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城市的经济联系方向与强度——兼论中原城市群的形成与对外联系 被引量:269
1
作者 长虹 王海江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2-232,共11页
本文借助区域间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对河南省省辖市之间以及它们与全国各省会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进行了计算,并利用河南省公路、铁路和航空客运方面的具体统计资料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了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与公路、铁路客运之间... 本文借助区域间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对河南省省辖市之间以及它们与全国各省会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进行了计算,并利用河南省公路、铁路和航空客运方面的具体统计资料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了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与公路、铁路客运之间确实有着极强的线性相关性,由此建立了通过城市经济联系强度所占比例的大小来确定城市经济联系方向的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由经济联系强度占区域全部经济联系强度的比例来量化表征经济地理位置的思想,通过河南省区内和区际城市经济联系主要方向和强度的具体计算,表明中原城市群的形成及其与外部城市群的对接有其客观的人流联系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联系 客运 河南省 中原城市群
下载PDF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时空格局研究 被引量:128
2
作者 胡良民 长虹 乔家君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8-274,共7页
河南省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 80年代以来 ,经济迅速发展 ,总量水平在全国的位次不断上升 ,但区域经济差异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以计量统计分析为基础 ,探讨了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时间特征、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过程 ... 河南省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 80年代以来 ,经济迅速发展 ,总量水平在全国的位次不断上升 ,但区域经济差异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以计量统计分析为基础 ,探讨了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时间特征、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过程 ,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调控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 经济差异 河南省
下载PDF
旅游竞争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97
3
作者 杨英宝 钱乐祥 长虹 《世界地理研究》 2002年第2期88-95,共8页
本文回顾了国内外旅游竞争研究的主要内容 ,总结出不同阶段旅游竞争研究的特点和走向 ,并指出了旅游竞争研究存在的问题。最后就我国旅游竞争研究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 旅游竞争 运行机制 旅游资源 旅游需求 旅游形象 人才
下载PDF
变革中的西方经济地理学:制度、文化、关系与尺度转向 被引量:114
4
作者 长虹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8-76,共9页
198 0年代以来 ,在社会科学日益走向多元化和“后现代主义”的背景下 ,西方经济地理学开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急剧变动时期 ,无论是研究的主要论题 ,还是研究的内容、理论和方法以及表述的方式与风格 ,均经历并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与上... 198 0年代以来 ,在社会科学日益走向多元化和“后现代主义”的背景下 ,西方经济地理学开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急剧变动时期 ,无论是研究的主要论题 ,还是研究的内容、理论和方法以及表述的方式与风格 ,均经历并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与上一世纪 5 0— 6 0年代的“计量和理论革命”和 70— 8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转向”相比 ,这次变革不仅发生在方法论和认识论层面 ,而且许多也发生在本体论层面 ,它使西方经济地理学的视角走向了高度的多样化和复杂化。本文在分析这次变革的起点 :马克思主义转向及其批判的基础上 ,从制度转向、文化转向、关系转向、尺度转向 4个相互交织的方面 ,系统勾勒了西方经济地理学理论视角变动的主线 ,讨论了这些视角变动的方向、成因、意义和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经济地理学 制度转向 文化转向 关系转向 尺度转向
