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xtant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中老年脊柱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3
1
作者 王宇强 翟磊 《河北医学》 CAS 2018年第3期400-404,共5页
目的:研究分析Sextant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中老年脊柱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86例中老年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简单... 目的:研究分析Sextant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中老年脊柱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86例中老年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41例、研究组4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Sextant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影像学指标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椎体矢状面指数、椎体前缘高度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Cobb s角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生理职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extant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中老年脊柱骨折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机体损伤,改善患者的脊柱后凸角度及椎体高度,促进患者身体恢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xtant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脊柱骨折 生存质量
下载PDF
脊柱手术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和药敏分析及血清炎症因子的辅助诊断价值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宇强 冯世庆 +3 位作者 王小华 翟磊 夏群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7-150,共4页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及血清炎症因子改变的意义,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医院接受脊柱后路术且术后并发感染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感染组),选择同期收治的40例未感染手术患者为未感染组,另...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及血清炎症因子改变的意义,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医院接受脊柱后路术且术后并发感染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感染组),选择同期收治的40例未感染手术患者为未感染组,另纳入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析感染组病原菌分布及三组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差异。结果感染组32例患者共分离致病菌4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3株占56.10%,革兰阳性菌18株占43.90%;感染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显著长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2±3.1 VS 25.1±4.9,P<0.05);感染组患者外周血IL-6及PCT水平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以24.09ng/L为截点值,IL-6预测患者术后感染的敏感性为84.38%,特异性为85.00%,曲线下面积为0.89,优于PCT。结论脊柱手术术后感染的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感染可显著延长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并导致外周血IL-6及PCT升高,其中IL-6对感染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术后感染 病原菌分布 炎症因子 预后
原文传递
前后联合入路与单纯前路减压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7
3
作者 巩腾 +2 位作者 夏群 王景贵 阚世廉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03-311,共9页
目的通过比较前后联合入路和单纯前路减压融合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探讨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的更佳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55例单节段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单纯... 目的通过比较前后联合入路和单纯前路减压融合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探讨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的更佳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55例单节段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单纯前路组(27例,采用单纯经前路重建治疗)和前后联合组(28例,采用前路减压融合联合后路开放椎弓根置钉固定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1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健康调查简表(sF-36)、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Oswestry残疾障碍指数(ODI)、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率、后凸cobb角、伤椎矢状楔形角、椎管占位率的矫正情况评估效果,观察术后12个月神经功能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改善情况以评估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前后联合组患者的VAS和JOA评分优于单纯前路组,术后12个月前后联合组患者的VAS评分、后凸cobb角、伤椎楔形角和ASIA分级提高等级优于单纯前路组,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间术后3、12个月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3、12个月的各项指标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后联合入路较单纯前路手术具有术中即刻和术后长久维持满意复位效果,显著持续提高神经功能,结合后路辅助复位固定和前路支撑确切减压的双重优势,是治疗合并不完全性神经功能损害和后柱韧带复合体损伤的单节段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安全、可靠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骨折固定术 手术入路
