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夏季南海低空越赤道气流变化与亚澳季风区降水异常的联系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忠贤 王健治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84-691,共8页
基于1979—2014年ERA-Interim逐月风场和水汽通量资料及GPCP逐月降水率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及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夏季南海低空越赤道气流的变化特征及其与亚澳季风区降水异常的联系。结果表明:1)夏季南海低空越赤道气流强度的年际变化... 基于1979—2014年ERA-Interim逐月风场和水汽通量资料及GPCP逐月降水率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及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夏季南海低空越赤道气流的变化特征及其与亚澳季风区降水异常的联系。结果表明:1)夏季南海低空越赤道气流强度的年际变化特征明显,具有3~4 a的周期。2)夏季南海低空越赤道气流强度变化与热带东印度洋和海洋性大陆区域降水异常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热带西太平洋降水异常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与我国中部地区降水异常存在较好的负相关关系。3)当夏季南海低空越赤道气流强度偏强时,850 hPa上自阿拉伯海向东一直延伸到热带西太平洋为西风异常,这种环流形势有利于热带西太平洋出现水汽辐合,使得该区域降水出现明显偏多,同时热带东印度洋低层为东风异常,受其影响,热带东印度洋和海洋性大陆区域出现水汽辐散,使得该区域降水偏少;此外,在我国东南沿海为一个气旋式风场异常,不利于来自热带海洋的水汽输送到达我国中部地区,使得该地区降水偏少;反之亦然。4)当夏季南海低空越赤道气流偏强时,东亚地区局地Hadley环流表现为异常偏弱,低空偏南越赤道气流异常在20°N附近与来自北半球的冷空气交汇上升,赤道附近及30~40°N地区出现异常下沉运动,使得热带海洋性大陆区域和我国中部地区降水减少;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越赤道气流 降水 大气环流 夏季
下载PDF
盛夏南海低空越赤道气流变化与东亚夏季风的联系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忠贤 +1 位作者 曾刚 邓伟涛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9-346,共8页
利用1979—2014年ERA-Interim逐月的风场、海平面气压场和位势高度场等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国160站降水观测资料,采用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盛夏(7、8月)南海(South China Sea,SCS)低空越赤道气流(Cross-Equatorial Flow,CEF)的变化及其与... 利用1979—2014年ERA-Interim逐月的风场、海平面气压场和位势高度场等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国160站降水观测资料,采用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盛夏(7、8月)南海(South China Sea,SCS)低空越赤道气流(Cross-Equatorial Flow,CEF)的变化及其与东亚夏季风的联系,结果表明:盛夏南海低空越赤道气流(SCEF)强度指数与南海夏季风强度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强度指数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当盛夏SCEF偏强(弱)时,亚洲热带低压及西太平洋赤道辐合带增强(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减弱(增强)、东撤(西伸),南海北部和西北太平洋地区为明显的气旋式(反气旋式)环流异常,使得南海夏季风增强(减弱)和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减弱(增强)。此外,当盛夏SCEF偏强时,由于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减弱,我国华南地区为东北风异常,华北地区为偏南风异常,受其影响,我国华南地区为显著的水汽辐合区,华中地区为显著的水汽辐散区,使得盛夏华南地区降水增多,华中地区降水减少;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东亚夏季风 回归分析 南海越赤道气流 盛夏 中国降水
下载PDF
基于数值试验的南海越赤道气流与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关系研究
3
作者 刘环 +2 位作者 唐登洪 牛亚萍 卫玮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24年第3期523-533,共11页
本文利用1979~2020年HadISST月平均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资料,驱动改进的NCAR CAM5大气环流模式进行长时间积分试验所得结果,与ERA5再分析资料进行比较,进一步分析验证了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面温度异常(Sea surf... 本文利用1979~2020年HadISST月平均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资料,驱动改进的NCAR CAM5大气环流模式进行长时间积分试验所得结果,与ERA5再分析资料进行比较,进一步分析验证了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面温度异常(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ies, SSTA)对南海(South China Sea, SCS)低空越赤道气流(Cross-Equatorial Flow, CEF)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值试验结果与观测分析结果较为一致,即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SSTA对同期SCS CEF (SCEF)强度变化产生重要影响,存在显著正相关。