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 被引量:16
1
作者 杨晓光 叶贞志 +1 位作者 李步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118-1120,共3页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新生儿的疗效。方法将66例ARDS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机械通气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PS制剂猪肺磷脂注射液1剂。观察二组肺氧合功能改变。对二组...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新生儿的疗效。方法将66例ARDS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机械通气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PS制剂猪肺磷脂注射液1剂。观察二组肺氧合功能改变。对二组患儿住院天数、机械通气天数、用氧天数和呼吸机参数[包括吸气峰压(PIP)、呼气末正压(PEEP)、平均呼吸道压(MAP)和吸入氧体积分数(FiO2)]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经PS治疗后,pa(O2)和动脉血氧分压/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而氧合指数(O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观察组呼吸机参数PIP、MAP和FiO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二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a<0.005);观察组PEE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用氧天数、机械通气天数和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二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a<0.05)。结论PS替代治疗能明显改善ARDS新生儿的氧合功能,降低呼吸机参数,缩短用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 肺表面活性物质 婴儿 新生
原文传递
深圳地区儿童重症肺炎774例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黄璐 郑跃杰 +3 位作者 杨卫 王文建 孟青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5期2232-2235,共4页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儿童重症肺炎病原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774例重症肺炎患儿的病原学资料。所有患儿入院24 h内留取标本,将标本置于无菌标本收集管并送检,静脉采血行病原核酸及抗体检测。结果774例患儿中婴幼...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儿童重症肺炎病原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774例重症肺炎患儿的病原学资料。所有患儿入院24 h内留取标本,将标本置于无菌标本收集管并送检,静脉采血行病原核酸及抗体检测。结果774例患儿中婴幼儿646例,春夏季发病486例。病原检测阳性577例(74.5%),以单纯细菌感染(229例)和混合感染(198例)为主。共检出病原918株,其中细菌504株(54.9%),以革兰阴性菌(334株)为主,检出前3位细菌为肺炎链球菌(99株)、副流感嗜血杆菌(86株)、肺炎克雷伯菌(62株);病毒222株(24.2%),以呼吸道合胞病毒(129株)为主;非典型病原体189株(20.6%),以肺炎支原体(160株)为主。副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主要在婴儿组,学龄期儿童肺炎支原体检出率最高,肺炎链球菌各年龄组均有检出。副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呼吸道合胞病毒主要见于春夏季,肺炎克雷伯菌及肺炎支原体四季流行。结论深圳地区儿童重症肺炎主要见于婴幼儿,春夏季多发,以细菌感染及混合感染多见,检出主要病原为肺炎链球菌、副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肺炎支原体,各主要病原年龄、季节分布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儿童 病原学 细菌感染
下载PDF
高渗盐水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感染性喉炎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温智新 +1 位作者 王卫 李迟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1074-1075,共2页
本研究选取120例2017年12月1日至2018年2月28日在我院急诊科就诊收入留观室的急性感染性喉炎患儿,随机双盲分为2组,一组给予2mL高渗盐水+1mg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另一组给予2ml生理盐水+1mg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均采用氧气雾化吸入进... 本研究选取120例2017年12月1日至2018年2月28日在我院急诊科就诊收入留观室的急性感染性喉炎患儿,随机双盲分为2组,一组给予2mL高渗盐水+1mg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另一组给予2ml生理盐水+1mg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均采用氧气雾化吸入进行治疗,高渗盐水组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感染性喉炎 布地奈德混悬液 雾化吸入治疗 高渗盐水 疗效分析 儿童 氧气雾化吸入 随机双盲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技术对新生儿缺氧性脑损伤的评价探讨 被引量:7
4
作者 谢小强 蒋丽红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4期97-98,共2页
目的探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和脑组织灌注的评价。方法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技术,分别测定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生后30 min及生后72 h脑组织血氧饱和度(rSO2)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与同... 目的探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和脑组织灌注的评价。方法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技术,分别测定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生后30 min及生后72 h脑组织血氧饱和度(rSO2)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与同时间点测定的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HIE患儿生后30 min和72 h的rSO2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两组SpO2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rSO2测定比SpO2更能客观评价HIE患儿的脑组织损伤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学 近红外线 脑组织氧饱和度 缺氧缺血
