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断层连通概率法定量评价断层的启闭性 被引量:50
1
作者 张立宽 罗晓容 +5 位作者 廖前进 袁淑琴 苏俊 肖敦清 王兆明 于长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1-190,共10页
以大港油田埕北断阶带控烃断层上、下盘储集层内油气存在与否作为判别断层启闭性的指标,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定量评价断层启闭特征的新方法——断层连通概率法。此法将影响断层启闭性的主要因素归结为泥岩流体压力、断... 以大港油田埕北断阶带控烃断层上、下盘储集层内油气存在与否作为判别断层启闭性的指标,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定量评价断层启闭特征的新方法——断层连通概率法。此法将影响断层启闭性的主要因素归结为泥岩流体压力、断面正应力和泥岩涂抹3个代表性参数,依据其影响断层启闭性的机理构建出一个无量纲的断层启闭系数。在此基础上,选取横切断层的典型油气藏剖面,计算断面不同位置处的启闭系数,根据其上、下两盘储层内是否含油来确定其“开启”或“封闭”性质。通过概率统计分析所建立的断层启闭系数与断层连通概率间的相关关系表明,当断层启闭系数小于1.0时,断层连通概率为0;启闭系数为1.0~3.5时,二者关系可表达为一个二次多项式;当启闭系数大于3.5时.断层连通概率为100%。由此在拓扑展开的断层面上勾绘出连通概率等值线,展现出断层面不同位置处的启闭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启闭性 定量 启闭系数 连通概率 埕北断阶带 大港油田
下载PDF
千米桥潜山油气藏基本地质特征 被引量:35
2
作者 于学敏 苏俊 王振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9,共3页
位于黄骅坳陷北大港构造带的千米桥潜山在 1 998年勘探中获重大突破 ,于奥陶系钻获高产油气流。该潜山为一古残丘背斜山 ,奥陶系上覆上侏罗统—下白垩统 ,缺失石炭 二叠系、三叠系和中、下侏罗统 ,遭受风化淋滤时间长 ,碳酸盐岩目的层... 位于黄骅坳陷北大港构造带的千米桥潜山在 1 998年勘探中获重大突破 ,于奥陶系钻获高产油气流。该潜山为一古残丘背斜山 ,奥陶系上覆上侏罗统—下白垩统 ,缺失石炭 二叠系、三叠系和中、下侏罗统 ,遭受风化淋滤时间长 ,碳酸盐岩目的层中孔、缝、洞均较发育 ,油气分布在距奥陶系顶部 2 0 0m以内的风化壳储集层中 ,油源对比证实 ,油气主要来自板桥凹陷沙河街组。据目前综合分析 ,该潜山油气藏类型为受风化壳控制的带较大油环的高饱和凝析气藏。图 4参 3 (梁大新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地质特征 油气勘探 千米桥潜山
下载PDF
埕北断阶带沙河街组油气运移动力学过程模拟分析 被引量:33
3
作者 罗晓容 张立宽 +5 位作者 廖前进 苏俊 袁淑琴 宋海明 周波 侯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1-197,215,共8页
在对渤海湾盆地埕北断阶带沙河街组含油气系统油气地质条件认识的基础上,运用盆地模型方法恢复研究区的盆地演化过程、相应的油气成熟范围和不同时期的运移动力条件。重点分析了研究区内不同输导体的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特征,用开启概... 在对渤海湾盆地埕北断阶带沙河街组含油气系统油气地质条件认识的基础上,运用盆地模型方法恢复研究区的盆地演化过程、相应的油气成熟范围和不同时期的运移动力条件。重点分析了研究区内不同输导体的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特征,用开启概率和砂地比分别表征断层和砂岩输导体的连通特征。采用以逾渗理论为基础的油气运聚模拟方法,在根据实际资料建立的二维输导格架模型上实现运移动力和通道的耦合。模拟结果显示出研究区沙河街组目的层段的油气运移路径及其油气运移相对流量,结合其他油气地质条件确定张东东构造带、张东构造带、庄海12—庄海9×3井地区等为有利勘探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移模型 输导格架 断层开启概率 逾渗 成藏动力学 埕北断阶带
下载PDF
大港油田滩海区埕北断阶带油气成藏条件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袁淑琴 丁新林 +1 位作者 苏俊 张尚锋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8-9,共2页
