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凝血酶Ⅲ测定在血栓形成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1
1
作者 李金泉 江一民 +4 位作者 吴翼伟 崔岗 张玮 《苏州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6期541-542,共2页
目的 评价抗凝血酶Ⅲ (AT -Ⅲ )浓度的测定对血栓形成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 2 3例重度肝病和 2 6例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血浆AT -Ⅲ浓度。并与 47名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  2 3例重度肝病和 2 6例深静脉血栓... 目的 评价抗凝血酶Ⅲ (AT -Ⅲ )浓度的测定对血栓形成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 2 3例重度肝病和 2 6例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血浆AT -Ⅲ浓度。并与 47名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  2 3例重度肝病和 2 6例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血浆AT -Ⅲ浓度分别为 90 .5± 16 .4mg/L和 15 4.3± 31.1mg/L。均低于正常参考值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血浆中AT -Ⅲ水平的测定有助于血栓形成性疾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血酶Ⅲ 放射免疫分析 血栓形成
下载PDF
^(125)I粒子近距离照射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法逸华 黄钢 《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 2003年第3期115-117,共3页
125I的生物物理学特性适合近距离照射治疗,125I作为粒子源植入体内,目前在国外广泛用于各种恶性肿瘤的治疗,尤其是用于前列腺癌的治疗已相当成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在治疗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关键词 肿瘤 治疗 碘125粒子 近距离照射 放射疗法 疗效
下载PDF
云克治疗甲亢伴浸润性突眼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桑士标 李清茹 +3 位作者 吴翼伟 张玮 董慎安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06-1107,共2页
应用新药云克治疗甲亢伴浸润性突眼患者105例,探讨云克治疗甲亢伴浸润性突眼的疗效。结果:疗效与突眼程度、治疗前甲亢是否控制、用药方法密切相关。轻度突眼、中度突眼、重度突眼有效率分别为100%、89.7%、68.4%,提示突眼程度与疗效呈... 应用新药云克治疗甲亢伴浸润性突眼患者105例,探讨云克治疗甲亢伴浸润性突眼的疗效。结果:疗效与突眼程度、治疗前甲亢是否控制、用药方法密切相关。轻度突眼、中度突眼、重度突眼有效率分别为100%、89.7%、68.4%,提示突眼程度与疗效呈负相关;云克治疗前甲亢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5.4%、85%,提示治疗组的疗效高于未治疗组,对于甲亢突眼患者,在适量、短期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或经131I治疗,使血清TT3、TT4、FT3、FT4降到正常水平,甲亢症状、体征缓解后,再行云克治疗突眼较合适;单用云克注射液与云克注射液和静滴液联合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82.9%、95.7%,提示联合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单独治疗。105例甲亢伴浸润性突眼云克治疗,显效38例,有效5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达91.4%,表明云克治疗突眼及眼征有较好的疗效,方法简便,无副作用,比较安全,容易推广,不失为一种治疗甲亢伴浸润性突眼的良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突眼 云克 治疗 甲状腺功能亢进
下载PDF
血清胸苷激酶1检测对恶性肿瘤诊断及疗效评估的意义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清茹 桑士标 +7 位作者 袁航 吴翼伟 张旻 周际 Ellen He Sven Skog 赵久涛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71-27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K1)作为肿瘤细胞增殖标志物对恶性肿瘤诊断及疗效评估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恶性肿瘤组(53例)治疗前后、体格检查组(49例)以及健康对照组(18名)的血清TK1水平。治疗前与治疗后比... 目的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K1)作为肿瘤细胞增殖标志物对恶性肿瘤诊断及疗效评估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恶性肿瘤组(53例)治疗前后、体格检查组(49例)以及健康对照组(18名)的血清TK1水平。