下载PDF
296例危重症儿童院际转运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温智新 齐颖 +1 位作者 宋萍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2年第4期284-288,共5页
目的分析院际转运在危重症儿童中的应用现状,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危重症儿童院际转运系统建设。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深圳市儿童医院儿童疾病转运中心通过院际转运收治PICU的296例危重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96例院际转... 目的分析院际转运在危重症儿童中的应用现状,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危重症儿童院际转运系统建设。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深圳市儿童医院儿童疾病转运中心通过院际转运收治PICU的296例危重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96例院际转运危重症患儿主要来自深圳地区及深圳周边地区共74家医院,辐射半径2.5~365 km,其中164例(55.4%)转运半径为50~200 km,117例(39.5%)转运半径为50 km以内,15例(5.1%)转运半径>200 km。转运患儿中男186例(62.8%),女110例(37.2%)。年龄范围1月龄~16岁(中位数1岁10个月)。所有转运危重症患儿中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152例(51.4%),转运途中发生不良事件4例(1.4%)。需紧急处理的:需吸痰18例(6.1%),球囊通气1例(0.3%),镇静药止痉4例(1.4%),无一例患儿在转运途中死亡。转运病种呈多样化,其中意外伤害103例(34.8%),呼吸系统疾病60例(20.3%),神经系统疾病52例(17.6%),心血管系统疾病24例(8.1%),感染致多脏器功能障碍20例(6.8%),消化系统疾病(含外科疾病)15例(5.1%),传染性疾病11例(3.7%),血液系统疾病5例(1.7%),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疾病各3例(1.0%)。296例危重症患儿均经过我院急诊科绿色通道收入PICU住院治疗,住院后经手术治疗39例(13.2%),主要为颅脑手术29例(9.8%),2例(0.7%)接受体外膜肺氧合治疗。住院天数1~246 d(中位数12 d),243例(82.1%)治愈或好转出院,27例(9.1%)放弃治疗或转院,26例(8.8%)死亡。结论危重症儿童院际转运系统在三甲医院尤其是儿科专科三甲医院的建立,有助于解决周边大部分综合性医院儿科医疗设备不齐全和医疗水平受限的问题,有利于更迅速、更积极有效地救治危重症患儿,而持续推广和优化院际转运系统对实现三级诊疗阶梯建设、保障儿童健康和生存质量极其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危重症 院际转运
原文传递
头孢甲肟致新生儿心跳呼吸骤停 被引量:5
6
作者 杨晓光 李步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9年第2期132-133,共2页
1例28d男性新生儿患感染性腹泻给予头孢甲肟0.1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治疗。治疗开始后约2~3min,患儿突然出现紫绀,意识丧失,HR80次/min,股动脉搏动消失。立即停药,给予吸氧,胸外心脏按压,静脉推注0.1%肾上腺素0.3ml和地... 1例28d男性新生儿患感染性腹泻给予头孢甲肟0.1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治疗。治疗开始后约2~3min,患儿突然出现紫绀,意识丧失,HR80次/min,股动脉搏动消失。立即停药,给予吸氧,胸外心脏按压,静脉推注0.1%肾上腺素0.3ml和地塞米松3mg。约20s后,患儿呼吸心跳停止,立即给予气管插管、心肺复苏及输液扩容。抢救约4min后,患儿呼吸、心跳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甲肟 新生儿 心跳呼吸骤停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近红外光谱检测宫内窘迫新生儿缺氧性脑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叶贞志 谢小强 +2 位作者 杨晓光 郭亮 《当代医学》 2009年第36期5-6,共2页
目的探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宫内窘迫新生儿脑组织氧合评价及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评判的价值,为临床评价脑损伤提供客观、量化依据。方法对46例宫内窘迫新生儿,根据出生后是否合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分为HIE组及无HIE组,应用近红外光... 目的探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宫内窘迫新生儿脑组织氧合评价及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评判的价值,为临床评价脑损伤提供客观、量化依据。方法对46例宫内窘迫新生儿,根据出生后是否合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分为HIE组及无HIE组,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测定其脑组织氧饱和度(rSO2),并与对照组比较。ROC曲线分析rSO2,评判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价值。结果HIE组患儿产程中胎头剥露时及出生后5min两个时间点rSO2(38%±5%;53%±5%)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46%±4%;60%±4%)及宫内窘迫无合并HIE组(44%±3%;57%±4%)新生儿(P<0.01)。分别以胎头剥露时脑rSO2<40%、出生后5min脑rSO2<53%为界点,评判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6%、88%及67%、86%。结论近红外光谱测定脑组织rSO2能客观评价宫内窘迫新生儿脑氧合状态,尚可提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脑组织氧饱和度 宫内窘迫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下载PDF
抗胆碱能药物在治疗儿童哮喘的气道炎症管理的疗效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卫 谢颖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26期110-111,共2页
