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足细胞分子高表达致阿霉素肾病大鼠发生蛋白尿 被引量:39
1
作者 邢燕 丁洁 +1 位作者 范青 管娜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7-32,共6页
目的动态观察足细胞裂孔隔膜复合体分子nephrin、podocin、CD2AP及α-actinin-4 在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蛋白尿发生发展中的分子行为及其机制。方法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建立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3、7、14、28 ... 目的动态观察足细胞裂孔隔膜复合体分子nephrin、podocin、CD2AP及α-actinin-4 在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蛋白尿发生发展中的分子行为及其机制。方法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建立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3、7、14、28 d每组处死6只大鼠留取肾脏标本。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实时定量PCR、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各个时间点 nephrin、podocin、CD2AP、α-actinin-4的分布、mRNA和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1)14 d肾病组大鼠24 h尿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增高持续到28 d。(2)透射电镜显示14 d肾病组足突不同程度变宽,28 d足突弥漫性融合。(3)与对照组相比,从第7天开始肾病组nephrin和 podocin染色从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线样分布向不连续粗颗粒样的分布模式转变;CD2AP节段染色增强区逐渐扩大,有的区域呈斑片状和连续线状增强;α-actinin-4从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均匀的点线样分布向不均匀粗颗粒的分布转变,而且随时间进展这种转变逐渐加重。(4)与对照组相比,肾病组于7 d时nephrin 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1);podocin mRNA表达14 d时显著增高(P<0.05),直至28 d(P<0.05);CD2AP mRNA表达28 d时显著增高(P<0.05)。(5)与对照组相比,肾病组nephrin蛋白表达28 d时显著增高(P<0.05);podocin蛋白表达于7 d时显著增高(P<0.05),而28 d时又显著降低(P<0.05);CD2AP蛋白表达于14 d时显著增高(P< 0.05),直至28 d(P<0.05)。(6)α-actinin-4 mRNA与蛋白表达在实验过程中未出现明显变化。结论 nephrin、podocin和CD2AP的表达增加及分布异常是导致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而分子表达的增加是足细胞抵抗损伤的一种代偿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尿 肾病综合征 辅肌动蛋白 足细胞分子
原文传递
三种不同药物作用下足细胞分子的变化 被引量:12
2
作者 邢燕 丁洁 +2 位作者 范青 管娜 张敬京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75-281,共7页
目的从足细胞分子的角度探讨抗蛋白尿药物作用的细胞分子机制。方法建立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注射阿霉素后次日分别给予利生普利、泼尼松以及全反式维甲酸(ATRA) 干预蛋白尿。注射阿霉素后第3、7、14、28天每组处死6只大鼠,留取肾脏标... 目的从足细胞分子的角度探讨抗蛋白尿药物作用的细胞分子机制。方法建立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注射阿霉素后次日分别给予利生普利、泼尼松以及全反式维甲酸(ATRA) 干预蛋白尿。注射阿霉素后第3、7、14、28天每组处死6只大鼠,留取肾脏标本。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实时PCR、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各个时间点nephrin、podocin、CD2相关蛋白(AP)、α辅肌动蛋白(actinin)-4的分布、mRNA和蛋白表达量的变化。应用免疫沉淀检测nephrin与 podocin、nephrin与CD2AP分子间作用以及nephrin磷酸化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第14天时肾病组尿蛋白显著增加(P<0.01)。与肾病组相比,利生普利、泼尼松和ATRA干预后均显著降低了蛋白尿(P<0.05),减轻了足突融合。通过分析不同时间点足细胞分子的表达,显示3 种干预药物均引起了nephrin、podocin、CD2AP表达的变化,维持了正常的nephrin磷酸化水平, 而且利生普利和泼尼松首先抑制了podocin分子,而ATRA首先抑制了CD2AP分子的异常变化。与此同时,nephrin、podocin、CD2AP和α-actinin-4分子的分布在干预后也趋于正常。此外,无论在肾病组还是干预组大鼠,nephrin与podocin、nephrin与CD2AP分子间一直保持着共沉淀关系。结论利生普利、泼尼松和ATRA都通过稳定重要的足细胞分子nephrin、podocin、CD2AP 来发挥它们的抗蛋白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尿 肾疾病 分子作用机制 药物 足细胞