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治疗前和后分别与健康对照组、体格检查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均数比较t检验。结果恶性肿瘤组治疗前STK1为0.3—11.3(2.4±2.0)pmol/L;恶性肿瘤组治疗后STK1为0.3~5.0(0.9±0.8)pmol/L;体格检查组STK1为0.1~2.1(0.8±0.3)pmol/L;健康对照组STK1为0.5~1.2(0.7±0.2)pmol/L。恶性肿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之间STK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57,P〈0.0001)。恶性肿瘤组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和体格检查组STK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68和5.460,P=0.001和〈0.0001),而恶性肿瘤组治疗后与健康对照组和体格检查组STK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56和0.715,P均〉0.05)。结论血清TK1检测细胞增殖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对临床监测恶性肿瘤疗效和在体格检查中进行恶性肿瘤风险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苷激酶 化学发光 肿瘤
原文传递
^(89)SrCl_2与^(99)Tc-MDP联合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疼痛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4
5
作者 桑士标 吴翼伟 +3 位作者 张玮 董慎安 江一民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573-575,共3页
目的 探讨89SrCl2 与云克 ( 99锝 二甲基二膦酸盐 ,99Tc MDP)联合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疼痛的临床价值。方法  68例转移性骨肿瘤患者分别用89SrCl2 单独治疗及与云克联合治疗 ,观察其疗效。结果 89SrCl2 单独治疗组 ,止痛总有效率为 81 6... 目的 探讨89SrCl2 与云克 ( 99锝 二甲基二膦酸盐 ,99Tc MDP)联合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疼痛的临床价值。方法  68例转移性骨肿瘤患者分别用89SrCl2 单独治疗及与云克联合治疗 ,观察其疗效。结果 89SrCl2 单独治疗组 ,止痛总有效率为 81 6% ,转移灶消失或缩小的总有效率为18 4 % ;89SrCl2 与云克静脉滴注联合治疗组 ,止痛总有效率为 93 3 % ,转移灶消失或缩小的总有效率为 3 6 7%。联合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单独治疗组。结论 89SrCl2 联合云克对转移性骨肿瘤所致疼痛有明显疗效 ,且安全无副作用。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单独治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骨肿瘤 氯化锶 云克 止痛 治疗 ^99TC-MDP
下载PDF
云克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桑士标 吴翼伟 +2 位作者 张玮 董慎安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21-1022,共2页
用云克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108例,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探讨云克治疗AS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经云克治疗后,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有好转。108例AS患者,显效57例(52.8%),有效38例(35.2%),无效13例(12.0%),总有... 用云克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108例,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探讨云克治疗AS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经云克治疗后,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有好转。108例AS患者,显效57例(52.8%),有效38例(35.2%),无效13例(12.0%),总有效率为88.0%。此药在减轻疼痛、消除肿胀、增强免疫功能等方面疗效显著,尤其在改善晨僵、关节功能受限和降低血沉速度等方面最为明显。提示云克作为一种新型治疗AS药物,具有使用简便、安全,疗程短,疗效满意,标本兼治,毒副作用小,消炎镇痛效果好的特点。值得临床使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克 强直性脊柱炎 治疗
下载PDF
活性射流作用混凝土靶侵彻与爆炸效应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2 位作者 谢剑文 葛超 郑元枫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829-1835,共7页