下载PDF
西方经济地理学区域研究的新视角——论"新区域主义"的兴起 被引量:92
5
作者 长虹 樊杰 张文忠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44-650,共7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研究在西方经济地理学界迅速复兴,产生了被称为"新区域主义"的一系列理论和政策导向。文章介绍了"新区域主义"出现的背景,论述其特点及理论渊源,分析了"新区域主义"的发展脉络与新...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研究在西方经济地理学界迅速复兴,产生了被称为"新区域主义"的一系列理论和政策导向。文章介绍了"新区域主义"出现的背景,论述其特点及理论渊源,分析了"新区域主义"的发展脉络与新动向和政策导向,最后评述了"新区域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讨论了其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地理学 区域发展 新区域主义 制度主义
下载PDF
城镇化水平与城镇化质量协调度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109
6
作者 李江苏 王晓蕊 +1 位作者 长虹 刘佳骏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0-77,共8页
在回顾已有城镇化质量以及协调度评价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新近的城镇化质量分段函数评价模型,对河南省18地市2001—2010年的城镇化质量进行动态评价,采用协调度模型对河南省城镇化水平与质量的协调状况进行评... 在回顾已有城镇化质量以及协调度评价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新近的城镇化质量分段函数评价模型,对河南省18地市2001—2010年的城镇化质量进行动态评价,采用协调度模型对河南省城镇化水平与质量的协调状况进行评价,主要结论为:1各地市城镇化质量指数总体呈现上升态势,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指数和基础设施指数的持续增长,而生活质量指数、社会发展指数、城乡统筹指数和生态环境指数波动变率较大,反映出城镇化质量"重形式轻内涵"。2各地市的城镇化水平与质量协调度处于稳步上升态势,至2007年,河南省所有地市全部摆脱弱度失调,进入不同层次的协调发展阶段。3各地市城镇化水平与质量协调度的地域差异较大。郑州、洛阳、平顶山、鹤壁、焦作、三门峡、济源七地市城镇化水平与质量的协调度较高,商丘、周口、驻马店、濮阳等地市协调度较低。4当前河南省城镇化水平与质量整体协调水平较低。高度协调、中度协调、低度协调、弱度协调的地市数量分别为1、6、7、4,低度协调和弱度协调的地市数量占全省地市数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城镇化水平 城镇化质量 协调度 河南省
原文传递
从“地方空间”、“流动空间”到“行动者网络空间”:ANT视角 被引量:104
7
作者 艾少伟 长虹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3-49,共7页
"空间"一直是地理学的核心论题,并在全球化背景下日益复杂化。行动者网络理论用"行动者"(actor)来消除人(human)与非人(non-human)的鸿沟,用"行动者网络"(actor-network)来解除自然与社会的二元对立,并... "空间"一直是地理学的核心论题,并在全球化背景下日益复杂化。行动者网络理论用"行动者"(actor)来消除人(human)与非人(non-human)的鸿沟,用"行动者网络"(actor-network)来解除自然与社会的二元对立,并以转译(translation)来联接行动者网络,从而把整个世界联结为一个"无缝之网",由此提供了一个新颖独特、耳目一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在行动者网络视域下,传统的"地方空间"(space of places)和全球化所促成的"流动空间"(space of flows)可以被统一理解为由实践所形成的"行动者网络空间"(space of actor-networks),并日益走向融合,同时也大大拓展了人们对人文地理学"空间"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者网络理论 地方空间 流动空间 行动者网络空间
下载PDF
我国中心城市金融集聚水平与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104
8
作者 茹乐峰 长虹 王海江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8-66,共9页
通过对2010年全国286个地级以上中心城市相关数据的因子分析,将金融集聚因子降维成规模因子、质量因子和活跃程度3个较稳定的可解释因子,并与2005年相应数据进行比较。根据金融集聚指数,将我国中心城市金融集聚水平划分为全国性金融中... 通过对2010年全国286个地级以上中心城市相关数据的因子分析,将金融集聚因子降维成规模因子、质量因子和活跃程度3个较稳定的可解释因子,并与2005年相应数据进行比较。根据金融集聚指数,将我国中心城市金融集聚水平划分为全国性金融中心、全国性金融次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省域金融中心及地方金融中心。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全国中心城市金融集聚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展现,结果显示我国金融集聚最为显著的区域集中在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地区,上海、北京—天津、广州—深圳构成全国性金融集聚服务中心城市;金融集聚与城市规模有着极强相关性,2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是金融活动的主要集聚地;各省区的金融集聚中心一般为其省会城市及其副中心城市。分析金融集聚指数2005—2010年的变化率,全国金融业集聚态势有从全国金融中心向邻近区域扩散的趋势,并向中部和近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不断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城市 金融集聚 空间格局 因子分析 GIS空间分析
