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采区浅层地下水数值模拟及预测分析
1
作者 宁阁 +2 位作者 高春杰 卢德喜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297,共15页
超采区的地下水变化趋势分析对于区域水资源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大同盆地浅层地下水超采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含水层结构和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明确了潜水含水层为影响地下水变化的主要区域。基于GMS与MODFLOW软件... 超采区的地下水变化趋势分析对于区域水资源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大同盆地浅层地下水超采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含水层结构和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明确了潜水含水层为影响地下水变化的主要区域。基于GMS与MODFLOW软件,建立了大同盆地潜水含水层各向同性非均质二维非稳定流模型,利用实测地下水流场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开展了未来不同场景条件下地下水位预测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大同盆地2010—2019年平均地下水开采量(6.0861亿m^(3))大于2001—2016年平均地下水补给量(5.6254亿m^(3)),地下水位下降趋势明显。若地下水开采量下降至2019年开采量的85%,至2035年平均地下水位可回升11.6 m,恢复速度约0.68 m a;若综合考虑未来水源替换工程,至2035年地下水位可显著回升,恢复速率可达1.4 m a。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大同盆地地下水管控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于我国北方类似地下水超采区的水资源管理和评价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同盆地 浅层地下水 地下水超采区 数值模拟 预测分析
下载PDF
溢洪道进口段设计中的若干水力学问题 被引量:6
2
作者 侯佩瑾 赵克梅 +1 位作者 张云岗 《山西水利科技》 2001年第1期45-49,共5页
本文以两个溢洪道进口段设计中存在问题的实例 ,说明中小型水库溢洪道进口段设计布置中存在着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 ,若不加以注意会对工程安全造成威胁。其经验教训可供设计研究人员参考。
关键词 溢洪道 进口段 进水闸 水力学 泄水陡槽
下载PDF
我国工程建设监理制度的完善 被引量:2
3
作者 《山西水利科技》 2006年第1期95-96,共2页
通过对我国建设监理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改变目前监理工作中所存在问题的建议,并对我国工程监理制度的完善提出一些意见。
关键词 建设工程 监理 制度 中国 施工管理
下载PDF
城市道路径流雨水初雨量特征分析和计算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胡婧娟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19年第2期42-46,共5页
为探求海绵城市的路面集雨技术,本文以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的混凝土路面和砂石道路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路面雨水径流的水质状况,确定了初期弃雨量和年均可收集雨量。研究结果可丰富和充实海绵城市路面集雨技术,并为雨水蓄集技术的发展... 为探求海绵城市的路面集雨技术,本文以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的混凝土路面和砂石道路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路面雨水径流的水质状况,确定了初期弃雨量和年均可收集雨量。研究结果可丰富和充实海绵城市路面集雨技术,并为雨水蓄集技术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路面集雨 水质分析 初期弃雨量
下载PDF
日光温室灌溉水与周围环境的热量迁移特性 被引量:1
5
作者 胡婧娟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7-72,共6页
为探求越冬期日光温室灌溉水在升温过程中热量迁移规律,以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日光温室为研究对象,对日光温室内灌溉水水温、地温、气温等数据进行了跟踪观测;利用传热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了灌溉水与周围环境的热量交换情况。结果表明:土... 为探求越冬期日光温室灌溉水在升温过程中热量迁移规律,以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日光温室为研究对象,对日光温室内灌溉水水温、地温、气温等数据进行了跟踪观测;利用传热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了灌溉水与周围环境的热量交换情况。结果表明:土-水之间的热量交换方向在大部分时间内由土壤传递向灌溉水,48h内土壤向灌溉水的传热量由表层到深层分别为3.57、13.21、7.50、7.02、5.08、4.54、22.40 MJ,共计63.32 MJ;气-水之间的热量交换方向始终由空气传递向灌溉水,48h内空气向灌溉水的传热量为17.49 MJ;并根据土-水、气-水之间的热量迁移特性,提出增大升温池侧面积、早晨升温池池顶覆盖保温材料、中午增加通过换气量等科学、快速的提升灌溉水水温的措施。研究结果可丰富越冬期日光温室灌溉水管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灌溉水 热量 对流换热 辐射传热
