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型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菁菁 张博雅 +4 位作者 胡怡冰 范历强 于栋祯 陈正侬 殷善开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4期3535-3540,共6页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22年4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受扩大迷路径路手术治疗的大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22年4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受扩大迷路径路手术治疗的大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作为面神经功能评价指标对所有患者术前、术后2周及术后1年的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估分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大型听神经瘤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102例大型听神经瘤患者,男44例(43.1%),女58例(56.9%),年龄(49.9±11.4)岁。肿瘤全切除率为90.2%(92/102),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随访时间2(1,5)年。术后早期(术后2周出院时)及远期(随访时间满1年)面神经功能良好率(HBⅠ~Ⅲ级)分别为73.5%(75/102)和87.3%(89/1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结束时面神经探测阈值>0.05 mA为大型听神经瘤术后近期(OR=6.782,95%CI:1.520~30.272,P=0.012)及远期(OR=11.455,95%CI:2.182~60.146,P=0.004)面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影响因素。结论术后近期及远期面神经功能与手术结束时面神经探测阈值相关,阈值≤0.05 mA提示术后面神经功能可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手术 面神经功能 扩大迷路径路
原文传递
耳蜗内毛细胞中带状突触相关钙离子通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范历强 陈正侬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83-687,共5页
在内毛细胞(inner hair cell,IHCs)中,突触对声音的启动做出反应,驱动受神经支配的螺旋神经节神经元(spiral ganglion neurons,SGN)以kHz为单位的频率产生动作电位,并支持以几百赫兹的频率对持续的声音进行反应。我们认为突触前带状结... 在内毛细胞(inner hair cell,IHCs)中,突触对声音的启动做出反应,驱动受神经支配的螺旋神经节神经元(spiral ganglion neurons,SGN)以kHz为单位的频率产生动作电位,并支持以几百赫兹的频率对持续的声音进行反应。我们认为突触前带状结构和其他特殊的分子组成是获得这些功能特征的基础。然而,确切的潜在机制并不完全清楚,但一定与带状突触的特殊分子和结构特征有关。本文主要针对最近内毛细胞带状突触的钙离子通道相关的研究进行总结。在Ca^(2+)通道-胞吐作用偶联方面,内毛细胞中巴松管或带状结构以及RIM2α和β的位置决定了钙通道的正确分布,且在面向蜗轴一侧的钙通道密度高并连接低具有高阈值的自发放电率纤维;而远离蜗轴侧的钙通道密度小并连接具有低阈值的高自发放电纤维。除此之外,多种蛋白同样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如Piccolino及harmonin等。去极化过程中,钙主要通过CaV1.3 L型Ca^(2+)通道内流,其耦合方式分为:单纯Ca^(2+)纳米域控制或单纯Ca^(2+)微米域控制。根据成熟以及非成熟激活域(active zone,AZ)胞吐的生物物理模型,在发育过程中,偶联方式由Ca^(2+)的微米域控制向Ca^(2+)的纳米域控制转变。内源性Ca^(2+)缓冲是突触信号传导的关键一环,对于频率调谐及传入突触传递和传出调制至关重要。EF-hand Ca^(2+)结合蛋白作为钙缓冲成分可以调节突触前内毛细胞功能以实现代谢上有效的声音编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毛细胞 带状突触 钙离子通道 突触囊泡 内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