原文传递
颈椎管单开门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痛并发症原因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巩腾 +1 位作者 夏群 王景贵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1期23-29,共7页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施颈椎管单开门扩大成形联合Centerpiece微型板钉固定系统术后发生轴性痛(PAP)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单开门扩大成形辅助Centerpiece微型板钉固定治疗的79例脊髓型颈椎病患...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施颈椎管单开门扩大成形联合Centerpiece微型板钉固定系统术后发生轴性痛(PAP)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单开门扩大成形辅助Centerpiece微型板钉固定治疗的79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45例,女34例;年龄48~75(58.7±4.4)岁;病程2.1~3.9(3.0±0.4)年;减压节段C_3-C_6者31例,C_3-C_7者9例,C_4-C_7者39例;其中42例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记录术后发生PAP并发症情况,比较PAP和非PAP两组患者术前颈椎曲度、颈椎前凸指数、合并颈椎不稳比例和屈伸活动度间差异,多元逻辑回归分析上述指标与PAP发生的关联性,通过术前、PAP首发时和术后6个月JOA评分,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和Odom标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79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26~44(36±9)个月。术后12例发生PAP,均接受保守治疗。PAP组术前合并颈椎不稳比例高于非PAP组(P<0.05)。术前颈椎不稳系预测PAP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两组间术前颈椎曲度、颈椎前凸指数和屈伸活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神经功能提高和疗效改善幅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合并颈椎不稳,更易因单开门扩大成形术后各椎间活动度紊乱和应力再分配不均衡而继发PAP,正确处理术前颈椎不稳系预防颈椎管扩大成形术后PAP发生关键因素,PAP预后不会显著影响远期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术后轴性痛 椎管成形术 后纵韧带骨化症
下载PDF
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血清MMPs,SDF-1,VEGF和TNF-α表达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宇强 贾永森 +3 位作者 赵永军 李中海 刘天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22期2223-2226,共4页
目的分析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并研究其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4月至2015年6月诊治的80例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患者... 目的分析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并研究其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4月至2015年6月诊治的80例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患者进行研究,以开放性骨折术后未感染患者250例设为未感染组,以同期健康体检者200例为对照组。应用生物梅里埃公司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VITEK Compact2)分析病原菌类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分析三组对象血清中MMPs、SDF1,VEGF及TNF-α水平变化。结果 80例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患者共分离病原菌8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0株,占50.0%,以肺炎克雷伯菌占17.5%为主,革兰阳性菌40株,占50.0%,以肺炎链球菌占13.8为主;与对照组和未感染组相比,感染组患者血清中MMP2、MMP3、MMP9和MMP13水平明显升高,VEGF及SDF-1和TNF-α水平也显著上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容易受到病原菌感染,且感染引起患者血清中MMPs、SDF1,VEGF及TNF-α蛋白水平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骨折 术后感染 病原菌 基质金属蛋白酶 表皮生长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后路经皮腰-髂钉棒固定在Denis Ⅱ型骶骨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巩腾 +1 位作者 夏群 王景贵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84-490,共7页
