先 杨波 朱志韬 刘婕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80-884,共5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对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TPOF)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5年11月期间156例急诊拟诊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X线片资料,将其中疑诊TPOF患者行CT及MRI检查,比较CT与MRI显示T...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对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TPOF)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5年11月期间156例急诊拟诊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X线片资料,将其中疑诊TPOF患者行CT及MRI检查,比较CT与MRI显示TPOF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并通过临床诊断和随访进行验证。结果156例患者中临床诊断17例无骨折,139例骨折;X线片明确诊断胫骨平台骨折61例,与临床诊断相符。将余95例X线诊断未明确的患者行CT和MRI检查,其中1例CT及MRI均误诊无骨折。CT诊断TPOF的敏感度75.95%(60/79)、特异度45.71%(16/35)、准确度80.00%(76/95),MRI诊断TPOF的敏感度98.73%(78/79)、特异度94.12%(16/17)、准确度98.95%(94/95)。MRI对于TPOF的诊断准确度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MRI分别诊断4例(6.67%,4/60)、22例(28.20%,22/78)为骨小梁骨折。影像诊断78例TPOF中,临床诊断56例累及骨皮质,CT诊断TPOF累及骨皮质敏感度100.00%(56/56)、特异度100.00%(22/22)、准确度100.00%(78/78);MRI诊断TPOF累及骨皮质敏感度76.78%(43/56)、特异度62.86%(22/35)、准确度83.33%(65/78)。CT对于TPOF累及骨皮质诊断准确率高于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6例患者术后获1~3个月随访。影像诊断无骨折17例患者中,1例随访1个月后骨痂形成,临床诊断骨小梁骨折,余16例临床最终诊断为软组织损伤;影像诊断骨折139例与临床最终诊断相符。结论CT对于累及骨皮质的TPOF诊断准确度高于MRI,当临床疑诊TPOF时MRI可以作为首选筛查方法,两者联合运用诊断TPOF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计算机辅助 胫骨骨折 膝关节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成像在肺部孤立性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5
2
作者 刘婕 +4 位作者 肖锡昌 杨波 朱志韬 陈瑶 张军龙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17期1903-1904,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成像技术在肺部孤立性结节(SPN)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SPN患者70例,将患者CT常规扫描与动态增强扫描的结果进行分析,以...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成像技术在肺部孤立性结节(SPN)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SPN患者70例,将患者CT常规扫描与动态增强扫描的结果进行分析,以病理穿刺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动态增强扫描的诊断结果,对比常规与动态增强扫描的CT值变化。结果 SPN在病理穿刺诊断结果中,良性46例,恶性24例。SPN在CT动态增强扫描中,良性43例,恶性27例,与病理穿刺诊断比较,误诊率与漏诊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CT动态增强扫描的敏感度为93.02%,特异度为77.78%,阳性预测值为86.96%,诊断符合率为87.14%。恶性SPN的常规扫描(25.52±11.39 Hu vs.13.24±5.79 Hu)与动态增强扫描CT值(79.38±7.68 Hu vs.17.49±5.63 Hu)均明显高于良性SPN,良性与恶性SPN动态增强扫描CT值改变幅度明显大于常规扫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成像技术能够准确鉴别诊断SPN的良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孤立性结节 CT动态增强成像 良恶性 定性诊断
下载PDF
胸膜孤立性纤维瘤螺旋CT征象及鉴别 被引量:6
3
作者 孙毅 孙志先 +4 位作者 刘成磊 孙志超 胡春峰 耿磊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2期290-293,共4页
目的探讨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FT)的CT影像特征,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收集15例胸部SFT的CT及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病变部位、直径、轮廓、密度、强化方式、供应动脉及与周围组织关系。结果 15例均表现为胸腔单发实性肿块。位于左... 目的探讨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FT)的CT影像特征,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收集15例胸部SFT的CT及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病变部位、直径、轮廓、密度、强化方式、供应动脉及与周围组织关系。结果 15例均表现为胸腔单发实性肿块。位于左胸5例,右胸7例,纵隔3例。直径2.2~13.6 cm(平均5.5 cm)。9例边缘清楚,6例边缘不清,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CT平扫5例密度均匀,10例密度不均,部分可见钙化及坏死。肿瘤呈斑片状或线条状不均匀强化:2例轻度强化,5例速升缓降,8例持续强化。胸廓内动脉,支气管动脉或腹腔干等均可参与供血,未见肺静脉供血。