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草莓抓取的气动四叶片软体抓手研制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健 戴楚彦 +2 位作者 王扬威 查富生 苗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5-113,共9页
农林业中果蔬的自动化采摘需求日趋强烈,末端抓手是实现无损采摘的关键。传统的末端抓手以刚性结构居多,现有的各种柔性抓手也存在抓取力不足、包覆性不佳等缺点。本文以草莓的无损采摘为研究对象,提出将草莓外部轮廓曲线作为设计曲线,... 农林业中果蔬的自动化采摘需求日趋强烈,末端抓手是实现无损采摘的关键。传统的末端抓手以刚性结构居多,现有的各种柔性抓手也存在抓取力不足、包覆性不佳等缺点。本文以草莓的无损采摘为研究对象,提出将草莓外部轮廓曲线作为设计曲线,设计了一种新型气动四叶片软体抓手。首先,对软体抓手的结构做仿真优化,提出一种安全地附着在目标物表面的设想。然后,在进行草莓表面的最小破坏应力试验的基础上,测试了软体抓手的末端力,验证了其实现无损抓取的可行性。再次,利用动态捕捉技术,研究了软体抓手叶面的弯曲变形规律。最后,选择使用弧线型气体通道的软体抓手进行了草莓抓取测试,结果证明了气动四叶片软体抓手可以实现草莓的无损抓取,抓取成功率达90%,破损率为2%,表明所研制的四叶片软体抓手用于草莓抓取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实用性,可用于草莓采摘的末端执行器。本研究也可为其他易损果蔬的采摘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蔬采摘 气动驱动 软体机器人 有限元仿真 草莓抓取实验
下载PDF
产业园区碳减排技术和管理路径研究
2
作者 成翰庭 徐家洛 苗文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年第9期108-110,共3页
本文系统阐述了产业园区碳减排领域的三大措施。首先,从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节能技术、开展碳排放监测与核算、探索碳中和示范项目等方面指明产业园区碳排放管理方向。其次,列举了诸如开发及应用清洁生产技术、建设智能低碳建筑、构建绿... 本文系统阐述了产业园区碳减排领域的三大措施。首先,从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节能技术、开展碳排放监测与核算、探索碳中和示范项目等方面指明产业园区碳排放管理方向。其次,列举了诸如开发及应用清洁生产技术、建设智能低碳建筑、构建绿色低碳交通系统、发展循环经济等产业园区碳减排技术。最后,从增加生态碳汇、建设低碳基础设施、加强碳管理能力建设、开展低碳宣传等方面说明了产业园区碳汇建设和碳管理能力建设的重要性。综合以上内容,本文设计并提出一套入园产业项目碳排放准入体系,为产业园区碳减排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和管理参考,对我国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园区 碳达峰 碳中和 碳排放管理 碳减排技术 碳汇建设 碳管理能力建设
下载PDF
结合电流信号的热磨机磨片间隙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光伟 苗文 +2 位作者 王丙军 黄鹤飞 花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6-108,111,共4页
为实现纤维分离过程中对热磨机磨片间隙进行自动控制,依据磨片间隙控制装置的结构、磨片间隙变化对热磨机主电机输出转矩及输入电流的影响,提出了结合电流信号对磨片间隙予以自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按照磨片间隙控制系统中各组成元件的... 为实现纤维分离过程中对热磨机磨片间隙进行自动控制,依据磨片间隙控制装置的结构、磨片间隙变化对热磨机主电机输出转矩及输入电流的影响,提出了结合电流信号对磨片间隙予以自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按照磨片间隙控制系统中各组成元件的特性,以及各环节之间的关联性,构建了热磨机磨片间隙自动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通过对各种电、机械元件的选型及设计,形成了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结合数学模型对系统的稳定性与单位阶跃信号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热磨机磨片间隙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符合热磨机磨片间隙控制的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磨机 磨片间隙 电流信号 自动控制
下载PDF
基于在线观测本地因子的长三角家禽养殖氨排放时空分布特征
4
作者 高宗源 徐昶 +6 位作者 倪远之 沈根祥 苗文 王振旗 付侃 钱晓雍 曹国民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29-1843,共15页