原文传递
区域发展理论: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61
9
作者 长虹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1999年第4期296-305,共10页
区域发展理论是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科学基础理论的核心。本文首先回顾了传统的区域发展理论, 包括发展阶段理论、均衡增长理论、不均衡增长理论、区域增长的一般理论模式和新马克思主义理论, 然后概述了70 年代以来区域发展理论研究... 区域发展理论是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科学基础理论的核心。本文首先回顾了传统的区域发展理论, 包括发展阶段理论、均衡增长理论、不均衡增长理论、区域增长的一般理论模式和新马克思主义理论, 然后概述了70 年代以来区域发展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最后前瞻了区域发展理论研究与发展的基本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发展理论 后福特主义 学习创新 经济地理学 均衡增长理论
下载PDF
城市群产业结构与分工的测度研究——以中原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77
10
作者 李学鑫 长虹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5-28,122,共5页
城市群是国际竞争的基本单位,科学地测量城市群的产业结构与分工的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针对相似系数法和区位法等传统度量方法的不足,首次提出了区位熵灰色关联分析法,并以中原城市群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区位... 城市群是国际竞争的基本单位,科学地测量城市群的产业结构与分工的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针对相似系数法和区位法等传统度量方法的不足,首次提出了区位熵灰色关联分析法,并以中原城市群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区位熵灰色关联分析法测度区域产业结构,不仅可以测度两地区产业结构的总体相似程度,而且还能反映地区产业的专业化、比较优势和区域分工的程度,可以定量地测度两地区产业的总体相似性,两地区不同产业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位熵灰色关联分析 产业结构与分工 城市群
下载PDF
全球-地方联结与产业集群的技术学习——以河南许昌发制品产业为例 被引量:81
11
作者 长虹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5-434,共10页
以产业区理论、管制理论和全球生产网络理论为基础,以学习创新为核心,构建了一个融生产体系与社会生产体制、制度与协调机制、地方生产网络、全球生产网络“四位一体”的学习型产业区分析框架;运用该框架,以河南许昌发制品产业集群为案... 以产业区理论、管制理论和全球生产网络理论为基础,以学习创新为核心,构建了一个融生产体系与社会生产体制、制度与协调机制、地方生产网络、全球生产网络“四位一体”的学习型产业区分析框架;运用该框架,以河南许昌发制品产业集群为案例,研究了全球—地方网络联结的方式、动态及其对技术学习的影响。研究发现,通过全球与地方生产网络的建构和有机联结,传统产业集群的技术学习是可以从“低端道路”迈向“高端道路”的,发展学习型产业区应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与技术创新的一项重大战略和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地方联结 产业集群 学习型产业区 技术学习 发制品产业
下载PDF
基于旅游动机的旅游者聚类研究——以河南省开封市居民的国内旅游为例 被引量:71
12
作者 陈德广 长虹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2-28,共7页
本文基于对开封市城市居民的1000多份问卷调查,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方差分析和其他非参数分析及检验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了城市居民出游动机的8个基本维度。通过对8项动机因子的聚类分析,可以将出游者分为消极出游者、积极出游... 本文基于对开封市城市居民的1000多份问卷调查,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方差分析和其他非参数分析及检验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了城市居民出游动机的8个基本维度。通过对8项动机因子的聚类分析,可以将出游者分为消极出游者、积极出游者、注重感情的顺便游览型出游者和精神享受型出游者4种类型。文章进一步探讨了旅游者类型和年龄、家庭月均收入、性别、个人月均收入、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口、花费构成和出游满意程度等方面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游动机 定量研究 国内旅游 开封
下载PDF