为分析活性药型罩配方、炸高对混凝土靶毁伤威力影响规律,开展了活性射流作用混凝土靶侵彻与爆炸联合毁伤效应研究。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活性射流作用混凝土靶的典型毁伤模式进行探究,给出了配方与炸高对毁伤效应的影响... 为分析活性药型罩配方、炸高对混凝土靶毁伤威力影响规律,开展了活性射流作用混凝土靶侵彻与爆炸联合毁伤效应研究。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活性射流作用混凝土靶的典型毁伤模式进行探究,给出了配方与炸高对毁伤效应的影响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活性射流作用下,混凝土靶呈现为显著的锥形爆坑和裂纹毁伤效应;气体产物量较高配方的活性射流对混凝土靶产生更强的毁伤效应;在1倍装药直径炸高下,炸坑直径可达10倍装药直径以上。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UTODYN-3D平台开展了活性射流对混凝土靶侵彻与爆炸行为的数值模拟,揭示了炸高对毁伤效应的影响机理:随着炸高的增大,进入侵坑内部的活性材料随之减少,活性射流对混凝土的侵彻深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炸高为1倍装药直径时,活性射流动能侵彻与爆炸反应延迟匹配较好,侵彻与爆炸联合毁伤威力较强。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射流 混凝土靶 侵彻与爆炸 配方 炸高
下载PDF
低剂量率γ射线杀伤肿瘤细胞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法逸华 +1 位作者 许玉杰 范我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62-367,共6页
用60Co源以1Gy/min剂量率照射Hela细胞,剂量分别为1、2、5、10、15Gy。用AnnexinV和PI双染法观察凋亡细胞形态;DNA梯形条带证实凋亡存在;克隆形成分析细胞增殖能力。结果显示:(1)Hela细胞凋亡率随照射剂量和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照射后... 用60Co源以1Gy/min剂量率照射Hela细胞,剂量分别为1、2、5、10、15Gy。用AnnexinV和PI双染法观察凋亡细胞形态;DNA梯形条带证实凋亡存在;克隆形成分析细胞增殖能力。结果显示:(1)Hela细胞凋亡率随照射剂量和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照射后168h组各剂量点凋亡率高于其他各时间组。2Gy以下时凋亡率改变不大,达5Gy时凋亡率显著增加,且达峰值(72.57±2.04)%(P<0.001)。(2)早期凋亡细胞,PS外翻,胞膜呈绿色荧光圈。凋亡晚期出现AnnexinV-FITC及PI染色均阳性的外绿内红的细胞图像。坏死细胞则为红色。(3)凋亡细胞碎片呈“梯状”条带。(4)1Gy/min的剂量率照射,剂量为2—15Gy,克隆形成率由(58.95±0.36)%降至(1.67±0.35)%(P<0.001)。表明低剂量率γ射线照射可诱导Hela细胞凋亡,其凋亡率与照射剂量相关,在5Gy时凋亡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射线 剂量率 HELA细胞 凋亡
下载PDF
分娩前后血清生长激素变化的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法逸华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89-90,共2页
目的 :了解女性血清生长激素 (GH)在妊娠期及分娩前后的变化。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 (RIA)检测 76例正常非孕期妇女、6例妊娠晚期妇女、32例临产期妇女和 2 0例产褥期妇女的血清生长激素 (GH)。结果 :妊娠晚期和临产组血清GH含量明显... 目的 :了解女性血清生长激素 (GH)在妊娠期及分娩前后的变化。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 (RIA)检测 76例正常非孕期妇女、6例妊娠晚期妇女、32例临产期妇女和 2 0例产褥期妇女的血清生长激素 (GH)。结果 :妊娠晚期和临产组血清GH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和产褥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妊娠晚期组与临产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产褥组与正常组也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结论 :GH在妊娠后期和临产期明显升高 ,反映了母体的正常功能 ,为胎儿的正常发育所必需。分娩后迅速恢复正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 血清 生长激素 GH 妊娠期 放射免疫
下载PDF
Iodogen法^(125)I标记单克隆抗体10D9 被引量:7
10
作者 翟士军 章斌 +1 位作者 袁航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1-374,共4页
