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unx3启动子区域甲基化在急性白血病中意义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林东军 刘相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63-266,共4页
为了探讨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在急性白血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CR)检测CHRF、U937、K562细胞系及4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和10例正常人骨髓或外周血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情况,并用RT-PCR方... 为了探讨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在急性白血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CR)检测CHRF、U937、K562细胞系及4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和10例正常人骨髓或外周血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情况,并用RT-PCR方法检测各系runx3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健康人及细胞系中均未检测到甲基化,而检测到该基因的表达;4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甲基化检测阳性率35%(14/40),明显高于正常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ML30.43%(7/23),ALL41.18%(7/17),p>0.25,两者无明显差异。甲基化检测阳性患者均未检测到runx3基因的表达。存在runx3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患者化疗前骨髓原始细胞数均高于runx3启动子区域未甲基化患者(p<0.01),而且首次化疗后完全缓解率低于未甲基化者(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在急性白血病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其检测对估计白血病预后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nx3启动子 基因甲基化 急性白血病
下载PDF
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相富 +2 位作者 方志刚 郑永江 林东军 《新医学》 2011年第12期786-788,共3页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10例MDS患者采用地西他滨治疗,25 mg/d,连用5 d,休息23 d,28 d为1疗程。国际预后评分0.5分4例、1分1例、1.5分2例、2分1例、2.5分2例。结果:其中3例患者使用1疗...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10例MDS患者采用地西他滨治疗,25 mg/d,连用5 d,休息23 d,28 d为1疗程。国际预后评分0.5分4例、1分1例、1.5分2例、2分1例、2.5分2例。结果:其中3例患者使用1疗程,3例患者使用2疗程,4例患者使用4疗程。10例患者中3例患者因粒细胞缺乏时间长,严重的肺部感染导致呼吸及循环衰竭于治疗2个月内死亡。2例患者因骨髓抑制期血小板极低,出现消化道出血,积极抢救于1个月内无效死亡。随访另外5例患者,其中1例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发育异常(RCMD)患者治疗4个疗程后完全缓解,5个月后进展为急性白血病,于第7个月后死亡;1例环形铁粒幼细胞难治性贫血患者使用地西他滨1个疗程获完全缓解后未坚持巩固治疗,7个月后死亡;1例由MDS转变为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2个疗程获完全缓解,目前仍存活;1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治疗3个疗程后获血液学改善;1例RAEB患者治疗4个疗程后情况稳定。结论:地西他滨用于治疗中危-2及高危MDS患者,疗效尚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地西他滨 疗效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p53基因P1启动子区域DNA甲基化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林东军 郑永江 +3 位作者 方志刚 刘加军 林玉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327-1330,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白血病(AL)中p53基因P1启动子异常甲基化,探讨p53基因异常甲基化在急性白血病中的意义。方法:分别使用限制性内切酶MspⅠ、HpaⅡ、EcoRⅡ、BstNⅠ酶切提取基因组DNA,然后分别使用酶切后产物及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白血病(AL)中p53基因P1启动子异常甲基化,探讨p53基因异常甲基化在急性白血病中的意义。方法:分别使用限制性内切酶MspⅠ、HpaⅡ、EcoRⅡ、BstNⅠ酶切提取基因组DNA,然后分别使用酶切后产物及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产物电泳后在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内观测电泳条带及摄像;部分标本的电泳条带经凝胶回收纯化后进行测序。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p53基因第一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为38.7%,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分别为45.5%、35.0%。正常对照标本中未检测到p53基因的异常甲基化。p53基因甲基化情况在急性白血病病人与正常人之间经过统计学检验,P<0.05;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p53基因甲基化与患者临床资料之间的关系,其中,p53基因异常甲基化与肝脾淋巴结是否肿大之间的关系经统计学分析P<0.05。结论:①部分急性白血病患者存在p53基因第一启动子异常甲基化,正常对照中未检测到p53基因的甲基化;②p53基因第一启动子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均可发生异常甲基化,两者之间发生甲基化的概率无统计学差异;③p53基因异常甲基化与肝脾淋巴结肿大有显著差异,但p53基因异常甲基化与急性白血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尚不能确定,须进一步研究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P53 DNA甲基化 白血病
