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准肝切除联合电子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1
作者 黄军利 耿小平 +5 位作者 李文岗 陈福真 刘斌 夏晓刚 肖林峰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28-431,共4页
目的 探讨精准肝切除联合电子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66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资料,术前利用可视化三维重建进行精确评估,采用精准肝切除联合电子胆道镜技术祛除病灶.结果 全部患者手术... 目的 探讨精准肝切除联合电子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66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资料,术前利用可视化三维重建进行精确评估,采用精准肝切除联合电子胆道镜技术祛除病灶.结果 全部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三维重建对胆管、结石及周围重要血管的解剖学评估结果与术中所见大致相符,术前预切除肝脏体积与术中实际切除肝脏体积呈正相关(r =0.945,P<0.05).平均手术时间(221±65) min,平均出血量(267±78) ml.术后并发症8例(12%).随访时间为6~30个月,疗效优良,随访发现残留结石5例(8%),2例(3%)复发.结论 精准肝切除联合电子胆道镜的应用是治疗肝胆管结石有效、安全、微创的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内窥镜 肝切除术
原文传递
三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在腹膜后肿瘤术前评估中应用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李文岗 +4 位作者 陈福真 李凤鸣 肖林峰 黄军利 王博亮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9-83,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在腹膜后肿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5年9月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收治的50例腹膜后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应用人体器官三维建模软件将病人的CT二维图像重建成三维可视化图像,使...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在腹膜后肿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5年9月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收治的50例腹膜后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应用人体器官三维建模软件将病人的CT二维图像重建成三维可视化图像,使用人体器官模型3D打印设备,用两色热塑性塑料打印实物模型,通过观察肿瘤与腹腔器官、腹部大血管之间的关系进行术前评估并制定手术方案。实施手术,术中比较重建结果与实际的区别。结果 50例病人均成功完成三维重建,其中10例病人完成3D打印,三维重建结果及3D打印模型能够立体、清晰和实物化的显示肿瘤解剖学位置及与周围器官、血管的毗邻关系,与术中实际情况大致相符。50例病人均顺利施行手术,术中无死亡。结论三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能够对腹膜后肿瘤术前进行精准评估,对指导手术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 3D打印 术前评估 腹膜后肿瘤
原文传递
腹膜后肿瘤三维可视化精准诊治专家共识(2018版) 被引量:18
3
作者 李文岗 +2 位作者 方驰华 鲁朝敏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47-1353,共7页
腹膜后肿瘤(retroperitoneal tumors)三维可视化是指用于显示、描述和解释腹膜后肿瘤三维解剖和形态特征的一种工具。其借助ET或MRI等图像数据,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融合、计算、分割、渲染等,将肿瘤、腹腔器官、血... 腹膜后肿瘤(retroperitoneal tumors)三维可视化是指用于显示、描述和解释腹膜后肿瘤三维解剖和形态特征的一种工具。其借助ET或MRI等图像数据,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融合、计算、分割、渲染等,将肿瘤、腹腔器官、血管等目标的形态、空间分布等进行描述和解释,并可直观、准确、快捷地将目标从视觉上分离出来,为术前准确诊断、手术方案个体化规划和手术入路选择提供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 三维可视化 3D打印 模拟手术 手术规划
原文传递
三维可视化系统联合纤维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肖林峰 +5 位作者 李文岗 沈东炎 万云燕 高鹏 段朋 黄军利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81-285,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系统联合纤维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收治的30例肝胆管结石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CT检查,应用IQQA—Liver系统将CT二维图像转...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系统联合纤维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收治的30例肝胆管结石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CT检查,应用IQQA—Liver系统将CT二维图像转换成三维图像,了解结石的位置及与周围毗邻关系。在三维图像上制订预手术方案,测量肝脏体积、预切除肝脏体积。术中采用传统方法取石联合使用纤维胆道镜行胆管探查、冲洗,胆道镜下碎石、取石。术后比较实际手术方案与预手术方案的区别。复查CT计算结石残留率,计算实际切除肝脏体积。