目的探讨前路板钉联合后路经皮腰.髂钉棒固定治疗累及单侧骶骨DenisⅡ区旋转垂直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19例累及骶骨Denis II型合并Tile C1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均采用前路板钉联合后路经... 目的探讨前路板钉联合后路经皮腰.髂钉棒固定治疗累及单侧骶骨DenisⅡ区旋转垂直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19例累及骶骨Denis II型合并Tile C1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均采用前路板钉联合后路经皮腰.髂钉棒内固定治疗,通过比较术前和术后2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分、36项健康调查简表、改良RDQ问卷评分、Oswestry残疾障碍指数、Gibbons评分、Majeed评分、骶椎后凸角、矢状面垂直轴线偏移、冠状面垂直轴线偏移、骨盆投射角、骨盆倾斜度、腰椎前凸度、患处垂直移位距离、双下肢长度差异以评估神经功能改善、复位效果和临床疗效。结果上述观测临床指标和放射学参数术后2年与术前比较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Majeed评分:优13例,良4例,可2例;术后Tometta/Matto法评价患处骨折复位效果:优12例,良6例,可1例。术后无手术切口感染坏死、血管神经副损伤、内固定失败、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发生,仅1例患者行骶管或骶孔减压松解术。末次随访时15例患者恢复至伤前同一强度工作(按照Mohammad标准),神经功能提高,影像学复位和临床疗效恢复满意。结论一期前路重建钛板系统和后路经皮腰一髂钉棒固定治疗累及单侧骶骨Denis II型合并Tile C1型骨盆骨折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有效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巨和粒对院内肺感染所致血小板减少患者血小板恢复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沈继春 石莹 +3 位作者 王素莉 赵永青 姜孟臣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0年第3期340-342,共3页
目的:评价巨和粒(重组人白介素-11)对院内肺感染所致血小板减少患者血小板恢复时间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天津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科、普外科、内分泌科、烧伤科住院的46例院内肺感染患者为巨和粒治疗组,选择此期间在神经科、普... 目的:评价巨和粒(重组人白介素-11)对院内肺感染所致血小板减少患者血小板恢复时间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天津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科、普外科、内分泌科、烧伤科住院的46例院内肺感染患者为巨和粒治疗组,选择此期间在神经科、普外科、骨科、心胸外科、内分泌科、烧伤科住院的46例院内肺感染患者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于血小板下降第1天给予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之后据痰培养及药敏结果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14d,治疗组在血小板下降第1天同时给予巨和粒治疗,用法为50μg/Kg,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用14d。对照组不予巨和粒治疗。结果:应用巨和粒治疗组血小板恢复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2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巨和粒组血小板恢复至>50×109/L所需时间及>100×109/L所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巨和粒组肺炎症状消失及胸片恢复正常所需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应用巨和粒治疗后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心悸及注射皮肤局部红肿硬结等,但程度较轻,均于停药后症状消失。结论:院内肺感染所致血小板减少患者在抗感染治疗同时应用巨和粒治疗可减轻血小板下降的程度,缩短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加速血小板数量的恢复,减少出血的风险,促进肺感染的痊愈。巨和粒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和粒(重组人白介素-11) 院内肺感染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恢复时间
原文传递
胸腰椎骨折手术入路和术式适应证选择 被引量:8
8
作者 巩腾 +1 位作者 夏群 王景贵 《武警医学》 CAS 2018年第1期89-93,共5页
胸腰段脊柱(thoracolumbar vertebrae,TCV)属脊柱骨折(spine fracture,SF)常见累及区域,处于脊髓圆锥为代表上运动神经元体系和马尾神经硬膜囊内及外部分为典型下运动神经元通路交汇处,神经解剖学变异发生率高,既往选择何种手术入... 胸腰段脊柱(thoracolumbar vertebrae,TCV)属脊柱骨折(spine fracture,SF)常见累及区域,处于脊髓圆锥为代表上运动神经元体系和马尾神经硬膜囊内及外部分为典型下运动神经元通路交汇处,神经解剖学变异发生率高,既往选择何种手术入路、方式和辅助内固定类型,多根据损伤椎骨折粉碎或脱位程度、神经功能损害分级、后凸成角、伤椎高度丢失率、椎管占位率等综合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手术入路 手术广式
下载PDF
锁定钢板固定术治疗创伤性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宇强 李中海 +1 位作者 翟磊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分析锁定钢板固定术治疗创伤性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本院收治的94例创伤性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钢板内固定术,研... 目的:分析锁定钢板固定术治疗创伤性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本院收治的94例创伤性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钢板内固定术,研究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固定术。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SF-36)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3%低于对照组的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9%,高于对照组的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固定术可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再次骨折发生率,安全性高,治疗效果佳,术后患者生活质量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钢板固定术 创伤性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 疗效
下载PDF