下载PDF
2014年-2016年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调查分析与防护对策 被引量:8
4
作者 尹颂超 张云青 +2 位作者 杨素莲 邹丽媛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8年第19期2414-2416,共3页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现状,为采取针对性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提供参考。方法调查分析本院2014年-2016年425例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的相关情况。结果护理人员占职业暴露人员的42. 12%,其次为实习、委培和进修人员(31. 76%);年龄&l...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现状,为采取针对性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提供参考。方法调查分析本院2014年-2016年425例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的相关情况。结果护理人员占职业暴露人员的42. 12%,其次为实习、委培和进修人员(31. 76%);年龄<30岁的医务人员的比例高达78. 82%。职业暴露多见于普通病房(61. 88%)。绝大多数(85. 65%)的职业暴露为锐器伤,其中针刺伤占78. 59%;手部是最常见的损伤部位,占93. 65%。主要的职业暴露病原体是乙型肝炎病毒和梅毒螺旋体,分别占34. 35%和11. 76%。经监测随访,全部职业暴露者未发生感染。结论护理人员为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高危因素为针刺伤。因此,应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实施标准预防,规范操作行为,强化监管机制,预防或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 分析 防护
原文传递
大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患者围手术期出血原因及输血治疗的探讨 被引量:6
5
作者 刘相富 +4 位作者 方友强 廖思红 陆英 黎结 林东军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5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围术期出血的原因及其输血治疗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行大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的202例患者临床资料,对各种可能影响出血量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以寻求影响手术出血量的主要因...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围术期出血的原因及其输血治疗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行大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的202例患者临床资料,对各种可能影响出血量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以寻求影响手术出血量的主要因素,并统计各类成分血输注量,评价输血效果。结果 202例患者平均出血量为150±30.5ml,平均血红蛋白降低为1.0±0.62g/dL,其中有9例患者进行输血治疗,输血率为4.5%。输血以红细胞悬液为主。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孤立肾、高血压、术前尿路感染、结石面积、肾实质厚度、肾积水程度、通道数量和手术时间对出血量有明显影响。结论孤立肾、高血压、术前尿路感染、结石面积大、肾实质厚、肾积水轻、多通道和手术时间长会增加经皮肾镜取石术出血,输血对其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镜取石术 输血 出血
原文传递
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CD20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玲 +3 位作者 龙冰 方志刚 赖文兴 林东军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389-391,共3页
目的:本研究分析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 ALL)中CD20表达情况,探讨CD20表达与其临床特点、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4例初诊B ALL患者CD20抗原表达,并分析其临床特点和生存情况。结果:CD20+组bcr abl融合基因表达... 目的:本研究分析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 ALL)中CD20表达情况,探讨CD20表达与其临床特点、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4例初诊B ALL患者CD20抗原表达,并分析其临床特点和生存情况。结果:CD20+组bcr abl融合基因表达阳性率低于CD2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初诊白细胞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染色体异常、首疗程完全缓解率(CR1)、生存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D20阳性ALL临床特点、疗效和预后与CD20阴性A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CD20尚不能作为ALL的预后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CD20 流式细胞术
原文传递
唑来膦酸抑制U937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 被引量:2
7
作者 刘玲玲 +3 位作者 张玲 郭小燕 王晓珍 林东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21-1226,共6页
