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37例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志权 闵敏 +2 位作者 苏以林 曾雄 陈家鸣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42-643,共2页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及相关问题。方法收治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37例(39足),按照Senders分型:Ⅱ型16足,Ⅲ型21足,Ⅳ型2足,采用改良跟外侧"L"形入路,骨折复位后选择合适的钛钢板内固定,骨缺损...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及相关问题。方法收治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37例(39足),按照Senders分型:Ⅱ型16足,Ⅲ型21足,Ⅳ型2足,采用改良跟外侧"L"形入路,骨折复位后选择合适的钛钢板内固定,骨缺损区>2 cm3者,行自体髂骨取骨植骨术。结果 34例患者得到13~24个月的随访。术后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估,总体优良率82.9%。结论改良跟外侧"L"型入路是手术治疗复杂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良好入路方法;选择合适的钢板固定,必要的关节面下植骨支撑能最大限度减少骨折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内跟骨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植骨
下载PDF
严重肢体损伤截肢与保肢三种评分方法比较 被引量:16
2
作者 苏以林 徐琳峰 王钢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 比较肢体损伤综合征指数(mangled extremity syndrome index,MESI)、肢体严重损伤严重度评分(mangled extremity severity score,MESS)、截肢指数(limb salvage index,LSI)三种评分方法在判断严重肢体损伤截肢与保肢中的价值... 目的 比较肢体损伤综合征指数(mangled extremity syndrome index,MESI)、肢体严重损伤严重度评分(mangled extremity severity score,MESS)、截肢指数(limb salvage index,LSI)三种评分方法在判断严重肢体损伤截肢与保肢中的价值.方法 对两所医院近8年来收治的353例严重肢体损伤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包括95例截肢,258例保肢.应用三种评分方法评分,通过接收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找到截断点检验其判别能力.结果 三种评分均值在截肢和保肢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ESI、MESS、LSI三种评分方法的截断点分别为≥20分、≥7分、≥6分,灵敏度为89.47%、85.26%、83.15%,特异度为100%、96.89%、96.12%,符合率为97.16%、93.76%、92.63%,ROC曲线下面积为0.924,0.905,0.861.结论 三种评分方法对严重肢体损伤早期截肢与否均有较好预测能力,但MESI的预测能力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肢 创伤性 四肢 创伤和损伤
原文传递
Stoppa入路在骨盆与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苏以林 闵敏 +2 位作者 冯耀华 麦校添 王钢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87-691,共5页
Judet等于1960年开始将髂腹股沟入路应用于髋臼骨折的治疗,并于1964年对髋臼骨折的分型及治疗方案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经过创伤骨科医生的广泛应用,目前已成为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中耻骨上支骨折和髋臼前方骨折的经典手术入路。该入路能... Judet等于1960年开始将髂腹股沟入路应用于髋臼骨折的治疗,并于1964年对髋臼骨折的分型及治疗方案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经过创伤骨科医生的广泛应用,目前已成为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中耻骨上支骨折和髋臼前方骨折的经典手术入路。该入路能充分显露前柱前壁、方形区表面及耻骨上下支区域的术野,同时不干扰髋关节外展肌,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腹股沟入路 髋臼骨折 治疗方案 骨盆骨折 应用 髋关节外展肌 耻骨上支 骨科医生
原文传递
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苏以林 《实用全科医学》 2004年第4期357-358,共2页
关键词 皮肤撕脱伤 临床治疗 皮瓣移植 皮片移植 病理学
下载PDF
骨盆髋臼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7
5
作者 苏以林 王钢 王瑞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6-118,共3页
目的建立骨盆髋臼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10年来94例骨盆髋臼骨折手术病历资料完整病例,选择与并发症相关生理学及手术严重度评分为变量,以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其回归系数,建立其并发症发生概率预测模型... 目的建立骨盆髋臼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10年来94例骨盆髋臼骨折手术病历资料完整病例,选择与并发症相关生理学及手术严重度评分为变量,以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其回归系数,建立其并发症发生概率预测模型,以ROC曲线分析检测其预测价值。结果本组资料数据建立的骨盆髋臼骨折并发症发生概率预测模型为:lnP/(1-P)=-13.83+0.47×PS+0.33×OS(P:预测并发症发生概率;PS:术前生理学评分;OS:手术严重度评分),ROC曲线下面积0.888±0.037、截断点P=37%、灵敏度84.21%、特异度82.14%、符合率82.98%、误判率15.79%及漏判率17.86%。结论本组资料建立的预测模型对骨盆髋臼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有较高的预测能力,可指导临床治疗,降低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模型 骨盆髋臼骨折 并发症发生概率
下载PDF
急诊血管内栓塞救治骨盆骨折大出血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江平 桑显富 +3 位作者 苏以林 余斌 胡岩君 卢伟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8年第3期185-186,共2页
