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节球藻毒素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6
1
作者 郝纪蓉 李云团 +2 位作者 江敏 怀 徐睿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87-594,共8页
研究了节球藻毒素对斑马鱼(Danio rerio)胚胎的急性毒性效应。采用水浴染毒法,将受精后2h的斑马鱼卵分别暴露于含有0、50、100、200、400、800、1600及3200μg·L-1节球藻毒素的试液中,显微观察不同浓度节球藻毒素对斑马鱼受精卵及... 研究了节球藻毒素对斑马鱼(Danio rerio)胚胎的急性毒性效应。采用水浴染毒法,将受精后2h的斑马鱼卵分别暴露于含有0、50、100、200、400、800、1600及3200μg·L-1节球藻毒素的试液中,显微观察不同浓度节球藻毒素对斑马鱼受精卵及其胚胎发育过程的影响,并通过累计孵化率、死亡率、发育畸形率的比较,评价节球藻毒素对斑马鱼胚胎的发育毒性。结果显示:随着节球藻毒素浓度的增加,斑马鱼胚胎的孵化率降低、死亡率和畸形率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浓度≥1600μg·L-1的实验组胚胎发育明显迟缓。浓度≥400μg·L-1时,胚胎孵化率显著降低,72hpf的孵化率由对照组的87%降低到高浓度组(3200μg·L-1)的7%。浓度≥800μg·L-1时,斑马鱼的死亡率、畸形率明显升高;144hpf的死亡率由对照组的7%增加到73%;144hpf的畸形率由对照组的0%增加到93%,畸形主要表现为脊柱弯曲,心包囊肿,尾畸弯曲等。节球藻毒素暴露48hpf对斑马鱼半致死浓度LC50为2572.76μg·L-1,暴露144hpf时为1056.33μg·L-1。节球藻毒素对斑马鱼早期生命发育阶段有一定的抑制效应,高浓度亦会导致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球藻毒素 斑马鱼胚胎 毒性效应
下载PDF
基于原位声发射信号的热障涂层三点弯曲失效模式的机器学习 被引量:4
2
作者 曹枝军 袁建辉 +4 位作者 怀 万家宝 佳卉 吴倩 王亮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3-388,共16页
由于热障涂层体系结构的复杂和服役环境的恶劣,极易导致涂层发生界面分层、宏观断裂和剥落失效。首先利用声发射技术实时监测了热障涂层在三点弯曲载荷下的失效过程,结合微观形貌特征、声发射参数分析、K-means聚类分析识别了热障涂层... 由于热障涂层体系结构的复杂和服役环境的恶劣,极易导致涂层发生界面分层、宏观断裂和剥落失效。首先利用声发射技术实时监测了热障涂层在三点弯曲载荷下的失效过程,结合微观形貌特征、声发射参数分析、K-means聚类分析识别了热障涂层损伤失效模式。然后利用Fourier变换、小波包变换等分析了4种失效模式的波形特征,其中宏观断裂或剥落失效信号无明显频带,而基底变形、表面垂直裂纹、剪切型界面裂纹、张开型界面裂纹对应的频率分布范围分别在62.5~125.0 kHz、187.5~250.0 kHz、250.0~312.5 kHz、375.0~437.5 kHz。采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对原位声发射信号进行了深度处理,提取小波能量系数作为机器学习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特征向量,结合收敛曲线、混淆矩阵、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F1值评价了该模型优劣性,实现了对于热障涂层失效模式的判别,为热障涂层失效预测和寿命评估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障涂层 三点弯曲 声发射 失效模式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原文传递
声发射技术在热障涂层失效机理中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3
3
作者 曹枝军 袁建辉 +4 位作者 怀 万家宝 佳卉 吴倩 王亮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53,共20页