实际切除肝脏体积与术前预切除肝脏体积的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3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三维重建,其结果清楚地显示结石大小、位置及其与周围血管、胆管的毗邻关系。其中拟行胆总管切开取石24例,肝实质切开取石6例,肝部分切除术15例,胆管狭窄成形+胆管空肠Roux-eB-Y吻合术16例。三维重建测得拟行肝部分切除术的15例患者肝脏体积为(1390±148)mL,预切除肝脏体积为(275±156)mL。术前三维可视化重建对胆管、结石及重要血管的解剖学评估结果与术中所见大致相符。30例患者实际行胆总管切开取石24例,肝实质切开取石6例,肝部分切除术15例,胆肠吻合16例。规划手术方案与实际手术方式符合率为100.0%(30/30)。患者均常规进行胆道镜探查,其中经胆道镜取石23例。术中实际切除肝脏体积为(261±148)mL。预切除肝脏体积的平均误差率为5.4%。术前预切除肝脏体积与术后实际切除肝脏体积呈正相关(r=0.902,P〈0.05)。患者手术时间为(121±65)min,术中出血量为(158±78)mL。30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胆汁漏,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3%(1/30)。术后2周至3个月复查CT或胆道造影,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管结石病 三维可视化系统 纤维胆道镜
原文传递
三维可视化系统在肝门部胆管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段朋 +5 位作者 刘昌华 陈志强 王博亮 谷乐 陈福真 李文岗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3-216,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系统在肝门部胆管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9月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收治的10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三维可视化系统将CT二维图像转换成三维图像.测量肝脏体积、肿瘤体积、预切除...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系统在肝门部胆管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9月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收治的10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三维可视化系统将CT二维图像转换成三维图像.测量肝脏体积、肿瘤体积、预切除肝脏体积、剩余肝脏体积,并在三维图像上制订预手术方案,模拟肿瘤切除,按照根治理念进行手术,术后比较实际手术方案与预手术方案的区别。术前预切除肝脏体积与术后实际切除肝脏体积的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本组10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三维重建,测得平均肝脏体积为(1496±162)ml,肿瘤平均体积为(67±18)ml,预切除肝脏平均体积为(335±241)ml,剩余肝脏平均体积为(1140±197)ml。预切除肝脏体积的平均误差率为6.4%。本组患者按照根治性切除原则进行手术方案制订,左半肝切除4例、右半肝切除2例、局部切除3例、姑息性切除1例。模拟手术方案与实际手术方式符合率为9/10。实际行R。切除7例、R,切除1例、姑息性切除2例,其中l例行限制性门静脉动脉化。根据术中探查证实,术前三维可视化重建对重要血管、胆管及肿瘤的解剖学评估结果与术中所见大致相符。术前三维可视化对肿瘤分型诊断准确率为8/10。实际切除肝脏平均体积为(325±258)ml,术前预切除肝脏体积与术后实际切除肝脏体积呈正相关(r=0.902,P〈0.05)。结论三维可视化系统在肝门部胆管癌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肝门部 三维可视化系统 门静脉动脉化
原文传递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巨大肝癌术前精准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文岗 +2 位作者 黄军利 陈福真 王博亮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6年第3期188-191,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巨大肝癌术前精准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收治的25例巨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将患者术前二维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和手术模拟,通过分别计...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巨大肝癌术前精准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收治的25例巨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将患者术前二维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和手术模拟,通过分别计算肝脏体积、肿瘤体积、预切除肝脏体积、剩余肝脏体积进行术前评估。对实施手术的患者,分别计算实际切除肝脏体积与术前预切除肝脏体积,并进行相关性检验分析。结果 25例患者三维可视化重建后图像清晰立体地显示肝脏组织、肿瘤组织、肝内血管的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20例评估后行精准肝癌切除术。20例手术患者术前预切除肝脏体积(1 856.10±255.85)ml,实际切除肝脏体积(1 817.02±251.17)m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7,P>0.05),呈正相关(r=0.972,P<0.05)。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能够对巨大肝癌进行术前可切除性精准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成像 三维 肝脏体积 精准评估