目的:研究经血管内栓塞术在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急救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的致伤因素、伤情程度、伤后至就诊的时间、就诊时的生命体征、创伤评分、就诊至栓塞的时间、盆腔动脉造影、血管内栓塞结果、预... 目的:研究经血管内栓塞术在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急救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的致伤因素、伤情程度、伤后至就诊的时间、就诊时的生命体征、创伤评分、就诊至栓塞的时间、盆腔动脉造影、血管内栓塞结果、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院前失血过多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紧急盆腔血管造影血管内栓塞止血是骨盆骨折大出血的安全、迅速、有效的急救止血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出血 动脉造影 血管栓塞
下载PDF
微创双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5
7
作者 徐琳峰 苏以林 闵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1期162-163,共2页
目的:观察微创双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组27例患者均采用微创双小切口手术方式;对照组25例患者采用手法按摩、理疗及药物治疗等。结果:研究组27例患者的症状完全消失,均未伤及血管、神经、肌腱,无血肿、无弓弦状畸... 目的:观察微创双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组27例患者均采用微创双小切口手术方式;对照组25例患者采用手法按摩、理疗及药物治疗等。结果:研究组27例患者的症状完全消失,均未伤及血管、神经、肌腱,无血肿、无弓弦状畸形等,术后中指指腹两点辨别觉恢复正常,4例术前大鱼际肌严重萎缩的患者,肌肉萎缩症状明显改善,拇指对掌功能恢复,捏力和握力与对侧比较无差别,无一例患者留有瘢痕、疼痛及神经血管并发症。研究组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微创双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切口小、创伤小,腕管横韧带切除松解彻底,且暴露充分,直视空间大,有效避免了对神经、肌腱、血管的损伤,术后不留瘢痕,效果明显,取得了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 微创 双小切口
下载PDF
探讨临床带教中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5
8
作者 苏以林 闵敏 冯耀华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第5期96-97,共2页
基于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现实,结合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阐述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分析国内外医患沟通教育现状,探讨在临床带教中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以期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
关键词 医患沟通能力 医学教育 临床带教
下载PDF
改良生理学和手术严重度评分系统预测骨盆髋臼骨折手术并发症发生概率的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苏以林 王钢 李江平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01-304,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生理学和手术严重度评分系统(POSSUM评分系统)预测骨盆髋臼骨折手术并发症发生概率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6年5月94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情况,我们按照骨科及骨盆髋臼骨折的特点对POS... 目的探讨改良生理学和手术严重度评分系统(POSSUM评分系统)预测骨盆髋臼骨折手术并发症发生概率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6年5月94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情况,我们按照骨科及骨盆髋臼骨折的特点对POSSUM评分系统进行改良:将手术严重度指标中以手术入路代替腹膜污染;将多种手术同时进行改为手术持续时间;将合并伤代替癌症;将手术大小和手术类型按照骨科手术特点进行4级制进行评分。应用POSSUM评分系统预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比较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间各评分的差异。画出ROC曲线,描述符合程度,评价预测能力,确定截断点。结果并发症组38例,平均生理学评分17.26±2.84,平均手术严重度评分19.50±5.14,平均年龄(34.50±12.05)岁,伤后至手术时间(21.05±25.09)d;无并发症组56例,平均生理学评分16.04±2.77,平均手术严重度评分13.00±3。81,平均年龄(36.40±11.36)岁,伤后至手术时间(18.09±27.20)d。应用改良POSSUM评分系统评估:并发症组生理学评分、手术严重度评分均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组年龄、外伤至手术时间与无并发症组比较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POSSUM评分系统预测并发症发生概率P:43%为截断点,灵敏度(SE)=73.68%,特异度(SP)=80.36%,符合率为77.66%,ROC曲线面积为0.856。结论改良POSSUM评分系统可用来准确预测骨盆髋臼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本评分系统可对患者术前的危重程度进行评价,当得分超过截断点时手术风险过大,不能耐受手术,需进行对症治疗或选择微创手术,待评分降至截断点范围内再行手术治疗,降低手术风险,确保手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髋臼 骨折 评价研究 并发症
原文传递
经骶髂关节置入S1椎弓根螺钉的数字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苏以林 闵敏 +2 位作者 李志权 徐琳峰 王钢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10-414,共5页
目的利用数字技术对骨盆后环结构进行解剖学测量,为经骶髂关节置入S1椎弓根螺钉固定提供临床解剖学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共68例成人骨盆(136个半骨盆)的16排螺旋CT扫描数据,利用Mimics其所长10.01软件重建骨盆... 目的利用数字技术对骨盆后环结构进行解剖学测量,为经骶髂关节置入S1椎弓根螺钉固定提供临床解剖学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共68例成人骨盆(136个半骨盆)的16排螺旋CT扫描数据,利用Mimics其所长10.01软件重建骨盆三维模型,模拟骶髂螺钉内固定。利用软件自带测量工具测量S1椎弓根宽度、高度、进钉点的位置、进钉方向,以及螺钉的长度和直径,并比较男女性、左右侧及〈50岁年龄组与≥50岁年龄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S1椎弓根宽度、高度平均分别为(21.17±2.69)、(23.65±2.70)mm。螺钉进钉点位于髂后上棘和髂前上棘连线前3/4或后1/4点的上方平均(10.90±5.14)mm处,螺钉在冠状面的夹角平均为32.74°±6.34°,螺钉在矢状面的夹角平均为57.08°±6.11°,螺钉长度平均为(75.92±6.82)mm。左、右侧上述测量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之间螺钉在冠状面、矢状面的夹角比较并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0岁年龄组和≥50岁年龄组螺钉进钉点位置及螺钉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测得的S1椎弓根螺钉进钉点位置、螺钉长度及方向等可作为临床手术的参考依据。男女性之间、不同年龄组间上述指标存在一定差异,临床工作中需实行个体化置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骨钉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解剖学