髌骨软化症与髌骨轨迹异常改变相关性调查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栋 王景贵 《中国医药》 2012年第8期1016-1018,共3页
目的调查髌骨运动轨迹的异常改变与髌骨软化症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收集2006年3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临床诊断为髌骨软化症的患者60例,共计79侧膝关节,摄屈膝30。轴位片及侧位片,进行髌骨高度、髌骨指数、髌骨厚度、适应角、髌... 目的调查髌骨运动轨迹的异常改变与髌骨软化症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收集2006年3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临床诊断为髌骨软化症的患者60例,共计79侧膝关节,摄屈膝30。轴位片及侧位片,进行髌骨高度、髌骨指数、髌骨厚度、适应角、髌股关节指数、外侧髌骨角、髌骨倾斜角、股沟角、髌骨外侧偏移率测量,并与对照组(60例膝关节无症状的志愿者)相应数据进行比较。同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相关性方程。结果髌骨软化组股沟角、髌股关节指数、外侧髌骨角、髌骨倾斜角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37°±6°)比(132°±4°),P〈0.05;(1.05±0.23)比(1.49±0.22),P〈0.01;(7.6°±2.4°)比(5.3°±2.3°),P〈0.05;(10.8°±2.7°)比(14.6°±3.3°),P〈0.01],主成分分析显示反映髌骨轨迹异常改变的9个指标中第一主成分有5个指标,它们反映髌骨软化症患病程度的系数依次为髌股关节指数、外侧髌骨角、髌骨指数、股沟角和髌骨高度。结论髌股关节对合关系及髌骨运动轨迹的异常改变与髌骨软化症存在密切相关性,髌骨在屈膝30°位时更易向外侧脱位,对临床上怀疑髌骨软化症的患者应行屈膝30°位轴位片及侧位片拍摄,以便早期作出诊断,及时给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软骨软化症 运动轨迹 髌骨 放射摄影术
下载PDF
血清铁过载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宇强 +2 位作者 赵永军 李中海 刘天盛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1596-1597,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铁过载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女性骨折患者122例(老年骨折组)、中青年女性骨折患者120例(中青年骨折组)及健康老年女性100例(对照组),检测三组患者骨密度与血清铁蛋白(FER),并在三组中进行对比分... 目的:探讨血清铁过载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女性骨折患者122例(老年骨折组)、中青年女性骨折患者120例(中青年骨折组)及健康老年女性100例(对照组),检测三组患者骨密度与血清铁蛋白(FER),并在三组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骨折组T值处于骨质疏松范围,中青年骨折组与对照组T值正常。老年骨折组T值显著低于中青年骨折组与对照组(P<0.05);中青年骨折组T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老年骨折组FER明显高于正常,中青年骨折组与对照组FER正常。老年骨折组FER显著高于中青年骨折组与对照组(P<0.05),中青年骨折组与对照组FER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女性骨密度降低,同时体内铁含量增高。高水平的血清铁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病理生理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血清铁水平的异常增高也是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折 @血清铁 老年人
下载PDF
“沙滩椅体位”Ⅰ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 被引量:7
12
作者 汤冀强 +5 位作者 孙明林 唐锋明 袁斌斌 韩岳 张继东 夏群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79-784,共6页
目的探讨“沙滩椅体位”Ⅰ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复杂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2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16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临床资料,均为男性;年龄36—78岁,平均49.8岁。损伤... 目的探讨“沙滩椅体位”Ⅰ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复杂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2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16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临床资料,均为男性;年龄36—78岁,平均49.8岁。损伤节段:C4-5 4例,C5-7例,C6-7 5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A级4例,B级7例,C级5例;下颈椎损伤分类(SLIC)评分:8分9例,9分7例。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采用“沙滩椅体位”,Halo头环牵引悬吊头颈部,常规颈椎前、后路入路,先后方置入椎弓根螺钉或侧块螺钉,再前路切除损伤椎间盘或部分骨折椎体;前后路协同复位,前方置入椎间融合器或钛网支撑植骨,后方将椎弓根螺钉或侧块螺钉加压固定并植骨融合。术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观察是否发生“空气栓塞”;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根据ASIA分级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定期复查了解内置物位置、骨折脱位复位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如“空气栓塞”等与“沙滩椅体位”相关并发症。手术时间150—180min,平均153min;术中出血量400—800ml,平均543ml。患者均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3.7个月。伤口均I期愈合。术后无脊髓损伤加重,术后6个月,除ASIA分级为A级患者较术前无变化外,其余患者ASIA分级较术前平均提高1~2级。术后复查颈椎x线片及CT示内置物位置良好,颈椎序列恢复正常;Cobb角由术前(23.6±5.3)°恢复至(4.0±0.4)°,椎体水平位移由术前(10.9±1.6)mm恢复至(2.7±0.4)mm(P〈0.01);颈椎MRI示颈椎管通畅,颈脊髓压迫解除。结论“沙滩椅体位”I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复位效果、神经功能恢复均良好,具有协同复位固定、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柱骨折 脱位 沙滩椅体位