结论 CT可以直观显示胸膜SFT生长特征,在对胸腔内单一血供丰富、进行性不均匀强化的软组织肿块进行鉴别诊断时应考虑SFT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瘤 胸膜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原文传递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影像技术》 CAS 2015年第5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选取了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来治疗的30例脑膜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脑膜瘤患者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扫描检查,观察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之间不同组间和不同部位...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选取了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来治疗的30例脑膜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脑膜瘤患者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扫描检查,观察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之间不同组间和不同部位的FA值、ADC值。结果:良性脑膜瘤患者的FA、ADC值存在一定差异;良性脑膜瘤各项值比较均优于恶性脑膜瘤患者,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脑膜瘤患者进行诊断可以清楚显示出脑膜瘤各项组织特征,可为诊断以及治疗提供有效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脑膜瘤 诊断 应用效果 观察
下载PDF
1.5T MR多序列检查在CT等密度小肝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5
5
作者 杨波 孙毅 +4 位作者 石国富 孙志先 朱志韬 金怀玉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8年第3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1.5T MR多序列检查在CT等密度小肝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收治的20例(22个病灶)CT平扫呈等密度小肝癌患者,经术后病理、随访或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TACE)均证实为... 目的探讨1.5T MR多序列检查在CT等密度小肝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收治的20例(22个病灶)CT平扫呈等密度小肝癌患者,经术后病理、随访或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TACE)均证实为小肝癌。对所有患者均行1.5T MR常规扫描(T1WI、T2WI、DWI)及增强扫描,分析MR扫描各序列的信号特征及强化方式。结果等密度小肝癌大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特征且位置表浅,T1WI、T2WI、DWI序列、动脉期、门静脉期小肝癌显示率分别为72.7%、81.8%、100%、90.9%、81.8%。病灶基本呈富血供、快进快出特点,其中以DWI序列显示率最高,结合增强扫描强化特点,基本能够对等密度小肝癌作出定位定性诊断。结论1.5T MR多序列检查能够早期发现CT平扫等密度小肝癌,避免漏诊;多个检查序列中,DWI序列发现病灶阳性率最高,结合MR增强扫描,能够明显提高小肝癌检出率及诊断率,在肝癌高危患者体检、随访复查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T MR多序列检查 等密度扫描影像 小肝癌 漏诊 肝肿瘤
原文传递
膝关节损伤影像比较 被引量:5
6
作者 《实用骨科杂志》 2009年第2期156-158,共3页
目的探讨传统的影像检查方法(X线、CT)及MR成像技术对膝关节外伤性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5例因外伤临床膝关节有疼痛及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X线、CT及MRT1WI/TSE,T2WI/TSE,STIR序列扫描,并作结果比较。结果46例X线平片明确诊断有骨折... 目的探讨传统的影像检查方法(X线、CT)及MR成像技术对膝关节外伤性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5例因外伤临床膝关节有疼痛及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X线、CT及MRT1WI/TSE,T2WI/TSE,STIR序列扫描,并作结果比较。结果46例X线平片明确诊断有骨折;11例X线平片检查未见异常,CT显示骨皮质断裂;28例X线及CT骨结构均未见异常,MRI表现:T1WI呈不规则网状、地图状低信号,T2WI呈片状高信号改变,STIR序列呈明显高信号,并与其病理改变相符合。同时MRI还能反应出合并的半月板、韧带损伤及关节腔(囊)内积血情况。结论X线是常规检查方法,CT检查是常规X线检查方法的补充,可发现细小骨皮质及骨小梁改变,MR检查明显优于传统影像学检查,它有助于提高诊断敏感性,增加临床对外伤性骨损伤的认识,为临床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影像依据,有利于关节损伤后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损伤 膝关节 磁共振成像 X线 CT
下载PDF
甘露醇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对中晚期肝癌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杨波 +2 位作者 孙志先 石国富 朱志韬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10期17-20,共4页