原文传递
髋臼骨缺损结构性植骨的术前数字化设计 被引量:2
11
作者 苏以林 王钢 徐琳峰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7期629-631,共3页
目的探讨髋臼骨缺损结构性植骨术前数字化设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一例左侧髋臼缺损老年女性患者,经16排螺旋CT断层扫描获得的髋臼骨缺损患者的骨盆原始.dicom数据输入Mimics10.0软件重建骨盆三维实体模型,经镜像、3D蒙罩编辑... 目的探讨髋臼骨缺损结构性植骨术前数字化设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一例左侧髋臼缺损老年女性患者,经16排螺旋CT断层扫描获得的髋臼骨缺损患者的骨盆原始.dicom数据输入Mimics10.0软件重建骨盆三维实体模型,经镜像、3D蒙罩编辑等处理,获得结构性植骨骨块的三维实体模型。选择同种异体跟骨,根据三维模型所测量数据切割和修琢植骨块,行缺损区植骨。结果重建的骨盆三维模型逼真,可以多彩、透明和多种组合显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骨缺损部位。结构性植骨块三维立体形态可以逼真显示,并可获得植骨块的各种几何数据。术中植骨块与缺损区吻合好,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结论髋臼骨缺损结构性植骨术前可简便、快捷地建立所需植骨块的数字化模型,且所建模型形态逼真,可以增加植骨块与缺损区的匹配度,提高一次手术的成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 成像 三维 髋臼
原文传递
微创钢板内固定加同侧股骨髁取骨植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2
12
作者 闵敏 苏以林 +1 位作者 冯卓文 徐琳峰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年第S1期84-85,共2页
目的观察微创技术钢板螺钉内固定加同侧股骨髁部取骨植骨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有限的切开复位微创技术并取同侧股骨髁部植骨钢板(锁定钢板、胫骨近端外侧解剖钢板、下肢L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32... 目的观察微创技术钢板螺钉内固定加同侧股骨髁部取骨植骨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有限的切开复位微创技术并取同侧股骨髁部植骨钢板(锁定钢板、胫骨近端外侧解剖钢板、下肢L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32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8~20个月,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2~20周。术后膝关节功能采用Kolmer评分:优13例,良16例,可3例,优良率为90.6%。结论微创技术钢板螺钉内固定加同侧股骨髁部取骨植骨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能有效的保证骨折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理想,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微创技术 钢板 内固定 植骨
原文传递
微创技术治疗复杂型膝关节周围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麦校添 闵敏 苏以林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第23期8-9,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治疗复杂型膝关节周围骨折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复杂型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39例,以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20例,对照组19例,对照组给予传统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创技术治疗.结果:观...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治疗复杂型膝关节周围骨折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复杂型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39例,以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20例,对照组19例,对照组给予传统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创技术治疗.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手术操作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微创技术对复杂型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治疗效果理想,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使出血量也明显减少,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技术 复杂型膝关节周围骨折 并发症
原文传递
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效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麦校添 苏以林 曾雄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4年第4期131-132,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105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52例与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治疗,治疗组采用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围术... 目的:探讨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105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52例与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治疗,治疗组采用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Matta评分与Majeed功能评分。结果:治疗组各项围术期指标、Matta评分及Majeed功能评分的优良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临床效果好,术中创伤小,患者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 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 疗效