当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SSTA偏暖时,引起Walker环流及东亚局地Hadley环流异常偏弱,对应澳大利亚北部及热带西太平洋海洋性大陆海平面气压(Sea level pressure, SLP)异常上升,北太平洋SLP异常下降,西太平洋南北向气压梯度增加,故SCEF易增强;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南海越赤道气流 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 成因分析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狭窄街道MIMO多散射信道模型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唐登洪 周杰 +2 位作者 邵根富 袁梅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6-156,共11页
为建立更高效的移动端对端(mobile to mobile)通信系统,针对城市狭窄街道多入多出系统(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移动传播环境,在经典椭圆模型(EBSBM,ellipse based single bounce model)基础上引入等效散射点概念,提出了... 为建立更高效的移动端对端(mobile to mobile)通信系统,针对城市狭窄街道多入多出系统(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移动传播环境,在经典椭圆模型(EBSBM,ellipse based single bounce model)基础上引入等效散射点概念,提出了改进的多跳散射信道模型。此模型将多跳散射路径通过几何变换等效为单点椭圆散射路径,研究了模型的空时频统计特性,推导出发射角(AOD,angle of departure)、到达角(AOA,angle of arrival)及多普勒频移(Doppler shift)等随机参数的概率密度函数(PDF,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的解析表达式,并进一步分析天线圆形阵列(uniform circular array)分布下的MIMO信道空间相关性及信道容量。仿真实验与以往模型及数据对比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端通信 多入多出 经典椭圆模型 到达角 多普勒频移
下载PDF
冷涡背景下吉林省双台风暴雨诊断分析
5
作者 唐登洪 +1 位作者 云天 姚帅 《陕西气象》 2023年第2期1-7,共7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NCEP1°×1°再分析资料,从环流背景、物理量场等方面对吉林省2018年8月23—26日发生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本次天气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受东北冷涡和台风(苏力)倒槽及双台...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NCEP1°×1°再分析资料,从环流背景、物理量场等方面对吉林省2018年8月23—26日发生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本次天气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受东北冷涡和台风(苏力)倒槽及双台风外围水汽影响,暴雨主要发生在吉林省中东部,第二阶段受冷涡诱发的低空低涡和减弱的台风(苏力)残余水汽影响,降水强度较第一阶段显著减弱,但影响范围较大;(2)第一阶段双台风外围的低空偏东风急流叠加形成来自日本海区域的暖湿水汽输送带,并在吉林省中东部强烈辐合,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3)第一阶段在冷暖平流作用下东北冷涡斜压发展加强与北上台风(苏力)倒槽相互作用在吉林省东南部产生暖锋锋生,斜压锋生下次级环流的发展及高低空急流耦合作用显著,有利于降水强度增强,同时Q矢量锋生函数对暴雨落区有一定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倒槽 冷涡 急流 暴雨 Q矢量锋生函数
下载PDF
基于CMA-Meso的吉林省2m温度预报检验及订正 被引量:2
6
作者 姚帅 刘柏鑫 +1 位作者 慕秀香 《气象灾害防御》 2022年第3期34-38,共5页
利用2019年CMA-Meso的24h预报时效逐3h温度预报与同期吉林省381个国家气象站和区域气象站温度实况,计算预报准确率、平均绝对误差等,并采用递减平均法对2m温度预报进行订正。结果表明:(1)CMA-Meso模式对吉林省2m温度预报准确率不足40%,... 利用2019年CMA-Meso的24h预报时效逐3h温度预报与同期吉林省381个国家气象站和区域气象站温度实况,计算预报准确率、平均绝对误差等,并采用递减平均法对2m温度预报进行订正。结果表明:(1)CMA-Meso模式对吉林省2m温度预报准确率不足40%,但对于吉林省西北部预报平均绝对误差相对较小,预报可参考性较强。(2)CMA-Meso对2m温度的预报在夏季表现明显优于其他季节,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差,冬季全省的2m温度小于2℃准确率均不足60%。(3)在白城南部—长春南部—吉林南部—白山西部一线以南和延边南部,模式的2m温度预报存在明显的负系统性偏差,其他地区为正偏差。在负偏差地区,14时气温的预报以偏低为主,在正偏差地区,02时温度出现明显的正偏差。(4)采用递减平均法订正后,CMA-Meso的2m温度预报结果有明显改善,这种改善在地形复杂的山区更为明显,平均绝对误差改善率达33.5%,平原—山地过渡地带次之,平原地区改善率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A-Meso 检验 2m温度 预报准确率 平均绝对误差
下载PDF
温州地区茜草科植物的分类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潘媛媛 陆厉芳 +4 位作者 韩文源 雷祖培 陈贤兴 丁炳扬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2期32-43,共12页
