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与“美丽中国”的建设 被引量:1
1
作者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85-89,共5页
马克思恩格斯虽没有专门系统的阐述生态哲学思想,但从各个时期的不同著作中可以看见生态哲学思想的端倪,马克思在很多著作中批判生态破坏,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生态破坏的根本原因,生态和谐是共产主义的表现之一等等。立足于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虽没有专门系统的阐述生态哲学思想,但从各个时期的不同著作中可以看见生态哲学思想的端倪,马克思在很多著作中批判生态破坏,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生态破坏的根本原因,生态和谐是共产主义的表现之一等等。立足于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文本,深入分析和阐释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全面的掌握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基本内涵和解决生态问题的途径,使之和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以便卓有成效的指导"美丽中国"的建设,并对解决当代社会生态问题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长远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生态哲学 美丽中国
下载PDF
戴维·佩珀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生态建设 被引量:1
2
作者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24-27,共4页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基础上产生的批判西方生态文明理论的思想体系。戴维·佩珀作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其生态学理论批判吸收了之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形成了独特的理论视角。研究其生态学...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基础上产生的批判西方生态文明理论的思想体系。戴维·佩珀作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其生态学理论批判吸收了之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形成了独特的理论视角。研究其生态学思想对当今中国生态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启示。中国生态建设应当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基本原则,大力推进中国环境治理的步伐,有效促进生态环境又好又快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维·佩珀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生态建设 生态社会主义
下载PDF
从“感性直观”到“感性活动”——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感性”超越的真实意义
3
作者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47-50,74,共5页
费尔巴哈是一个直观唯物主义者,他对抽象思维的结果并不信任,费尔巴哈的哲学出发点是感性直观,但是在他的思维中,他所理解的感性又不是实践的人的活动,而是人的直观的物质活动。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费尔巴哈的感性直观... 费尔巴哈是一个直观唯物主义者,他对抽象思维的结果并不信任,费尔巴哈的哲学出发点是感性直观,但是在他的思维中,他所理解的感性又不是实践的人的活动,而是人的直观的物质活动。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费尔巴哈的感性直观进行了批判,并从中实现了对费尔巴哈的超越,找到了感性活动这一实践立场,完成了在哲学领域里面的思想的革命,实现了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只有充分理解马克思感性活动的意义,才能真正走上理解马克思哲学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直观 感性活动 超越 实践 哲学终结
下载PDF
论詹姆斯·奥康纳“双重危机”理论及其现实启示
4
作者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23-26,共4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生态文明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詹姆斯·奥康纳作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代表,独创性提出的资本主义"双重危机"理论,对中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詹姆斯·奥康纳 双重危机 启示
下载PDF
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生态环境危机
5
作者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4年第4期73-75,78,共4页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领域中的领军人物,作为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生态学家,福斯特借助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生态学要素,以独树一帜的视角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更为全球生态环境危机的解决,未来生...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领域中的领军人物,作为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生态学家,福斯特借助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生态学要素,以独树一帜的视角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更为全球生态环境危机的解决,未来生态社会的建立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为生态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斯特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生态环境危机
下载PDF
简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6
作者 《党史文苑(下半月学术版)》 2014年第6期55-56,共2页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发展史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这个重要性不仅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逻辑进程中,也体现在学者今天对其的评价仍然众说纷纭。作为马克思早期的一个读书笔记,它的问世无疑推动了马克思思想的发展...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发展史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这个重要性不仅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逻辑进程中,也体现在学者今天对其的评价仍然众说纷纭。作为马克思早期的一个读书笔记,它的问世无疑推动了马克思思想的发展。因此,今天研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感性活动 异化 批判
下载PDF
论奥康纳“双重危机”理论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7
作者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第2期42-46,共5页
