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用菌遗传育种及种质鉴定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
作者 陈娟 《中国食用菌》 2008年第5期3-8,共6页
伴随着科学尤其是分子生物学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不断涌现并应用于食用菌的育种以及种质鉴定。主要对食用菌育种的遗传学基础、育种技术、种质评价及鉴定的手段进行综述,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对食用菌育种研究的趋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食用菌 遗传基础 育种 种质鉴定
下载PDF
野生柳生金针菇和金针菇的分离、生物学特性及驯化栽培 被引量:15
2
作者 何俊 罗宗龙 +3 位作者 邓瑞民 李树红 鸿雁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30-646,共17页
采自滇西北地区的2份野生大型真菌标本,通过形态学及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的分子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为柳生金针菇Flammulina rossica和金针菇F.filiformis。以分离纯化保藏的菌株Mdr-02和Mdr-09作为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特性和驯化栽培研... 采自滇西北地区的2份野生大型真菌标本,通过形态学及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的分子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为柳生金针菇Flammulina rossica和金针菇F.filiformis。以分离纯化保藏的菌株Mdr-02和Mdr-09作为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特性和驯化栽培研究,采用碳源、氮源、无机盐、pH和温度5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从中挑选出4个较优因素的3个最优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柳生金针菇菌丝的最适生长碳源为麦芽浸粉,最适生长氮源为豆饼粉,最适无机盐为碳酸钙,最适生长温度为24℃,最适pH为6.0;金针菇菌丝最适碳源为麦芽浸粉,最适氮源为酵母粉,最适无机盐为硫酸镁,最适生长温度为24℃,最适pH为6.0。此外,本研究首次成功驯化了柳生金针菇并获得了一株可选育的金针菇菌株,为野生金针菇种质资源开发及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发育 形态学 正交试验 驯化栽培
原文传递
金耳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3
作者 唐松明 何俊 +3 位作者 张小雷 王丽 李树红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共4页
金耳(Tremella aurantialba)是珍稀的食(药)用菌之一,该野生资源较稀有且呈逐年减少趋势。为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人们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对金耳进行驯化栽培,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金耳的栽培技术日趋成熟,但产业化栽培过程中遇到较多... 金耳(Tremella aurantialba)是珍稀的食(药)用菌之一,该野生资源较稀有且呈逐年减少趋势。为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人们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对金耳进行驯化栽培,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金耳的栽培技术日趋成熟,但产业化栽培过程中遇到较多的问题。鉴于此,对金耳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介绍,对栽培技术进行回顾和综述,对栽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对金耳产业化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耳 产业化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松茸曲奇特征风味成分分析鉴定 被引量:15
4
作者 陶虹伶 杨文建 +4 位作者 裴斐 赵立艳 安辛欣 胡秋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128-134,共7页