滩海区埕北断阶带油源丰富 ,储盖组合有利 ,气富集条件优越 ,排烃关键时刻在明化镇期 ;油气运移通道发育 ,主要有断层、不整合面、砂岩输导层 ,断层的几何形态及活动特点影响油气纵向分布 ;油气运移的重要方式为油气沿断层、不整合面、... 滩海区埕北断阶带油源丰富 ,储盖组合有利 ,气富集条件优越 ,排烃关键时刻在明化镇期 ;油气运移通道发育 ,主要有断层、不整合面、砂岩输导层 ,断层的几何形态及活动特点影响油气纵向分布 ;油气运移的重要方式为油气沿断层、不整合面、砂岩输导层垂向、水平交替运移 ,受其影响 ,不同的构造部位 ,油气运移方式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港油田 滩海 埕北断阶带 油气成藏 成藏模式
下载PDF
西非Term it盆地白垩系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汤戈 孙志华 +1 位作者 苏俊 唐鑫萍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1-88,共8页
以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基础理论为指导,系统开展了西非Termit盆地白垩系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研究,明确了下步勘探的重点目标层系及区带。研究表明,Termit盆地白垩系可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10个三级层序及28个四级层序单元。早白垩世TS1层... 以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基础理论为指导,系统开展了西非Termit盆地白垩系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研究,明确了下步勘探的重点目标层系及区带。研究表明,Termit盆地白垩系可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10个三级层序及28个四级层序单元。早白垩世TS1层序沉积期受断裂活动控制,以断控陡坡带—断控缓坡带充填样式为主;晚白垩世TS2层序沉积期受特提斯洋和南大西洋海侵影响,沉积古环境经历了"陆—海—陆"演变,以挠曲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充填样式为主。Termit盆地以东部物源为主,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近岸水下扇、远岸水下扇、滨浅海等沉积体系类型。受物源及沉积相控制,垂向上DSQ1、DSQ2低位体系域及YSQ1、YSQ2高位体系域生储盖条件优越,是白垩系勘探的目标层系;平面上Fana低凸起、Yogou斜坡等继承性发育的正向构造带则是油气运聚的优势区带,是下步勘探的目标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非 Termit盆地 白垩系 层序地层 沉积体系
下载PDF
尼日尔Termit裂谷型叠合盆地油气成藏特征与主控因素 被引量:16
6
作者 周立宏 苏俊 +5 位作者 董晓伟 史卜庆 孙志华 钱茂路 楼达 刘爱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0-339,共10页
基于中—西非裂谷系构造演化及沉积充填特征研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尼日尔Termit裂谷型叠合盆地的油气成藏特征进行剖析,并探讨其油气富集主控因素。Termit盆地是早白垩世、古近纪2期断陷活动形成的裂谷型叠合盆地,发育1套广泛分布的... 基于中—西非裂谷系构造演化及沉积充填特征研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尼日尔Termit裂谷型叠合盆地的油气成藏特征进行剖析,并探讨其油气富集主控因素。Termit盆地是早白垩世、古近纪2期断陷活动形成的裂谷型叠合盆地,发育1套广泛分布的上白垩统Yogou组海相烃源岩。古近系Sokor组1段和白垩系Yogou组2套储集层以石英砂岩为主,具有较好的孔渗特征,在古近系Sokor组2段区域盖层之下可形成多套有利储盖组合。断裂样式与油气运聚方式决定了构造带油气运聚模式,形成Araga地堑"Y"型油气侧向及垂向运聚模式、Dinga断阶"多阶型"油气垂向运聚模式和Fana转换带"复式"油气运聚模式。油气富集受裂谷盆地构造控制,即2期裂谷作用形成的断裂带控制油气的平面展布,晚期裂谷层序内的有利储盖组合控制油气垂向富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日尔 Termit盆地 裂谷型叠合盆地 油气成藏特征 成藏主控因素
