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量刑建议实证分析——以检察机关量刑建议的采纳率为对象 被引量:20
1
作者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1-160,共10页
对我国量刑建议采纳情况的实证分析表明:尽管法官群体对量刑建议的主观评价不高,但其客观上确实对法官量刑产生了实际影响,表现为量刑建议的刑度上限对法官量刑发挥了"天花板作用",同时,在量刑建议刑度范围内的量刑呈现"... 对我国量刑建议采纳情况的实证分析表明:尽管法官群体对量刑建议的主观评价不高,但其客观上确实对法官量刑产生了实际影响,表现为量刑建议的刑度上限对法官量刑发挥了"天花板作用",同时,在量刑建议刑度范围内的量刑呈现"轻刑化"特征。进一步分析发现,量刑建议高采纳率与准司法化量刑建议形成机制、协商式量刑建议采纳机制等机制性因素有关,侦查决定型、案卷笔录中心的诉讼构造和报应刑为主的并合主义刑罚理念则是根本因素。应当以量刑程序正当化为目标,对量刑建议采纳机制的非诉讼化、采纳标准的结果主义进行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刑建议 采纳率 机制 案卷笔录 并合主义
下载PDF
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基于中国实践的考察和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马静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8-126,共9页
作为一种舶来品,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实践中发生了流变。由于缺乏全国性的统一规范,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受到司法组织体系地方化、对刑事和解多元价值的不同偏向等因素影响,呈现出以教化为主要功能的专门模式和以补偿被害为主要价... 作为一种舶来品,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实践中发生了流变。由于缺乏全国性的统一规范,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受到司法组织体系地方化、对刑事和解多元价值的不同偏向等因素影响,呈现出以教化为主要功能的专门模式和以补偿被害为主要价值的混合模式。总体上,专门-教化模式属于少年司法范畴,混合-补偿模式则与普通司法无异。进一步考察发现,由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力量对比和司法一体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两种模式的运行均处于司法权力控制之下,呈现国家控制的一元化特征。基于同样的结构原因,未来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发展方向应是国家主导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刑事和解 模式
下载PDF
论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和解之转型——基于实践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马静华 《当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4-91,共8页
与西方刑事和解起源于少年司法实践不同,我国的未成年人刑事和解是在刑事司法的现实难题和政治使命背景下,主要作为轻微刑事案件办理机制展开的。它以补偿被害人的物质需求为基本导向,被害人心理修复和加害恢复的目标一定程度上被置之... 与西方刑事和解起源于少年司法实践不同,我国的未成年人刑事和解是在刑事司法的现实难题和政治使命背景下,主要作为轻微刑事案件办理机制展开的。它以补偿被害人的物质需求为基本导向,被害人心理修复和加害恢复的目标一定程度上被置之不问。在此框架下展开的未成年人刑事和解的独特性被消解了,在政策理念、制度设计、程序结构和标准设定上都与成年人刑事和解无异,呈现为混合/补偿模式。基于此,有必要在考察西方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恢复性司法和未成年人司法双重理念为指引,推进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和解的转型,即实现向专门/教化模式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刑事和解 混合 补偿模式 专门 教化模式
原文传递
审前阶段刑事法律援助实证分析——以新《刑事诉讼法》实施为背景 被引量:6
4
作者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3-152,共10页