选用富含功能活性因子且蛋白质含量较高的白豆沙和松茸粉代替传统低筋面粉制作新型松茸曲奇,从而丰富普通曲奇的风味成分,达到营养互补。实验在前期对原料的筛选及产品加工工艺优化的基础上,利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 选用富含功能活性因子且蛋白质含量较高的白豆沙和松茸粉代替传统低筋面粉制作新型松茸曲奇,从而丰富普通曲奇的风味成分,达到营养互补。实验在前期对原料的筛选及产品加工工艺优化的基础上,利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松茸粉、普通曲奇和松茸曲奇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检测比较。结果表明:松茸粉、普通曲奇和松茸曲奇的挥发性成分分别为42、12种和25种。相比于普通曲奇,松茸曲奇的风味成分更丰富,特征风味成分主要为吡嗪类杂环化合物,分别为2-甲基吡嗪(2.98%)、2,5-二甲基吡嗪(3.72%)以及3-乙基-2,5-二甲基吡嗪(1.30%)。该产品设计为消费者提供了新型风味特征的烘焙食品,由感官评价可知其更易被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茸 白豆沙 曲奇饼干 电子鼻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风味成分
下载PDF
云南楚雄、中甸地区松茸生态环境调查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20,共2页
本文对云南楚雄、中甸地区松茸的分布、生长条件、共生树种、松茸发生林分的生态环境特征及菌根组织形态等内容进行了初步研究 ,旨在为科学合理利用松茸自然资源和探索松茸特殊模式的人工栽培技术与途径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楚雄地区 菌根 云南松/元江栲 野生食用菌 云南 中甸地区 松茸 生态环境
下载PDF
金耳代料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田果廷 陈卫民 +3 位作者 柴红梅 李树红 赵永昌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3-46,共4页
采用优良的金耳(Tremella aurantialba)菌株,对以稻草、棉籽壳、硬杂木屑、中药渣、阔叶树木屑为主的培养料及配比进行了栽培实验。实验结果显示,除稻草栽培未能出菇,其它材料均可用于金耳代料栽培,其中89.8%中药渣,8%玉米粉,1%蔗糖,1%... 采用优良的金耳(Tremella aurantialba)菌株,对以稻草、棉籽壳、硬杂木屑、中药渣、阔叶树木屑为主的培养料及配比进行了栽培实验。实验结果显示,除稻草栽培未能出菇,其它材料均可用于金耳代料栽培,其中89.8%中药渣,8%玉米粉,1%蔗糖,1%石膏粉,0.2%磷酸二氢钾配方的基质栽培生物学效率达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耳 代替栽培 中药渣
下载PDF
松口蘑(松茸)菌种的分离培养试验 被引量:9
7
作者 刘增军 +1 位作者 刘琼波 段福文 《食用菌》 2002年第4期17-18,共2页
本文以松茸的子实体、菌根作为分离材料 ,采用多种分离方法 ,在不同配方的培养基上反复培养试验 ,获得松茸试管母种 ,分离成功率达 5 0 %以上。并将母种扩大培养成为液体菌种、固体菌种 ,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松茸菌丝体。为合成松茸菌根化... 本文以松茸的子实体、菌根作为分离材料 ,采用多种分离方法 ,在不同配方的培养基上反复培养试验 ,获得松茸试管母种 ,分离成功率达 5 0 %以上。并将母种扩大培养成为液体菌种、固体菌种 ,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松茸菌丝体。为合成松茸菌根化苗木造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口蘑 松茸 菌种 分离 培养基
下载PDF
楚雄州野生菌资源的管护及经营对策探讨 被引量:12
8
作者 杨宇华 +2 位作者 王志和 白宏芬 余艳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6年第4期154-158,共5页
地处滇中腹地的楚雄州,自然条件优越,林下生物资源丰富,其中的野生菌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但因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野生菌资源产权不明晰,目前的无序而又掠夺式的利用方式,严重破坏了当地的野生菌资源。在论述了楚雄州丰富的野生菌资... 地处滇中腹地的楚雄州,自然条件优越,林下生物资源丰富,其中的野生菌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但因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野生菌资源产权不明晰,目前的无序而又掠夺式的利用方式,严重破坏了当地的野生菌资源。在论述了楚雄州丰富的野生菌资源及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针对该州野生菌经营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承包管护野生食用菌资源林地,应用野生菌保育及规范采收等的生态促繁技术,结合产业化发展的需求,从完善政策及法律法规、加强资源管理、规范野生菌林地管护等方面,提出了楚雄州野生食用菌可持续经营的思路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雄州 野生菌资源 管护 经营对策
下载PDF
云南楚雄地区永仁县块菌生态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中国食用菌》 2005年第4期12-13,共2页
本文对云南楚雄地区永仁县块菌的分布、生长条件、共生树种、块菌发生林的生态环境特征及菌根组织形态等内容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为科学合理利用块菌自然资源和开展块菌的半人工栽培技术与途径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块菌 共生 云南松 锥连栗