原文传递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文岗 +5 位作者 陈福真 肖林峰 黄军利 黄枢 王博亮 林茜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PRPLS)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肝胆胰血管外科收治的1例64岁PRPLS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将患者术前腹部cT图像进行三维重...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PRPLS)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肝胆胰血管外科收治的1例64岁PRPLS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将患者术前腹部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通过观察肿瘤与腹腔器官、腹部大血管之间的关系及测量肿瘤体积、手术模拟进行术前评估。术前手术方案拟采用分步减瘤逐步完全切除肿瘤的方法。术中沿着脂肪肉瘤的包膜分离粘连,精细操作,依次将肿瘤从右肾、下腔静脉、肝脏剥离,最终通过分步减瘤的方法将肿瘤完全切除。术后对患者行cT检查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9月。结果三维可视化重建后图像清晰立体地显示肿瘤组织、腹腔实质器官、腹腔大血管的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术中证实三维重建肿瘤的解剖关系与实际基本一致。患者手术时间为5.5h,术中出血量为1500mL,切除的肿瘤质量为7.512kg。患者术后2周痊愈出院,术后2个月复查cT未见肿瘤复发。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在PRPLS切除术前可行精确评估及手术方案的制订,减少术中的盲目性,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 三维可视化技术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腹膜后肿瘤术前评估中应用价值(附15例报告) 被引量:6
8
作者 李文岗 +5 位作者 陈福真 黄军利 段朋 肖林峰 欧阳玲 王博亮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腹膜后肿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收治的15例腹膜后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将病人术前二维CT图像进行三维可视化重建,通过观察肿瘤...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腹膜后肿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收治的15例腹膜后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将病人术前二维CT图像进行三维可视化重建,通过观察肿瘤与腹腔脏器、腹部大血管之间的关系及测量肿瘤体积、手术模拟进行术前评估。对实施手术的病人,比较重建结果与实际手术的区别,对模拟切除肿瘤体积与实际切除肿瘤体积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5例病人三维可视化重建后图像清晰立体地显示肿瘤组织、腹腔实质脏器、腹腔大血管的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12例评估后行腹膜后肿瘤切除术,三维重建肿瘤的解剖关系与术中大致相符。12例手术病人术前模拟切除肿瘤体积(1117.50±690.35)m L,实际切除肿瘤体积(1189.92±737.74)m 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P>0.05),具有相关性(r=0.81,P<0.05)。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能够对腹膜后肿瘤术前进行精准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可视化 腹膜后肿瘤
原文传递
三维可视化重建联合门静脉动脉化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文岗 +3 位作者 陈福真 黄军利 肖林峰 王博亮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5-389,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重建联合门静脉动脉化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8月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收治的1例十二指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采用320层螺旋CT行腹上区平扫、动脉期、...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重建联合门静脉动脉化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8月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收治的1例十二指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采用320层螺旋CT行腹上区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增强扫描,将二维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判断肿瘤侵犯胰头、包绕肝门部结构,制订预手术方案。剖腹探查见肿瘤累及胰头部,肿瘤未侵犯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上静脉,术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行肝固有动脉.门静脉端侧吻合术,提高肿瘤R0切除率。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1周肝功能、并发症和血管通畅情况,术后1个月血管通畅情况,随访患者肿瘤情况。术后1个月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DSA检查了解血管情况。门诊随访了解患者肿瘤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11月。结果三维重建模型立体、清晰地显示肿瘤解剖位置与血管关系,术前评估与术中实际情况相符。手术时间为6.5h,术中出血量约为1500mL。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术后1周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无腹腔继发出血、感染、胰瘘、肠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2周痊愈出院。术后1周、1个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门静脉血流通畅,术后1个月行DSA检查发现肝固有动脉未显影,可见肝脏代偿动脉支。随访期间,患者未见肿瘤复发。结论三维重建能够进行术前精确评估,门静脉动脉化对无法保留肝动脉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三维可视化重建 门静脉动脉化