在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改中,审前阶段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确立是一大进步,但对此只能保持审慎乐观的态度:一方面,在吸纳现行法规和司法解释的合理化内核基础上,新法确认了申请型法律援助制度,有望缓解主要由"无刑诉法可依"导... 在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改中,审前阶段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确立是一大进步,但对此只能保持审慎乐观的态度:一方面,在吸纳现行法规和司法解释的合理化内核基础上,新法确认了申请型法律援助制度,有望缓解主要由"无刑诉法可依"导致的申请率低、援助率低、援助效果差的尴尬境地,并可能带来案件量的大幅增加,但相关保障机制的缺乏,也很难让人对新法实施持乐观态度;另一方面,新法将指定辩护的适用阶段延伸至侦查阶段,确立了审前阶段指定辩护制度,有利于更好地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权益,也可能带来案件量的大幅增加,但由于制度设计是以审判阶段为参照的,导致审前阶段指定辩护操作性较差。因此,未来应当根据审前程序的特质扩大审前阶段指定辩护的适用范围,建立法律援助的保障机制和扩充专职法律援助律师队伍,以应对新刑诉法实施带来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前阶段 刑事法律援助 犯罪嫌疑人 实证分析
原文传递
什么是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 被引量:5
5
作者 《理论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31,共3页
作为新一轮司法改革的重头戏,最高人民法院第一、第二巡回法庭于2015年1月相继在深圳、沈阳挂牌成立。究竟什么是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以下简称最高法院巡回法庭)?它在机构属性、职能定位等方面呈现什么样的样貌?一、巡回法庭是最高法... 作为新一轮司法改革的重头戏,最高人民法院第一、第二巡回法庭于2015年1月相继在深圳、沈阳挂牌成立。究竟什么是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以下简称最高法院巡回法庭)?它在机构属性、职能定位等方面呈现什么样的样貌?一、巡回法庭是最高法院的派出机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巡回法庭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巡回法庭是最高法院派出的常设审判机构,巡回法庭作出的判决、裁定和决定,是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和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机构 巡回上诉法院 巡回法院 主审法官 法院审判工作 法庭审理 司法行政工作 审判方式 审级 双重领导体制
下载PDF
量刑改革:实践与评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3-141,共9页
量刑改革作为新一轮司法改革的重要实践,对其从改革视角进行梳理和审视,对于理解和把握新一轮司法改革的策略、路径可以起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效果。梳理发现,量刑改革呈现出试错机制不断尝试、地方性特色显著、改革整体性... 量刑改革作为新一轮司法改革的重要实践,对其从改革视角进行梳理和审视,对于理解和把握新一轮司法改革的策略、路径可以起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效果。梳理发现,量刑改革呈现出试错机制不断尝试、地方性特色显著、改革整体性渐趋增强的新动向,体现了对实证研究方法的重视,对地方性知识的尊重和对量刑改革应由多方主体共同推进的规律性把握。同时,通过对量刑改革实践的观察,可以发现改革的推进策略和方案设计都存在问题,因此,应当从这两方面进行完善:在策略上,应当更加充分试错,谨慎建构;在内容上,应当建构多元化的量刑程序制度,并完善包括量刑说理和量刑证据制度在内的配套制度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刑改革 改革策略 改革方案 多元量刑程序
下载PDF
审判中心主义视野下的刑事错案治理机制评析——以典型错案为样本的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曾利娟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3-69,共7页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是破解长期缺失以审判为中心的制度架构、侦查活动占据主导地位的有力之举,是防范刑事错案、遵循司法规律、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实现司法公正的必由之路。刑事错案的科学...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是破解长期缺失以审判为中心的制度架构、侦查活动占据主导地位的有力之举,是防范刑事错案、遵循司法规律、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实现司法公正的必由之路。刑事错案的科学治理也必然离不开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因此有必要以近年纠正的错案1为参照,运用实证研究方法从公检法角度出发剖析当下刑事错案治理的问题,并据此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思路,及时化解刑事错案"发生难以发现、发现未能纠正、纠正难以追责"的尴尬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错案 非法证据排除 审判中心