原文传递
激素耐药肾病伴泌尿生殖器异常患儿的临床及WT1基因检测(英文)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建国 赵丹 +5 位作者 丁洁 肖慧捷 范青 管娜 陈彦 张宏文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49-957,共9页
目的:了解WT1基因突变在3例激素耐药肾病伴泌尿生殖器异常患儿的临床特点和致病作用。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2例患儿的肾组织行足细胞分子(nephrin,podocin,α-actinin4,WT1及CD2AP)表达;采用PCR及RT-PCR的方法检... 目的:了解WT1基因突变在3例激素耐药肾病伴泌尿生殖器异常患儿的临床特点和致病作用。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2例患儿的肾组织行足细胞分子(nephrin,podocin,α-actinin4,WT1及CD2AP)表达;采用PCR及RT-PCR的方法检测WT1基因突变及+KTS/-KTS比例。结果:3例患儿发病年龄分别为6月、1岁及10岁,确诊年龄分别为7月、9岁及15岁。例1和例3为男性表型伴泌尿外生殖器异常,例2为女性表型;3例患儿染色体核型均为46,XY。临床均为激素耐药肾病,例1和例2肾脏病理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对2例肾活检患儿肾组织标本的分析显示足细胞分子表达均发生改变;例1WT1无表达,例2WT1在足细胞核内的分布与正常对照不同。WT1基因分析示,WT1基因序列中例1未发现突变,例2为IVS9+5G>A杂合突变,例3为WT1外显子91186G>A的杂合突变。结论:对于早发激素耐药肾病且病理为FSGS的女性患者或伴有泌尿生殖器异常的男性患者应行染色体核型和WT1基因分析。WT1突变引起足细胞分子表达发生改变,提示这些足细胞分子参与了蛋白尿的形成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激素耐药 泌尿生殖器异常 WT1 足细胞分子
下载PDF
Nephrin,podocin及α-actinin在小鼠肾小球足细胞系的表达与分布 被引量:7
4
作者 范青 丁洁 +1 位作者 张敬京 管娜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07-411,共5页
目的 :探讨nephrin ,podocin及α actinin在小鼠肾小球足细胞系 (MPC5)的表达与分布 ,为进一步研究上述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建立稳定的实验平台。  方法 :培养小鼠MPC5,以γ 干扰素诱导在 33℃传代增生 ,继而在37℃培养两周使细胞分化成... 目的 :探讨nephrin ,podocin及α actinin在小鼠肾小球足细胞系 (MPC5)的表达与分布 ,为进一步研究上述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建立稳定的实验平台。  方法 :培养小鼠MPC5,以γ 干扰素诱导在 33℃传代增生 ,继而在37℃培养两周使细胞分化成熟以用于实验研究。相差显微镜观察足细胞形态 ;免疫荧光染色观察nephrin ,podocin ,α actinin及WT1在足细胞的分布 ;RT PCR检测足细胞nephrin ,podocin及α actinin 4的mRNA ;免疫蛋白印迹检测nephrin ,podocin ,α actinin及WT1蛋白。  结果 :成熟足细胞呈星形且有突起形成。免疫荧光及免疫蛋白印迹显示足细胞特异性的表达WT1分子。免疫荧光染色可见nephrin和podocin在足细胞内均呈线状分布于胞膜表面 ,α actinin呈细丝状分布于胞质内及伸出的突起中。在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均检测到nephrin ,podocin和α actinin 4表达 ,其蛋白大小分别为 180KDa,4 5KDa和 10 0KDa。  结论 :首次在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证实了小鼠MPC5能够表达nephrin ,podocin及α actinin ,为进一步研究这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PHRIN PODOCIN α-actinin 小鼠 肾小球足细胞系 Γ-干扰素 免疫蛋白印迹 肾小球滤过屏障
下载PDF
足细胞裂孔隔膜与信号传导 被引量:5
5
作者 范青 邢燕 丁洁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12-315,共4页