原文传递
椎管成形辅助不同内固定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术后轴性痛对比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巩腾 +1 位作者 夏群 王景贵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8年第1期45-51,共7页
目的 探讨术前颈椎不稳和术中不同内固定对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行颈椎管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减压术后并发轴性痛(PAP)特征和门轴侧骨槽融合率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4月武警部队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和天... 目的 探讨术前颈椎不稳和术中不同内固定对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行颈椎管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减压术后并发轴性痛(PAP)特征和门轴侧骨槽融合率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4月武警部队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和天津医院脊柱外科106例OPL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2例,女24例;年龄51~68岁,平均58.7岁;均行颈椎管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减压术.按照患者术前合并颈椎不稳与否,分为颈椎不稳组(36例)和颈椎稳定组(70例);再按照辅助内固定装置类型,将颈椎不稳组36例分为连续节段Centerpiece微型钛板固定组(14例)和椎弓根钉棒固定组(22例),颈椎稳定组70例分为椎弓根钉棒固定组(17例)和微型钛板固定(53例).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3年以上,比较两组患者PAP发生率,以及组内实施不同内固定术式的两亚组间术后3个月门轴侧骨槽融合率、PAP发生率、首发时间、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结果术后颈椎不稳组PAP发生率高于颈椎稳定组,两组分别为27.78%(10/36)和11.43%(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6,P〈0.05).颈椎稳定组患者,椎弓根钉棒固定术后3个月门轴侧骨槽融合率高于Centerpiece微型钛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5,P〈0.05);椎弓根置钉术后PAP持续时间短于Centerpiece微型钛板固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50,P〈0.05);两亚组PAP发生率、首发时间和严重程度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前颈椎不稳组患者,椎弓根固定组术后PAP发生率低于微型钛板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41,P〈0.05);两亚组PAP首发时间、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和术后3个月门轴侧骨槽融合率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术前颈椎不稳患者更易继发PAP,其辅助椎弓根较微型钛板固定者可在一定程度减少PAP发生率.术前颈椎稳定患者行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术后轴性痛 单开门扩大成形 颈椎不稳 后路减压 椎弓根钉棒 微型钛板 后柱韧带复合体
原文传递
手法治疗Colles骨折142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景士忠 王景贵 +1 位作者 陈志勇 《中国骨伤》 CAS 2000年第1期46-47,共2页
Colles′骨折142例手法复位治疗体会笔者采用手法复位治疗Colles′骨折142例,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142例中男58例,女84例;年龄为3~70岁以上;单纯骨折42例,粉碎骨折55例,合并损伤35例;时间为伤后2周... Colles′骨折142例手法复位治疗体会笔者采用手法复位治疗Colles′骨折142例,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142例中男58例,女84例;年龄为3~70岁以上;单纯骨折42例,粉碎骨折55例,合并损伤35例;时间为伤后2周内。2 治疗方法骨折断端内局部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 治疗 COLLES骨折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重建骨组织结构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志强 王景贵 +1 位作者 刘天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2547-2550,共4页
目的:复习体外冲击波的治疗原理,探讨体外冲击波重建骨组织结构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①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1990/2007与体外冲击波重建骨组织结构相关文献。②收集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20... 目的:复习体外冲击波的治疗原理,探讨体外冲击波重建骨组织结构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①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1990/2007与体外冲击波重建骨组织结构相关文献。②收集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2000-01/2007-09收治,利用液电式体外冲击波进行治疗的64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Ficat分期Ⅰ、Ⅱ、III期患者,其中双侧发病者43例,单侧发病者21例;应用激素者52例,有外伤史者12例。③结合文献和作者的治疗体会,阐述体外冲击波重建骨组织结构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方面的应用价值。结果:①作者治疗体会:64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经冲击波治疗4~6次,56例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有效率为87.5%;经2~4年随访观察无复发,36例3年后复查表现患侧股骨头密度略增高,无股骨头进一步塌陷现象。②结合文献讨论:冲击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原理可能包括刺激血管再生、诱导骨生长、改变组织结构及重建骨骼等,其优势在于损伤轻微,一般采用简单麻醉或不必麻醉,治疗时间短、风险小,无需特殊的术后处理,且术后恢复较快,治疗费用远低于开放式手术。结论:体外冲击波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促进破坏区愈合有确切疗效,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提供了一种非侵袭性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波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医学工程学