目的评价20%甘露醇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原发性中晚期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30例,按要求分为甘露醇联合TACE组(n=15)和单纯TACE组(n=15),甘露醇联合TACE组:经导管推注20%甘露醇250 ml+灌注+碘油化... 目的评价20%甘露醇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原发性中晚期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30例,按要求分为甘露醇联合TACE组(n=15)和单纯TACE组(n=15),甘露醇联合TACE组:经导管推注20%甘露醇250 ml+灌注+碘油化疗药物乳剂治疗;单纯TACE组:灌注+碘油化疗药物乳剂栓塞治疗,分析两组病例术后1个月肿瘤体积、肝功能及术后患者生存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年龄、性别、肝功能分级、Child-Pugh评分、肿瘤直径及AF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个月肿瘤体积的缩小值及缩小率,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5、4.9,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缩小;试验组谷丙转氨酶(ALT)明显降低(t=4.1,P<0.05),降低值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随访1年发现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死亡12例、14例,死亡患者平均生存期为7个月、6个月,3、6、9、12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86.7%、60%、40%、20%和80%、53.3%、26.7%、13.3%。结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甘露醇联合TACE治疗效果较单纯TACE治疗好,且治疗方案安全,并发症少,不额外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甘露醇 化学栓塞 治疗性
原文传递
64排螺旋CT对肺孤立性结节的征象分析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4
8
作者 陈瑶 孙毅 +3 位作者 石国富 朱志韬 杨波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10期817-822,共6页
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孤立性肺结节(SPN)影像学特征,提高良恶性结节的诊断准确性。方法收集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8月至2018年12月病理确诊的170例SPN,恶性结节(116例)作为肺腺癌组,良性结节(54例)作为良性结节组,采用χ^(2)检验比... 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孤立性肺结节(SPN)影像学特征,提高良恶性结节的诊断准确性。方法收集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8月至2018年12月病理确诊的170例SPN,恶性结节(116例)作为肺腺癌组,良性结节(54例)作为良性结节组,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结节的CT表现(位置、病灶形态、内部成分、瘤-肺界面、瘤周毛刺征、胸膜牵拉征、支气管截断征等)及强化方式的差异,采用t检验比较组间病灶直径和距胸膜距离的差异。结果肺腺癌组与良性结节组比较,实性、亚实性结节(42.2%vs 22.2%、44.8%vs 29.6%)、不规则形(88.7%vs 35.2%)、瘤-肺界面不光滑(77.6%vs 22.2%)、分叶(62.9%vs 14.8%)、瘤周毛刺征(56.9%vs 3.7%)、胸膜牵拉征(45.7%vs 3.7%)等征象表现所占比例均大,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17、52.24、47.03、23.54、43.43、29.66,P均<0.05);2组间病灶直径和距胸膜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动脉期肺腺癌组结节轻-中度度强化比例高于良性结节组(57.4%vs 28.6%),结节明显强化比例低于良性结节组(35.2%vs 5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8,P<0.05);静脉期肺腺癌组结节延迟强化比例高于良性结节组(83.3%vs 53.5%),结节强化减退比例低于良性结节组(9.2%vs 4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23,P<0.05)。结论CT是检出肺结节的主要方法,通过特征性表现结合增强特点可以提高影像诊断准确性,尽早对肺癌结节进行正确的临床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孤立性肺结节 CT征象
原文传递
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波 +2 位作者 孙志先 朱志涛 石国富 《中外医学研究》 2015年第29期80-82,共3页
目的:分析和探讨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方式将其随机划分为A组、B组、C组。A组患者给予保肝等对症保... 目的:分析和探讨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方式将其随机划分为A组、B组、C组。A组患者给予保肝等对症保守治疗,B组患者给予常规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C组患者在导管达目标血管后经导管注入20%甘露醇250 ml,再给予B组的化疗栓塞治疗。结果:A组、B组、C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5、13个月,半年生存率分别为10%、55%、85%,1年生存率分别为0、15%、65%,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0、0、45%,2年生存率分别为0、0、5%,各组之间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实施甘露醇局部脱水后给予TACE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门静脉癌栓 临床诊断 治疗效果 甘露醇
下载PDF
胸部创伤诊断中数字化成像技术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中外医疗》 2015年第3期183-184,共2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成像技术在胸部创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于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58例含有胸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胸部数字化成像技术检查。结果在58例胸部创伤患者中,肋骨骨折患者29例,气胸或血气胸21例,... 目的探讨数字化成像技术在胸部创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于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58例含有胸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胸部数字化成像技术检查。结果在58例胸部创伤患者中,肋骨骨折患者29例,气胸或血气胸21例,皮下及纵隔气肿20例,创伤性湿肺16例,肺挫损11例,肺血肿6例,肺不张及肺萎缩4例。结论数字化成像技术能有效明确胸部创伤的部位、程度及性质,能为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创伤 数字化成像技术 诊断
