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后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13
1
作者 段传志 +6 位作者 吾太华 张炘 赖凌峰 何旭英 李西锋 顾大群 刘彦超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后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出血后的处理措施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自2002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263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分析其栓...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后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出血后的处理措施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自2002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263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分析其栓塞术后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并总结栓塞术后出血的治疗策略,对术后所有出血的患者进行定期临床及影像学随访,评估该治疗策略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共有17例患者发生栓塞术后颅内出血。单次栓塞面积≥36.5%(OR=19.269:95%CI=1.283-289.299,P=0.032)、既往高血压病史(OR=7.962,95%CI=1.121-56.567.P=-0.038)是栓塞术后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单次面积栓塞≥36.5%和既往高血压病史可增加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后颅内出血的风险,术后严格降压至基础血压的2/3且至少72h是减少栓塞术后继发颅内出血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血管内栓塞 术后出血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破裂动脉瘤栓塞术中再破裂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处理方法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炘 段传志 +11 位作者 李铁林 汪求精 龙霄翱 罗斌 Tamrakar Karuna 何旭英 李西峰 刘晓平 权涛 顾大群 赖凌峰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7-32,共6页
目的 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术中再破裂(IPR)的危险因素、破裂后的处理方法,评估术后临床效果,为今后术前评估IPR的风险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IPR的治疗策略提供经验性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1 628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资料,采用Logistic... 目的 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术中再破裂(IPR)的危险因素、破裂后的处理方法,评估术后临床效果,为今后术前评估IPR的风险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IPR的治疗策略提供经验性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1 628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破裂动脉瘤IPR的危险因素,并总结IPR的治疗策略,术后所有IPR患者定期接受临床及影像学随访,评估该治疗策略的临床疗效.结果 IPR的发生率为0.98%,死亡率为37.50%.存活的10例患者中有8例得益于发生IPR后立即快速完成动脉瘤栓塞以及静脉注射鱼精蛋白中和肝素钠逆转抗凝,2例得益于急诊脑室外引流.但是7例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3例完全康复.微小动脉瘤(直径≤3 mm)( OR 21.086,95% CI 2.009 ~ 221.333,P=0.011)、颅内动脉粥样硬化(OR 39.246,95% CI 2.949~522.373,P=0.005)、FisherⅢ级(OR 127.139,95%CI 3.340~4 839.744,P=0.009)、脑血管痉挛Ⅰ级(OR 111.888,95%CI 4.154 ~3 013.480,P=0.005)和Ⅱ级(OR 93.024,95%CI 5.256~1 646.527,P=0.002)为颅内破裂动脉IPR的危险因素;颈内动脉分叉近端和基底动脉主干处(OR 0.003,95% CI 0.000~0.101,P=0.001)以及Hunt - HessⅡ级(OR 0.003,95% CI 0.000~0.316,P=0.015)为IPR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微小动脉瘤(直径≤3 mm)、颅内动脉粥样硬化、FisherⅢ级以及存在脑血管痉挛(Ⅰ级和Ⅱ级)的患者容易发生IPR;颈内动脉分叉近端和基底动脉主干处以及Hunt - HessⅡ级的动脉瘤较少发生IPR.IPR发生后立即快速完成动脉瘤栓塞,同时予静脉注射鱼精蛋白中和肝素钠逆转抗凝是急诊救治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破裂 术中再破裂 危险因素 处理方法
原文传递
颅后窝血管母细胞瘤MRI分型与手术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左德献 李正阳 +4 位作者 吾太华 马赞 邓少勇 许锡镇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42-44,48,共4页