目的:研究唑来膦酸(ZOL)对人类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U937的增殖抑制及促凋亡作用。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时间ZOL对U937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ZOL对U937细胞周期的影响;Annexin V-PI法及Hoechst 33342法检测ZOL作用前后细胞凋亡... 目的:研究唑来膦酸(ZOL)对人类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U937的增殖抑制及促凋亡作用。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时间ZOL对U937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ZOL对U937细胞周期的影响;Annexin V-PI法及Hoechst 33342法检测ZOL作用前后细胞凋亡情况变化,JC-1检测ZOL对U937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检测U937细胞克隆形成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ZOL对U937细胞周期和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CCK-8结果显示ZOL可以抑制U937细胞的活力,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Annexin V-PI及Hoechst33342结果显示ZOL可以促进U937细胞凋亡,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JC-1结果显示ZOL可以明显降低U937细胞线粒体膜电位;PI法证实ZOL将U937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克隆形成实验证实0.2 mmol/L ZOL可以完全抑制U937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Western blot结果显示ZOL作用于U937细胞48 h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21表达显著增强,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增强,抑凋亡蛋白Bcl-2表达明显减弱。结论:ZOL抑制U937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主要是由于抑制了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同时ZOL可以促进U937细胞凋亡,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调节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蛋白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膦酸 U937细胞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下载PDF
Pim-1激酶抑制剂SMI-4a抑制U937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 被引量:2
8
作者 邹丽媛 +4 位作者 郝秀兰 卢佩梅 曾军荣 蔡东兰 刘相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25-1630,共6页
目的:研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im-1抑制剂SMI-4a对人类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U937的生长抑制、促凋亡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SMI-4a作用不同时间对U937细胞的生长抑制率;Annexin V-PI及Hoechst 33342染色法检测SMI-4... 目的:研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im-1抑制剂SMI-4a对人类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U937的生长抑制、促凋亡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SMI-4a作用不同时间对U937细胞的生长抑制率;Annexin V-PI及Hoechst 33342染色法检测SMI-4a作用前后细胞凋亡情况,集落形成实验检测SMI-4a对U937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SMI-4a对U937细胞核及细胞浆内β-catenin表达变化及细胞内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β-catenin在细胞内的表达变化。结果:CCK-8结果显示SMI-4a可以抑制U937细胞的活力,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Annexin V-PI及Hoechst 33342染色结果显示SMI-4a可以促进U937细胞凋亡;集落形成实验证实SMI-4a可以抑制U937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SMI-4a作用于U937细胞48 h后细胞浆内的β-catenin表达增加,细胞核内的β-catenin表达减少,细胞内促凋亡蛋白Bax和PARP表达增强,抑凋亡蛋白Bcl-2表达明显减弱;免疫荧光进一步验证了SMI-4a作用后的U937细胞核内的β-catenin表达量明显减少。结论:SMI-4a诱导U937细胞凋亡是通过上调促凋亡基因的表达、下调凋亡抑制基因的表达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m-1激酶 SMI-4a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核苷类药物初治应答不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换用替诺福韦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9
作者 陈彤彤 +4 位作者 杨雅萱 张烨琼 许文雄 彭亮 李杨湄 《肝脏》 2022年第12期1300-1304,共5页