下载PDF
夏块菌与青刚栎形成外生菌根形态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胡弘道 柴红梅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89-494,共6页
夏块菌(Tuber aestivum)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菌根食用菌。对夏块菌与青刚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在形成菌根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菌根形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用夏块菌孢子液接种青刚栎苗后,第14天起开始形成淡乳色的外生菌... 夏块菌(Tuber aestivum)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菌根食用菌。对夏块菌与青刚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在形成菌根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菌根形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用夏块菌孢子液接种青刚栎苗后,第14天起开始形成淡乳色的外生菌根,外延菌丝刚毛状;第一至第二个月可形成黄褐色、褐色外生菌根,外延菌丝刚毛或羊毛状。外生菌根为单根,长1~4mm,直径150~250μm。菌套厚12~20μm,平坦或自菌根延伸出刚毛状菌丝,外延菌丝束黄绿色;哈替氏网菌丝直径1~1.5μm。菌根老化后变暗褐或萎缩。外延菌丝束呈黄绿色是夏块菌菌根区别于其它块菌菌根最重要的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菌科 菌根合成 显微结构 半无菌苗 共生真菌
原文传递
干巴菌物种复合群与云南松形成的外生菌根形态特征及分子鉴定 被引量:8
11
作者 魏杰 杨岳 +2 位作者 李树红 张小雷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18,共5页
对干巴菌(Thelephora ganbajun)隐存种与云南松形成的外生菌根的形态结构和解剖结构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描述。该外生菌根具有如下特征:二叉分支,黄褐色,外层、中层和内层菌套同为密丝组织结构,菌套表层具有由膨大菌丝细胞形成的菌丝网,外... 对干巴菌(Thelephora ganbajun)隐存种与云南松形成的外生菌根的形态结构和解剖结构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描述。该外生菌根具有如下特征:二叉分支,黄褐色,外层、中层和内层菌套同为密丝组织结构,菌套表层具有由膨大菌丝细胞形成的菌丝网,外延菌丝有锁状联合,多分支,分支处有锁状联合,菌丝接合呈"H"型。首次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干巴菌隐存种形成的外生菌根进行了鉴定。对云南不同地区干巴菌的外生菌根形态和解剖结构特征研究将会对该复合群分类研究提供一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巴菌 外生菌根 形态特征 云南松
下载PDF
史密斯桉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的进一步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邱璐 王波 +6 位作者 谢辉 康文玲 黄静 杨启国 吕加燕 杨福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3-109,共7页
为了优化史密斯桉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系统,为史密斯桉的无性繁殖和转基因研究提供参考。通过建立无菌苗,研究不同品种、外植体部位、激素种类及其配比、不同质量浓度2,4-D与NAA对史密斯桉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激素种类及配比、基本培养... 为了优化史密斯桉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系统,为史密斯桉的无性繁殖和转基因研究提供参考。通过建立无菌苗,研究不同品种、外植体部位、激素种类及其配比、不同质量浓度2,4-D与NAA对史密斯桉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激素种类及配比、基本培养基种类、6-BA质量浓度、NAA质量浓度、不同转种周期对史密斯桉愈伤组织分化成芽的影响以及激素种类及其质量浓度对史密斯桉不定芽分化成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1.54 mol/L NaClO对史密斯桉种子消毒30~50 min建立的无菌苗效果较好;史密斯桉形成愈伤组织的能力在品种间有显著差异,品种9的愈伤形成率最高;不同外植体部位形成愈伤组织的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子叶、真叶、下胚轴、来源于种子的幼茎、种子、老树幼茎、根;0.5~1.0 mg/L 2,4-D对史密斯桉愈伤组织的形成是必要的,1.0 mg/L 2,4-D+1.0 mg/L NAA组合对史密斯桉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最好,愈伤形成率最高;NAA与6-BA的质量比为1∶1时,有利于史密斯桉愈伤组织的形成,质量比为1∶5时有利于茎段的快速生长,质量比为1∶10时有利于不定芽的形成;单独使用0.5~1.0mg/L 2,4-D或2,4-D与NAA组合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单独使用0.5 mg/L的NAA或IBA有利于史密斯桉根的形成,其中NAA的效果较好;在MS培养基中苗高、苗的长势及腋芽萌发成苗的能力均较其他培养基有显著优势;转种20 d的愈伤分化成芽率相对较高。说明史密斯桉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系统易于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密斯桉 愈伤组织 不定芽 诱导 分化