目的探讨颅后窝血管母细胞瘤MRI分型与手术切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后窝血管母细胞瘤患者MRI分型与手术切除的关系。根据肿瘤MRI影像学特点分为囊壁结节型、囊实型、实体型,依照不同分型设计个体化手术方案... 目的探讨颅后窝血管母细胞瘤MRI分型与手术切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后窝血管母细胞瘤患者MRI分型与手术切除的关系。根据肿瘤MRI影像学特点分为囊壁结节型、囊实型、实体型,依照不同分型设计个体化手术方案切除肿瘤。结果本组患者中囊壁结节型7例、囊实型5例、实体型4例;其中肿瘤位于小脑半球10例,位于小脑蚓部2例,位于延髓背侧面4例;MRI分型与术中所见基本一致,16例患者手术全部切除肿瘤,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者。结论颅后窝血管母细胞瘤MRI分型能反映肿瘤的病理形态及血供,为术前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提供了帮助,降低了手术风险和并发症,提高了颅后窝血管母细胞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后窝 血管母细胞瘤 MRI分型 显微神经外科
下载PDF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罗似亮 吾太华 +5 位作者 邓少勇 李正阳 马赞 许锡镇 左德献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15-819,共5页
目的 探讨影响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8月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脑科医院(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7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65例行全切除或近全切除,19例行大部... 目的 探讨影响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8月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脑科医院(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7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65例行全切除或近全切除,19例行大部分切除,3例行单纯活组织检查.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率的估计,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因素的分析.结果 87例患者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0.0%,5年总生存率为89.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95% CI:1.0 ~ 1.1,P=0.001)、病变部位(OR=12.2,95% CI:1.6 ~92.8,P=0.016)、肿瘤复发(OR=14.8,95% CI:3.2 ~67.7,P=0.001)、肿瘤切除程度(OR =3.7,95% CI:1.2~11.7,P=0.023)与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患者的预后有关.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9岁(OR =2 296.8,95% CI:7.1~742 006.4,P=0.009)和肿瘤复发(OR=14.5,95% CI:1.0 ~ 203.5,P=0.047)为影响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总体预后较好,但年龄≥19岁和(或)肿瘤复发的患者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预后 危险因素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复发
原文传递
脑动静脉畸形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4
5
作者 赖凌峰 段传志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140-142,共3页
脑动静脉畸形(cAVM)是一种发病率高、病因未明的脑血管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头痛、出血、癫癎等神经功能障碍,是中青年致残的主要因素。其发病机制未明,治疗效果欠佳。本文综述与cAVM发生、发展机制相关的增殖性毛细血管病、血流动力学改... 脑动静脉畸形(cAVM)是一种发病率高、病因未明的脑血管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头痛、出血、癫癎等神经功能障碍,是中青年致残的主要因素。其发病机制未明,治疗效果欠佳。本文综述与cAVM发生、发展机制相关的增殖性毛细血管病、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构筑学及与cAVM相关分子、炎症因子、相关基因6个方面的进展,以加强、加深对cAVM的理解,为cAVM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静脉畸形 毛细血管 血液动力学现象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综合征的血管内治疗研究进展
6
作者 葛润泽 冯欣 +5 位作者 李西锋 张炘 黄驰 黄际万 段传志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7-201,共5页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综合征(VBD)是一种罕见且具有挑战性的疾病。VBD主要与酶的作用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密切相关,以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压迫症状、脑积水等临床症状为主要表现。随着VBD治疗实践以及近年来介入技术及材料的发展,VBD的血...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综合征(VBD)是一种罕见且具有挑战性的疾病。VBD主要与酶的作用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密切相关,以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压迫症状、脑积水等临床症状为主要表现。随着VBD治疗实践以及近年来介入技术及材料的发展,VBD的血管内治疗成为焦点。本文围绕近年来VBD的血管内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综合征 研究进展 血管内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