原文传递
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中逆行灌注法对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江艺 吕立志 《器官移植》 CAS 2012年第5期245-251,共7页
目的探讨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术中经下腔静脉逆行灌注与经门静脉顺行灌注法对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Sprague-Dawley(SD)大鼠75只随机分成逆行灌注组、顺行灌注组、假手术组,建立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逆行灌注、顺行灌注和假手术模型,各... 目的探讨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术中经下腔静脉逆行灌注与经门静脉顺行灌注法对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Sprague-Dawley(SD)大鼠75只随机分成逆行灌注组、顺行灌注组、假手术组,建立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逆行灌注、顺行灌注和假手术模型,各组于术后6h、12h、24h分别随机处死6只大鼠,测定肺干/湿重量比值、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逆行灌注组和顺行灌注组术后肺干/湿重量比值变小,肺组织MPO活性、MDA含量、TNF-α含量增加,以术后6h与12h明显。与顺行灌注组比较,逆行灌注组术后6h、12h的肺干/湿重量比值较高,而肺组织MPO活性、MDA含量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24h两组间在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逆行灌注组肺组织TNF-α含量在术后6h、12h、24h均显著降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肺组织苏木素-伊红染色:逆行灌注组、顺行灌注组均表现不同程度的肺泡结构破坏,肺泡间隔增厚,小静脉、毛细血管充血、淤血,炎症细胞浸润。其中术后6h、12h表现较重,术后24h较轻;同时显示逆行灌注组肺组织病理损伤较顺行灌注组明显减轻。结论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术中用顺行灌注或逆行灌注,术后早期均存在急性肺损伤,其中术后6h和12h损伤较严重,术后24h肺损伤减轻;逆行灌注造成的急性肺损伤程度比顺行灌注要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灌注法 顺行灌注法 肝移植 急性肺损伤 髓过氧化物酶 丙二醛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树鼩肝移植的解剖基础 被引量:2
11
作者 江艺 +2 位作者 张小进 胡宁 方迎兵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6-99,共4页
目的为树鼩肝移植的开展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12只成年树鼩观察肝脏形态、毗邻及主要血管、胆管的走形和分布,并在解剖基础上探讨和对3组树鼩采用"双袖套管法"行肝移植术。结果树鼩肝动脉直径(0.63±0.21)mm,均发自... 目的为树鼩肝移植的开展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12只成年树鼩观察肝脏形态、毗邻及主要血管、胆管的走形和分布,并在解剖基础上探讨和对3组树鼩采用"双袖套管法"行肝移植术。结果树鼩肝动脉直径(0.63±0.21)mm,均发自腹腔干;肝上下腔静脉距横膈(5.35±0.55)mm,直径(6.86±0.61)mm;肝下下腔静脉直径(5.28±0.58)mm;肝门静脉由肠系膜上静脉及脾静脉汇成,直径(3.86±0.57)mm;胆总管由胆囊管及肝总管汇成,长度(15.5±2.6)mm;直径(0.75±0.12)mm。3组树鼩顺利行肝移植术操作,术后存活时间为3h、5h和6h。结论树鼩在解剖学基础上建立肝移植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肝移植 解剖学
下载PDF
罕见同时性肝肾双原发癌一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凡 李凤鸣 +2 位作者 夏晓刚 陈福真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6年第5期375-376,共2页
患者男,61岁,体检发现肝占位1 d,于2015年11月23日入院。既往身体一般,无特殊病史,患者母亲死于肺癌。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查体无特殊;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平软,未扪及包块,全腹无压痛、反跳痛,Murphy征阴性,... 患者男,61岁,体检发现肝占位1 d,于2015年11月23日入院。既往身体一般,无特殊病史,患者母亲死于肺癌。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查体无特殊;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平软,未扪及包块,全腹无压痛、反跳痛,Murphy征阴性,肝脾肋下未及,肝区无叩痛,肝浊音界正常,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双侧肾区无叩击痛。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血钙、凝血功能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原发癌 同时性 心肺查体 肝浊音界 特殊病史 移动性 叩痛 肝区 双侧肾 凝血功能