足细胞足突间的裂孔隔膜(sht diaphragm,SD)是肾小球滤过屏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直到近年,才通过对一些遗传性或先天性肾病综合征(NS)的研究先后确定了多个位于SD的蛋白分子,如nephrin、podoein、CD2AP、ZO-1、FAT和NEPH1等,并... 足细胞足突间的裂孔隔膜(sht diaphragm,SD)是肾小球滤过屏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直到近年,才通过对一些遗传性或先天性肾病综合征(NS)的研究先后确定了多个位于SD的蛋白分子,如nephrin、podoein、CD2AP、ZO-1、FAT和NEPH1等,并把这些分子组成的复杂结构称为“SD复合体”(SDeomplex)。随后,在一些获得性NS和肾病动物模型发现,这些足细胞分子的表达和分布也存在异常。可见,SD以“静态分子筛”(static molecular siever)的形式在肾脏的超滤中起着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孔隔膜 足细胞 肾病综合征(NS) 信号传导 molecular 肾小球滤过屏障 NEPHRIN podoein 分子组成 CD2AP
原文传递
嘌呤霉素致足细胞损伤细胞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淑芳 丁洁 +1 位作者 范青 张涵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86-589,共4页
目的:建立小鼠足细胞损伤的细胞模型,为进一步从细胞、分子水平研究足细胞的生物学作用,以及足细胞特别是裂孔隔膜(slit diaphragm)分子在蛋白尿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提供稳定、可靠的足细胞损伤模型。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嘌呤霉素(15... 目的:建立小鼠足细胞损伤的细胞模型,为进一步从细胞、分子水平研究足细胞的生物学作用,以及足细胞特别是裂孔隔膜(slit diaphragm)分子在蛋白尿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提供稳定、可靠的足细胞损伤模型。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嘌呤霉素(15mg/L、45mg/L和75mg/L)作用于足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作用24h和48h后足细胞的凋亡情况,以确定嘌呤霉素的作用浓度和时间,建立足细胞损伤的细胞模型;并以噻唑蓝(MTT)检测足细胞损伤后的活力,应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裂孔隔膜关键分子Nephrin、Podocin以及骨架蛋白F-actin在足细胞损伤中的分布来评价足细胞损伤。结果:45mg/L嘌呤霉素作用48h以及75mg/L嘌呤霉素作用24h或48h,足细胞明显凋亡。结论:嘌呤霉素可以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诱导小鼠足细胞凋亡,45mg/L嘌呤霉素作用48h后诱导的足细胞损伤模型稳定、可靠,可应用于足细胞损伤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细胞 嘌呤霉素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肾脏病患者尿液中三种分子的检测及其与肾小球新月体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君 丁洁 +1 位作者 管娜 范青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探讨检测肾脏病患者尿液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壁层上皮细胞标志物β-catenin和角蛋白(CK)19分子的方法,并分析这些分子水平与肾小球新月体病变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正常人和肾脏病患者... 目的探讨检测肾脏病患者尿液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壁层上皮细胞标志物β-catenin和角蛋白(CK)19分子的方法,并分析这些分子水平与肾小球新月体病变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正常人和肾脏病患者肾活检当日和部分患者肾活检后1个月晨尿中的MCP-1、β-catenin和CK19分子水平进行检测。将其结果与患者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肾组织中细胞性新月体指数和纤维性新月体指数进行相关分析。比较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肾脏病患者尿MCP-1、β-catenin和CK19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细胞新月体组患者尿MCP-1、β-catenin水平较无新月体组显著升高[(MCP-1水平Mr范围)247.54(22.17—2335.18)ng/mmol Cr比113.55(1.75~1057.77)ng/mmol Cr;尿β-catenin水平M(范围)219.40(0.93~3827.50)ng/mmol Cr比82.30(4.03。1632.58)ng/mmolCrP均〈0.01]。上述3种分子水平和细胞新月体指数呈正相关(r=0.75、0.21、0.63。P均〈0.01)。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后,尿MCP-1、CK19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M分别减少45%、57%,P〈0.01)。结论应用ELISA方法可以检测肾脏病患者尿MCP-1、β-catenin和CK19的水平,且尿液中上述分子水平与。肾组织细胞性新月体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细胞 单核细胞化学吸引蛋白质1 角蛋白 β—catenin 新月体