原文传递
治疗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麦校添 苏以林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第11期50-51,共2页
目的:研究严重性多发性骨关节创伤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12月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患者60例,依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外固定治疗.分析2组... 目的:研究严重性多发性骨关节创伤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12月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患者60例,依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外固定治疗.分析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患者采用外固定架手术治疗方案,应用价值优异,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 临床疗效 观察 外固定架 内固定
原文传递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并植骨治疗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
16
作者 李志权 苏以林 +2 位作者 闵敏 冯卓文 麦校添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9期5-7,共3页
目的总结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治疗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38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骨缺损病例同时行植骨术。结果 33例获得12~24个月随访,平均18个月,全部病例均在4个月内骨折愈合,无深部感染及内固定失败。按San... 目的总结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治疗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38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骨缺损病例同时行植骨术。结果 33例获得12~24个月随访,平均18个月,全部病例均在4个月内骨折愈合,无深部感染及内固定失败。按Sanders膝关节评分法评定结果为优15例,良12例,可6例,总优良率81.8%。结论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应根据骨折类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充分植骨能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同时应注意患肢解剖力线的恢复,此二者是获得术后良好膝关节功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骨折 内固定 植骨
下载PDF
髌韧带断裂修复与重建治疗体会 被引量:1
17
作者 苏以林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4年第3期37-37,共1页
目的 探讨髌韧带断裂手术修复方法。方法 对收治的 12例新鲜性和陈旧性髌韧带断裂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并进行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均采用钢丝减张一期手术完成修复与重建 ,随访 6月至 1年 ,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髌韧带断裂可在钢丝减张... 目的 探讨髌韧带断裂手术修复方法。方法 对收治的 12例新鲜性和陈旧性髌韧带断裂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并进行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均采用钢丝减张一期手术完成修复与重建 ,随访 6月至 1年 ,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髌韧带断裂可在钢丝减张下一期完成修复与重建 ,新鲜性断裂需尽早直接对端缝合 ,若碎裂、缺损或陈旧性断裂需行半腱肌腱、髂胫束条重建。无需术前行髌骨牵引 ,手术操作简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韧带断裂 韧带修复 韧带重建 外科治疗 手术方法
下载PDF
Ender氏钉内固定治疗股骨下段骨折
18
作者 苏以林 《中华医学全科杂志》 2004年第2期46-46,共1页
股骨下段解剖复杂,自股骨中段开始骨髓腔由细变为粗大,骨折治疗比较困难,常造成内固定不稳定,并引起伸膝装置粘连等并发症。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采用Ender氏钉内固定治疗股骨下段骨折,于1997.2~2002.10月共治疗18例病人,取得了... 股骨下段解剖复杂,自股骨中段开始骨髓腔由细变为粗大,骨折治疗比较困难,常造成内固定不稳定,并引起伸膝装置粘连等并发症。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采用Ender氏钉内固定治疗股骨下段骨折,于1997.2~2002.10月共治疗18例病人,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ER氏钉 内固定 手术治疗 股骨下段骨折 适应症
下载PDF
外伤性脑腔隙梗死的临床诊治分析
19
作者 苏以林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4年第19期2576-2576,共1页
目的 阐述外伤性脑腔隙梗死 (TCLI)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方法。方法 对 2 0 0 0— 2 0 0 3年经治的TCLI 2 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以年轻男性患者发病率高 ,发病时间以受伤至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为伤后 6h~ 14d。预后 :根... 目的 阐述外伤性脑腔隙梗死 (TCLI)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方法。方法 对 2 0 0 0— 2 0 0 3年经治的TCLI 2 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以年轻男性患者发病率高 ,发病时间以受伤至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为伤后 6h~ 14d。预后 :根据格拉斯哥后果分级 ,2 4例中Ⅰ级 2 0例 ,Ⅱ级 3例 ,Ⅲ级 1例 ,无植物生存和死亡病例。结论 对TCLI患者早诊断 ,早治疗 ,早功能锻练 ,是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脑腔隙梗死 影像学检查 格拉斯哥后果分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