原文传递
28例颅前窝底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正阳 左德献 +5 位作者 吾太华 马赞 邓少勇 许锡镇 罗似亮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年第6期423-425,共3页
目的探讨颅前窝底脑膜瘤显微手术方法,并评估3D-CTA的手术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0月显微手治疗的28例颅前窝底脑膜瘤的临床资料,以3D-CTA为导航,根据脑膜瘤与颅骨及周围血管的三维立体关系设计手术入路。结果根据Simp... 目的探讨颅前窝底脑膜瘤显微手术方法,并评估3D-CTA的手术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0月显微手治疗的28例颅前窝底脑膜瘤的临床资料,以3D-CTA为导航,根据脑膜瘤与颅骨及周围血管的三维立体关系设计手术入路。结果根据Simpson分级:Ⅰ、Ⅱ级全切除24例,次全切除4例。除1例术后早期死亡外,27例术后随访10~56月,复查颅脑MRI无脑膜瘤复发;2例有癫痫,1例短暂尿崩;15例视力好转,2例术前单眼失明无恢复,1例术前单侧眼有光感术后该侧眼失明;23例恢复工作,4例生活可自理。结论根据颅前窝底脑膜瘤发生部位和扩展范围,以3D-CTA为导航选择手术入路和手术方法,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颅前窝底 手术入路 显微手术 3D-CTA
下载PDF
上矢状窦中后1/3窦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3
8
作者 左德献 吾太华 +5 位作者 罗似亮 李正阳 马赞 邓少勇 许锡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16期1832-1836,共5页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上矢状窦中后1/3窦旁脑膜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外科手术治疗38例上矢状窦中后1/3窦旁脑膜瘤的影像资料、手术方法和手术效果。结果 SimpsonⅠ级切除5例,Ⅱ级切除24例,Ⅲ级切除5例,Ⅳ级切除4例,...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上矢状窦中后1/3窦旁脑膜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外科手术治疗38例上矢状窦中后1/3窦旁脑膜瘤的影像资料、手术方法和手术效果。结果 SimpsonⅠ级切除5例,Ⅱ级切除24例,Ⅲ级切除5例,Ⅳ级切除4例,无死亡病例,4例肿瘤SimpsonⅣ级切除病人术后行放疗。全部病人术后均获随访,时间6~50个月,18例恢复工作。1例SimpsonⅣ切除病人术后3a肿瘤复发再次手术。结论术前充分的影像学评估,妥善处理受累矢状窦,保护好重要皮层引流静脉和功能区脑组织,是提高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矢状窦 脑膜瘤 引流静脉 功能区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支架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赖凌峰 段传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05-508,共4页
随着颅内专用支架种类的增多及技术水平的迅速发展,使用支架辅助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已经越来越普遍。尤其是在颅内复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中.支架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综述了临床上几种常见颅内支架的结构特点、各自在颅内... 随着颅内专用支架种类的增多及技术水平的迅速发展,使用支架辅助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已经越来越普遍。尤其是在颅内复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中.支架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综述了临床上几种常见颅内支架的结构特点、各自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情况及存在的不足,概括性地描述了正在研究阶段的新型支架和未来颅内支架发展的趋势,为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中支架的选择提供参考,并对未来新型支架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支架 血管内治疗 颅内动脉瘤
下载PDF
复发性家族性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附13例报告)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炘 段传志 +8 位作者 李铁林 何旭英 李西峰 Tamrakar Karuna 罗斌 龙霄翱 顾大群 赖凌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78-381,共4页
家族性颅内动脉瘤(familial intracranial aneurysm,FIA)被认为是一种与遗传有关的先天性疾病。与散发颅内动脉瘤相比,FIA破裂率高。随访研究发现,在复发动脉瘤患者中,30%的患者其家族中有一个或多个家族成员出现过动脉瘤性蛛网... 家族性颅内动脉瘤(familial intracranial aneurysm,FIA)被认为是一种与遗传有关的先天性疾病。与散发颅内动脉瘤相比,FIA破裂率高。随访研究发现,在复发动脉瘤患者中,30%的患者其家族中有一个或多个家族成员出现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甚至存在2次以上的动脉瘤复发。回顾分析1999年3月至2010年7月,我院神经外科13例复发性FIA的诊治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家族性颅内动脉瘤 复发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老年人脑动静脉畸形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赖凌峰 +4 位作者 顾大群 张炘 何旭英 李西锋 段传志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0-274,共5页