面对当今中国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提上日程,詹姆斯·奥康纳作为北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代表,提出了资本主义"双重危机"理论,正确认识这一理论对我国生态... 面对当今中国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提上日程,詹姆斯·奥康纳作为北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代表,提出了资本主义"双重危机"理论,正确认识这一理论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詹姆斯·奥康纳 双重危机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论詹姆斯·奥康纳“双重危机”理论及其现实启示
8
作者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第2期15-18,共4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生态文明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詹姆斯·奥康纳作为美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代表,独创性的提出了资本主义"双重危机"理论,该理论对中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生态文明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詹姆斯·奥康纳作为美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代表,独创性的提出了资本主义"双重危机"理论,该理论对中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詹姆斯·奥康纳 双重危机 生态文明
下载PDF
从“感性直观”到“感性活动”——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感性”超越
9
作者 《宜宾学院学报》 2013年第11期77-80,共4页
费尔巴哈哲学以"感性直观"为出发点。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感性直观"提出了批判,以"感性活动"为实践立场,实现了哲学重心的转移,解决了主体与客体的抽象二元论局限,完成了哲学领域的思想革命,实现了对德... 费尔巴哈哲学以"感性直观"为出发点。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感性直观"提出了批判,以"感性活动"为实践立场,实现了哲学重心的转移,解决了主体与客体的抽象二元论局限,完成了哲学领域的思想革命,实现了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直观” “感性活动” 哲学终结
下载PDF
论詹姆斯·奥康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及其理论价值
10
作者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第1期5-8,共4页
进入21世纪的十几年,人类明显感觉到科学技术颠覆了以往的生活方式,信息技术统治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工业文明带给人类财富和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由此引发"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越来越受到哲学界的热捧... 进入21世纪的十几年,人类明显感觉到科学技术颠覆了以往的生活方式,信息技术统治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工业文明带给人类财富和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由此引发"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越来越受到哲学界的热捧,詹姆斯·奥康纳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研究奥康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构建美好生态社会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詹姆斯·奥康纳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生态危机
下载PDF
何谓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八条的解读
11
作者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第3期10-11,共2页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哲学理论的一个转折点,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的地位非常特殊.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思想中有一个断裂,这个断裂的临界点就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短短十一条充分体现了马克思思想的一个飞跃,其中第八...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哲学理论的一个转折点,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的地位非常特殊.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思想中有一个断裂,这个断裂的临界点就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短短十一条充分体现了马克思思想的一个飞跃,其中第八条关于实践的描述在提纲中占有重要的理论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生活 实践
下载PDF
理性本体论到生存本体论——西方本体论的当代转折
12
作者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6-9,共4页
本体论所发生的转折是时代的要求,理解西方本体论的当代转折对解决当今人类社会所遇到的困境和危机意义重大。人类在本体论上所采取的态度并不是以人类为中心,比人类更广阔的是存在,在存在中领会世界之出现,这便是当代本体论的路向。
关键词 本体论 西方哲学 哲学转折
下载PDF
艺术用于生命情感教学的理解感悟之道 被引量:1
13
作者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33-35,共3页
艺术是反映人类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也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艺术家以人为中心,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艺术形象,对社会生活做出感性与理性、情感与认识、个别性与概括性相统一的反映,把生活与情感结合起来,并用语言、音调、色彩、线条... 艺术是反映人类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也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艺术家以人为中心,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艺术形象,对社会生活做出感性与理性、情感与认识、个别性与概括性相统一的反映,把生活与情感结合起来,并用语言、音调、色彩、线条等物质手段表达出来,成为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在一些艺术作品里,审美对象通过具体的意象营造出特定的意境,从而让观众产生相应的审美感受和美好情感。艺术的特点与功能和道德与法治课程相关内容具有过程的相似性和目的的一致性,因而可以广泛应用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范雯绮同志围绕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探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生命情感教学,而张玉同志则通过具体的艺术载体--意象,探讨学科教学的表达形式、课堂意境和教学意图。两篇文章从新的视角切入,微观呈现了艺术及其载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读来使人颇受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教学 艺术家 理解感悟 生命 人类实践活动 课堂教学 社会生活 审美对象