原文传递
动脉优先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治疗胰头癌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军利 李文岗 +3 位作者 陈福真 李凤鸣 刘斌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5-230,共6页
目的探讨动脉优先、联合血管切除重建在胰头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收治的13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薄层CT或磁共振成像检查均显示胰头癌与部分肠系膜上静脉或门静脉血管壁... 目的探讨动脉优先、联合血管切除重建在胰头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收治的13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薄层CT或磁共振成像检查均显示胰头癌与部分肠系膜上静脉或门静脉血管壁无间隙,肠系膜上静脉或门静脉局限受压、移位或部分狭窄。术中采用动脉优先技术探查的同时,充分显露胰头部所有动脉血供并优先离断,然后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整块切除肿瘤。结果13例胰头癌患者中,成功完成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2例,序贯性根治性全胰腺切除1例;血管局部楔形切除直接修复重建4例,节段切除联合端端缝合5例,节段切除联合人工血管移植重建4例。13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27.2±65.5)min,术中出血量为(472.6±226.4)ml。患者术后并发胃排空障碍1例,胰瘘2例,均经保守治疗后治愈,无胆瘘、胃肠瘘、腹腔感染、肺部感染、腹泻、低血糖、血管栓塞等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胰腺导管腺癌,肿瘤直径为(4.2±1.5)cm。胰周淋巴结切除(13.6±2.5)枚,转移(3.8±1.5)枚。11例血管外膜见肿瘤细胞浸润,2例血管内膜见肿瘤浸润,切除标本所有切缘均阴性。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1个月及18个月因肝转移死亡,1例患者术后13个月局部复发带瘤生存,其余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动脉优先、联合血管切除重建在胰头癌治疗中是安全、有效、可行的,可提高手术的R0切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血管处理 外科治疗
原文传递
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逆灌注法对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14
作者 江艺 +1 位作者 吕立志 方迎兵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2年第3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术中经下腔静脉逆灌注与经门静脉顺灌注法对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逆灌注组、顺灌注组、假手术组,分别建立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逆灌注、顺灌注和假手术模型,检测3组术后6h腹主动脉血气、... 目的探讨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术中经下腔静脉逆灌注与经门静脉顺灌注法对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逆灌注组、顺灌注组、假手术组,分别建立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逆灌注、顺灌注和假手术模型,检测3组术后6h腹主动脉血气、肺髓过氧化物酶活性、肺干湿重比值及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逆灌注组、顺灌注组的动脉血pH值、PaO2、肺干湿重比值明显降低,肺髓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顺灌注组比较,逆灌注组动脉血pH值、PaO2、肺干湿重比值升高,肺髓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逆灌注组、顺灌注组术后肺组织均存在急性损伤病理表现,逆灌注组损伤程度有所减轻。结论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逆灌注法、顺灌注法后均存在急性肺损伤,逆灌注法较顺灌注法损伤程度要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灌注法 肝移植 急性肺损伤
原文传递
盆底巨大侵袭性血管黏液瘤切除术一例:附视频
15
作者 肖林峰 李文岗 +2 位作者 黄军利 陈福真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7年第5期349-350,共2页
患者女.48岁,因“发现左臀部可复性肿物6月余”于2015年4月20日入院。近期大便无异常。既往无传染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病史,无手术史。体格检查:
关键词 瘤切除术 侵袭性 视频 黏液 血管 盆底 体格检查 可复性
原文传递
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与张力蛋白的同源基因通过调控乳腺癌扩增性抗原1和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抑制胆管癌细胞QBC939的增殖能力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志刚 石志源 +5 位作者 欧阳玲 李明 林茜 李凤鸣 李文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688-1690,共3页
