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沙土遗址盐害分布与演化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曲瑾 蒋璐蔓 +4 位作者 刘珂 陈俊橙 肖嶙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8-37,共10页
金沙土遗址表面存在泛盐、粉化、空鼓等盐害。对这些盐害的分布特征与演化过程的研究是科学保护金沙土遗址的第一步,也是进一步探讨盐害致病机理的前提条件。本工作收集整理了2010~2020年金沙土遗址病害调查资料,通过现场调查和图像处... 金沙土遗址表面存在泛盐、粉化、空鼓等盐害。对这些盐害的分布特征与演化过程的研究是科学保护金沙土遗址的第一步,也是进一步探讨盐害致病机理的前提条件。本工作收集整理了2010~2020年金沙土遗址病害调查资料,通过现场调查和图像处理技术对盐害的类型、分布特征与演化过程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离子色谱和扫描电镜等测定了不同高度土样的成分、盐分含量以及微观结构。结果显示金沙土遗址主要的盐害类型为表面泛盐、粉化、空鼓、片状剥蚀和掏蚀;主要分布区域是西北向走廊和古河道附近,机挖坑侧壁最为严重;在探方侧壁上盐害由上到下依次由表面泛盐过渡到单独粉化,再到空鼓和片状剥蚀,最底层为掏蚀。金沙土遗址盐害的发育过程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主要发育的盐害类型不同,依次为表面泛盐、粉化、片状剥蚀和掏蚀。越到后期,各类盐害分布范围越大,发展速度越快,对土遗址破坏性越大。离子浓度沿高度的分布与毛细上升作用有关,也与病害的劣化程度和发育进程有关。硫酸钙类是导致土遗址泛盐、粉化和脱落的主要盐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害 分布特征 演化过程 金沙遗址博物馆 土遗址
下载PDF
苏巴什佛寺遗址金属钱币材质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凌雪 +1 位作者 吴昊泽 冉万里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6-134,共9页
金属钱币材质的研究,对于研究当时某一地区的冶金水平、社会繁荣程度等历史信息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对苏巴什佛寺遗址,特别在遗址内发现的金属钱币的材质的研究,国内外还比较薄弱。为了探究一批发现于苏巴什佛寺遗址的金属钱币材质,采... 金属钱币材质的研究,对于研究当时某一地区的冶金水平、社会繁荣程度等历史信息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对苏巴什佛寺遗址,特别在遗址内发现的金属钱币的材质的研究,国内外还比较薄弱。为了探究一批发现于苏巴什佛寺遗址的金属钱币材质,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对金属钱币进行无损检测,结果显示这批金属钱币的材质主要有红铜和锡铅青铜两种。同时,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金属钱币的形制类别以及来源进行了初步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RF 苏巴什佛寺遗址 金属钱币 材质分析
原文传递
金沙遗址博物馆大气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蒋璐蔓 张军科 +7 位作者 董贵明 刘珂 陈丽琴 陈俊橙 杨弢 肖嶙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8-124,共7页
为全面了解金沙遗址博物馆遗址区空气污染特征及污染物来源,在2019年秋季对遗址保护厅内外大气中细颗粒物(PM_(2.5))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了观测,并对各自化学组分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发现:金沙遗址博物馆遗址保护厅内外PM_(2.5)... 为全面了解金沙遗址博物馆遗址区空气污染特征及污染物来源,在2019年秋季对遗址保护厅内外大气中细颗粒物(PM_(2.5))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了观测,并对各自化学组分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发现:金沙遗址博物馆遗址保护厅内外PM_(2.5)污染严重,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77.0μg/m^(3)和94.6μg/m^(3);受人为影响程度的不同,室内昼夜差异明显强于室外。室外的OM、NO_(3)^(-)和SO_(4)^(2-)浓度高于室内,而室内的NH+4和典型的地壳元素(K^(+)、Mg^(2+)和Ca^(2+))浓度高于室外;受化学组成的影响,室内外PM_(2.5)分别呈碱性和酸性。地壳元素在整体元素中占据绝对主导,室内外占比分别可达82.8%和84.4%。通过富集因子分析得知Cu(室外)、Ag、Cd、Sb元素均达到了重度富集。室内外VOCs浓度几乎相同,分别为81.2×10^(-9)和81.3×10^(-9),其中烷烃的贡献比例最高,分别为44%和46%;源自机动车、工业溶剂涂料使用、燃油挥发及生物质燃烧等人为源的VOCs物质在室外的浓度要明显高于室内。这些研究结果对于金沙遗址博物馆遗址区空气质量的全面了解、土遗址及其中文物的高质量保存和提供优质的参观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VOCS 化学组成 金沙遗址博物馆 土遗址
下载PDF
新疆苏巴什佛寺遗址铜器的初步科技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凌雪 +1 位作者 吴昊泽 冉万里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0-86,共7页
新疆库车地区的苏巴什佛寺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交通节点,通过该遗址发现的遗物研究,对了解当时龟兹地区文化和与周边物质交流都有重要的意义。以该佛寺遗址最新发现的一批铜器为研究对象,根据铜器形制可分为兵器、饰品、生活实... 新疆库车地区的苏巴什佛寺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交通节点,通过该遗址发现的遗物研究,对了解当时龟兹地区文化和与周边物质交流都有重要的意义。以该佛寺遗址最新发现的一批铜器为研究对象,根据铜器形制可分为兵器、饰品、生活实用器等种类,然后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这批样品进行了成分无损检测。结果显示,铜器材质有铅锡青铜、红铜、黄铜为主的多种类别。结合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分析,这批铜器中的黄铜器物中的佛教饰品来自佛教文化传播,其余生活用具随内地贸易带入;含有砷、锑元素种类的器物可能来源于新疆本地的贸易交流;红铜、青铜类器物可能为本地生产。综合分析说明当时的苏巴什佛寺地区不仅本身有着金属冶炼的水平,而且作为唐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站与周边文化交流和物质交换频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巴什佛寺遗址 铜器 材质分析 来源
下载PDF
苏巴什佛寺遗址出土两枚金属制品功能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冉万里 吴昊泽 +3 位作者 王奕舒 刘成 凌雪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5-143,共9页
苏巴什佛寺曾是古代丝绸之路上连接中外的重要节点,对其出土遗物的研究为分析丝绸之路上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贸易的流通与繁荣提供重要借鉴。本工作采用X光照相、X射线荧光、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观察、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科技分析... 苏巴什佛寺曾是古代丝绸之路上连接中外的重要节点,对其出土遗物的研究为分析丝绸之路上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贸易的流通与繁荣提供重要借鉴。本工作采用X光照相、X射线荧光、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观察、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科技分析手段,并结合相关文献,对苏巴什佛寺发现的两枚金属制品的功能进行了深入探讨,初步确定一枚样品为西突厥打戳铜币,一枚样品为仿银金属制品,表面使用了自然铝。文章的分析结果对于研究隋唐时期丝绸之路上西域诸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以及中原与西方诸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巴什佛寺 丝绸之路 突厥打戳铜币 自然铝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