为获取长三角地区家禽养殖氨排放因子和时空分布特征,通过在线高分辨率监测系统对典型规模化蛋鸡养殖场棚舍养殖和粪便堆肥环节的氨浓度进行连续监测,获取不同季节、不同生长阶段的氨浓度和排放因子,并建立基于本地化排放因子的长三角... 为获取长三角地区家禽养殖氨排放因子和时空分布特征,通过在线高分辨率监测系统对典型规模化蛋鸡养殖场棚舍养殖和粪便堆肥环节的氨浓度进行连续监测,获取不同季节、不同生长阶段的氨浓度和排放因子,并建立基于本地化排放因子的长三角家禽养殖氨排放清单.结果表明,棚舍养殖和粪便堆肥环节春夏秋冬4个季节ρ(NH_(3))日均值分别为:(1.85±0.38)、(4.58±0.33)、(3.87±0.12)、(2.83±0.47)mg·m^(-3)和(2.04±0.50)、(4.04±1.04)、(2.51±0.67)、(1.55±0.16)mg·m^(-3),氨浓度呈显著的日小时变化趋势,养殖棚舍春夏秋冬小时ρ(NH_(3))最大值出现在中午13:00~14:00,最小值出现在凌晨01:00~03:00,粪便堆肥环节夏秋季节的小时ρ(NH_(3))最大值出现在16:00~19:00,春冬季的日小时变化过程则不明显;氨日小时浓度变化主要受日温度变化、畜禽活动和清粪管理等因素影响.蛋鸡不同生长阶段的氨浓度呈显著差异,青年鸡、产蛋鸡和预淘汰鸡的ρ(NH_(3))分别为(1.85±0.38)、(2.83±0.47)mg·m^(-3)和(1.61±0.32)mg·m^(-3),产蛋鸡的氨浓度分别达到了青年鸡和预淘汰鸡的1.53倍和1.65倍.棚舍养殖和粪便堆肥环节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氨排放系数分别为:(0.13±0.02)、(0.54±0.01)、(0.39±0.01)、(0.17±0.01)g·(bird·d)^(-1)和(0.07±0.01)、(0.17±0.02)、(0.08±0.01)、(0.04±0.01)g·(bird·d)^(-1),全年氨排放系数则分别达到了(0.11±0.06)kg·(bird·a)^(-1)和(0.03±0.02)kg·(bird·a)^(-1).结果发现,环境温度、通风模式、鸡舍类型和清粪频率是影响家禽养殖氨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其导致氨排放系数的差异范围分别达到了±122%、±79%、±74%和±56%,如采用经验系数建立氨排放清单,结果可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综合在线监测、模型模拟和文献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家禽养殖的氨排放系数为(0.16±0.08)kg·(bird·a)^(-1),2019年氨排放总量为(108.81±54.41)kt,北部地区氨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规模化鸡场 生长阶段 氨排放 排放因子 排放清单 时空分布 在线观测
原文传递
如意伤科膏的制备工艺研究及含量测定 被引量:1
5
作者 陈韵蓓 强文社 +2 位作者 苗文 斯郎巴吉 斯郎格玛 《中药与临床》 2020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筛选如意伤科膏的制备工艺并测定栀子苷含量。方法:选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水(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8 nm,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物理性状为指标,参考栀子苷含量筛选如意伤科膏制... 目的:筛选如意伤科膏的制备工艺并测定栀子苷含量。方法:选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水(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8 nm,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物理性状为指标,参考栀子苷含量筛选如意伤科膏制备工艺并测定栀子苷含量。结果:如意伤科膏的最佳制备工艺为60℃下以40 r·min^-1搅拌80min,栀子苷的含量为0.2372 mg·g^-1。结论:筛选的制备工艺简便稳定,能满足使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意伤科膏 制备工艺 栀子苷
下载PDF
正交试验设计优选通脉软膏的辅料组成及其渗透性能与皮肤安全性研究
6
作者 陈韵蓓 强文社 +2 位作者 苗文 斯郎巴吉 斯郎格玛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1期44-52,共9页
制备通脉软膏并评价其体外经皮渗透特性及皮肤安全性.以物理性状为指标,参考姜黄素含量筛选通脉软膏辅料比例,选择君药姜黄的主要有效成分姜黄素进行经皮评价,选用Thermo 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4%... 制备通脉软膏并评价其体外经皮渗透特性及皮肤安全性.以物理性状为指标,参考姜黄素含量筛选通脉软膏辅料比例,选择君药姜黄的主要有效成分姜黄素进行经皮评价,选用Thermo 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4%冰乙酸溶液(48∶5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425 nm,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分别开展通脉软膏及药粉传统外敷用法的体外经皮吸收试验,并对软膏的致敏性进行评估.结果显示,通脉软膏的最佳配方为凡士林∶羊毛脂∶液体石蜡=40∶10∶15,姜黄素的含量为0.2389 mg·g-1,24 h累计透皮量为0.0411 mg·g-1,累计透皮率为17.27%,所制得的通脉软膏无致敏性.制备的通脉软膏性状较好,其体外透皮性能明显优于传统外敷形式,且皮肤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脉软膏 姜黄素 渗透性能 皮肤安全性