目的观察核苷类药物(nucleoside analogues,NAs)治疗后病毒学应答不佳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换用替诺福韦(Tenofovir,TD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经筛选后纳入108例患者,分为恩替卡韦(Entecavir,ETV)治疗后继... 目的观察核苷类药物(nucleoside analogues,NAs)治疗后病毒学应答不佳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换用替诺福韦(Tenofovir,TD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经筛选后纳入108例患者,分为恩替卡韦(Entecavir,ETV)治疗后继续ETV治疗组(ETV to ETV组)(32例)、ETV治疗后换用TDF组(ETV to TDF组)(30例)和非ETV的NAs治疗后换用TDF组(Non-ETV to TDF组)(46例)。观察各组在基线前后各个随访点HBV DNA累计不可检测率、HBV DNA定量等病毒学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肌酐等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ETV to TDF组与ETV to ETV组相比,第24周HBV DNA定量对数为2.0(2.0~2.0)IU/mL vs.2.0(2.0~2.5)IU/mL(P=0.034);第24周HBV DNA累计不可检测率为83.3%vs.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P=0.021),ETV to TDF组明显优于ETV to ETV组;两组之间的总体的HBV DNA不可检测耗时分布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66,P=0.124),但HBV DNA不可检测耗时平均值两组分别为(24.8±3.57)和(36.4±5.35)周。ETV to TDF组与Non-ETV to TDF组相比,24和48周的HBV DNA累计不可检测率分别为83.3%vs.82.8%(P=0.935)和90%vs.93.5%(P=0.67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换药前ETV疗程在48~96周内在换用TDF后HBV DNA转阴时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0)。所有随访患者均未发生病毒学突破。所有随访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如横纹肌溶解等。结论换用TDF治疗其他核苷类药物初治后病毒学应答不佳的患者是一种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治疗方法。换用TDF治疗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比继续ETV治疗更快促进ETV应答不佳患者的HBV DNA阴转。ETV疗程在48至96周内可能并不会影响后续换用TDF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替诺福韦 恩替卡韦 应答不佳
下载PDF
RNA干扰在白血病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东军 《国际内科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25-28,共4页
RNA干扰(RNAi)作为一种进化保守的转录后基因沉默机制,是指双链RNA分子(dsRNA)被切割成21-23个核苷酸的小干扰RNA(siRNA),最终使其同源的mRNA特异性降解。RNAi现广泛用于多个生物体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以及在基因表达异常导致... RNA干扰(RNAi)作为一种进化保守的转录后基因沉默机制,是指双链RNA分子(dsRNA)被切割成21-23个核苷酸的小干扰RNA(siRNA),最终使其同源的mRNA特异性降解。RNAi现广泛用于多个生物体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以及在基因表达异常导致的多种疾病的临床前模型中进行干预治疗。大约50%的白血病伴有异常基因的表达,利用RNAi肿瘤特异性基因靶向治疗为治疗白血病提供了一条新途径。随着siRNA在活体中的稳定性和转染效率的提高、非特异性作用的减少,正迅速应用于临床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基因表达调控 白血病
下载PDF
核黄素光化学法灭活乙肝病毒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相富 黑子清 +3 位作者 林东军 黄品婕 袁青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8期887-889,共3页
目的研究核黄素光化学法对乙肝病毒的灭活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例,抽取其静脉血并使用核黄素光化学法进行病毒灭活,评价灭活效果;检测灭活前后红细胞功能。结果以1600μmol/L核黄素灭活2 h,HBV DNA拷贝数明显减少(P<... 目的研究核黄素光化学法对乙肝病毒的灭活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例,抽取其静脉血并使用核黄素光化学法进行病毒灭活,评价灭活效果;检测灭活前后红细胞功能。结果以1600μmol/L核黄素灭活2 h,HBV DNA拷贝数明显减少(P<0.05);灭活后红细胞Na+K+-ATPase有所降低,丙二醛(MDA)明显增高(P<0.05),而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游离血红蛋白(FHb)、渗透脆性等无明显变化。结论核黄素光化学法能部分灭活血液中乙肝病毒,对红细胞功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血液 光化学法 核黄素
原文传递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3甲基化与急性白血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方志刚 +4 位作者 刘相富 郑永江 刘彬彬 郭小燕 林东军 《国际内科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67-68,105,共3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3(TIMP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在急性白血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5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巨核细胞白血病CHRF细胞株、人组织细胞淋巴瘤U937细胞...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3(TIMP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在急性白血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5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巨核细胞白血病CHRF细胞株、人组织细胞淋巴瘤U937细胞株、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株及10名健康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TIMP3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情况。结果50例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3种白血病细胞株及健康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均未检测到TIMP3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结论TIMP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与急性白血病发病可能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3 启动子 甲基化 白血病