下载PDF
前路减压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钉重建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 被引量:6
16
作者 巩腾 +1 位作者 夏群 王景贵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5期520-524,共5页
目的探讨经前外侧胸膜外和(或)腹膜后减压融合联合后路经皮短节段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未合并后方致压的胸腰椎不稳定性单节段骨折患者行T11~L2胸腰段前路减压联合后路经皮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棒... 目的探讨经前外侧胸膜外和(或)腹膜后减压融合联合后路经皮短节段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未合并后方致压的胸腰椎不稳定性单节段骨折患者行T11~L2胸腰段前路减压联合后路经皮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记录背痛VAS评分评估术后疼痛改善情况,影像学观测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率、椎管占位率、伤椎楔形角和邻椎终板间后凸Cobb角矫正程度。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5~41个月。背痛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率、椎管占位率、伤椎楔形角及后凸Cobb角术后3、12个月均优于术前(P <0. 05);术后12个月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12个月神经功能ASIA等级较术前分别提高(1. 0±0. 1)级和(1. 2±0. 2)级。结论常规前路减压植骨融合联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置钉,具有减压彻底、显著提高伤椎整体高度和脊柱矢状及冠状序列、即刻获取并持续维持生物机械力学稳定等优势,是治疗未合并后方致压胸腰椎不稳定性单节段骨折的适宜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不稳定性骨折 前后联合入路 后柱韧带复合体 经皮椎弓根置钉
下载PDF
不同内固定物联合植骨对颈椎管成形后轴性痛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巩腾 +2 位作者 夏群 王景贵 阚世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93-1498,共6页
背景:临床为预防颈椎管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后轴性痛的发生,多选择门轴侧开槽处诱导植骨联合不同内固定装置,以恢复术后持续颈椎序列动态稳定。目的:探讨颈椎管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辅助两种不同内固定治疗中,门轴侧骨槽植骨对术后轴性痛... 背景:临床为预防颈椎管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后轴性痛的发生,多选择门轴侧开槽处诱导植骨联合不同内固定装置,以恢复术后持续颈椎序列动态稳定。目的:探讨颈椎管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辅助两种不同内固定治疗中,门轴侧骨槽植骨对术后轴性痛发作的影响。方法:选择行颈椎管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治疗的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106例,其中52例进行椎弓根钉棒内固定,54例进行微型板钉内固定,两种内固定中均有行门轴侧骨槽植骨患者,治疗后通过影像学判定门轴侧骨槽融合率及轴性痛发生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1)10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5.9年,未发生内固定断裂或松动、门轴侧骨槽处内层骨皮质折断等并发症;(2)52例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患者中,植骨24例,未植骨28例;54例微型板钉内固定患者中,植骨37例,未植骨17例;(3)106例患者中19例出现轴性痛,包括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组9例(植骨4例、未植骨5例)、微型板钉内固定组10例(植骨3例、未植骨7例);(4)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后,植骨组与未植骨组治疗后3个月门轴侧骨槽融合率和末次随访JOA评分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在微型板钉内固定治疗后,植骨组治疗后3个月门轴侧骨槽融合率高于未植骨组(P<0.05),两组末次随访JOA评分改善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5)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后,植骨组与未植骨组轴性痛发生率、首发时间、首发疼痛程度、持续时间及疼痛改善程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6)在微型板钉内固定治疗后,植骨组轴性痛持续时间、疼痛改善程度优于未植骨组(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7)结果表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门轴侧骨槽植骨,不影响轴性痛发作特点;微型板钉内固定联合门轴侧骨槽植骨,有助于缩短轴性痛病程,提高其预后效果,促进植骨融合,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椎弓根钉棒 微型钛板 术后轴性痛 单开门扩大成形 骨槽植骨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微球体 药物释放系统 组织工程 内固定器 骨移植 脊柱融合术 组织工程
下载PDF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单开门成形术后轴性痛相关诱发因素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巩腾 +1 位作者 夏群 王景贵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第11期961-965,共5页