原文传递
曲亭水库溢洪道模型试验优化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山西水利科技》 2007年第3期55-57,共3页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曲亭水库溢洪道消能方式和体型设计的对比分析,提出科学、合理的工程设计方案,对工程实践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溢洪道 分析 试验
下载PDF
浅论淤地坝的安全性
7
作者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年第22期163-165,共3页
根据山西省淤地坝建设中积累的相关经验,结合水工模型试验,就淤地坝建设中的安全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并对我省淤地坝建设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淤地坝 防洪标准 防洪能力
下载PDF
张峰水库溢洪道泄流能力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山西水利科技》 2008年第2期8-9,共2页
水库溢洪道的泄流能力直接影响水库的行洪安全。文中以张峰水库溢洪道模型试验为基础,对该水库溢洪道泄流能力进行分析,得出科学、合理的工程建议。
关键词 溢洪道 泄流 试验 分析
下载PDF
谈企业的合理避税
9
作者 牛淑萍 《山西财税》 2003年第7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企业避税 国际避税 反避税 完善税法 成本法 经济特区 经济利益 税收优惠 筹资方法 经营活动
下载PDF
上郊水库溢洪道进口段的水力学问题
10
作者 《山西水利科技》 2007年第4期3-4,共2页
文中以上郊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溢洪道进口段设计中的问题为实例,说明溢洪道进口段设计布置中存在的一些水力学问题,若不加以注意会对工程安全造成威胁。尤其对于重要工程,最好用模型试验加以研究确定。
关键词 溢洪道 陡槽 弯道
下载PDF
大田原生盐碱荒地入渗特性的试验 被引量:21
11
作者 樊贵盛 李尧 +1 位作者 孔令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63-70,共8页
为揭示原生盐碱荒地土壤的入渗特性,基于大田原生盐碱荒地4个试验点的原位土壤入渗试验,并与非盐碱土壤入渗特性比较,探讨了盐碱荒地土壤的入渗的过程和特性。结果表明:原生盐碱荒地的入渗过程与非盐碱荒地相类似,但其累积入渗量和入渗... 为揭示原生盐碱荒地土壤的入渗特性,基于大田原生盐碱荒地4个试验点的原位土壤入渗试验,并与非盐碱土壤入渗特性比较,探讨了盐碱荒地土壤的入渗的过程和特性。结果表明:原生盐碱荒地的入渗过程与非盐碱荒地相类似,但其累积入渗量和入渗率远小于非盐碱地,且入渗率的衰减速度远快于非盐碱地,究其原因是由其水力传导度小所导致,而水力传导度小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盐碱土壤中含有较多的交换性钠离子;盐碱土壤的累积入渗量和相对稳定入渗率与其含盐量、Na+离子含量间呈反比例关系;其入渗过程也可用Kostiakov模型来表征,用与Kostiakov两参数模型结合的分段模型可获得更好的表征精度。研究结果对于推进土壤水分运动理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可为原生盐碱荒地的改良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渗 模型 试验 原生盐碱荒地
下载PDF
渗水地膜覆盖改良盐碱荒地的效应 被引量:2
12
作者 樊贵盛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65-366,共2页
在进行土壤入渗试验后覆盖渗水地膜种植玉米,通过降雨叠加对土壤盐分变化情况进行研究,了解在不同处理情况下土壤盐分在2个年度内的变化情况,对比作物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渗水地膜覆盖的单一通道性可以有效提高盐碱荒地的土壤入... 在进行土壤入渗试验后覆盖渗水地膜种植玉米,通过降雨叠加对土壤盐分变化情况进行研究,了解在不同处理情况下土壤盐分在2个年度内的变化情况,对比作物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渗水地膜覆盖的单一通道性可以有效提高盐碱荒地的土壤入渗能力,减少蒸发,从而达到排盐改碱的目的,施用一定数量的有机肥能改善土壤肥力和土壤结构,利用渗水地膜的透水性和保墒性,实现天然降水在土壤中的叠加,人为造成被改良土体水盐运动方向总体上垂直向下,形成被改良土体的脱盐环境,以达到对盐碱荒地土壤改良的试验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荒地 渗水地膜 改良 覆盖
下载PDF
渗水地膜全覆盖对高含盐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樊贵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5-106,109,共3页
为了提高旱作农田降雨的利用效率,解决高含盐土壤水分入渗及盐分淋洗效果等问题,在晋北应县进行了渗水地膜全覆盖土壤积水入渗试验。结果表明:高含盐土壤经过覆盖渗水地膜处理后的入渗量小于不做处理的土壤,且其入渗速度比较稳定,有利... 为了提高旱作农田降雨的利用效率,解决高含盐土壤水分入渗及盐分淋洗效果等问题,在晋北应县进行了渗水地膜全覆盖土壤积水入渗试验。结果表明:高含盐土壤经过覆盖渗水地膜处理后的入渗量小于不做处理的土壤,且其入渗速度比较稳定,有利于积水均匀地下渗;在全覆盖渗水地膜的情况下,盐分运移的平衡点在40 cm深土壤处。通过渗水地膜全覆盖可有效降低高含盐土壤在0~40 cm土层的含盐量,并能保证耕层土壤的盐分淋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水地膜 水盐运移 高含盐土壤 原生盐碱荒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