下载PDF
断裂作用对北大港构造带潜山油气藏的控制 被引量:13
7
作者 陈昭年 陈发景 +1 位作者 苏俊 孙晓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2-95,共4页
北大港构造带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 ,发育印支早中燕山期逆冲断裂体系和晚燕山喜山期伸展断裂体系 ,对该构造带下古生界古潜山油气藏的缝洞性储层发育、油气潜力以及封闭条件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 ,与冲断作用及其相关褶皱... 北大港构造带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 ,发育印支早中燕山期逆冲断裂体系和晚燕山喜山期伸展断裂体系 ,对该构造带下古生界古潜山油气藏的缝洞性储层发育、油气潜力以及封闭条件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 ,与冲断作用及其相关褶皱作用形成的裂缝促进岩溶作用的进行 ,导致缝洞性储集层的形成 ;古潜山油气藏的油气源、油气成熟度和油气充注与新生代伸展断层作用有关 ;潜山圈闭的封闭条件是由基底卷入正断层的侧向封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断层 伸展断层 潜山油气藏 北大港构造带 断裂作用
下载PDF
黄骅坳陷埕北断阶带油气成藏系统 被引量:12
8
作者 赵万优 王振升 +1 位作者 苏俊 王昭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4-39,共6页
黄骅坳陷埕北断阶带油气成藏条件良好,油气勘探潜力很大。油气藏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为:充足的油气源;浅层的有效圈闭;有利的储盖组合;晚期活动、可连通油源和新近系圈闭的断层输导体等。3套成藏子系统中,明化镇组沉积末期的沙三段成藏... 黄骅坳陷埕北断阶带油气成藏条件良好,油气勘探潜力很大。油气藏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为:充足的油气源;浅层的有效圈闭;有利的储盖组合;晚期活动、可连通油源和新近系圈闭的断层输导体等。3套成藏子系统中,明化镇组沉积末期的沙三段成藏子系统成藏期晚、保存条件好、展布范围大,其新近系储集条件好,油气富集程度高,其古近系由于埋藏深,储集条件相对较差,但勘探潜力巨大;明化镇组沉积末期沙一段成藏子系统成藏期晚,保存条件好,且多形成自生自储油气藏,但成藏子系统范围较小。综合分析认为,张东东构造带、张东构造带、友谊构造带等为古近系Ⅰ类勘探目标区;庄海12井—庄海9×3井地区、埕海4井地区、刘官庄构造南地区等为新近系Ⅰ类勘探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盆地 黄骅坳陷 油气藏 成藏系统 有利区带 勘探潜力
下载PDF
孟加拉湾若开盆地D区块上新统异重流特征与沉积模式 被引量:12
9
作者 周立宏 孙志华 +7 位作者 汤戈 肖敦清 蔡铮 王海强 苏俊 滑双君 葛维 陈长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7-308,共12页
基于岩心、测井、分析化验及地震资料,以孟加拉湾若开盆地D区块为例,开展海相深水异重流特征及沉积模式分析,研究异重流储集砂体展布规律,提出异重流有利储集相带预测方法,建立异重流油气成藏模式,预测勘探潜力区带与井位目标。D区块上... 基于岩心、测井、分析化验及地震资料,以孟加拉湾若开盆地D区块为例,开展海相深水异重流特征及沉积模式分析,研究异重流储集砂体展布规律,提出异重流有利储集相带预测方法,建立异重流油气成藏模式,预测勘探潜力区带与井位目标。D区块上新统发育典型的异重流沉积:岩性组合为一套夹持于厚层海相泥岩中的中—细砂岩;岩心发育一系列成对出现的逆粒序与正粒序;测井曲线见底部渐变且齿化严重的箱形、钟形和舌形测井相;地震剖面可见明显多期深水水道,地层切片能识别出明显的高弯曲水道。单期异重流形成的沉积体发育侵蚀谷(供给水道)、水道复合体、分支水道、天然堤及无水道席状砂等5种微相类型,空间上具有多分支、多世代、多期次发育特征,形成了平面呈条带状分布、纵向叠置发育的优质储集砂体,储集体物性较好,其中水道复合体微相沉积砂岩厚度大、粒度粗、物性好,是最有利的勘探相带。基于异重流沉积模式指导,利用地震反射结构解析、频谱波形特征分析、切片与属性融合研究精细刻画水道复合体微相分布,结合构造特征分析,明确了有利钻探目标区带,有效指导了区块的勘探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加拉湾 若开盆地 上新统 重力流 异重流 沉积模式 储集层 油气勘探