目的分析评价抗胆碱能药物在治疗儿童哮喘的气道炎症管理的疗效。方法 80例哮喘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随机盲选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给予抗胆碱能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免疫疗法,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肺功... 目的分析评价抗胆碱能药物在治疗儿童哮喘的气道炎症管理的疗效。方法 80例哮喘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随机盲选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给予抗胆碱能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免疫疗法,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肺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比重(FEV1%pred)、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流速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pred)分别为(84.71±5.26)%、(1.74±0.36)L、(85.70±3.2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0.88±5.37)%、(1.98±0.45)L、(89.69±4.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患儿采取抗胆碱能药物治疗,能够改善气道炎症,改善肺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因此,值得临床采纳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胆碱能药物 儿童哮喘 气道炎症管理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技术产时监测宫内缺氧性脑损伤的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叶贞志 谢小强 +3 位作者 韩玉昆 杨晓光 郭亮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314-317,共4页
目的 探讨近红外光谱技术产时监测宫内缺氧性脑损伤的价值,为临床评价脑损伤提供客观、量化依据.方法 63例宫内窘迫胎儿根据出生后是否合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分为HIE组(34例)及无HIE组(2... 目的 探讨近红外光谱技术产时监测宫内缺氧性脑损伤的价值,为临床评价脑损伤提供客观、量化依据.方法 63例宫内窘迫胎儿根据出生后是否合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分为HIE组(34例)及无HIE组(29例);35例无宫内窘迫的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测定3组新生儿胎头拨露时和生后5 min时脑组织氧饱和度(regional oxygen saturation,rSO2),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评价脑rSO2对HIE的诊断价值.结果 HIE组患儿产程中胎头拨露及生后5 min时脑rSO2分别为(36.6±5.0)%和(52.0±4.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5.9±4.6)%和(59.6±4.4)%]及宫内窘迫但无HIE组[分别为(44.1±3.1)%和(57.6±3.5)%](P〈0.01).对照组、宫内窘迫但无HIE组、HIE组产程中胎头拨露时脑rSO2与脐动脉血气pH值间均呈正相关性(r=0.463,P〈0.01;r=0.619,P〈0.01;r=0.688,P〈0.01),与脐动脉血气血氧饱和度间亦呈正相关性(r=0.709,P〈0.01;r=0.736,P〈0.01;r=0.516,P〈0.01).以胎头拨露时脑rSO2〈39.5%为界值,rSO2评判宫内窘迫新生儿发生HIE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67%及93%;以生后5 min脑rSO2〈53.5%为界值,rSO2评判宫内窘迫新生儿发生HIE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0%及86%.结论 近红外光谱技术测定脑rSO2能客观评价宫内窘迫新生儿脑氧合状态,可提示新生儿HIE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学 近红外线 血气分析 胎儿窘迫 缺氧缺血 胎儿监测
原文传递
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50例非发酵菌感染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卫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26期183-184,共2页
目的探讨非发酵菌在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150例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提取患儿下呼吸道分泌物,对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实验和抗菌药物耐受实验,观察非发酵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150例患儿中,检测出188株病菌,... 目的探讨非发酵菌在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150例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提取患儿下呼吸道分泌物,对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实验和抗菌药物耐受实验,观察非发酵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150例患儿中,检测出188株病菌,其中148株革兰阴性杆菌,占78.7%,属于非发酵菌116株,占61.7%,包括鲍氏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脓毒脑膜黄杆菌、鲁氏不动杆菌。非发酵菌不同类型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的耐药性低。结论不同类型的非发酵菌耐药性明显不同,但多对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的耐药性低。在治疗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时要依据联合用药的原则,可搭配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非发酵菌 感染
下载PDF