下载PDF
印度块菌与园叶杨合成菌根苗技术初探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小雷 李树红 +3 位作者 李世彪 杨丽芬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20,共3页
印度块菌(Tuber indicum Vittad.)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菌根食用菌。对印度块菌与园叶杨(Populus bonatii Levl)合成菌根苗的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用印度块菌孢子液接种园叶杨树苗后,第1个月至第2个月可形成淡黄色、黄褐色外生菌根... 印度块菌(Tuber indicum Vittad.)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菌根食用菌。对印度块菌与园叶杨(Populus bonatii Levl)合成菌根苗的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用印度块菌孢子液接种园叶杨树苗后,第1个月至第2个月可形成淡黄色、黄褐色外生菌根。外生菌根为单轴状、羽状和不规则分支状,单根菌根长0.3 mm^2 mm,直径为0.15 mm^0.3mm;平坦或从菌根延伸出外延菌丝,其外延菌丝为半透明,刚毛状、棉花状。菌根老化后变红褐或萎缩;外延菌丝呈透明、半透明、刚毛状、棉花状是印度块菌与园叶杨形成的菌根最重要的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块菌 园叶杨 显微结构 半无菌苗 共生真菌
下载PDF
云南紫溪山自然保护区毒蕈资源初报 被引量:7
14
作者 柴红梅 赵永昌 +2 位作者 李树红 钟明惠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734-736,共3页
毒蕈因其毒素的抗菌、抗病毒等作用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云南紫溪山自然保护区内大型真菌资源丰富,在滇中地区具有代表性。初步调查表明,区内有毒蕈52种,分属2个亚门4目10科,其中鹅膏菌有25种。
关键词 毒蕈 紫溪山 调查
下载PDF
松茸人工促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志和 《中国食用菌》 2006年第1期20-25,共6页
在松茸生长的林地里,以不同的腐殖质厚度、郁闭度、菌种处理为因子,开展正交实验,比较松茸子实体的数量、产量、菌塘增殖情况。结果表明每50 m2的松茸林地每年留一个开伞菌、使松茸林地的郁闭度在0.6、腐殖质厚度在3 ̄5cm最有利于松茸... 在松茸生长的林地里,以不同的腐殖质厚度、郁闭度、菌种处理为因子,开展正交实验,比较松茸子实体的数量、产量、菌塘增殖情况。结果表明每50 m2的松茸林地每年留一个开伞菌、使松茸林地的郁闭度在0.6、腐殖质厚度在3 ̄5cm最有利于松茸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茸 菌塘 郁闭度 腐殖质 开伞菌
下载PDF
云南永德县民族聚居区园艺作物种质资源调查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洪明 李亚非 +6 位作者 唐德英 严兴初 李国钰 郑殿升 李立会 刘旭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3-418,共6页
对云南永德县彝族、傣族、佤族等聚居地区进行了与民族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园艺作物种质资源调查。共调查与收集到园艺作物种质资源78种,鉴定了科、属、种情况,并对部分资源的生物学特性、分布及民族用法进行了简要叙述,为进一步研究... 对云南永德县彝族、傣族、佤族等聚居地区进行了与民族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园艺作物种质资源调查。共调查与收集到园艺作物种质资源78种,鉴定了科、属、种情况,并对部分资源的生物学特性、分布及民族用法进行了简要叙述,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保护这些民族园艺作物种质资源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德县 少数民族 园艺作物 资源调查
下载PDF
松茸云南松菌根苗培育技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志和 +2 位作者 段福文 刘琼波 刘增军 《食用菌》 2002年第6期35-36,共2页
