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下扬子句容断陷盆地负反转构造特征及对油气的控制
被引量:7
- 1
-
-
作者
苑京文
贾东
王毛毛
李一泉
沈淑鑫
-
机构
南京大学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
-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47-1060,共14页
-
基金
江苏省科技项目(编号BE2013115)的成果
-
文摘
负反转构造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研究负反转构造的几何学特征和发育特征,对认识区域地质和对油气的勘探开发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三维地震剖面进行解析,在句容盆地发现中生代存在典型的负反转构造,并理清了该地区中生代的构造演化过程。通过对剖面的一系列分析发现:句容盆地在中三叠世末—早、中侏罗世的印支运动是挤压构造环境,中晚侏罗世的燕山早期是挤压的构造环境,到晚白垩世—古近纪的燕山晚期的构造运动,区域应力场从挤压变为伸展,形成一系列的伸展盆地,造成了句容盆地的构造反转;句容盆地白垩纪—第四纪地层的沉积由负反转断层控制,形成北断南超的盆地构造形式。负反转构造的主要起始时间为白垩纪中晚期,反转强度较大,周围地区反转构造不发育。燕山晚期的伸展运动对油气圈闭的影响不是完全破坏性的,在此地区可能有较好的油气圈闭的,在最下部层位的高家边组泥岩盖层,此套地层厚度大,只要不受断层的切割,就能对油气形成良好的封堵作用,可作为下古生界圈闭的区域性盖层。
-
关键词
句容盆地
负反转构造
三维地震剖面
正演模拟分析
油气运移
-
Keywords
Jurong basin
negative inversion structure
3D seismic profile
forward modeling
oil-gas migration
-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
-
题名基于工业CT扫描的岩芯裂缝结构表征
被引量:6
- 2
-
-
作者
苑京文
贾东
魏东涛
陈竹新
崔键
吴晓俊
-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藏描述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出处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00-206,共7页
-
基金
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BE2013115)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2011 ZX05009-001
2011 ZX05003-002)联合资助
-
文摘
为了研究泥页岩中裂缝的发育特征,利用工业CT技术对句容盆地的页岩岩芯进行扫描,并使用数字处理技术对页岩的CT扫描图像进行分析,通过VGStudio MAX对CT扫描数据进行重建体模型及裂缝提取,更好的在三维尺度上研究不同矿物组成成分的页岩中裂缝的结构和发育情况及工业CT扫描图的区别.结果发现岩芯中主要存在两组不同走向及倾角的裂缝,-组高角度裂缝,倾角约为70°-90°;一组低角度裂缝,倾角约为30°-40°.依此推测句容盆地在志留纪鲁丹阶以后至少经历两次构造运动.对比不同的矿物组成成分的页岩研究发现,当岩石样品的矿物组成密度差别越大时,工业CT扫描就会越清晰;当岩石样品颗粒度越大时,扫描的效果就会越明显.
-
关键词
CT扫描
无损检测
岩芯裂缝提取
页岩裂缝特征
-
Keywords
CT scanning
non-destructive test
the extracting of core fractu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re fracture
-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
-
题名下扬子黄桥地区构造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被引量:4
- 3
-
-
作者
沈淑鑫
李一泉
崔键
苑京文
贾东
-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出处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38-552,共15页
-
基金
江苏省科技项目(BE2013115)
国家青年基金(41202145)
+1 种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09-001
2011ZX05003-002)联合资助
-
文摘
下扬子黄桥地区位于下扬子对冲构造带上,记录了多期构造变形,并且保存了较完整的中古生界海相地层,发育多套烃源岩,具有良好的油气前景。文中采用三维地震工区构造精细解释及运动学正演模拟方法,分析了研究区的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变形过程,结果表明黄桥地区中上古生界和下中生界地层在自SE向NW的挤压应力作用下,以前展式发育了多个断层相关褶皱构造。在构造前锋,断层相关褶皱反向发育,于工区中部偏北西侧形成明显的对冲构造,地层遭受强烈的褶皱、隆升,构造总缩短率高于47.55%;之后,区域应力场转变为NW—SE向拉张,工区南东侧发育负反转断层,且自南西向北东负反转程度逐渐变大,由上正下逆复合型转变为似正断层型;此次拉伸正断作用导致断层回滑,形成上白垩统填充的半地堑构造,对冲构造也受到了一定的破坏。在此基础上,结合前人油气成藏的研究成果,探讨了黄桥构造变形与其油气成藏的关系,并提出了对冲构造背斜、对冲构造下盘及南东侧的广陵构造背斜为黄桥地区的有利油气区块。研究结果对进一步认识黄桥及下扬子区的构造变形特征和演化、以及该区的油气勘探提供一定的参考。
-
关键词
黄桥地区
地震剖面
构造特征
负反转
正演模拟
油气勘探
-
Keywords
Huangqiao area
seismic profiles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inversion structure
forward modeling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
-
题名下扬子地区志留系高家边组沉积时代及页岩气潜力
被引量:2
- 4
-
-
作者
方少之
贾东
苑京文
-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出处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4-35,共12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30208)
-
文摘
上扬子地区龙马溪组的页岩气勘探与开发已取得重大突破,而下扬子地区高家边组与龙马溪组属于同一时期的沉积地层,其页岩气开发潜力尚待挖掘。选择江苏仑山地区高家边组凝灰岩夹层中的锆石进行LA-ICP-MS U-Pb定年,探讨高家边组沉积时代、古环境、页岩气潜力,并与上扬子地区龙马溪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下扬子地区高家边组形成年龄为(442.8±2.6)Ma,属于早志留世,这一年龄使得下扬子地区高家边组沉积时代第一次得到准确可靠的年代学约束;高家边组沉积时的水体为还原环境;高家边组总有机碳(2%~4%)中等偏上,生烃能力较强,镜质体反射率为1.5%~2.3%,热演化程度为高成熟晚期;下扬子地区高家边组与上扬子地区龙马溪组在总有机碳、镜质体反射率、岩性组合、笔石类型以及沉积环境等方面均具有高度相似性,指示其具备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
-
关键词
沉积时代
高家边组
锆石U-PB年龄
志留系
凝灰岩
页岩气
笔石带
下扬子地区
-
Keywords
sedimentary age
Gaojiabian Formation
zircon U-Pb age
Silurian
tuff
shale gas
graptolite zone~ Lower Yangtze region
-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