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恶性肿瘤风险指数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吴大保 +2 位作者 周颖 汪菁 张雪芬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癌抗原125(CA125)、超声分数、绝经状态以及恶性肿瘤风险指数在卵巢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探讨卵巢恶性肿瘤术前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安徽省立医院收治卵巢肿瘤患者1695例,年龄介于14~78岁之间,所有患者均为首... 目的探讨血清癌抗原125(CA125)、超声分数、绝经状态以及恶性肿瘤风险指数在卵巢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探讨卵巢恶性肿瘤术前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安徽省立医院收治卵巢肿瘤患者1695例,年龄介于14~78岁之间,所有患者均为首次治疗,术后均进行病理诊断,分别以其术前血清CA125、超声评分、绝经状态和恶性肿瘤风险指数(RMI)值,对卵巢良恶性进行预测,比较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以CA125>35判断卵巢恶性肿瘤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为81.95%,71.97%。以绝经为界其敏感性及特异性为70.05%,64.65%。以B超>2分为界其敏感性及特异性为64.75%,97.36%。以RMI>200为界其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64.55%,95.51%。结论RMI较CA125、超声评分、绝经状态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在临床上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抗原 肿瘤 超声检查
下载PDF
合肥市院外急救人员参与新生儿急救复苏培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洪大付 刘帅 +6 位作者 胡景春 蒋昆利 张文 虞鹏俏 汤小忠 刘荃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7年第7期681-683,共3页
目的随着二胎政策开发,经产妇产程短,院外出生的新生儿增高,通过培训提高院外急救人员新生儿急救复苏技术是值得被重视的问题。本项目于2016年4月对合肥市院外急救人员进行新生儿复苏培训,统计分析了合肥地区近2年来新生儿院外出生... 目的随着二胎政策开发,经产妇产程短,院外出生的新生儿增高,通过培训提高院外急救人员新生儿急救复苏技术是值得被重视的问题。本项目于2016年4月对合肥市院外急救人员进行新生儿复苏培训,统计分析了合肥地区近2年来新生儿院外出生的死亡率,比较培训前后笔试成绩的差异,分析理论课程和操作课程首次考核及复考通过率。笔者发现2016年5月-2017年4月新生儿在院外接生数量明显高于上一年,但院外接生的新生儿健康程度明显高于上年,培训前后院外急救医生的新生儿复苏知识得到了提升。因此,本培训项目成功提高了院外急救人员新生儿急救水平,提高了合肥市院外接生的新生儿的健康程度,是值得推广的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复苏 院外急救 新生儿窒息 急救培训
下载PDF
宫腔镜刨削系统在宫腔良性疾病治疗中应用价值
3
作者 李晖 金红 +2 位作者 李娟 袁韦娜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3年第5期336-338,342,共4页
目的 探讨宫腔镜刨削系统在宫腔良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自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80例宫腔良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电切组(n=40,行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刨削组(n=40,行宫腔镜下刨削术),观察两组患... 目的 探讨宫腔镜刨削系统在宫腔良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自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80例宫腔良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电切组(n=40,行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刨削组(n=40,行宫腔镜下刨削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血生化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刨削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膨宫液用量均低于电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刨削组月经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电切组,月经量明显少于电切组,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小于电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刨削组纤维蛋白原、K+以及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电切组,Na+水平高于电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刨削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0%(2/40),明显低于电切组的2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下刨削系统应用于宫腔良性疾病治疗中,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以及膨宫液用量,利于术后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刨削系统 宫腔良性疾病 出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