产业集聚:地理学与经济学主流观点的对比 被引量:50
13
作者 长虹 崔立华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2-46,共5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学术界出现了两种以企业行为的分析为基础解释产业空间集聚的“新经济地理学” 理论模型:地理学中的“新经济与工业地理学”和经济学中的“地理经济学”。本文从理论起源、产业集聚的成因、市场结构的性质、外部...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学术界出现了两种以企业行为的分析为基础解释产业空间集聚的“新经济地理学” 理论模型:地理学中的“新经济与工业地理学”和经济学中的“地理经济学”。本文从理论起源、产业集聚的成因、市场结构的性质、外部经济的类型、交易关系与根植性、产业集聚的机制等方面对二者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新经济地理学 地理经济学
下载PDF
我国省域经济联系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 被引量:74
14
作者 王海江 长虹 +1 位作者 茹乐峰 崔彩辉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8-23,共6页
借助空间相互作用重力模型,利用2009和2000年的市区总人口、GDP及公路运营里程等指标,综合测度全国全部287个地级以上中心城市的省域空间经济联系。计算每个省域所辖中心城市相互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并以经济联系强度小于10、介于10—10... 借助空间相互作用重力模型,利用2009和2000年的市区总人口、GDP及公路运营里程等指标,综合测度全国全部287个地级以上中心城市的省域空间经济联系。计算每个省域所辖中心城市相互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并以经济联系强度小于10、介于10—100、大于100三个区段按统一尺度标准,通过ArcGIS软件分别绘制出2009、2000年各省的经济联系空间分布格局图。综合对比发现,区域空间结构与其内部空间经济联系的强弱、联系网络的发育程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随着空间经济联系由弱到强、联系网络由简单到复杂,区域空间结构也随之由极核式单中心结构向多核心、网络式、一体化方向发展;全国省区的空间经济联系与全国主要城市群可以进行完美的空间拟合,反映出空间经济联系的强弱与紧密程度表征了城市群的演化阶段与发育状况,也说明城市群形成发展的内在机理是其空间经济联系的不断加强与深化。研究表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偏集于沿海的长三角、珠三角与环渤海三地区的三大城市群区域,并且这一不平衡的空间格局仍在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模型 空间经济联系 城市群
原文传递
从区域地理学到新区域主义:20世纪西方地理学区域主义的发展脉络 被引量:52
15
作者 长虹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93-599,共7页
20世纪西方地理学特别是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史,就是一种“区域主义”运动并不断转折的历史。文章以区域研究及其争论为核心,分析了20世纪西方地理学从区域地理学到区域方法、从区域方法到区域主义、从区域主义到区域主义的解构、从区域主... 20世纪西方地理学特别是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史,就是一种“区域主义”运动并不断转折的历史。文章以区域研究及其争论为核心,分析了20世纪西方地理学从区域地理学到区域方法、从区域方法到区域主义、从区域主义到区域主义的解构、从区域主义的解构到新区域主义的建构等四次重大转向的历史脉络,探讨了区域研究范式不断转向的原因及其意义,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当前西方地理学“新区域主义”运动的性质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地理学 区域地理学 区域主义 新区域主义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以来河南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演化——基于SSM方法的分析 被引量:55
16
作者 曹新向 长虹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17,共7页
运用SSM分析方法,并结合河南省入境旅游的增长性,对河南省1991-2006年的入境旅游市场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991-1996年、2000-2006年河南省入境旅游市场总体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96-2000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三个阶段的入境... 运用SSM分析方法,并结合河南省入境旅游的增长性,对河南省1991-2006年的入境旅游市场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991-1996年、2000-2006年河南省入境旅游市场总体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96-2000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三个阶段的入境旅游客源结构效果都较好;1991-1996年和2000-2006年河南省入境旅游市场竞争力较强,区域有较多的客源市场发展迅速;但1996-2000年竞争力降低,地位下降,这与国际经济发展环境、全国旅游发展背景和河南省自身旅游发展具有一定的关系。同时,研究也发现,相对于传统的市场分析方法,SSM方法在客源市场的竞争优势分析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它能够发现客源市场相对于大尺度参照体系的竞争地位变化。如河南的日本市场,如果对它在河南省的市场占有率和增长性进行分析,是一个明星市场,但通过SSM分析发现,相对于全国的发展状况,它已经成为一个衰退市场。因此,通过SSM分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客源市场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份额分析法 入境客源市场 结构演化 河南省