血浆置换术治疗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温智新 王卫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10期31-33,共3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比较血浆置换术(PE)及传统疗法治疗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临床疗效。方法 46例GBS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PE组(18例)、免疫球蛋白组(21例)、激素组(7例)。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在此基础上, PE组患儿...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比较血浆置换术(PE)及传统疗法治疗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临床疗效。方法 46例GBS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PE组(18例)、免疫球蛋白组(21例)、激素组(7例)。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在此基础上, PE组患儿接受淋巴血浆置换术(LPE)治疗,免疫球蛋白组患儿采用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激素组采用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观察比较三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肌力评分、肌力改善时间、住院时间、使用呼吸机情况、脱机时间以及不同治疗时机的疗效。结果 PE组、免疫球蛋白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9%、85.7%,均明显高于激素组的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095、8.400, P<0.05)。PE组与免疫球蛋白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7, P>0.05)。经治疗后, PE组患儿的肌力评分高于免疫球蛋白组及激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组患儿的肌力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免疫球蛋白组、激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组患儿脱机时间明显短于免疫球蛋白组、激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组、免疫球蛋白组患儿病程≤5 d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激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治疗儿童GBS的临床疗效优于免疫球蛋白及激素治疗。早期积极给予PE或免疫球蛋白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吉兰-巴雷综合征 免疫球蛋白 激素
下载PDF
儿童急性中毒18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珊珊 付丹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0年第11期36-38,共3页
儿童急性中毒是临床常见急症,是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1,2]。儿童急性中毒是指毒物在短时间内经各种途径进入机体出现的一系列中毒表现,可导致各组织器官出现相关症状[3]。儿童急性中毒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同时给家庭及社会带来巨... 儿童急性中毒是临床常见急症,是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1,2]。儿童急性中毒是指毒物在短时间内经各种途径进入机体出现的一系列中毒表现,可导致各组织器官出现相关症状[3]。儿童急性中毒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同时给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损失[4],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分析185例急性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儿童急性中毒的原因、特点、临床表现,为急性中毒患儿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临床依据,旨在预防儿童急性中毒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意外伤害 急性中毒 儿童身心健康 临床分析 相关症状 内经 临床资料 临床依据
下载PDF
X-连锁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蕾 曹科 +3 位作者 李丹 赏月 杨卫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353-355,共3页
X连锁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X-SCID)是一组危及生命的遗传性疾病,1993年Noguchi等[1]首次报道X-SCID由编码白介素2受体共同γ链(IL2RG)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IL2RG发生突变后,可致使其编码的γc发生功能缺失,从而严重影响T细胞的发育而导... X连锁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X-SCID)是一组危及生命的遗传性疾病,1993年Noguchi等[1]首次报道X-SCID由编码白介素2受体共同γ链(IL2RG)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IL2RG发生突变后,可致使其编码的γc发生功能缺失,从而严重影响T细胞的发育而导致体内T细胞缺如,X-SCID患者大多3个月龄左右发病,表现为多种机会致病菌感染,治疗困难,多在1岁内死亡。本文报告1例X-SCID患者合并多种机会致病菌感染,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经过,以提高临床医师对免疫缺陷病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综合征 机会致病菌 免疫缺陷病 白介素2受体 临床医师 遗传性疾病 缺如 X连锁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体外三维立体模型中心肌梗死区血管新生的影响
14
作者 栗洋 +4 位作者 李致枚 邓金刚 李阳华 冯茹 詹中群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6期705-709,共5页