目的探讨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mutiple 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tiudinal ligament,MOPLL)患者行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痛发生特征、病理机制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单开门椎板成形和连续节段Centerpiece... 目的探讨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mutiple 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tiudinal ligament,MOPLL)患者行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痛发生特征、病理机制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单开门椎板成形和连续节段Centerpiece开门侧钉板系统固定,治疗颈椎管MOPLL患者共计79例,其中术后轴性痛发生者12例,减压范围均不低于4个节段,比较术后轴性痛和非轴性痛患者C_(2~7)节段整体、C_(3~4)和C_(5~6)椎间屈伸术前活动度和术后矫正值,评估术后轴性痛和非轴性痛者间C_(2~7)椎体中心间距和侧块关节最大间距术后矫正值差异。结果颈肩轴性痛发作者,术后C_(2~7)屈伸运动范围下降幅度大于非轴性痛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轴性痛者C_(5~6)术前屈伸度大于非轴性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轴性痛者术后C_(3~4)椎间活动度矫正值大于非轴性痛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椎体中心和侧块关节最大间距术后矫正值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如合并颈椎失稳,易致减压范围内各椎间屈伸度变化程度失衡和周围软组织应力动态失衡,继发术后轴性痛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轴性痛 单开门扩大成形 椎间活动度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下载PDF
CSM颈椎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痛预后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巩腾 +1 位作者 夏群 王景贵 《武警医学》 CAS 2017年第11期1147-1150,1154,共5页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tenotic myelopathy,CSM)患者行颈椎管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术后,影响术后颈肩轴性痛(postoperative axial pain,PAP)病程长短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2至2010-02,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tenotic myelopathy,CSM)患者行颈椎管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术后,影响术后颈肩轴性痛(postoperative axial pain,PAP)病程长短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2至2010-02,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和天津市天津医院因颈椎管狭窄行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减压,联合连续节段开门侧Centerpiece微型板钉固定患者344例,其中出现32例PAP患者,平均随访3年以上,根据PAP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2~5个月较快和6~16个月内较慢恢复组,比较PAP两组术后6个月门轴侧骨槽融合率,日本矫形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JOA)增长率、末次随访较首发PAP疼痛(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矫正值,术后即刻较术前颈椎屈伸度、曲度和椎管矢径矫正值,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患者术前颈椎曲度、椎管矢径、颈椎屈伸度和术后门轴侧骨槽融合率对PAP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 32例PAP患者均经非手术治疗,其中21例PAP术后2.8~4.8个月缓解,11例PAP术后6.9~15.5个月恢复,PAP较快改善组骨槽融合率高于较慢恢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8,P=0.04),门轴侧骨槽融合率系预测PAP病程长短的危险因素(OR=4.9619,P=0.0465)。结论门轴侧骨槽愈合率显著提高并获尽早确切融合,有助于缩短颈椎管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术后PAP恢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轴性痛 单开门成形 脊髓型颈椎病 门轴侧骨槽融合率 持续时间 棘突韧带复合体
下载PDF
关节镜下修补肩袖损伤的疗效与相关性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杨 +3 位作者 王彦鹏 郑红 王文良 王景贵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0年第5期67-68,75,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修补肩袖损伤的治疗效果及相关性影响因素。方法:2006-01—2009-05行关节镜下修补肩袖损伤的患者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9~72岁,平均56岁,预后因素包括年龄、病程、关节活动范围、肌力、撕裂大小、肌腱回缩程...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修补肩袖损伤的治疗效果及相关性影响因素。方法:2006-01—2009-05行关节镜下修补肩袖损伤的患者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9~72岁,平均56岁,预后因素包括年龄、病程、关节活动范围、肌力、撕裂大小、肌腱回缩程度和质量。结果:根据UCLA评分,优23例(76.7%),良5例(16.7%),差2例(6.7%)。术后患者肌力明显改善(P<0.05);患者的年龄、撕裂大小及回缩的程度等因素明显影响预后(P<0.05);术前的病程、症状和关节活动范围对治疗效果没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关节镜下修补肩袖损伤创伤比较小,是治疗肩袖损伤的有效方法,但需要正确操作及不断提高关节镜操作技术,并在选择患者时仔细考虑影响疗效的因素,以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肩袖 修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