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膜剥离联合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治疗黄斑前膜 被引量:9
1
作者 李志强 张国明 +3 位作者 苏康 宋湘梅 田汝银 古洵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07-1209,共3页
目的探讨膜剥离联合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治疗黄斑前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对照研究。2012年1月~2013年6月选取进行玻璃体手术膜剥离治疗黄斑前膜患者33例(33只眼),随机分为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组(IVB组)和非玻璃体腔注射贝伐... 目的探讨膜剥离联合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治疗黄斑前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对照研究。2012年1月~2013年6月选取进行玻璃体手术膜剥离治疗黄斑前膜患者33例(33只眼),随机分为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组(IVB组)和非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组(非IVB组)。所有患者均行标准三切口玻璃体切除,剥除黄斑前膜,IVB组手术结束时玻璃体腔注入贝伐单抗1.5 mg。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最佳矫正视力、光相干断层成像术检查(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术后随访3~14个月(平均6.5个月)。收集两组数据,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黄斑前膜均经手术成功剥除,未见眼内感染、出血等并发症。15只眼进行了玻璃体手术膜剥离联合玻璃体腔贝伐单注射术,18只眼进行了玻璃体手术膜剥离。随访毕,最佳矫正视力变化IVB组视力提高者11只眼,约占73.3%,非IVB组视力提高者13只眼,约占7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7);中心凹处黄斑厚度变化,IVB组平均降低143±62μm,非IVB组平均降低96±28μ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64,P〈0.01)。结论玻璃体手术膜剥离联合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有助于黄斑形态结构恢复,但对视功能改善效果不明显,其在临床推广运用有待于长期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病变 玻璃体手术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
下载PDF
退行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特征 被引量:8
2
作者 李慧林 张国明 +3 位作者 张福燕 苏康 陈懿 曾键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0-431,共2页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视网膜血管发育异常性疾病,但由于早产儿眼部及全身发育不完全且需要在麻醉状态下完成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等眼底血管疾病常规检查存在一定风险和困难。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诊断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注射雷珠单抗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表现 被引量:6
3
作者 佘洁婷 张国明 +3 位作者 苏康 田汝银 陈懿 赵东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45-1148,共4页
目的了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注射雷珠单抗后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表现。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11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确诊为ROP的15例(30眼)患者纳入研究,其中... 目的了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注射雷珠单抗后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表现。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11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确诊为ROP的15例(30眼)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急进性后部型ROP(aggressive posterior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AP-ROP)8眼,阈值期ROP 13眼,阈值前期Ⅰ型ROP 9眼。在表面麻醉下,经颞下方睫状体平坦部进针,向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0.03 m L。