热障涂层(TBCs)具有优异的高温抗氧化、高温力学和抗热腐蚀性能而备受关注,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热端部件中。热障涂层服役环境的恶劣和涂层体系结构的复杂,极易导致涂层发生界面分层或剥落失效,因此通过对热障涂层的裂纹萌... 热障涂层(TBCs)具有优异的高温抗氧化、高温力学和抗热腐蚀性能而备受关注,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热端部件中。热障涂层服役环境的恶劣和涂层体系结构的复杂,极易导致涂层发生界面分层或剥落失效,因此通过对热障涂层的裂纹萌生和扩展问题进行实时监测,对于失效机理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简述光激发荧光压电光谱(PLPS)、红外热成像(IRT)、阻抗谱(IS)的原理及其在热障涂层失效行为研究中的应用,重点介绍声发射技术在热障涂层失效机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基于声发射的热障涂层失效过程的信号分析和深度处理,结合声发射技术在热障涂层中的参数分析和波形分析,对热障涂层失效过程及失效形态进行模式识别,通过损伤程度的定量评估来进行热障涂层的寿命预测。对声发射技术在热障涂层失效预测及寿命评估指明了方向,并创新性地对未来声发射技术在热障涂层的疲劳损伤方面研究趋势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障涂层 声发射 失效机理 模式识别 机器学习
下载PDF
新疆呼图壁储气库井完整性技术及实践
4
作者 刘海龙 怀 +2 位作者 李想 关子越 赵楠 《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 CAS 2024年第6期45-49,共5页
储气库注采井单井产能高、注采转换频繁,注采运行中温度和压力变化较大,对井完整性要求极高。呼图壁储气库注采井采用永久式封隔器、井下安全阀和气密封油管等组件作为完井管柱,管柱与井筒、井口共同形成两道独立的井屏障;通过室内腐蚀... 储气库注采井单井产能高、注采转换频繁,注采运行中温度和压力变化较大,对井完整性要求极高。呼图壁储气库注采井采用永久式封隔器、井下安全阀和气密封油管等组件作为完井管柱,管柱与井筒、井口共同形成两道独立的井屏障;通过室内腐蚀评价试验优选了管柱材质,满足长期注采运行工况下的防腐要求;根据最大允许环空带压值,结合实际运行工况,形成了3类5级环空带压风险分级管理方法,并制定了对应的管理措施与技术措施;集成了井口装置在线检测、多臂井径成像+电磁探伤、井下视像和环空液面检测等多种井完整性检测技术,为井筒完整性分析提供了支持。目前呼图壁储气库井口装置及井筒质量均满足现场注采工况需求,井完整性良好,形成的井完整性管理经验与检测技术可为其他储气库安全管理和完整性技术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气库 注采作业 井完整性 管理技术 风险分级
下载PDF
固井趾端滑套研制与现场试验
5
作者 刘海龙 怀 +4 位作者 马鑫兆 关子越 唐浩 郭玲 鲁文婷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0-126,共7页
针对水平井桥塞射孔联作分压工艺首段采用连续油管传输射孔,存在施工费用高、作业时间长、特殊井况连续油管无法下入等问题,开展了固井趾端滑套技术研究。趾端滑套与油层套管一起下入固井完井,通过井口憋压开启即可进行首段压裂作业,同... 针对水平井桥塞射孔联作分压工艺首段采用连续油管传输射孔,存在施工费用高、作业时间长、特殊井况连续油管无法下入等问题,开展了固井趾端滑套技术研究。趾端滑套与油层套管一起下入固井完井,通过井口憋压开启即可进行首段压裂作业,同时为后续层段桥塞泵送提供液体通道。文章设计了趾端滑套完井压裂工具,抗内压强度132 MPa,开启压力可调,具有开启可靠、便于压裂等优点。室内试验合格后,在新疆油田玛湖地区超长水平井开展现场试验,完井作业过程中趾端滑套承压可靠,顺利完成固井施工;压裂作业过程中趾端滑套成功开启并完成首段压裂施工,解决了连续油管无法下入射孔的问题,同时节约作业时间1 d。结果表明,研制的固井趾端滑套可以满足现场作业需求,为水平井安全效益改造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首段射孔 连续油管 趾端滑套 现场试验
下载PDF
页岩气压裂管汇冲蚀损伤行为研究
6
作者 杨思齐 徐长峰 +2 位作者 赵楠 怀 王建军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24年第4期8-12,I0002,共6页