下载PDF
肝移植术中自体血液回收对红细胞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附15例报告
13
作者 刘相富 黑子清 +4 位作者 林东军 黄品婕 覃雪玲 袁青 《新医学》 2009年第7期452-454,共3页
目的:研究肝移植术中进行自体血液回收对红细胞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15例行肝移植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术中采用自体-2000型血液回收机(北京产)回收术中出血,测定与比较术前静脉血及术中回收血标本的红细胞功能(包括红细胞携... 目的:研究肝移植术中进行自体血液回收对红细胞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15例行肝移植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术中采用自体-2000型血液回收机(北京产)回收术中出血,测定与比较术前静脉血及术中回收血标本的红细胞功能(包括红细胞携氧功能及红细胞破坏程度)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与术前静脉血比较,术中回收血游离血红蛋白增高,2,3-二磷酸甘油酸、Na+-K+-ATP酶、Ca+-ATP酶、Mg+-ATP酶、红细胞丙二醛和红细胞渗透脆性均无明显变化;全血中、高切黏度明显降低,卡松黏度明显增高;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液相对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卡松屈服应力无明显变化。结论:肝移植病人术中行自体血液回收对红细胞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无明显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液回收 肝移植 红细胞 血液流变学 游离血红蛋白
下载PDF
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液中HBV的初步探讨
14
作者 刘相富 +3 位作者 黑子清 林东军 黄品婕 袁青 《新医学》 2010年第8期506-507,514,共3页
目的:研究亚甲蓝光化学法对HBV的灭活效果。方法:选择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30例,抽取其静脉血并使用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HBV,以500μmol/L亚甲蓝灭活病毒1.5h后评价灭活效果,并检测灭活前后红细胞功能。结果:患者血液中HBV DNA拷贝数... 目的:研究亚甲蓝光化学法对HBV的灭活效果。方法:选择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30例,抽取其静脉血并使用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HBV,以500μmol/L亚甲蓝灭活病毒1.5h后评价灭活效果,并检测灭活前后红细胞功能。结果:患者血液中HBV DNA拷贝数由灭活前的(1.19×107±1.23×106)copies/ml减少至灭活后的(3.46×105±5.01×104)copies/ml(P<0.05);红细胞丙二醛由灭活前的(2.5±0.2)mmol/L增加至灭活后的(9.1±1.7)mmol/L(P<0.05),而2,3-二磷酸甘油酸、Na+K+-ATP酶、Ca2+-ATP酶、Mg2+-ATP酶、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等无明显变化。结论:亚甲蓝光化学法能降低血液中HBV载量,对红细胞功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血液 光化学法 亚甲蓝
下载PDF
替米沙坦抑制U937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
15
作者 雷亚梅 +2 位作者 许艺川 赖文兴 林东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69-675,共7页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U937细胞株的生长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的替米沙坦处理人类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U937;以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替米沙坦对U937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以集落形成实验观察不同浓度替米沙坦对U937细胞集...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U937细胞株的生长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的替米沙坦处理人类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U937;以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替米沙坦对U937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以集落形成实验观察不同浓度替米沙坦对U937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以Annexin V-PI双染法及Hoechst 33342染色法检测不同浓度替米沙坦作用前后U937细胞凋亡程度的变化;以流式细胞术检测U937细胞表面抗原CD11b的阳性表达率,瑞氏染色后倒置显微镜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了解U937细胞的分化情况;以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替米沙坦作用U937细胞后凋亡相关蛋白表达量的改变。结果:CCK-8实验结果证实替米沙坦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U937细胞的生长;集落形成实验显示低剂量替米沙坦可以完全抑制U937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Annexin V-PI双染法及Hoechst 33342法结果证实替米沙坦可以诱导U937细胞凋亡;细胞表面抗原流式检测术及瑞氏染色结果证实替米沙坦可以促进部分U937细胞分化;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证实替米沙坦作用于U937细胞72 h后,促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PARP及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水平明显增高。结论:替米沙坦可以抑制细胞增殖以及诱导U937细胞部分分化,并通过caspase依赖的凋亡途径触发U937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米沙坦 U937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细胞分化