下载PDF
动脉内化疗栓塞在下肢骨肉瘤保肢术前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强 张火俊 +5 位作者 杨继金 王卫星 江旭 杨朝爱 鲍水琴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555-1558,共4页
目的探讨动脉内灌注化疗栓塞在下肢骨肉瘤保肢术前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采用动脉内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经病理证实的骨肉瘤患者35例,男19例,女16例,Enneking临床分级ⅡA期11例,ⅡB期21例,Ⅲ期3例。介入治疗后2~7天观察患者症状、体征... 目的探讨动脉内灌注化疗栓塞在下肢骨肉瘤保肢术前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采用动脉内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经病理证实的骨肉瘤患者35例,男19例,女16例,Enneking临床分级ⅡA期11例,ⅡB期21例,Ⅲ期3例。介入治疗后2~7天观察患者症状、体征改变情况,外科手术后观察肿瘤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所有病例血管造影均显示肿瘤血供丰富,并进行了有效的血管栓塞及灌注化疗。介入治疗后肿瘤坏死、液化,19例观察到假包膜的形成。所有病例均成功进行了保肢手术,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所观察到的介入治疗后主要并发症为局部的一过性疼痛。结论保肢术前进行动脉内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可使局部肿瘤坏死、缩小,部分形成假包膜,有利于保肢手术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放射学 介入性 保肢术
下载PDF
16排螺旋CT双下肢血管造影与DSA对照分析及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波 孙志先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10期2045-2047,共3页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双下肢血管造影与DSA对照分析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就24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疾病者行CTA检查,并行DSA检查及治疗,对双侧或单侧下肢图像进行比较分析,观察血管有无附壁血栓、钙化、狭窄程度、有无侧支循环建立等。结...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双下肢血管造影与DSA对照分析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就24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疾病者行CTA检查,并行DSA检查及治疗,对双侧或单侧下肢图像进行比较分析,观察血管有无附壁血栓、钙化、狭窄程度、有无侧支循环建立等。结果:24例48条肢体血管重建图像显示良好,DSA造影与CTA结果基本一致。结论:16层螺旋CT双下肢血管造影能清晰地显示下肢动脉及其病变,并与DSA造影结果吻合。因此,双下肢动脉CTA检查可以对下肢动脉疾病提供明确诊断,并为是否需DSA检查治疗及术前评价提供良好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血管造影 16排螺旋CT DSA 三维重建
下载PDF
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在急性大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13
作者 朱志韬 祖茂衡 +3 位作者 孙志先 石国富 杨波 《微创医学》 2016年第5期688-691,共4页
目的探讨超选择动脉栓塞术在急性大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3例急性动脉大出血患者,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法有效控制出血;对出血部位行选择性动脉造影(DSA),明确出血动脉后行超选择性插管术及栓塞治疗,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颗粒、条。结... 目的探讨超选择动脉栓塞术在急性大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3例急性动脉大出血患者,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法有效控制出血;对出血部位行选择性动脉造影(DSA),明确出血动脉后行超选择性插管术及栓塞治疗,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颗粒、条。结果所有病例DSA均显示出血阳性征象,表现为对比剂外溢、血管增粗、扭曲等。栓塞术后31例出血立即停止;1例宫颈癌大出血患者10 h后再次出现大出血,遂行第二次栓塞术,效果满意;1例咯血患者不完全止血,术后配合内科积极治疗后出血停止;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DSA对诊断急性出血有较高价值,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不仅能迅速、有效止血,且并发症少,可作为急性动脉大出血治疗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动脉出血 选择性动脉造影 血管内栓塞术
下载PDF
CT检查对不典型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4
作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9-109,共1页
关键词 不典型阑尾炎 诊断价值 查对 CT 临床表现不典型 外科急症 临床症状 诊断延迟
下载PDF
碘造影剂的浓度与CT值的关系
15
作者 《中外医用放射技术》 2000年第7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碘造影剂 浓度 CT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