采用Iodogen法,选择最佳标记条件进行125I标记单克隆抗体10D9。标记产物用SephadexG-50分离纯化,三氯醋酸(TCA)法测定标记率和放化纯,并对标记物的免疫活性及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25I标记10D9的最佳条件为Iodogen用量10μg、10D9... 采用Iodogen法,选择最佳标记条件进行125I标记单克隆抗体10D9。标记产物用SephadexG-50分离纯化,三氯醋酸(TCA)法测定标记率和放化纯,并对标记物的免疫活性及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25I标记10D9的最佳条件为Iodogen用量10μg、10D9用量20μg、加入Na125I22.2MBq、室温反应8min,125I-10D9的标记率为(84.10±3.18)%,放化纯为(98.49±1.14)%,比活度为933.51MBq/mg;125I-10D9与Daudi细胞的特异性结合率为(23.21±1.14)%;标记物加到含1%BSA的PBS中放置3W后放化纯度仍>90%。结果表明:Iodogen法125I标记10D9标记率和放化纯高,方法简便,标记物的稳定性好且能较好地保持其免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抗10D9 125I IODOGEN法
下载PDF
~125Ⅰ粒子对Hela细胞杀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法逸华 +1 位作者 许玉杰 范我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72-374,i0001,共4页
目的观察体外 Hela 细胞在^(125)Ⅰ粒子照射下细胞凋亡和增殖的规律,探讨^(125)Ⅰ粒子对肿瘤的杀伤作用。方法用^(125)Ⅰ粒子照射 Hela 细胞,用不同的方法观察不同剂量和时间点细胞的增殖反应及形态变化。结果受照射细胞发生凋亡,于Ⅱb... 目的观察体外 Hela 细胞在^(125)Ⅰ粒子照射下细胞凋亡和增殖的规律,探讨^(125)Ⅰ粒子对肿瘤的杀伤作用。方法用^(125)Ⅰ粒子照射 Hela 细胞,用不同的方法观察不同剂量和时间点细胞的增殖反应及形态变化。结果受照射细胞发生凋亡,于Ⅱb期出现凋亡小体;细胞凋亡率随累积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于5 Gy 时出现凋亡率峰值;细胞克隆形成率显著下降,与凋亡形成呈反向关系。并有反剂量率效应。结论 ^(125)Ⅰ粒子对肿瘤的治疗作用可能为早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晚期使肿瘤细胞大量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 HELA细胞 肿瘤细胞 培养的
下载PDF
^(188)Re-HEDP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疼痛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12
作者 桑士标 吴翼伟 +2 位作者 张玮 董慎安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441-443,共3页
目的 探讨188Re -HEDP(188铼 - 1-羟基亚乙基二瞵酸盐 )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疼痛的临床价值。方法用188W - 188Re发生器淋洗的188Re示踪剂制备188Re -HEDP ,38例癌骨转移患者用188Re -HEDP治疗 ,观察其疗效。结果  38例经188Re -HEDP治... 目的 探讨188Re -HEDP(188铼 - 1-羟基亚乙基二瞵酸盐 )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疼痛的临床价值。方法用188W - 188Re发生器淋洗的188Re示踪剂制备188Re -HEDP ,38例癌骨转移患者用188Re -HEDP治疗 ,观察其疗效。结果  38例经188Re -HEDP治疗后骨痛消失 12例 (31.6 % ) ,骨痛明显减轻 19例 (5 0 % ) ,止痛总有效率为83.7% ;治疗后骨转移灶完全消失 1例 (2 .6 % ) ,转移灶减少或缩小在 5 0 %以上 3例 (7.9% ) ,减少或缩小在 2 5 %以上 5例 (13.2 % ) ,转移灶消失或缩小的总有效率为 2 3.7%。结论 188Re-HEDP对恶性肿瘤多发性骨转移所致疼痛有明显疗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骨肿瘤 ^188Re—HEDP 止痛
下载PDF
B7-CD28家族分子的免疫调节功能及临床应用(文献综述) 被引量:5
13
作者 翟士军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575-578,共4页
关键词 B7-CD28 共刺激分子 临床应用 文献综述 免疫调节功能 家族 双信号刺激 免疫相关性
下载PDF
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在转移性骨肿瘤中的表达和临床价值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红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50-153,共4页
转移性骨肿瘤是恶性肿瘤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转移到骨骼所产生的继发性肿瘤。近年来,随着癌症发病率的上升以及癌症诊疗水平提高后病人生存期的延长,转移性骨肿瘤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尸检证明70%~80%的肿瘤均可发生骨转移... 转移性骨肿瘤是恶性肿瘤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转移到骨骼所产生的继发性肿瘤。近年来,随着癌症发病率的上升以及癌症诊疗水平提高后病人生存期的延长,转移性骨肿瘤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尸检证明70%~80%的肿瘤均可发生骨转移。目前转移性骨肿瘤已成为影响癌症病人生存质量、威胁病人生命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骨肿瘤 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 临床价值 癌症发病率 病人生存质量 继发性肿瘤 淋巴系统 血液循环