下载PDF
枣北地区火山岩油藏勘探历程及开发实践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振升 陈智宇 +2 位作者 王书香 苏俊 胡瑞波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5-58,共4页
应用二维地震高分辨率处理、岩心精细描述与系列分析、测井单井解释、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储层横向预测与含油气检测、综合油藏描述及火山岩工程工艺等多项技术,对黄骅坳陷枣北地区火山岩油藏的勘探历程及开发实践进行了研究;对该油藏在... 应用二维地震高分辨率处理、岩心精细描述与系列分析、测井单井解释、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储层横向预测与含油气检测、综合油藏描述及火山岩工程工艺等多项技术,对黄骅坳陷枣北地区火山岩油藏的勘探历程及开发实践进行了研究;对该油藏在不同勘探、开发阶段的技术应用情况及勘探研究思路进行了论述。针对其油藏特征,采用掺水降粘、加深泵挂及酸化等工艺改善开发效果,为类似油藏的勘探,开发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北地区 火山岩油藏 勘探历程 开发 黄骅坳陷
下载PDF
埕北断阶带油气成藏条件与模式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吴雪松 赵仕民 +4 位作者 肖敦清 苏俊 汪新兰 孙伟红 刘安元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2-371,共10页
黄骅坳陷埕北断阶带具有含油气目的层多,油气藏类型多样,纵向叠置、平面连片,油气复式聚集的特点。油气藏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为:充足的油气源、良好储集条件和储盖组合、基岩潜山背景下的断阶构造、长期继承性发育的断层等,其中,断层和... 黄骅坳陷埕北断阶带具有含油气目的层多,油气藏类型多样,纵向叠置、平面连片,油气复式聚集的特点。油气藏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为:充足的油气源、良好储集条件和储盖组合、基岩潜山背景下的断阶构造、长期继承性发育的断层等,其中,断层和盖层是控制油气纵向成藏的关键因素;基岩潜山背景下断阶构造和输导体系是控制油气横向成藏的主导因素。油气富集规律为:平面上,油气沿近东西、北东向主断裂展布;纵向上,油气自北向南、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储层厚度和物性以及砂体类型控制油气富集程度;圈闭的位置与砂体形态控制油气藏的厚度与含油范围;泥岩盖层控制了油气富集的层位;复式输导体系决定了不整合面上下是油气富集的有利部位;埕北断阶断裂、不整合面及砂岩输导层三者不同的配置关系,构成了研究区多种油气运聚方式,其中"多"字型成藏模式(即阶梯状输导成藏模式)是研究区的主导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油气藏 富集规律 成藏模式
下载PDF
西非Termit叠合裂谷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及控藏机理 被引量:10
12
作者 周立宏 汤戈 +5 位作者 苏俊 孙志华 史卜庆 钱茂路 陈长伟 楼达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9-140,共12页