目的建立体外血管发生的三维立体模型,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心肌梗死区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为3组,其中实验组、模型组两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构建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 目的建立体外血管发生的三维立体模型,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心肌梗死区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为3组,其中实验组、模型组两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构建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空白对照组只穿线,不结扎前降支血管。建模成功后,实验组于局部梗死心肌内注射0.5 ng/mL VEGF 50μL,模型组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取前降支近端梗死心肌组织移植在三维立体培养模型中,每天观察新生血管,培养2周内,记录心肌梗死区新生血管形态及密度,2周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验证梗死心肌周围新生血管。结果 (1)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及实验组缺血心肌区域均可见新生血管生成,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新生血管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平滑肌肌动蛋白染色阳性;(2)实验组新生微血管密度多于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在体外血管三维立体模型中能增加心脏组织块血管新生,从而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建立,提高冠状动脉灌注,有希望成为心肌梗死治疗的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三维培养模型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新生
下载PDF
血小板参数变化与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15
作者 毛依阳 钱素 +6 位作者 高恒妙 方伯梁 李儒博 刘珺 刘刚 樊超男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20-125,共6页
目的探讨PICU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儿血小板(PLT)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动态变化趋势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SCAP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PICU的215例患儿,根据病情转归分为好... 目的探讨PICU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儿血小板(PLT)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动态变化趋势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SCAP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PICU的215例患儿,根据病情转归分为好转组(n=184)与未愈组(n=31),观察两组患儿入院时,住院第2天、第3天、第7天及出院前PLT及MPV变化趋势,并分析PLT变化与不良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入院时,住院第2天、第3天、第7天及出院时,好转组PLT(328±159,329±137,362±159,439±168,510±171)×10^(9)/L均明显高于未愈组(210±142,207±152,267±143,260±162,343±159)×10^(9)/L(P<0.05);尽管入院时好转组MPV[(10.9±1.9)fL]明显低于未愈组[(12.7±2.5)fL](P<0.05),但两组在住院第2天、第3天、第7天及出院时的MPV值未见明显差异(P>0.05)。此外,相比于入院时,好转组患儿住院第7天及出院前PLT明显升高(P<0.05),但未愈组无明显变化(P>0.05)。相较于入院时出现PLT减少(<100×10^(9)/L)的SCAP患儿(n=22),住院第7天出现PLT减少(n=10)的患儿未愈率显著升高(27.2%比90.0%)(P<0.05)。结论SCAP患儿入院时、住院7 d后发生PLT减少与不良预后相关,住院7 d后PLT若无明显升高或出现降低,常提示预后不良。动态监测PLT参数变化可能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判断重症肺炎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计数 平均血小板体积 儿童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预后
原文传递
基础疾病对脓毒性休克患儿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恒妙 樊超男 +2 位作者 陈雪婷 钱素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21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了解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内不同基础性疾病并发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SS)患儿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北京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SS患儿病历资料,按照有无... 目的了解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内不同基础性疾病并发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SS)患儿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北京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SS患儿病历资料,按照有无基础疾病、基础疾病种类进行分组,总结不同基础疾病条件下SS的临床特征、预后及病原分布情况。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218例SS患儿,总病死率为21.6%(47/218);合并基础疾病者141例[64.7%(141/218)],病死率24.1%(34/141);处于化疗骨髓抑制期的恶性血液病和肿瘤患儿病死率最高(17/45,37.5%),无基础性疾病者病死率最低(13/77,16.9%)。合并基础性疾病的SS患儿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63.1%,41/65),恶性血液病及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患儿革兰阴性菌感染最高(80.0%,20/25)。革兰阳性菌感染在无基础疾病组最高(52.1%,25/48)。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在恶性血液病及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期者的发生率最高(95.6%,43/45),无基础疾病组最低(59.7%,46/77)。结论伴发基础疾病,尤其是血液肿瘤的患儿化疗后发生SS时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最常见,病死率和MODS发生率高;无基础疾病者以革兰阳性菌最常见,病死率和MODS发生率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基础性疾病 预后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原文传递
《暴风雨》
17
作者 威廉.莎士比亚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F0004-F0004,共1页
关键词 <暴风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