下载PDF
单孔微型腹腔镜诊治小儿隐匿性腹股沟斜疝的体会 被引量:5
15
作者 尚修万 +1 位作者 单恒云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6年第6期457-459,共3页
目的:探讨单孔微型腹腔镜诊治小儿隐匿性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2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均行单孔微型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发现隐匿疝22例,一并处理... 目的:探讨单孔微型腹腔镜诊治小儿隐匿性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2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均行单孔微型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发现隐匿疝22例,一并处理,占术前诊断为单侧病例的20.37%。单侧疝手术时间9-18 min,平均(11.25±2.52)min,双侧疝17-28 min,平均(19.24±4.56)min。术后1-3 d出院。术后患儿均获随访,随访4-30个月,平均(14.26±6.54)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单孔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损伤小、康复快,具有同时发现并治疗对侧隐性疝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隐匿性 腹腔镜检查 单孔 微型 儿童
下载PDF
IL-6免疫放射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邱玉华 +1 位作者 谢炜 张学光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4-16,共3页
采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建立分泌抗人IL-6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诱生腹水法制备单抗;Protein G免疫亲合层析法纯化单抗;改良的氯胺T法进行单抗的^(125)Ⅰ标记;在对单抗识别抗原位点鉴定的基础上,建立了稳定、可靠的IL-6免疫放射检测方法... 采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建立分泌抗人IL-6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诱生腹水法制备单抗;Protein G免疫亲合层析法纯化单抗;改良的氯胺T法进行单抗的^(125)Ⅰ标记;在对单抗识别抗原位点鉴定的基础上,建立了稳定、可靠的IL-6免疫放射检测方法(Immunoradio assay,IRA)。其灵敏度为5 pg/ml,检测范围为5~200 pg/ml。采用该法分析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血清中IL-6的含量平均为356 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6.9 pg/ml(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6 免疫放射检测 应用 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
下载PDF
活性复合射流侵彻多层间隔靶毁伤行为 被引量:2
17
作者 何锁 +3 位作者 蔡轶强 向镜安 郭焕果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5-333,共9页
为研究活性复合罩聚能装药对目标靶后毁伤效应,开展活性复合射流作用多层间隔靶侵彻与爆炸联合毁伤性能研究。采用实验、数值模拟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活性复合射流侵彻多层间隔靶的毁伤行为及机理进行探究。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给定的... 为研究活性复合罩聚能装药对目标靶后毁伤效应,开展活性复合射流作用多层间隔靶侵彻与爆炸联合毁伤性能研究。采用实验、数值模拟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活性复合射流侵彻多层间隔靶的毁伤行为及机理进行探究。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给定的活性复合罩聚能装药结构,与活性-铜射流相比,活性-钛射流在钢锭上形成的侵孔直径更大,穿透一定厚度钢靶后可造成后效间隔铝板严重变形甚至撕裂。基于活性复合射流对多层间隔靶的侵爆时序联合毁伤行为,建立后效铝板爆裂毁伤分析模型。仿真结果表明:铝板上的破裂孔面积与随进活性材料有效质量和动能侵孔半径均呈正相关,但二者中活性材料有效质量对其影响更显著;基于实验和数值模拟所获取的经验参数,模型可进一步预测不同活性材料有效质量、动能侵孔和靶板厚度下后效铝板爆裂毁伤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间隔靶 聚能装药 活性复合射流 活性复合罩 活性材料 毁伤行为
下载PDF
活性药型罩聚能装药侵彻爆燃试验及耦合作用机理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宗谕 +2 位作者 郑元枫 郑志坚 郭焕果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4-344,共11页