基于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充分应用钻井与地震资料,开展Termit叠合裂谷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及其控藏机理研究。研究表明:Termit盆地主要经历3大构造沉积演化阶段:(1)早白垩世裂谷期,以湖泊、三角洲沉积为主;(2)晚白垩世坳陷期,以浅海、三角洲... 基于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充分应用钻井与地震资料,开展Termit叠合裂谷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及其控藏机理研究。研究表明:Termit盆地主要经历3大构造沉积演化阶段:(1)早白垩世裂谷期,以湖泊、三角洲沉积为主;(2)晚白垩世坳陷期,以浅海、三角洲和远岸水下扇沉积为主,发育主力烃源岩;(3)古近纪裂谷期,以短轴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为主,发育主力储集岩与区域性盖层。构造沉积演化控制了生、储、盖层,断裂体系及构造圈闭的展布,决定了盆地油气的空间分布:(1)沉积演化控制了生、储、盖层分布,形成了上、中、下3套成藏组合,控制了油气纵向分布;(2)构造演化控制了输导体系和构造圈闭分布,形成了多个复杂构造带,控制了油气平面分布;(3)沉积相带控制储集砂体微观结构及宏观展布规律,控制了油气富集程度。综合地质研究成果,建立叠合裂谷复合油气成藏模式,明确白垩系—古近系下一步勘探领域,有效指导盆地油气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非 Termit盆地 叠合裂谷盆地 构造沉积演化 控藏机理
原文传递
走滑断裂作用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以歧口凹陷新生代断裂为例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芝尧 苏俊 +1 位作者 钱茂路 刘志英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1年第4期35-40,共6页
大港油田的歧口富油气凹陷形成于新生代右旋张扭应力背景下,发育北北东—北东向和北北西—东西向为主的2组断裂带,并伴生有雁行模式的帚状断裂。走滑断裂作用引起断块走滑位移量变化,使得拉张断陷作用和挤压抬升作用并存,导致沉积中心... 大港油田的歧口富油气凹陷形成于新生代右旋张扭应力背景下,发育北北东—北东向和北北西—东西向为主的2组断裂带,并伴生有雁行模式的帚状断裂。走滑断裂作用引起断块走滑位移量变化,使得拉张断陷作用和挤压抬升作用并存,导致沉积中心由凹陷外区向凹陷内区迁移,且与凹陷外区抬升、侵蚀作用同时发生,形成"凹中隆"的模式,易于形成自生自储油气藏。由走滑断裂作用形成的断裂坡折带,构成古构造单元和沉积相域的分界,并控制着沉积体系的总体展布。该文应用层序地层学的沉积体系域概念,将走滑断裂控制的沉积相类型,归为一个体系域进行分析,论述了歧口凹陷陡坡带、缓坡带、洼陷带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结果表明,走滑断裂控制着岩性-构造圈闭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沉积体系 有利区带 岩性油气藏 歧口凹陷
下载PDF
歧口凹陷湖盆特征及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苏俊 赵厚祥 +4 位作者 钱茂路 李红星 于超 魏永生 刘安元 《新疆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3-386,共4页
通过分析歧口凹陷湖盆基本特征,剖析构造断裂演化与油气成藏关系,探索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歧口凹陷湖盆自古近纪一新近纪经历了断陷期、断坳转换期、拗陷期三大演化阶段,现今表现为多隆多凹、盆岭相间的分布特征.受区域构造应力场... 通过分析歧口凹陷湖盆基本特征,剖析构造断裂演化与油气成藏关系,探索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歧口凹陷湖盆自古近纪一新近纪经历了断陷期、断坳转换期、拗陷期三大演化阶段,现今表现为多隆多凹、盆岭相间的分布特征.受区域构造应力场及幕式演化影响,湖盆断裂以NE、近EW向为主,主断裂以侧接、转换为特色.凹陷主要发育潜山构造带、断阶构造带、盖层滑脱型断裂构造带,不同构造带油气成藏模式富集特点差异明显.根据断裂构造与油气成藏关系,认为海陆调解带裂缝油气藏的勘探、远源缓坡区沿断裂构造脊的中浅层勘探及大断裂控制的"Y"字型浅层构造及两侧火成岩勘探是下步工作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口凹陷 构造演化 断裂构造脊 油气成藏
下载PDF