目的探讨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与张力蛋白的同源基因(PTEN)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增殖能力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4 μg PTEN质粒或小干扰RNA(siRNA)转染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转染72 h后,采用噻唑蓝(MTT)实验和Wester... 目的探讨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与张力蛋白的同源基因(PTEN)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增殖能力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4 μg PTEN质粒或小干扰RNA(siRNA)转染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转染72 h后,采用噻唑蓝(MTT)实验和Western blot检测上调或下调PTEN表达对QBC939细胞增殖能力、乳腺癌扩增性抗原1(AIB1)和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中重要的分子标志物表达的影响。结果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经PTEN质粒转染72 h后,其吸光度(A)值(0.216±0.013)较对照组(0.243±0.002)降低(P=0.026),表明增殖能力减弱,同时AIB1蛋白和PI3K/Akt信号通路中的磷酸化Akt(p-Akt)蛋白表达也明显减少。用siRNA下调PTEN表达,其A值(0.403±0.011)较对照组(0.490±0.033)降低(P=0.013),表明增殖能力减弱,同时上调AIB1蛋白和p-Akt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与张力蛋白的同源基因 乳腺癌扩增性 抗原1 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增殖
原文传递
膈肌支气管源性囊肿一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冬彬 +2 位作者 李文岗 黄军利 陈福真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6年第3期222-222,共1页
患者男,65岁,因CT发现腹腔内肿物5月于2013年12月11日入院。外院CT提示腹腔内肿物,位于剑突下膈肌前下间隙,大小约3.8 cm×3.9 cm,性质待定。患者无不适,查体、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MRI检查提示剑突下膈肌前下间隙内可见... 患者男,65岁,因CT发现腹腔内肿物5月于2013年12月11日入院。外院CT提示腹腔内肿物,位于剑突下膈肌前下间隙,大小约3.8 cm×3.9 cm,性质待定。患者无不适,查体、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MRI检查提示剑突下膈肌前下间隙内可见一个类圆形异常信号结节影,大小约4.2 cm×2.7 cm×2.9 cm,T1WI等信号,T2WI压脂稍高信号, DWI信号略高,包膜完整,边界清楚,邻近膈肌及肝左外叶受推压,分界清楚。膈下结节影,考虑神经纤维瘤可能(图1)。临床诊断:腹腔肿瘤。于2013年12月18日行剖腹探查,术中见左膈肌向腹腔内外生性生长一肿物(图2),大小约5 cm×5 cm,边界清楚,质中,压迫肝脏左叶,与肝脏无粘连。术中剖开肿物为囊性,内有黄褐色黏稠液体。用超声刀沿囊肿壁边界完整切除,膈肌缺损行修补。术后病理示囊内壁被覆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上皮下为纤维结缔组织,符合支气管源性囊肿(图3)。患者术后9d痊愈出院,3个月复查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源性囊肿 膈肌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异常信号 纤维结缔组织 术后病理 实验室检查 MRI检查
原文传递
结肠癌伴孤立巨大肝转移切除术一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文岗 +2 位作者 黄军利 陈福真 王博亮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5年第2期54-54,共1页
患者男,72岁,因“反复中上腹胀痛不适1月余”入院;既往有乙肝病史,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病史,无手术史。入院查CT示:左肝巨大占位,约22.1 cm×11.3 cm,与胃小弯粘连(图1);门静脉右支无显示(图2),左结肠壁增厚,考虑结... 患者男,72岁,因“反复中上腹胀痛不适1月余”入院;既往有乙肝病史,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病史,无手术史。入院查CT示:左肝巨大占位,约22.1 cm×11.3 cm,与胃小弯粘连(图1);门静脉右支无显示(图2),左结肠壁增厚,考虑结肠癌肝转移可能。肿瘤标记物检查示:CEA 54.52μg/L, CA19-9120.10 U/ml,AFP正常,血常规、血液生化分析未见明显异常。术前诊断考虑结肠癌伴孤立巨大肝转移。因肝脏转移瘤巨大,既往有乙肝病史,故术前对肝脏储备功能及肝脏体积进行精确评估。行以下检验:凝血酶原时间15.3 s,吲哚青绿排泄试验(ICGR15)3.30%;肝纤维化指标:甘胆酸3.23μg/L,透明质酸(HA)270.54μg/L,人Ⅲ型前胶原肽89.50μg/L,提示中度纤维化,未达到肝硬化。同时将肝脏CT结果导入厦门强本公司liver软件进行三维可视化重建,重建结果清晰立体地显示肝脏肿瘤局限于左半肝,贴近门静脉右支,门静脉左支受侵不显影(图3、4);通过软件测得肝脏总体积为3588.20 ml (图5),在距离肿瘤边界1~2 cm设定预切除线进行模拟手术,计算出模拟切除肝脏体积2485.77 ml,残余肝脏体积1102.43 ml(图6),残余肝脏体积占肝脏总体积30.72%。综合评估患者肝功能Child A级、无肝硬化、肝储备功能正常、残余肝脏体积〉30%。经充分术前准备后,对该患者实施左半结肠癌根治+扩大左半肝切除手术。采用上腹部“人”型切口进腹,术中见肝转移瘤位于左半肝(图7),成外生性生长,覆盖于胃、左横结肠、降结肠之上,大小约25 cm×15 cm。因肿瘤巨大,占据结肠癌手术视野,故术中决定先行扩大左半肝切除。游离肝周韧带,将肿瘤稍向外托出,暴露并解剖第一肝门,分离、切断肝左动脉;阻断第一肝门;距肿瘤边缘1~2 cm设置预切除线(图8),采用钳夹法逐步断肝,完整切除肿瘤,肝脏断面用电刀喷凝止血(图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半结肠癌 肝转移瘤 孤立 切除术 肿瘤标记物 肝脏转移瘤 肝纤维化指标 结肠癌根治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