原文传递
邻苯三酚红钼络合法与双缩脲比色法测定嘌呤霉素肾病大鼠尿中总蛋白浓度的比较 被引量:6
8
作者 苗静 王学晶 +2 位作者 徐国宾 范青 丁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33-535,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上新近推广的邻苯三酚红钼络合法与双缩脲比色法的相关性和偏倚,旨在评价其测定大鼠尿蛋白的可靠性,以建立一种快速、简便、可靠的大鼠尿蛋白测定方法。方法:收集15例正常对照大鼠以及35例不同时间点嘌呤霉素肾病大鼠24h... 目的:探讨临床上新近推广的邻苯三酚红钼络合法与双缩脲比色法的相关性和偏倚,旨在评价其测定大鼠尿蛋白的可靠性,以建立一种快速、简便、可靠的大鼠尿蛋白测定方法。方法:收集15例正常对照大鼠以及35例不同时间点嘌呤霉素肾病大鼠24h尿液标本,采用双缩脲比色法和邻苯三酚红钼络合法进行尿总蛋白定量,结果分别采用Pearson相关、Passing-Bablok回归和Cusum方法检测回归偏倚,偏倚分析采用Bland-Altman法。结果: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邻苯三酚红钼络合法测定值与双缩脲比色法测定值显著相关(r=0.9942,P<0.0001)。Passing-Bablok回归分析显示,邻苯三酚红钼络合法测定值与双缩脲比色法测定值的回归方程为Y=1.0922X-0.3771(Y表示双缩脲比色法,X表示邻苯三酚红钼络合法),线性回归的Cusum检验证实线性回归偏倚无统计学意义(P>0.05),Bland-Altman偏倚分析结果示,邻苯三酚红钼络合法与双缩脲比色法测定值的平均偏倚为-0.1。结论:邻苯三酚红钼络合法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标本用量少、样品不需要预处理并适用于自动化分析的特点,推荐该法应用于尿量有限的大鼠尿液总蛋白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 邻苯三酚红钼络合法 双缩脲比色法 尿蛋白定量
下载PDF
肾小球足细胞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范青 丁洁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1-72,共2页
足细胞足突间的裂孔隔膜是肾小球滤过屏障的关键组成部分 ,其成分的阐明使我们对蛋白尿发生机制的研究达到分子水平。足细胞是终末分化细胞 ,不再进行分裂增殖 ,足细胞系的建立为我们理解足细胞生物学及足细胞分子间作用和联系提供很好... 足细胞足突间的裂孔隔膜是肾小球滤过屏障的关键组成部分 ,其成分的阐明使我们对蛋白尿发生机制的研究达到分子水平。足细胞是终末分化细胞 ,不再进行分裂增殖 ,足细胞系的建立为我们理解足细胞生物学及足细胞分子间作用和联系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 足细胞 足细胞系
下载PDF
嘌呤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球足细胞相关分子表达的共定位分布 被引量:5
10
作者 邓江红 丁洁 +2 位作者 管娜 范青 张敬京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05-210,共6页
目的 :研究嘌呤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球足细胞相关分子在病变过程中的表达与分布的关系及变化。  方法 :4 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建立嘌呤霉素肾病模型 ,并在 2 4h、36h、2天、5天、1 0天、1 5天、2 0天七个不同的时间点 ,应... 目的 :研究嘌呤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球足细胞相关分子在病变过程中的表达与分布的关系及变化。  方法 :4 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建立嘌呤霉素肾病模型 ,并在 2 4h、36h、2天、5天、1 0天、1 5天、2 0天七个不同的时间点 ,应用免疫荧光双标记的方法 ,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足细胞相关分子nephrin、podocin ,α actinin 4以及CD2AP两两之间的分布关系及变化进行研究。  结果 :正常大鼠肾小球中CD2AP与nephrin及podocin的染色沿肾小球血管襻有部分重叠 ,而两者的分布模式略有不同 ,但这种共定位关系不随病变的发展而变化 ;CD2AP与α actinin 4的分布也有部分重叠关系 ,且随着病变进展 ,其荧光重叠程度增加 ;α actinin 4与nephrin及podocin在正常时有极小部分重叠 ,随着病程变化 ,两者的分布模式与分布量的变化均不同步。  结论 :足细胞相关分子nephrin、podocin及CD2AP之间以功能复合体的形式相互联系并参与蛋白尿的发生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嘌呤霉素肾病 大鼠 肾小球 足细胞 分子表达 分子行为
下载PDF