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地质特征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亚光 苏俊 +1 位作者 朱银霞 李宏军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64-266,286,共4页
千米桥潜山凝析气田是我国东部地区近年发现的大型气田。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是一个以中高凝析油含量和饱和型凝析气藏为主体的复合气藏。该气藏的构造为道冲构造侵蚀而成的残丘山,储集体为奥陶系碳酸盐岩溶蚀缝洞孔体系,流体呈层状分布... 千米桥潜山凝析气田是我国东部地区近年发现的大型气田。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是一个以中高凝析油含量和饱和型凝析气藏为主体的复合气藏。该气藏的构造为道冲构造侵蚀而成的残丘山,储集体为奥陶系碳酸盐岩溶蚀缝洞孔体系,流体呈层状分布(集中分布于奥陶系峰峰组和上马家沟组上段)。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温度高,压力系统正常,处于封闭水文地质体系中(无活跃边、底水),具有弹性气驱生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米桥潜山 凝析气藏 地质特征 逆冲构造 碳酸盐岩储层 压力系统
下载PDF
黄骅坳陷孔西潜山推覆构造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10
16
作者 邓清禄 韦必则 +3 位作者 杜国银 王占岐 肖敦清 苏俊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23-227,共5页
印支-燕山期的推覆构造在华北地台的北缘、南缘及内部台褶带都已有发现,但在地台东部广大的盆地地区,至今未见有报道。本文通过地震剖面解释、钻孔资料等研究,厘定了黄骅坳陷孔西潜山推覆构造,并分析认为郯庐断裂带的左行剪切运动... 印支-燕山期的推覆构造在华北地台的北缘、南缘及内部台褶带都已有发现,但在地台东部广大的盆地地区,至今未见有报道。本文通过地震剖面解释、钻孔资料等研究,厘定了黄骅坳陷孔西潜山推覆构造,并分析认为郯庐断裂带的左行剪切运动为其发生、发展的动因模式。这一发现对指导黄骅坳陷及临近盆地基底中进一步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覆构造 油气勘探 石油地质
下载PDF
黄骅坳陷奥陶系碳酸盐岩基本生烃特征 被引量:7
17
作者 岳云福 于学敏 +2 位作者 何咏梅 苏俊 王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8-60,共3页
黄骅坳陷奥陶系碳酸盐岩厚度大,从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丰度、热演化特征等方面评价其基本生烃条件,认为有机质类型好,由于热演化程度较高,残余有机质平均丰度不很高。对系统取样井的奥陶系样品分析结果,其残余有机碳含量大于0.3%的样品... 黄骅坳陷奥陶系碳酸盐岩厚度大,从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丰度、热演化特征等方面评价其基本生烃条件,认为有机质类型好,由于热演化程度较高,残余有机质平均丰度不很高。对系统取样井的奥陶系样品分析结果,其残余有机碳含量大于0.3%的样品占49%,大于0.4%的样品占32%,若恢复其原始有机碳丰度,其值会更高。据此判断黄骅坳陷应存在较好的奥陶系碳酸盐岩生烃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奥陶系 碳酸盐岩 有机质丰度 热演化 油源对比
下载PDF
歧口凹陷歧深地区沙三段沉积体系演化特征及沉积模式 被引量:7
18
作者 杜民 苏俊 +2 位作者 陆永潮 陈雷 帅庆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9-148,共10页