下载PDF
稳定过表达外源p62/SQSTM1基因的U937白血病细胞株的建立及初步特性分析
16
作者 刘玲玲 +1 位作者 赖文兴 林东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70-675,共6页
【目的】构建稳定过表达外源p62/SQSTM1基因的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U937细胞株,并初步分析过表达p62基因对U937细胞的影响。【方法】首先在空载体MSCV-IRES-GFP(MIG)基础上构建重组质粒MSCV-p62-IRES-GFP(MPIG),分别用MIG及MPIG载体进... 【目的】构建稳定过表达外源p62/SQSTM1基因的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U937细胞株,并初步分析过表达p62基因对U937细胞的影响。【方法】首先在空载体MSCV-IRES-GFP(MIG)基础上构建重组质粒MSCV-p62-IRES-GFP(MPIG),分别用MIG及MPIG载体进行病毒包装,并感染U937细胞,用流式细胞分选仪分选出绿色荧光细胞,获得U937-GFP和U937-p62稳定细胞株,利用流式细胞仪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GFP细胞的阳性率及p62蛋白表达水平,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U937-GFP和U937-p62细胞的生长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髓系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和CD14的表达情况。【结果】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MIG和MPIG病毒感染后,U937-GFP和U937-p62细胞均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经流式细胞仪分选后,U937-GFP和U937-p62细胞中GFP阳性表达率分别达98.5%和87.3%。Western blot的结果显示U937-p62细胞中p62蛋白表达较U937-GFP显著升高。MTT实验结果显示,与U937-GFP细胞相比,U937-p62细胞的生长速率加快。流式结果显示U937-GFP细胞和U937-p62细胞表达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及CD14无明显差异。【结论】成功构建了p62基因过表达的U937稳定细胞株,过表达p62可促进U937细胞增殖,并不能促进U937细胞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937细胞株 P62 载体构建
下载PDF
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低增生性MDS1例并文献复习
17
作者 刘相富 +1 位作者 李旭东 林东军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1050-1051,1065,共3页
目的探讨非清髓性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观察其植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我院诊断为低增生性MDS患者1例,采用氟达拉滨+阿糖胞苷+环磷酰胺的非清髓预处理方案,环孢素A+甲氨蝶呤+骁... 目的探讨非清髓性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观察其植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我院诊断为低增生性MDS患者1例,采用氟达拉滨+阿糖胞苷+环磷酰胺的非清髓预处理方案,环孢素A+甲氨蝶呤+骁悉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结果 STR-PCR证实移植后30d及3个月骨髓植入为完全供者型,移植后3个月发生多发性脑梗塞,6个月出现面部皮疹及口腔溃疡,通过调整免疫抑制剂及输注间充质干细胞(5×107/次,2次)后症状明显好转。结论非清髓性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低增生性MDS获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非清髓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上调c-myc基因的表达对U937白血病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潘晓娜 方志刚 +4 位作者 龙梓洁 陈家杰 刘玲玲 林东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84-1989,共6页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外源c-myc基因的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U937,并初步分析其特性。方法:首先构建重组质粒MSCV-c-myc-IRES-GFP(MMIG)载体,分别用MMIG及空载体MSCV-IRES-GFP(MIG)包装病毒,并感染U937细胞,用流式细胞术分选绿色荧光细胞...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外源c-myc基因的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U937,并初步分析其特性。方法:首先构建重组质粒MSCV-c-myc-IRES-GFP(MMIG)载体,分别用MMIG及空载体MSCV-IRES-GFP(MIG)包装病毒,并感染U937细胞,用流式细胞术分选绿色荧光细胞,获得U937/GFP和U937/MYC细胞,用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检测GFP阳性率,用Western blotting测定细胞中c-Myc、survivin、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和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U937/GFP和U937/MYC细胞周期,并用MTT法测定U937/GFP和U937/MYC细胞的生长情况,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克隆形成能力。结果:荧光显微镜观察,MIG和MMIG病毒感染后,2种细胞均表达绿色荧光蛋白;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MIG病毒感染的细胞荧光率为26.0%,MMIG病毒感染的细胞荧光率为27.7%;Western blotting的结果显示,c-Myc蛋白在MMIG病毒感染的细胞中表达水平升高。