尿蛋白质组学在肾脏疾病生物标志物鉴定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范青 管娜 丁洁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71-73,共3页
关键词 肾脏疾病 尿蛋白 白质 诊断 生物标志物 正常 Β2-微球蛋白 糖蛋白 特异性 成分
下载PDF
三聚氰胺污染奶粉相关泌尿系结石危险因素的多中心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管娜 姚晨 +16 位作者 黄松明 胡宝金 张东风 方琪纬 范青 徐国兵 朱赛楠 张爱华 刘洪 刘玲 张格妙 陶立源 常艳美 刘晓宇 艾乙 赵一鸣 丁洁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90-696,共7页
目的:通过多中心大样本资料验证和探讨三聚氰胺相关婴幼儿泌尿系结石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来自5省市6家医院年龄36个月及以下参加泌尿系结石筛查的婴幼儿进行了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根据结石病例数按1∶1的比例从符合条件的对照组人群... 目的:通过多中心大样本资料验证和探讨三聚氰胺相关婴幼儿泌尿系结石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来自5省市6家医院年龄36个月及以下参加泌尿系结石筛查的婴幼儿进行了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根据结石病例数按1∶1的比例从符合条件的对照组人群中随机抽取对照组。对泌尿系结石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以OR为主要指标进行评价。中心4的对照组缺乏呕吐、腹泻和发热信息,分析这部分信息时删除了中心4的数据。结果:病例组1329例,对照组1317例,其中男1568例,女1078例,平均年龄18.4个月。来自6个中心的数据分析证实服用高三聚氰胺含量奶粉的婴幼儿患结石的OR为6.26(P<0.01),早产的OR为2.03(P<0.01)。随年龄增长结石发生的风险下降,0.5岁以下、0.5~1.0岁、1.0~1.5岁、1.5~2.0岁、2.0~2.4岁婴幼儿发生结石的OR分别是2.78(P<0.01)、2.61(P<0.01)、2.09(P<0.01)、1.57(P<0.01)和1.44(P<0.05)。男性发生结石的OR为1.19(P<0.05),人工喂养儿童发生结石的OR为1.94(P<0.01)。删除中心4的数据后多因素分析显示,1岁以下婴幼儿发生结石的OR为2.24(P<0.01),1~2岁婴幼儿发生结石的OR为1.31(P<0.05)。人工喂养儿童发生结石的OR为1.67(P<0.01)。诊断前3天内有呕吐、腹泻、发热中两个及以上症状的婴幼儿发生结石的OR为15.21(P<0.05)。结论:多中心研究再次证实食用高三聚氰胺含量奶粉和早产是婴幼儿泌尿系结石的危险因素,人工喂养的婴幼儿易发生泌尿系结石,结石发生风险随年龄增高而下降,有呕吐、腹泻、发热症状的婴幼儿结石发生风险高,男孩发生结石的风险高于女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氰胺 尿石症 多中心研究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podocin基因敲低对小鼠足细胞nephrin和α-actinin表达与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范青 丁洁 +2 位作者 张敬京 管娜 邓江红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25-329,共5页
目的研究足细胞分子podocin、nephrin和α-actinin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方法将针对podocin分子设计的特异RNA干扰(RNAi)质粒导入体外培养的小鼠足细胞系(MPC5);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及双标记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nephrin、podocin和α-act... 目的研究足细胞分子podocin、nephrin和α-actinin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方法将针对podocin分子设计的特异RNA干扰(RNAi)质粒导入体外培养的小鼠足细胞系(MPC5);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及双标记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nephrin、podocin和α-actinin的分布方式;半定量RT-PCR和免疫蛋白印迹检测podocin、nephrin,α-actinin-4及内参照GAPDH/β-actin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结果(1)干扰组podocin的荧光强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其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下降了65%和89%。免疫双标记显示podocin的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对照组podocin不但分布在胞核的周围,而且在胞浆呈放射性沿着细胞骨架分布,以及主要在胞膜上呈连续性的线状分布;干扰组podocin呈点状分布在胞核周围。