下载PDF
长三角农田轮作系统氨排放特征、转化机制和减排潜力 被引量:6
7
作者 徐昶 苗文 +5 位作者 倪远之 沈根祥 钱晓雍 付侃 高宗源 王振旗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08-1128,共21页
为评估长三角农田轮作系统氨排放特征和减排潜力,通过密闭室间歇通气法对典型农田轮作系统的氨排放水平进行同步对比观测,探讨不同条件下的氨排放影响因素和转化机制;通过整理近10年长三角地区农田氨排放实测系数,建立基于本地因子的长... 为评估长三角农田轮作系统氨排放特征和减排潜力,通过密闭室间歇通气法对典型农田轮作系统的氨排放水平进行同步对比观测,探讨不同条件下的氨排放影响因素和转化机制;通过整理近10年长三角地区农田氨排放实测系数,建立基于本地因子的长三角农田轮作系统氨排放时空分布清单,并获取了不同氨减排路径下的减排效果.结果表明,常规稻麦轮作模式(CR-W)和稻虾-紫云英轮作模式(RS-C)的氨排放累积量分别为65.95 kg·hm^(-2)和20.31 kg·hm^(-2),氨排放损失率分别为10.86%和9.20%.田面水NH+4-N、田面水pH和表层土NH+4-N是影响稻田氨排放通量的主要内在因素,而在麦季表层土NH+4-N和大气温度则对氨排放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定义氨排放转化率(ARN)来定量表征田面水和表层土NH+4-N向气态NH_(3)的转化机制.稻季CR和RS模式下的田面水ARN分别达到了0.35±0.27和0.14±0.19,达到麦季表层土ARN的10~25倍,是造成稻季氨排放通量显著高于麦季的主要驱动因素;较高的田面水pH(8.0~9.0)、大气温度(>28℃)和风速(>5.0 m·s^(-1))条件下,ARN均呈显著上升趋势,是较低条件下的1.6~4.6倍,表明三者是影响田面水NH+4-N向气态NH_(3)转化的主要因素;施肥类型对ARN也有显著影响,不同条件下,尿素的ARN达到有机肥的1.5~5.5倍.长三角地区常规种植模式下水稻和小麦氨排放通量分别达到了(49.2±17.6)kg·hm^(-2)和(16.0±13.5)kg·hm^(-2),排放损失率则分别为(20.1±5.7)%和(5.9±3.6)%,前者达到后者的3倍左右.基于各地区本地因子的氨排放清单表明:2019年长三角农田轮作系统的氨排放总量达到(400.3±206.4)kt,平均氨排放强度为(1.33±1.39)t·km-2,氨排放主要集中在安徽省和江苏省的中北部地区;不同系数选取对清单结果的变化范围影响相对较大,达到了-51.6%~51.6%.通过梳理分析6种主要的农田氨减排路径发现,采用氮肥增效的氨减排效果最佳,达到了(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排放 转化机制 氨排放转化率 排放系数 排放清单 减排路径 减排潜力 稻麦轮作 稻虾共作 长三角
原文传递
基于本地化因子的上海市露天蔬菜地氨排放时空分布特征
8
作者 苗文 徐昶 +5 位作者 沈根祥 钱晓雍 纪英杰 倪远之 付侃 徐春花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27-535,共9页
为获取上海地区露天蔬菜种植的NH_(3)排放规律及时空分布特征,通过通气-氨捕获法对露天蔬菜种植的NH_(3)排放特征进行监测,并对主要气象参数进行同步观测。结果表明,4个季节5种典型露天蔬菜的NH_(3)累积排放量范围为14.44~41.94 kg·... 为获取上海地区露天蔬菜种植的NH_(3)排放规律及时空分布特征,通过通气-氨捕获法对露天蔬菜种植的NH_(3)排放特征进行监测,并对主要气象参数进行同步观测。结果表明,4个季节5种典型露天蔬菜的NH_(3)累积排放量范围为14.44~41.94 kg·hm^(-2),NH_(3)排放通量最大值出现在施肥后2~5 d,NH_(3)排放持续时间为15~18 d,追肥期的NH_(3)排放通量显著高于基肥期。叶菜类、瓜类、茄果类、豆类和白菜类的NH_(3)排放损失率分别达到了6.02%、18.30%、14.98%、14.57%和11.77%,表现为瓜类>茄果类>豆类>白菜类>叶菜类。相关性分析表明,温度和湿度是影响露天蔬菜种植NH_(3)排放的主要因素,温度对NH_(3)排放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湿度则与之呈较好的负相关关系。2017年上海市露天蔬菜种植NH_(3)排放总量达到832 t,空间分布特征表明,上海市露天蔬菜NH_(3)排放总量最高的3个区为崇明区、浦东新区和青浦区,合计占NH_(3)排放总量的67%以上;NH_(3)排放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夏季的NH_(3)排放总量达到冬季的3.6倍。研究表明,上海地区露天蔬菜种植的NH_(3)排放变化特征显著,时空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_(3)排放 排放通量 排放系数 露天蔬菜种植 上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