在注药术后1~2个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FFA检查,观察附加病变消退情况及视网膜周边血管发育情况。结果注射雷珠单抗后,所有眼底附加病变消退,但周边视网膜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无血管区。8眼AP-ROP中6眼Ⅲ区无血管形成,继续随访观察;2眼Ⅱ区大范围无血管形成,血管末梢分支增多呈毛刷样,无荧光素渗漏,1周后再次注射雷珠单抗。13眼阈值期ROP中,1眼可见颞下方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行局部激光光凝;12眼嵴完全消退,其中2眼视网膜血管基本发育完全;4眼Ⅲ区无血管形成,4眼Ⅲ区及Ⅱ区鼻侧2个钟点无血管形成,均无荧光素渗漏,继续随访观察;2眼Ⅱ区累计4个钟点无血管区伴末梢血管扩张及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行激光光凝。9眼阈值前期Ⅰ型ROP中7眼嵴全部消退,2眼嵴变低平;4眼Ⅲ区及Ⅱ区鼻侧2个钟点范围无血管形成,5眼Ⅲ区无血管形成,均见末梢血管扩张,但无荧光素渗漏,继续随访观察。结论注射雷珠单抗可促使ROP病变消退,且不干扰周边视网膜血管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雷珠单抗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下载PDF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激光术后嵴前无血管区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田汝银 张国明 +3 位作者 程璐璐 苏康 何红辉 郭金莲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778-780,共3页
目的:观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激光光凝术后嵴前部分无血管化区的临床转归,为ROP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随访观察2014-06/2016-06由我院ROP筛查协作组在门诊以及NICU床旁筛查发现并进行视网膜激... 目的:观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激光光凝术后嵴前部分无血管化区的临床转归,为ROP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随访观察2014-06/2016-06由我院ROP筛查协作组在门诊以及NICU床旁筛查发现并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的患儿186例372眼,激光光凝术后嵴前存在部分无血管区的患儿26例32眼,其中男17例18眼,女9例14眼,平均出生胎龄(29.4±0.4)周,平均出生体质量1222.8±70.3g,阈值前1型10例12眼,阈值期12例14眼、急性进展性后极部型4例6眼,分别于激光术后1、3、8、12wk行Retcam眼底照相复查,观察病变嵴、嵴前无血管区以及附加病变的消退情况。随访中如发现病变嵴或附加病变加重,则给予补充视网膜激光光凝或行玻璃体腔抗VEGF治疗,直至病变嵴和附加病变完全消退,病情稳定。结果:患儿26例均在激光术后1wk复查时发现病变嵴前无血管区,但附加病变减轻,病变嵴由3期向2期、1期消退,阈值前1型消退最明显;3wk复查时27眼(84%)病变嵴为1期或不明显、无血管区逐渐缩小,视网膜血管向周边发育;5眼(16%)无血管区缩小不显著,附加病变(+^++),病变嵴3~4期、或伴有出血,其中3眼(9%)为阈值期病变患儿,2眼(6%)为急性进展性后极部型患儿,遂及时给予补充视网膜光凝;8wk复查,未补充视网膜光凝的27眼嵴前无血管区已血管化,嵴及附加病变消退;补充光凝中3眼(9%)病情得到控制、稳定,其中阈值期2眼、急性进展性后极部型1眼,2眼(6%)嵴上新生血管消退不明显、附加病变依然存在,其中阈值期1眼、急性进展性后极部型1眼,故给予玻璃体腔抗VEGF治疗,12wk复查时见附加病变、病变嵴消退,视网膜血管向颞侧走形稍僵直。结论:视网膜激光光凝是ROP治疗的有效方法,光凝术后嵴前部分无血管区多可自行发育完善。对于少数激光术后病情活动的阈值期及急性进展性后极部型嵴前部分无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激光光凝 无血管化 阈值期
下载PDF
带活塞瓣角膜溃疡发生隐匿性穿孔临床分析
5
作者 陈懿 姚晓明 +3 位作者 聂丹瑶 于莉 苏康 黎明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71-874,共4页
目的 采用眼前节全景OCT研究带活塞瓣的角膜溃疡发生隐匿性穿孔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就诊的角膜溃疡发生隐匿性穿孔患者11例(12只眼),采用眼前节全景OCT观察带活塞瓣的角膜溃疡,并测... 目的 采用眼前节全景OCT研究带活塞瓣的角膜溃疡发生隐匿性穿孔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就诊的角膜溃疡发生隐匿性穿孔患者11例(12只眼),采用眼前节全景OCT观察带活塞瓣的角膜溃疡,并测量活塞瓣大小.当活塞瓣开放时,角膜溃疡内口有房水渗漏,为溪流试验阳性;当活塞瓣关闭时,角膜溃疡内口关闭,为溪流试验阴性.结果 眼前节全景OCT测量发生隐匿性穿孔角膜溃疡的活塞瓣,最小为0.69 mm,最大为1.52mm,平均为(1.052&#177;0.27) mm.结论 对带活塞瓣的角膜溃疡发生隐匿性穿孔患者进行眼前节全景OCT检查,有助于确诊角膜溃疡穿孔,可有效降低漏诊率及误诊率,对于评估患者的预后及手术方案的设计亦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塞瓣 角膜溃疡 隐匿性穿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