(2)干扰组nephrin的荧光强度亦明显减低,其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分别减少了70%和78%。免疫双标记显示nephrin的分布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干扰组nephrin亦呈点状分布在胞核周围;在对照组,nephrin和podocin的分布方式相同。(3)干扰组和对照组α-actinin的分布及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量无明显差异,呈细丝状均匀分布于胞质内,亦呈放射性分布于足细胞伸出的突起中。结论通过RNAi成功地使MPC5的podocin表达下调。Podocin和nephrin分子关系紧密,可能存在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细胞 对照组 小鼠 RNA干扰 表达量 蛋白水平 免疫荧光染色 分布方式 GAPDH MRNA水平
原文传递
通过基因敲低探讨多个足细胞分子作用及分子间反应 被引量:4
14
作者 范青 丁洁 +2 位作者 邢燕 管娜 张敬京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43-49,共7页
目的研究足细胞裂孔隔膜(SD)复合体分子nephrin、podoein和CD2AP,以及足细胞骨架蛋白α-辅肌动蛋白(actinin)-4的作用及分子间反应。方法针对nephrin、podocin、CD2AP和α-aetinin-4mRNA序列分别设计并构建2个特异RNA干扰质粒-psiRNA-hH... 目的研究足细胞裂孔隔膜(SD)复合体分子nephrin、podoein和CD2AP,以及足细胞骨架蛋白α-辅肌动蛋白(actinin)-4的作用及分子间反应。方法针对nephrin、podocin、CD2AP和α-aetinin-4mRNA序列分别设计并构建2个特异RNA干扰质粒-psiRNA-hH1GFPzeo,分别导入小鼠足细胞系MPC5以“敲低”其表达。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其分布方式。半定量RT-PCR和免疫蛋白印迹检测其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1)podocin敲低组(siPod966和siPod54):未检测到podocin及nephrinmRNA,其蛋白分别下降了92%、79%及82%、67%。而CD2APmRNA和蛋白分别增加了62%、42%及71%、46%。α-actinin-4无变化。(2)nephrin敲低组(siNep492):未检测到nephrinmRNA和蛋白。而CD2APmRNA和蛋白分别增加了35%、48%。podocin和α-actinin-4无变化。(3)CD2AP敲低组(siCda744和siCda21):未检测到CD2APmRNA,其蛋白分别下降了92%和83%。nephrinmRNA和蛋白分别下降了60%、48%及76%、72%;而podocinmRNA和蛋白分别增加了38%、22%及56%、44%。α-actinin-4无变化。(4)α-actinin-4敲低组(siAct1790和siAct319):α-actinin-4和nephrin的mRNA分别下降了69%、58%及64%、49%:蛋白分别下降了81%和55%以及71%、64%。而podocin以及CD2APmRNA分别增加了50%、34%及45%、28%;蛋白分别增加了64%、46%及65%、42%。(5)敲低nephrin、podocin和CD2AP后,这些表达量降低的分子的分布发生了明显改变,即以核周为主;而相应分子敲低后引起的podocin和CD2AP表达增加,其分布亦主要以核周染色增强为主。α-actinin-4即使表达降低,分布亦无变化,仍呈细丝状分布于胞质及足细胞伸出的突起中。结论(1)在SD复合体分子中,nephrin可能具有相对独立的作用。(2)a-actinin-4对nephrin、podocin和CD2AP有直接或间接的作用。(3)足细胞分子间的作用和联系不总是“一致的”,可能是“单向的”、也可能是“双向的”。(4)nephrin、podocin、CD2AP和α-actinin-4在足细胞的分布有赖于其表达量的正常及正常的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辅肌动蛋白 基因敲低 足细胞分子
原文传递
激素耐药性肾病伴泌尿生殖器异常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形WT1基因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建国 赵丹 +5 位作者 丁洁 肖慧捷 范青 管娜 陈彦 张宏文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92-697,共6页
目的分析激素耐药性肾病伴泌尿生殖器异常患儿的临床特点、WT1基因及足细胞分子表达,提高对WT1基因突变在该类疾病的重要致病作用的认识。方法收集3例激素耐药性肾病伴有或怀疑有泌尿生殖器异常的患儿。采用PCR及RT—PCR的方法分析WT1... 目的分析激素耐药性肾病伴泌尿生殖器异常患儿的临床特点、WT1基因及足细胞分子表达,提高对WT1基因突变在该类疾病的重要致病作用的认识。方法收集3例激素耐药性肾病伴有或怀疑有泌尿生殖器异常的患儿。采用PCR及RT—PCR的方法分析WT1基因及+KTS(赖氨酸-苏氨酸-丝氨酸)/-KTS比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及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足细胞分子(nephrin,podocin,α-acfinin4,WT1及CD2AP)表达。结果3例患儿发病年龄分别为6个月、1岁及10岁;2例为男性伴泌尿外生殖器异常,1例为男性假两性畸形;临床均表现激素耐药肾病,2例肾脏病理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2例检测到WT1突变,即WT1 IVS9+5G〉A和WT1外显子91186G〉A杂合突变。足细胞分子在WT1突变肾组织表达发生改变;1例无WT1表达,1例WT1在足细胞细胞核内的分布与正常对照不同。结论对于激素耐药性肾病的女性患者或伴有泌尿生殖器异常的男性患者应行染色体核型和WT1基因分析。WT1突变除可能引起+KTS/-KTS比例异常,还伴有足细胞分子表达异常,从而导致蛋白尿的形成和(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激素耐药 泌尿生殖器异常 WT1 足细胞