下载PDF
中华传统文化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14
作者 《中学教学参考》 2021年第10期51-52,共2页
当代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他们有更多的机会看世界,但不论时代如何变迁,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永远不变。中华传统文化应永远成为中国人的信仰,成为中国学生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 中华传统文化 道德与法治 辩证思维 生命情感
下载PDF
自由精神 独立人格
15
作者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6期78-80,共3页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质疑和独立思考,以培养学生自由精神和独立人格。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开展启发式或反思式教学,通过提问探究制造冲突,启发思考、质疑、反驳,引领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问题,得出正确结论。培养学生批判思维...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质疑和独立思考,以培养学生自由精神和独立人格。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开展启发式或反思式教学,通过提问探究制造冲突,启发思考、质疑、反驳,引领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问题,得出正确结论。培养学生批判思维,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更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未来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对此,道德与法治教师责无旁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思维 创新 实践
下载PDF
构建学困生生命幸福感
16
作者 《基础教育参考》 2020年第6期77-78,共2页
学困生常指智力正常,但学习效果低下,未能达到国家义务教育规定的教学大纲要求的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如何帮助学困生发展独特思维、丰富情感、自由精神,树立人生理想,增强自信心,构建生命幸福感,一直以来都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 学困生常指智力正常,但学习效果低下,未能达到国家义务教育规定的教学大纲要求的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如何帮助学困生发展独特思维、丰富情感、自由精神,树立人生理想,增强自信心,构建生命幸福感,一直以来都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在学校教育领域,对学困生的评价标准比较单一,往往片面地以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知识掌握或记忆程度为标准,教师(包括家长乃至社会)也常常以学业成绩论“英雄”[1],一些教师甚至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态度和评价标准,公开或隐蔽地对学生进行能力分组,给学生“贴标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义务教育 教学大纲要求 能力分组 学困生 学业成绩 评价标准 幸福感 人生理想
下载PDF
理性与道义的博弈
17
作者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1-53,共3页
道德教育永远是道德与法治教学不可回避且极其重要的一环,道德认知、判断力的发展不会一蹴而就,而要经历低级向高级的螺旋式上升过程。美国学者科尔伯格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为教师道德教育提供了样板,道德两难问题的讨论作为该模式践行... 道德教育永远是道德与法治教学不可回避且极其重要的一环,道德认知、判断力的发展不会一蹴而就,而要经历低级向高级的螺旋式上升过程。美国学者科尔伯格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为教师道德教育提供了样板,道德两难问题的讨论作为该模式践行的教学方法,为学生道德判断力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有意识地在日常教学中渗透两难问题,提升学生道德判断力,强化道德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两难 道德认知 道德判断力
下载PDF
教师当追求灵魂的卓越
18
作者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8期1-1,共1页
当前,基础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深刻反思:教育究竟缺失了什么?当代基础教育面临怎样的危机?又应如何转型?养育与教育的错位养育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父母的关爱与照顾构建起最初的亲子依恋和情感信任,积淀为... 当前,基础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深刻反思:教育究竟缺失了什么?当代基础教育面临怎样的危机?又应如何转型?养育与教育的错位养育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父母的关爱与照顾构建起最初的亲子依恋和情感信任,积淀为日后开展亲子教育的基础,若这一阶段的情感得不到满足,便会为之后埋下一系列教育问题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工作者 亲子教育 基础教育 情感信任 责任和义务 亲子依恋 父母的关爱 问题隐患
下载PDF
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重新研读
19
作者 《青年与社会(下)》 2014年第8期354-354,共1页
马克思在《德法年鉴》时期最重要的一个理论特点就是转向费尔巴哈,也即1843年的马克思已经从黑格尔哲学(无论是先前的自我意识的立场还是之后的人民理性的立场)转向了费尔巴哈哲学,因此,马克思在《德法年鉴》时期的作品非常明显的... 马克思在《德法年鉴》时期最重要的一个理论特点就是转向费尔巴哈,也即1843年的马克思已经从黑格尔哲学(无论是先前的自我意识的立场还是之后的人民理性的立场)转向了费尔巴哈哲学,因此,马克思在《德法年鉴》时期的作品非常明显的站在了费尔巴哈哲学的立场上,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重新研读有利于重新理解马克思思想的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费尔巴哈 黑格尔 宗教
下载PDF
从黑格尔哲学解体、青年黑格尔派和《博士论文》来看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开端
20
作者 陈联 《青年与社会(下)》 2015年第1期366-366,共1页
在马克思主义盛行,后马克思主义涌现的当今,人类似乎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前提,即马克思哲学思想是如何产生并被广泛传播开来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今的发展之“源头”来自哪里?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作为马克思哲学思想较为确定或稳定的开... 在马克思主义盛行,后马克思主义涌现的当今,人类似乎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前提,即马克思哲学思想是如何产生并被广泛传播开来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今的发展之“源头”来自哪里?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作为马克思哲学思想较为确定或稳定的开端的根据在哪里?文章将着重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前提和开端做深入的剖析和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自我意识 博士论文 开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