材料冲蚀是油气行业常见的失效模式。在页岩气水力压裂过程中,地面高压管汇持续受管内压裂液支撑剂固体颗粒高速冲击。在苛刻工况下,高压管汇敏感部位易由冲蚀损伤而导致穿孔甚至爆裂。然而,对页岩气压裂管汇冲蚀损伤机理尚不完全清晰,... 材料冲蚀是油气行业常见的失效模式。在页岩气水力压裂过程中,地面高压管汇持续受管内压裂液支撑剂固体颗粒高速冲击。在苛刻工况下,高压管汇敏感部位易由冲蚀损伤而导致穿孔甚至爆裂。然而,对页岩气压裂管汇冲蚀损伤机理尚不完全清晰,导致对冲蚀行为难以预测。对高压管汇材料开展了固液两相流冲蚀磨损试验,分析了携砂液冲击角度、流速对靶材冲蚀磨损的影响机制,然后基于试验参数开展了颗粒冲蚀过程中的冲击动力学仿真,对不同工况下材料冲蚀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冲击角度和流速会严重影响冲蚀磨损程度,冲蚀率随冲击角度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着冲击角增大,靶材处接触应力的各个分量变化较大,导致不同角度的冲击颗粒对靶材产生的切削、唇片、凹坑等微观损伤形貌的差异。随着流速增大,由于靶材接触应力影响区的范围和应力值大幅增加,冲蚀率呈幂函数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蚀磨损 水力压裂 高压管汇 固液两相流 页岩气
下载PDF
孔隙对热障涂层微压痕响应影响的数值模拟
7
作者 赵伟玲 王亮 +2 位作者 刘楠 曹枝军 怀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03-109,共7页
微纳米压痕技术是表征陶瓷涂层系统力学性能和弹塑性响应行为的一项重要技术。通过Python二次开发在ABAQUS软件中建立含随机分布的圆形孔隙的热障涂层模型,研究孔隙对大气等离子法(APS)制备的热障涂层的微纳米压痕响应的影响,并在含随... 微纳米压痕技术是表征陶瓷涂层系统力学性能和弹塑性响应行为的一项重要技术。通过Python二次开发在ABAQUS软件中建立含随机分布的圆形孔隙的热障涂层模型,研究孔隙对大气等离子法(APS)制备的热障涂层的微纳米压痕响应的影响,并在含随机圆形孔隙热障涂层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扩展有限元法(XFEM)模拟分析微纳米压痕试验过程中陶瓷层内的裂纹扩展,探究微裂纹和孔隙间的相互影响,以及涂层内裂纹萌生扩展的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孔隙的存在会在加载和卸载过程中释放一定的应力集中,从而改变涂层应力的分布特征;孔隙的存在会导致裂纹向孔隙的方向偏移扩展,并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裂纹扩展。将这些工作与微纳米压痕试验的试验数据联系起来,可以对热障涂层体系的力学性能进行有效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 热障涂层(TBCs) 微压痕 力学行为 有限元
下载PDF
GeO_(2)-La_(2)O_(3)-TiO_(2)玻璃的结构、热学和光学性质
8
作者 万家宝 张明辉 +7 位作者 怀 曹枝军 刘学超 谢坚生 王祥远 时英辉 王亮 雷水金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30-1236,共7页
La_(2)O_(3)-TiO_(2)玻璃以其折射率高、光学性能优异,在透镜、光学窗口、光通信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受限于玻璃形成能力,人们难以制备出大尺寸La_(2)O_(3)-TiO_(2)玻璃,这严重限制其应用。本研究通过引入网络形成体GeO_(2),有... La_(2)O_(3)-TiO_(2)玻璃以其折射率高、光学性能优异,在透镜、光学窗口、光通信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受限于玻璃形成能力,人们难以制备出大尺寸La_(2)O_(3)-TiO_(2)玻璃,这严重限制其应用。本研究通过引入网络形成体GeO_(2),有效提高了玻璃形成能力,从而可用常规方法制备大尺寸的GeO_(2)-La_(2)O_(3)-TiO_(2)(GLT)玻璃。差热分析表明,GLT玻璃具有较高的玻璃转变温度和抗析晶性能,玻璃转变温度T_(g)和ΔT(ΔT=T_(c-onset)–T_(g))分别大于833和209℃。最大折射率为2.06,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的透过率可达78%。实验还研究了Ti含量对GLT玻璃结构、热学和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钛含量增加,玻璃的形成能力和热稳定性均减弱。摩尔体积Vm和氧离子极化率αi的变化趋势与折射率一致。GLT玻璃对开发高性能、轻量化、小尺寸的新型器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折射率 热稳定性 大尺寸玻璃 高透过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