原文传递
导致家族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新基因——TRPC6 被引量:2
16
作者 邢燕 范青 丁洁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40-143,共4页
关键词 TRPC6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下载PDF
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蛋白6过表达致足细胞足突形态改变的形态计量学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姜丽娜 丁洁 +4 位作者 管娜 苗鸿才 冯泉城 苗静 范青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6-211,共6页
目的:定量研究足细胞过表达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蛋白6(TRPC6)引起足细胞足突形态变化的特征。方法:建立足细胞过表达TRPC6的细胞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Con)、转染空载体组(GFP)和过表达TRPC6组(OverTRP),并分别给予TRPC6离子通道特异... 目的:定量研究足细胞过表达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蛋白6(TRPC6)引起足细胞足突形态变化的特征。方法:建立足细胞过表达TRPC6的细胞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Con)、转染空载体组(GFP)和过表达TRPC6组(OverTRP),并分别给予TRPC6离子通道特异性激动剂OAG和阻断剂U73122处理足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后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摄片,图像分析仪进行分析,并应用形态计量学的方法,分别检测足细胞足突的表面积密度、突触长径和足突平均宽度,以研究TRPC6通道蛋白高表达所引起的小鼠足细胞足突的形态变化。结果:共聚焦成像分析结果可见,足细胞过表达TRPC6后,足突表现出回缩的形态特点。形态计量学的结果进一步表明,过表达TRPC6的足细胞足突表面积密度减小(OverTRP:500.97±98.25vsCon:915.5±130.83,P<0.05)、突触长径缩短(OverTRP:58.32±5.41vsCon:91.41±9.13,P<0.05)、平均宽度缩短(OverTRP:7.97±2.64vsCon:12.43±1.47,P<0.05),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其中过表达组突触长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最为显著(P<0.05)。结论:足细胞离子通道蛋白TRPC6的过表达,可诱导足细胞足突形态发生改变,表现为足突回缩,可能是参与蛋白尿发生的形态学基础,为今后对该通道蛋白功能与相关分子间作用的研究提供了实验形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蛋白6 足细胞 形态计量学
下载PDF
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蛋白6在肾脏的表达 被引量:3
18
作者 范青 邢燕 +2 位作者 刘淑芳 张涵 丁洁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293-1295,共3页
目的探讨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蛋白6(TRPC6)在正常人、小鼠和大鼠肾组织及小鼠足细胞系(MPC5)的表达和分布,为研究TRPC6在肾脏的功能及其与足细胞分子间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1.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TRPC6在正常人、小鼠和大鼠肾... 目的探讨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蛋白6(TRPC6)在正常人、小鼠和大鼠肾组织及小鼠足细胞系(MPC5)的表达和分布,为研究TRPC6在肾脏的功能及其与足细胞分子间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1.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TRPC6在正常人、小鼠和大鼠肾组织及MPC5分布。2.