流式细胞术分选后,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明显增多,U937/GFP和U937/MYC细胞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率分别达98.7%和93.7%。U937/MYC细胞中c-Myc蛋白表达较U937/GFP细胞显著升高,c-Myc蛋白下游的survivin表达增多,而凋亡相关蛋白XIAP及Bcl-2的表达则没有明显变化。细胞周期检测显示,U937/MYC细胞处于S期的细胞数增多。MTT实验结果显示,U937/MYC细胞的生长速率较U937/GFP细胞增快。U937/MYC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较U937/GFP细胞强。结论:成功构建了c-myc基因高表达的U937稳定细胞株U937/MYC。在U937/MYC细胞中,c-Myc及其下游的survivin表达明显上调,处于细胞周期S期的细胞数增多、细胞生长加快、克隆形成能力增强,提示c-Myc可能通过增强自我更新能力、加快细胞周期、促进相关抗凋亡蛋白表达从而提高细胞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YC蛋白 载体构建 U937细胞
下载PDF
c-Myc抑制剂10058-F4对伊马替尼耐药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龙梓洁 方志刚 +2 位作者 潘晓娜 林东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90-1594,共5页
目的:探讨c-Myc小分子抑制剂10058-F4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K562及伊马替尼耐药的K562/G细胞的影响,为克服耐药提供新的治疗策略。方法:Western blotting测定细胞中c-Myc蛋白表达水平,PI染色检测细胞周期。MTT法及克隆形成实验测定K562... 目的:探讨c-Myc小分子抑制剂10058-F4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K562及伊马替尼耐药的K562/G细胞的影响,为克服耐药提供新的治疗策略。方法:Western blotting测定细胞中c-Myc蛋白表达水平,PI染色检测细胞周期。MTT法及克隆形成实验测定K562及K562/G细胞的增殖情况,Annexin V-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结果:MTT结果显示,耐药细胞K562/G与K562细胞相比,对伊马替尼的敏感性明显降低;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耐药细胞具有c-Myc蛋白高表达的特点。进一步MT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Myc小分子抑制剂10058-F4可抑制K562及K562/G细胞的增殖,并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重要的是,K562/G细胞比K562细胞对10058-F4敏感性更高。细胞周期检测显示,10058-F4可使K562及K562/G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表明抑制cMyc导致的增殖抑制与细胞周期阻滞相关。Annexin V-PI染色结果显示10058-F4可促进K562及K562/G细胞发生凋亡。克隆形成实验表明K562/G耐药细胞的克隆形成数目明显高于K562细胞。同时,与对照组相比,10058-F4可抑制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并增强伊马替尼的毒性作用。结论:耐药细胞K562/G具有c-Myc高表达的细胞遗传学特点;10058-F4可抑制K562及K562/G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并抑制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c-Myc抑制剂10058-F4可逆转c-Myc高表达引起的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YC 10058-F4 伊马替尼耐药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中TIMP3、RUNX3蛋白表达情况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方志刚 +3 位作者 刘相富 郑永江 刘彬彬 林东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3-296,共4页
目的:检测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细胞中的TIMP3、RUNX3蛋白表达的情况及其与基因甲基化的关系,并探讨其与AL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50例A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Cs)及10例健康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 目的:检测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细胞中的TIMP3、RUNX3蛋白表达的情况及其与基因甲基化的关系,并探讨其与AL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50例A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Cs)及10例健康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IMP3、RUNX3蛋白表达的情况,结合前期实验中TIMP3、RUNX3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检测结果,对与AL患者预后有关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0例AL患者BMMCs中RUNX3甲基化组该蛋白表达明显少于未甲基化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AL患者完全缓解(CR)率与RUNX3蛋白表达及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有关,RUNX3蛋白失表达、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高的患者CR率低,反之较高。结论:RUNX3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是导致该蛋白失表达的原因,其参与了AL的发病,并与不良预后有关,TIMP3甲基化与急性白血病发病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TIMP3 蛋白质RUNX3 甲基化 白血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