为研究氟聚物基活性药型罩聚能装药对钢靶的侵彻爆燃行为及耦合作用机理,开展配方为质量分数73.5%聚四氟乙烯(PTFE)/26.5%Al活性药型罩聚能装药作用钢靶静爆实验,获得炸高对侵彻深度、侵彻孔径、钢靶爆裂行为影响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活... 为研究氟聚物基活性药型罩聚能装药对钢靶的侵彻爆燃行为及耦合作用机理,开展配方为质量分数73.5%聚四氟乙烯(PTFE)/26.5%Al活性药型罩聚能装药作用钢靶静爆实验,获得炸高对侵彻深度、侵彻孔径、钢靶爆裂行为影响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活性药型罩聚能装药炸高在0.35~1.00倍装药直径范围内,对钢靶侵爆耦合毁伤效应最为显著。结合准定常理想不可压缩流体力学理论,引入活性射流反应延迟时间,给出活性射流侵彻深度与反应延迟时间函数关系,建立活性射流侵孔内有效质量模型;基于修正的伯努利方程,结合活性射流内爆特性,发展活性射流侵孔孔径理论模型;结合圆筒破坏理论提出活性射流侵爆耦合作用下钢靶爆裂行为判断方法。理论模型定量化描述了活性射流对钢靶的侵爆行为,揭示了破甲终止后活性射流内爆超压导致的扩孔与钢靶爆裂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材料 活性药型罩 侵彻 爆燃 毁伤模型
下载PDF
壮骨胶囊及碳酸钙和维生素D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4
19
作者 崔同 +4 位作者 桑士标 吴翼伟 丁盛 江一民 王栋梁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9期6429-6431,共3页
目的:筛选与评价安全、有效、可长期口服的防治骨质疏松(O)药物。P方法:分别用中药壮骨胶囊及西药碳酸钙和维生素D治疗45例老年性OP患者,选择骨密度(BMD及被测骨密度与同性别年轻人峰值骨之差)别(T)值、血清骨钙素(BG、降钙素P)(CT)、... 目的:筛选与评价安全、有效、可长期口服的防治骨质疏松(O)药物。P方法:分别用中药壮骨胶囊及西药碳酸钙和维生素D治疗45例老年性OP患者,选择骨密度(BMD及被测骨密度与同性别年轻人峰值骨之差)别(T)值、血清骨钙素(BG、降钙素P)(CT)、雌二醇(E2)、碱性磷酸酶(A)、钙(C)、磷(P)等为观察指标。KPa结果:中药治疗前29例老年性OP患者的BMD及血清CT,E2分别为(0.79±0.13)g/cm10.91±10.28)pmol/L2,(及(28.16±16.70)pmol/L;而治疗后则分别为(0.84±0.13)g/cm2,(29.41±36.45)pmol/L及(48.28±18.85)pmol/L,治疗后均升高,较治疗前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西药治疗前16例老年性OP患者的BMD,BGP分别为0.74±0.18)g/cm及5.05±2.60)μg/L,而治疗后则分别为(2((0.77±0.14)g/cm2及(6.29±2.42)μg/L,治疗后亦升高,较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中药治疗后较治疗前BMD平均上升6.6%,T平均上升0.44,OP的分度明显改善;而西药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5.0%,T平均上升0.27,OP的分度轻微改善。血AKP,Ca,P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前Ⅲ度OP患者的BMD明显低于Ⅰ,Ⅱ度。中药治疗后Ⅱ,Ⅲ度OP患者的BMD低于Ⅰ度。结论:中药壮骨胶囊及西药碳酸钙和维生素D对老年性OP治疗均有效,前者疗效似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 治疗前 BMD 患者 治疗后 老年性 维生素D 显著性 上升 结论
下载PDF
再生多孔丝素膜在创面的降解及对免疫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明心 章斌 +8 位作者 陈昌友 朱晓燕 李明忠 刘雨 张琴 闫书芹 孙杰 邱玉华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01-704,F0003,共5页
目的研究再生多孔丝素膜在创伤局部应用后的降解吸收及对免疫细胞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切除背部皮肤建立创面,面积为2cm×2cm。将125I标记的再生多孔丝素膜覆盖在创伤面,再将切除皮肤的表皮层盖在再生多孔丝素膜上进行缝合。在术... 目的研究再生多孔丝素膜在创伤局部应用后的降解吸收及对免疫细胞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切除背部皮肤建立创面,面积为2cm×2cm。将125I标记的再生多孔丝素膜覆盖在创伤面,再将切除皮肤的表皮层盖在再生多孔丝素膜上进行缝合。在术后3h和3、6、13、20、27、34、41、48、55d,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进行显像,示踪至同位素信号消失。处死大鼠,取创面皮肤经HE染色后对其中的炎症细胞进行分析。脾脏细胞经双色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25+/CD3+T细胞的比率。结果大鼠种植再生多孔丝素膜55d,SPECT显像的同位素信号基本消失。创面皮肤下HE染色观察到少量的炎症细胞,未观察到残留丝素成分。实验组脾脏中CD3+CD25+/CD3+T细胞的百分率为(7.34±1.85)%,对照组为(7.18±0.37)%,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再生多孔丝素膜创面局部应用可在2个月内完全降解吸收,对免疫细胞的激发作用较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创面修复组织工程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多孔丝素膜 炎症反应 免疫细胞 组织工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