通过岩心观察结果,结合钻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对歧深地区沙三段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三段主要发育4种沉积体系,即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水下扇沉积体系、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以单井沉积研究为基础,参... 通过岩心观察结果,结合钻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对歧深地区沙三段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三段主要发育4种沉积体系,即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水下扇沉积体系、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以单井沉积研究为基础,参考地震相与属性分析,同时结合砾岩厚度图、含砂率图及累计砂厚度图,编制了沙三段的沉积体系分布图,再现了歧深地区沙三段各层段的沉积体系空间展布特征。研究得出:歧深地区主要物源来自南部周清庄、西北部沈清庄及北部小站—葛沽;从盆缘至凹陷中心,研究区沙三段沉积体系分布属传统断陷湖盆充填模式,但以发育大规模远岸水下扇沉积为典型特征;歧深地区不同类型的构造-古地貌控制着沉积体系类型及其展布特征,而断层转换带则影响着沉积砂体的再分配。远岸水下扇的浊流水道为研究区最有利的储集相带,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次之,而扇三角洲前缘的河口坝及水下河道砂体再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体系 沉积模式 沙三段 歧深地区
下载PDF
泥岩底辟成因及对油气成藏的影响——以尼日尔Termit盆地底辟区为例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芝尧 钱茂路 +3 位作者 苏俊 刘志英 王瑀 汤戈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9-45,共7页
底辟多为受断层影响的次生底辟,而尼日尔Termit盆地早期断层不发育,同生底辟现象明显。通过实验模拟证实研究区泥岩底辟形成机理为:区域应力场压性分量为主动力,挤压塑性层上拱,再辅以不均匀负荷两侧挤压造成。根据受力类型及所处构造位... 底辟多为受断层影响的次生底辟,而尼日尔Termit盆地早期断层不发育,同生底辟现象明显。通过实验模拟证实研究区泥岩底辟形成机理为:区域应力场压性分量为主动力,挤压塑性层上拱,再辅以不均匀负荷两侧挤压造成。根据受力类型及所处构造位置,将研究区底辟分为坡折—挤压型、低凸—引张差异负荷型和凹陷—差异负荷型。泥岩底辟对油气成藏的影响主要为:1欠压实高压泥岩具有生烃潜力,在达到生烃门限后,可以生烃;2底辟上拱改善了油气垂向运移能力,产生的微裂缝利于高压流体排出;3泥岩底辟形成的圈闭主要为辟顶背斜和辟边岩性遮挡圈闭;4坡折带的中斜坡临近生烃凹陷,砂体条件优越,该部位底辟形成的圈闭为油气的有利聚集区。勘探实例表明:在底辟活动程度最强的东部坡折带,靠近Moul凹陷一侧的下组合探井,试油均获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底辟 成因机理 模型 油气成藏 Termit盆地
下载PDF
黄骅坳陷枣北地区沙三段火山岩油藏储层特征 被引量:7
20
作者 束景锐 肖敦清 苏俊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5,共5页
方法在岩石、岩相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黄骅坳陷枣北地区沙三段火山岩油藏的储集空间类型和分布特点进行研究。目的寻找储层中油气聚集规律。结果本区火山岩主要有玄武岩、玄武质火山碎屑岩、沉积火山碎屑岩和辉绿翁岩四大类;岩相为溢... 方法在岩石、岩相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黄骅坳陷枣北地区沙三段火山岩油藏的储集空间类型和分布特点进行研究。目的寻找储层中油气聚集规律。结果本区火山岩主要有玄武岩、玄武质火山碎屑岩、沉积火山碎屑岩和辉绿翁岩四大类;岩相为溢流相、爆发相、火山沉积相及次火山岩相;储集空间为孔隙和裂缝;储层类型为宏观孔缝型、微细孔缝型、孤立气孔型和裂缝型。结论储集空间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分布;油气主要聚集于溢流相玄武岩宏观孔缝型储层中,火山碎屑岩、沉凝灰岩中发育的微细孔缝型储层亦是重要的含油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油藏 储集层 岩石类型 岩相特征 坳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