下载PDF
中国特色公职律师制度的法理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7-74,共8页
公职律师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律师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定位为党政机关高级、专门法律顾问的公职律师经过二十余年的改革探索已经渐趋成熟,无论在身份特征、职能定位、法律责任,还是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制... 公职律师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律师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定位为党政机关高级、专门法律顾问的公职律师经过二十余年的改革探索已经渐趋成熟,无论在身份特征、职能定位、法律责任,还是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制度架构都已渐成体系。而制度背后所展现的司法行政部门与政府法制机构关于公职律师的主导权之争、公职律师与社会律师的共生与竞争关系,以及游离于公务员与律师两种身份之间的职业界定都展现了不同制度结构的张力与博弈。未来,应当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体系而非律师制度体系中理顺公职律师的管理机制,应当以公职律师的律师身份优先为考量,完善相关权利责任机制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职律师 法律顾问 司法改革 政府法治 社会律师
下载PDF
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现状分析——基于专家证人制度视角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蕾章 《技术与市场》 2009年第1期52-53,共2页
英美法系对抗制诉讼模式下的专家证人制度与我国的司法鉴定制度存在着目的与证据形式上的相似性,所以立足我国司法鉴定的现状,借鉴专家证人制度,有利于寻求既保障公平又不失效率的最佳司法鉴定制度。
关键词 专家证人制度 司法鉴定制度 鉴定人
下载PDF
质疑“捕前和解”——兼论侦查阶段刑事和解定位 被引量:1
10
作者 成安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7-40,共4页
作为基于政治/政策立场的改革方案,刑事和解具有路线正确的性质和解决问题的功能主义潜质,但是,在将其引入现有诉讼制度结构中时,必须关注它的合法性及与现有制度在功能上的契合性。"捕前和解"就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刑事和解... 作为基于政治/政策立场的改革方案,刑事和解具有路线正确的性质和解决问题的功能主义潜质,但是,在将其引入现有诉讼制度结构中时,必须关注它的合法性及与现有制度在功能上的契合性。"捕前和解"就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刑事和解的实体性质与逮捕的程序保障性质无法兼容,审查逮捕的制度定位和结构设计也没有将被害人作为结构性主体纳入其中,导致其在合法性和功能契合性方面都存在疑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和解 逮捕必要性 审查逮捕
下载PDF
论群众感觉作为司法裁判依据的正当性
11
作者 刘蕾章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2期109-111,共2页
司法作为整个社会系统的一部分,既有其独立性,又具有相对性;同时,司法过程也并非完全封闭,而是具有开放性。在此情境下,群众感觉由于其自身的合理性,便成为司法民主的必然要求,是司法过程的应有之义,体现了司法为民的宗旨和构建和谐社... 司法作为整个社会系统的一部分,既有其独立性,又具有相对性;同时,司法过程也并非完全封闭,而是具有开放性。在此情境下,群众感觉由于其自身的合理性,便成为司法民主的必然要求,是司法过程的应有之义,体现了司法为民的宗旨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需求,使得其作为司法裁判依据有了正当性基础并且符合现实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感觉 正当性 司法为民 司法过程
下载PDF
理论与实践之争:量刑规范化改革评析
12
作者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9-35,共7页