在文献查阅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调查、标本采集和分类鉴定,研究了温州茜草科(Rubiaceae)的种类和分布.结果表明:温州已知有野生茜草科植物26属,48种,1亚种,2变种(不包括栽培种);其中墨苜蓿(Richardia scabra)为浙江分布新记录,硬毛四叶(Ga... 在文献查阅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调查、标本采集和分类鉴定,研究了温州茜草科(Rubiaceae)的种类和分布.结果表明:温州已知有野生茜草科植物26属,48种,1亚种,2变种(不包括栽培种);其中墨苜蓿(Richardia scabra)为浙江分布新记录,硬毛四叶(Galium bungei var.hispidum)、狭叶栀子(Gardenia stenophylla)、金剑草(Rubia alata)等3种为温州分布新纪录;对近20个分类群进行了分类修订或学名改变,详细记录了温州野生茜草科植物的属、种组成和各区、县(市)的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茜草科 种类 分布 分类 温州地区
下载PDF
基于隧道多散射信道的车载通信系统建模 被引量:2
8
作者 唐登洪 席晓莉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87-893,共7页
为建立更高效的智能车对车(Vehicle To Vehicle,V2V)通信系统,针对密集隧道空间多入多出系统(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移动传播环境,提出新型三维(Three Dimensional,3D)车载多散射通信信道模型.分析波达信号水平面和仰角... 为建立更高效的智能车对车(Vehicle To Vehicle,V2V)通信系统,针对密集隧道空间多入多出系统(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移动传播环境,提出新型三维(Three Dimensional,3D)车载多散射通信信道模型.分析波达信号水平面和仰角平面发射角(Angle Of Departure,AOD)和到达角(Angle Of Arrival,AOA)概率密度分布函数(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PDF).与以往模型及测量对比,提出模型符合真实隧道环境中无线信道特性,拓展了V2V通信技术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2V移动通信 隧道空间信道模型 发射角 到达角 概率密度函数
下载PDF
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对南海低空越赤道气流的影响
9
作者 牛亚萍 +2 位作者 唐登洪 沙桐 岳元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22年第3期352-361,共10页
利用1979~2020年NCEP/NCAR逐月的风场、海平面气压场以及HadISST逐月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等再分析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及合成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面温度异常(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ies,... 利用1979~2020年NCEP/NCAR逐月的风场、海平面气压场以及HadISST逐月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等再分析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及合成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面温度异常(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ies, SSTA)对南海(South China Sea, SCS)低空越赤道气流(Cross-Equatorial Flow, CEF)变化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夏季SCS CEF (SCEF)强度变化与同期赤道中东太平洋SSTA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当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SSTA增暖时,Walker环流异常减弱,赤道西太平洋出现异常下沉运动,位于赤道西太平洋的海洋性大陆和澳大利亚北部海平面气压异常上升;与此同时,东亚Hadley环流异常减弱,使得西北太平洋海平面气压异常降低,有利于产生南北向的气压梯度,从而引导SCEF增强;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合成分析 夏季 南海越赤道气流 海温异常
下载PDF
三维空间域车载阵列及其多天线系统性能
10
作者 周杰 唐登洪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9-84,共6页
针对城市狭窄弯道非视距车载(V2V)移动通信传播环境,提出了一种三维(3D)空间域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MIMO)天线阵列模型,此模型用三维空间假设代替传统的二维(2D)平面阵列假设,将天线模型应用于弯道车载信道模型中,推导了波达... 针对城市狭窄弯道非视距车载(V2V)移动通信传播环境,提出了一种三维(3D)空间域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MIMO)天线阵列模型,此模型用三维空间假设代替传统的二维(2D)平面阵列假设,将天线模型应用于弯道车载信道模型中,推导了波达信号到达角和发射角的概率密度函数闭合表达式;研究了3D空间阵列自相关特性和天线阵列参数及散射体分布对多天线系统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与一些经典模型数据及测量信道相符合,表明了该模型应用的可行性;可用于描述弯曲道路V2V通信场景的信道特征,为未来进一步分析和讨论MIMO多径信道或5G M-MIMO信道特征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多入多出 车载阵列 V2V通信系统 到达角 发射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