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央中核电刺激与脑区响应的电生理分析
1
作者 洪婧 陈斌 +4 位作者 王楠 蔡燕青 王昌泉 徐纪文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2-247,共6页
目的 探讨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立体脑电图(SEEG)电极置入并电刺激中央中核(CMT)后各脑区是否存在响应以及其响应程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脑病中心收治的10例在CMT及可疑的发作起始同步置... 目的 探讨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立体脑电图(SEEG)电极置入并电刺激中央中核(CMT)后各脑区是否存在响应以及其响应程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脑病中心收治的10例在CMT及可疑的发作起始同步置入SEEG电极的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电刺激所得数据,并分析有效触点的同期电生理信号,比较各脑区响应触点的出现率和响应波幅.结果 10例患者共记录到1 062个有效触点的同期电生理信号,共491个触点(46.2%)记录到同频响应,其中中央前、后回的响应触点出现率最高,为81.0%(51/63),其次为顶叶和额叶,出现率分别为56.5%(61/108)和53.3%(253/475),出现率(比例)最低的2个脑区为颞叶[18.6%(22/118)]及海马、杏仁核(4/19).各脑区响应触点出现率(比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14.13,P=0.049).10例患者电刺激CMT的响应波幅[M(范围)]为40.3(0~1 000.0)μV.在各脑区的响应程度方面,波幅最高的是海马、杏仁核[398.0(0~1 000.0)μV],其次为顶叶[81.5(12.0~336.2)μV],响应波幅最低的脑区为颞叶[19.5(8.1~27.8)μV].去除极限值后,不同脑区响应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8.41,P=0.298).结论 采用SEEG电极电刺激CMT时,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不同脑区的响应存在差异,中央沟前后的脑区响应比例高于远离中央沟的脑区;去除极限值后,不同脑区的响应程度并无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性癫痫 神经电生理监测 中央中核 立体脑电图 脑区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