本文将松茸的菌丝体接种到云南松幼苗根部 ,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开展松茸云南松菌根化苗木培育技术实验。实验结果 :松茸与云南松能形成二叉分支状、棒状外生菌根 ,在显微镜下观察菌根横切面有明显的菌套和哈蒂氏网结构 ,肯定了云南松是... 本文将松茸的菌丝体接种到云南松幼苗根部 ,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开展松茸云南松菌根化苗木培育技术实验。实验结果 :松茸与云南松能形成二叉分支状、棒状外生菌根 ,在显微镜下观察菌根横切面有明显的菌套和哈蒂氏网结构 ,肯定了云南松是松茸的共生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茸 云南松 菌根苗 培育技术
下载PDF
1株野生斑玉蕈的生物学特性及驯化栽培 被引量:1
18
作者 吕童 罗红梅 +3 位作者 何俊 唐松明 李树红 《中国食用菌》 2023年第6期15-23,共9页
斑玉蕈是我国工厂化栽培的主要食用菌品种之一,栽培种主要来源于日本,我国野生斑玉蕈种质资源丰富,但发掘利用有限。试验以采自西藏林芝的1株野生斑玉蕈菌株L4550为材料,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筛选其最适生长条件,并进行驯化栽... 斑玉蕈是我国工厂化栽培的主要食用菌品种之一,栽培种主要来源于日本,我国野生斑玉蕈种质资源丰富,但发掘利用有限。试验以采自西藏林芝的1株野生斑玉蕈菌株L4550为材料,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筛选其最适生长条件,并进行驯化栽培。结果表明,该菌株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酵母粉2 g·L-1、蔗糖20 g·L-1、磷酸二氢钾0.2 g·L-1、琼脂粉16 g·L-1、初始pH自然,培养温度为26℃。L4550菌株在以木屑为主料的栽培料中菌丝生长旺盛,1100 mL栽培瓶发菌周期为60~62 d;在温度为14℃,空气湿度为90%的人工气候箱条件下给予适量散射光可促进其原基分化,培育出子实体。采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驯化栽培出的L4550子实体进行营养成分测定,其蛋白质、膳食纤维、食用菌多糖、氨基酸,以及钾、镁、铁、锌、锰等成分含量均高于市场购买的斑玉蕈,脂肪含量低于购买的斑玉蕈,且重金属砷、汞、镉的含量均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玉蕈 组织分离 正交试验 驯化栽培 营养成分
下载PDF
印度块菌、夏块菌与化香树合成菌根苗技术初探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树红 +2 位作者 杨丽芬 赵静 赵永昌 《中国食用菌》 2012年第3期10-12,共3页
印度块菌(Tuber indicum Vittadini)、夏块菌(T.aestivum Vittadin)i是经济价值较高的菌根食用菌。本文对印度块菌、夏块菌与化香树(Platycarya strobilacea Sieb.et Zucc).合成菌根苗的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印度块菌、夏块菌孢子... 印度块菌(Tuber indicum Vittadini)、夏块菌(T.aestivum Vittadin)i是经济价值较高的菌根食用菌。本文对印度块菌、夏块菌与化香树(Platycarya strobilacea Sieb.et Zucc).合成菌根苗的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印度块菌、夏块菌孢子液接种化香树苗后,第三个月发现已形成根尖淡乳色,基部淡黄色、黄褐色的外生菌根。外生菌根为单轴状、羽状和不规则分支状,单根菌根长300μm^4 000μm,直径为200μm^500μm;平坦或从菌根延伸出外延菌丝。印度块菌与化香树形成的外延菌丝为透明、半透明、絮状。夏块菌与化香树形成的外延菌丝为黄绿色、羊毛状。菌根老化后变暗褐或萎缩;两种块菌与化香树形成的菌根在显微镜下有明显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块菌 夏块菌 化香树 显微结构 无菌苗 共生真菌
下载PDF
剑川县野生菌资源及可持续发展潜力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树红 柴红梅 +2 位作者 钟明惠 赵永昌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11,共5页
剑川县有丰富的野生菌资源。调查发现该县常见的野生菌有166种,79属,65.7%是菌根菌,其中美味牛肝菌(Boletu edulis)、铜色牛肝菌(B.aereus)、茶色牛肝菌(B.brunneissimus)、灰褐牛肝菌(B.griseus)、松苞菇(Catathe-lasma ventricosum)... 剑川县有丰富的野生菌资源。调查发现该县常见的野生菌有166种,79属,65.7%是菌根菌,其中美味牛肝菌(Boletu edulis)、铜色牛肝菌(B.aereus)、茶色牛肝菌(B.brunneissimus)、灰褐牛肝菌(B.griseus)、松苞菇(Catathe-lasma ventricosum)、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变绿红菇(Russula virescens)、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红汁乳菇(L.hatsudake)、鸡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黄鸡油菌(C.aurora)、羊肚菌(Morchella sp.)是主要的贸易真菌。同时在调查中注意到剑川野生菌资源存在过度利用、不科学采集及违规贸易等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川 贸易蘑菇 保护与利用 外生菌根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