随着2014年量刑规范化的全面实施,量刑规范化改革方案所确立的量刑范式将成为我国刑事司法的常态性机制。总结和回顾量刑规范化改革历程可以发现,学界提出的量刑实体法与程序法改革并行的思路得到了决策层的认可,尤其是实体法改革方案... 随着2014年量刑规范化的全面实施,量刑规范化改革方案所确立的量刑范式将成为我国刑事司法的常态性机制。总结和回顾量刑规范化改革历程可以发现,学界提出的量刑实体法与程序法改革并行的思路得到了决策层的认可,尤其是实体法改革方案的内容较大程度吸纳了刑法学界的智力成果;但在程序法改革方案的设计上,并没有采纳部分程序法学者主张的对抗化、独立式量刑程序架构,采取了在不突破我国刑事审判结构基础上设计的职权化、相对独立式的量刑程序架构。尽管面临学界的指责,但从客观效果看,改革的成效比较显著,理应受到肯定和坚持。当然,着眼于量刑规范化改革的进一步完善,未来可以在调整实体法方案的适用范围和构建多元化的量刑程序方面走得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刑规范化 实体法 程序法 理论 改革
下载PDF
从正当到合法:作为司法裁判依据的群众感觉
13
作者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6期135-137,共3页
司法作为整个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其独立具有相对性,同时,司法过程也非完全封闭,具有开放性。在此语境下,群众感觉由于其自身的合理性使得其作为司法裁判依据有了正当性基础并且符合现实需求。关键在于如何转化,使其披上"合法性"... 司法作为整个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其独立具有相对性,同时,司法过程也非完全封闭,具有开放性。在此语境下,群众感觉由于其自身的合理性使得其作为司法裁判依据有了正当性基础并且符合现实需求。关键在于如何转化,使其披上"合法性"外衣。基于现代司法的基本要求,通过立法和司法实现程序性转化是两种可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感觉 立法转换 司法转换
下载PDF
庭审实质化改革对证人出庭的挑战与应对
14
作者 梁诗静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83-90,共8页
当前审判依赖案卷、控诉呈交卷宗以及辩护依托卷宗,控辩审三方在交叉询问制度的缺失下共造了人证出庭率低且出庭有效性不足的问题。在人证出庭率低的表象背后,暴露的是长期以侦查为中心的诉讼制度形成的案卷笔录审判方式习惯的根源。中... 当前审判依赖案卷、控诉呈交卷宗以及辩护依托卷宗,控辩审三方在交叉询问制度的缺失下共造了人证出庭率低且出庭有效性不足的问题。在人证出庭率低的表象背后,暴露的是长期以侦查为中心的诉讼制度形成的案卷笔录审判方式习惯的根源。中央决策层针对提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尤其是以庭审实质化为核心的改革方案的提出,为人证调查方式变革提供了契机。人证出庭如何利用契机,建立以关键证人识别机制为核心的方案应对庭审实质化成为必要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庭审实质化 证人出庭 关键证人 控方证人
下载PDF
转变中的刑事诉讼:理解、反思与出路--读左卫民教授《刑事诉讼的中国图景》 被引量:1
15
作者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93-194,共2页
当下,关于中国模式的探讨已经延伸到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其中对法治的中国模式(图景)的研究亦成为各个部门法学研究的热点。学者们希冀通过对中国过去30年法制建设的总结与反思进而追问中国法学/法治该向何处去、如何去。但... 当下,关于中国模式的探讨已经延伸到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其中对法治的中国模式(图景)的研究亦成为各个部门法学研究的热点。学者们希冀通过对中国过去30年法制建设的总结与反思进而追问中国法学/法治该向何处去、如何去。但是与邓正来追问这个话题时学界的羞涩不同,当下学者在讨论这一话题时显然更具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模式 刑事诉讼 反思 左卫民 教授 人文社会科学 法学研究 中国法学
下载PDF
潜入改革深水区 稳步提升司法绩效
16
作者 《中国审判》 2022年第7期39-39,共1页
司法责任制改革是司法体制改革的“牛鼻子”,在司法体制改革整体框架内具有基础性地位、标志性意义、全局性影响,对提升司法公信力和实现司法公正具有决定性影响。成都市两级法院自启动司法改革试点工作以来,结合当地司法生态、经济发... 司法责任制改革是司法体制改革的“牛鼻子”,在司法体制改革整体框架内具有基础性地位、标志性意义、全局性影响,对提升司法公信力和实现司法公正具有决定性影响。成都市两级法院自启动司法改革试点工作以来,结合当地司法生态、经济发展、社会需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完成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司法责任制改革工作;准确界定司法责任制科学内涵,以“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为基本目标,以“明晰权责、优化机制、有序问责、强化保障”为主线,明确构建了纵向贯通的司法责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体制改革 司法责任 裁判者 司法公信力 优化机制 基础性地位 标志性意义 纵向贯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