下载PDF
黄河流域人地耦合与可持续人居环境 被引量:58
17
作者 汪芳 安黎哲 +5 位作者 党安荣 韩建业 长虹 王静 张广汉 赵勇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707-1724,共18页
黄河流域是中国人地矛盾最为紧张的区域之一,承担着生态安全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自古以来人类和黄河始终处于共同进化的过程中,近年来伴随经济发展而来的生态保护压力也日益增加,流域水资源脆弱性和风险更甚,为化解人地矛盾,需... 黄河流域是中国人地矛盾最为紧张的区域之一,承担着生态安全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自古以来人类和黄河始终处于共同进化的过程中,近年来伴随经济发展而来的生态保护压力也日益增加,流域水资源脆弱性和风险更甚,为化解人地矛盾,需探究城镇聚落和河流的动态耦合机制。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之际,从城乡规划、自然地理、环境考古、生态学、水文水资源、土地资源管理等多领域视角,聚焦黄河流域人地关系的空间分异和演化规律,以及资源和生态保护的困境与机遇。建成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平衡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应将黄河流域视为自然及人文环境相互影响与依存的"生命共同体",并从系统性和交叉性、地方性和适应性等方面探讨可持续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人地关系 地方性 保护治理 可持续发展
原文传递
分工深化、知识创造与产业集群成长--河南鄢陵县花木产业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49
18
作者 长虹 魏也华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53-864,共12页
产业集群的成长是在分工深化与知识创造的动态交互作用下实现的。通过河南省鄢陵县花木产业集群的案例分析,试图以演化经济地理学为理论基础,来挖掘决定分工深化、知识创造的因素,分工深化与知识创造的关系及其影响集群成长的机制。研... 产业集群的成长是在分工深化与知识创造的动态交互作用下实现的。通过河南省鄢陵县花木产业集群的案例分析,试图以演化经济地理学为理论基础,来挖掘决定分工深化、知识创造的因素,分工深化与知识创造的关系及其影响集群成长的机制。研究发现,产业集群是解决"分工好处和交易费用增加的两难冲突"的一种高效产业组织模式,也是同时实现劳动分工协调与知识协调的一种高效协调机制;市场需求扩大、分工深化、知识创造与扩散之间互动引致的收益递增和集群租金,构成了集群成长的关键机制。而在分工深化与知识创造中,政府的强力推动、地方创业家的兴起、知识传播通道的建构发挥着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分工深化 知识创造 演化经济地理学 路径依赖
原文传递
产业转移与中部崛起的思路调整 被引量:40
19
作者 李学鑫 长虹 《湖北社会科学》 2006年第4期72-75,共4页
对学术界目前盛行的“(主要)依靠接纳从东部转移过来的产业实现中部崛起”的观点,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进行剖析后可以发现:依靠产业区域转移并不是实现中部崛起的正确思路。必须尽快把中部崛起的思路调整到建立一套“以中部内生的、... 对学术界目前盛行的“(主要)依靠接纳从东部转移过来的产业实现中部崛起”的观点,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进行剖析后可以发现:依靠产业区域转移并不是实现中部崛起的正确思路。必须尽快把中部崛起的思路调整到建立一套“以中部内生的、自我发展的组织结构为主,外生作用为辅”的良性循环机制上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路调整 产业转移 中部崛起
下载PDF
文化转向: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被引量:40
20
作者 长虹 王兵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77-581,共5页
文化转向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文章简要介绍了西方经济地理学对文化与文化转向的理解,分析了文化转向得以形成的原因,探讨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以及经济对社会文化的根植性,提出了我国经济地理学开展“文... 文化转向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文章简要介绍了西方经济地理学对文化与文化转向的理解,分析了文化转向得以形成的原因,探讨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以及经济对社会文化的根植性,提出了我国经济地理学开展“文化转向”研究的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经济地理学 文化转向 社会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