通过反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RPC6在小鼠肾组织和MPC5表达。3.应用免疫蛋白印迹检测TRPC6在正常人、小鼠和MPC5表达。结果1.TRPC6在正常人肾小球呈弱表达,在肾小管和肾血管表达较强,在小鼠和大鼠主要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和系膜区分布,肾间质也有少许表达。TRPC6在MPC5的荧光染色为阳性,在分化态细胞主要分布于胞膜表面。2.在小鼠肾组织及MPC5均检测到特异性TRPC6的PCR产物条带。3.在正常人、小鼠肾组织及MPC5均检测到特异性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的TRPC6蛋白条带。结论TRPC6在正常人、小鼠和大鼠肾小球均有表达,在mRNA及蛋白水平均证实MPC5能表达TRPC6,为从离子通道的角度利用MPC5探讨蛋白尿发生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足细胞 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蛋白6 表达 分布
下载PDF
斑马鱼:肾脏发育与疾病研究的理想模式生物 被引量:3
19
作者 范青 丁洁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49-551,共3页
斑马鱼(zebrafish)为小型热带鱼类,具有世代周期短(2~3个月)、产卵量大、形体较小(成体仅长3~4cm)的特点,尤其是卵子体外受精,胚胎发育速度快,仅需2.5d就可发育为幼鱼。此外,斑马鱼的精子还可通过冷冻来保存,而且胚体完... 斑马鱼(zebrafish)为小型热带鱼类,具有世代周期短(2~3个月)、产卵量大、形体较小(成体仅长3~4cm)的特点,尤其是卵子体外受精,胚胎发育速度快,仅需2.5d就可发育为幼鱼。此外,斑马鱼的精子还可通过冷冻来保存,而且胚体完全透明,胚胎发育过程可以直接观察使得发育异常的突变体很容易被识别,这就给遗传操作和人工诱变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发育 斑马鱼 模式生物 胚胎发育过程 疾病 体外受精 发育速度 发育异常
原文传递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降低导致多柔比星肾病大鼠蛋白尿发生 被引量:3
20
作者 范青 邢燕 +1 位作者 丁洁 管娜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1326-1329,共4页
目的在经典多柔比星肾病大鼠模型中动态观察其蛋白尿发生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分布和表达的时相变化,及其与足细胞裂孔隔膜关键分子nephrin磷酸化水平之间的关系,以深入了解VEGF在蛋白尿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1.留取正常大鼠(对... 目的在经典多柔比星肾病大鼠模型中动态观察其蛋白尿发生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分布和表达的时相变化,及其与足细胞裂孔隔膜关键分子nephrin磷酸化水平之间的关系,以深入了解VEGF在蛋白尿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1.留取正常大鼠(对照组)及多柔比星肾病大鼠模型(肾病组)3、7、14和28d肾皮质标本。2.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对照组及28d肾病组大鼠肾组织VEGF分布。3.提取对照组及3、7、14和28d肾病组大鼠肾皮质总RNA,应用反转录获得cDNA,实时定量RT-PCR检测其VEGFmRNA表达。4.提取对照组及3、7、14和28d肾病组大鼠肾皮质总蛋白,应用免疫蛋白印迹检测其VEGF蛋白表达。5.提取对照组及28d肾病组大鼠肾皮质总蛋白,应用免疫沉淀分析其nephrin酪氨酸磷酸化水平。6.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各时间点肾病组与对照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对照组大鼠肾小球VEGF的染色较深,主要分布于肾小球足细胞及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系膜区亦有少许表达。在28d肾病组大鼠,VEGF在肾小球足细胞和系膜区的染色明显减弱。2.与对照组比较,3、7、14及28d各时间点肾病组大鼠肾皮质VEGF的mRNA表达无显著性改变(Pa>0.05)。3.与对照组比较,肾病组大鼠肾皮质VEGF蛋白表达于注射多柔比星后7d显著降低(P<0.05),且在14d和28d2个时间点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a<0.01)。4.与对照组比较,28d肾病组大鼠肾皮质nephrin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VEGF表达降低可能参与了多柔比星肾病大鼠蛋白尿的发生,VEGF与裂孔隔膜关键分子nephrin的磷酸化水平可能存在联系,它们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共同参与维护肾小球滤过屏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尿 足细胞分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nephrin磷酸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