目的加深临床医务工作者对老年人脑动静脉畸形临床特点的认识,为进一步指导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511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中28例老年(≥60岁)患者的... 目的加深临床医务工作者对老年人脑动静脉畸形临床特点的认识,为进一步指导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511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中28例老年(≥60岁)患者的临床表现、血管构筑特征、病灶部位及治疗方式、结果等临床资料。结果老年人脑动静脉畸形的发病率约占同期脑动静脉畸形发病率的5.4%,其中男性稍多于女性,平均年龄(62.25±3.46)岁,主要表现为出血20例、癫痫4例、头痛2例、面肌痉挛1例、双耳耳鸣1例;病灶位于幕上22例,幕下6例;畸形血管团〈3cm11例、3~6cm16例、〉6cm1例;位于功能区21例、非功能区7例;深静脉引流15例、双向引流1例、浅静脉引流11例;Spetzeler-Martin分级I级1例、Ⅱ级7例、Ⅲ级13例、Ⅳ级6例、V级1例。27例经手术切除、栓塞等治疗后,症状较前明显改善;1例治疗效果欠佳。结论老年人脑动静脉畸形发病率较低,畸形破裂出血仍为其较常见临床表现,病灶多位于幕上,积极治疗(手术切除、栓塞、放射治疗等1有症状患者可明显改善其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颅内动静脉畸形 临床特点
原文传递
蒸汽塑形对微导管末端长度变化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彦超 李西锋 +6 位作者 段传志 张炘 何旭英 顾大群 李辉 赖凌峰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33-1135,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常用的Prowler14(P14)、Enchelon 10(E10)和sL103种微导管在蒸汽塑形前后其末端长度的变化,为临床上判断弹簧圈的最佳解脱位置提供参考。方法将Jasper弹簧圈(1D、2D和3D)分别推人P14、E10和SL10450塑形、单弯塑形和... 目的探讨临床常用的Prowler14(P14)、Enchelon 10(E10)和sL103种微导管在蒸汽塑形前后其末端长度的变化,为临床上判断弹簧圈的最佳解脱位置提供参考。方法将Jasper弹簧圈(1D、2D和3D)分别推人P14、E10和SL10450塑形、单弯塑形和双弯塑形前后的三种微导管中,当Jasper弹簧圈的显影点推出微导管近端显影点远端1mln时,测量微导管末端到弹簧圈解脱区近端推送导丝的长度变化。结果3种微导管分别在3种不同角度塑形前后,微导管末端到弹簧圈解脱区近端推送导丝的长度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微导管在塑形后其末段长度均缩短,且微导管末端采用双弯塑形时,其末端平均缩短长度大于单弯塑形和450塑形时的长度,其中45。塑形时其末端缩短长度最小。结论蒸气塑形会引起微导管末端长度变短。在一定范围内,末端塑形弯曲度越大,微导管末端缩短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导管 塑形 Jasper弹簧圈
原文传递
uPAR促进恶性脑膜瘤细胞的侵袭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正阳 吾太华 +5 位作者 郑传红 邓少勇 肖贤军 马赞 左徳献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335-338,343,共5页
目的探索脑膜瘤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表达水平与病理等级间关系;探索uPAR在恶性脑膜瘤中的功能及其机制。方法通过检测各等级脑膜瘤临床标本中uPAR和uPA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量与病理等级间关系。通过体外实验干... 目的探索脑膜瘤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表达水平与病理等级间关系;探索uPAR在恶性脑膜瘤中的功能及其机制。方法通过检测各等级脑膜瘤临床标本中uPAR和uPA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量与病理等级间关系。通过体外实验干扰uPAR表达,观察恶性脑膜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并检测细胞中侵袭相关因子MMP2、MMP9及E-cadherin的表达变化。结果临床标本中脑膜瘤病理等级越高uPAR和uPA的蛋白表达量也越高:在Ⅰ级脑膜瘤组织中均以弱阳性表达为主(uPA占73.30%,uPAR占66.66%);Ⅱ级脑膜瘤组织中均呈弱阳性(uPA占37.50%,uPAR占18.75%)、中阳性(uPA占37.50%,uPAR占43.75%)、强阳性(uPA占25.00%,uPAR占37.50%)均衡表达;Ⅲ级脑膜瘤组织中均以强阳性(uPA占66.6%,uPAR占83.33%)表达为主。干扰uPAR表达后,脑膜瘤细胞侵袭能力明显降低,细胞中侵袭相关因子MMP2、MMP9的蛋白表达也明显降低。结论 uPA-uPAR表达在脑膜瘤中,其表达量与脑膜瘤的恶性等级成正相关;uPAR对恶性脑膜瘤细胞有促侵袭功能,该功能可能通过调控MMP2和MMP9的表达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侵袭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下载PDF
脑胶质瘤手术前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变化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判定效果分析
14
作者 李正阳 吾太华 +6 位作者 左德献 邓少勇 许锡镇 马赞 罗似亮 梅良奎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30期43-44,共2页
目的对脑胶质瘤患者在手术前后测定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的变化情况,并对其临床预后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90例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病理分级标准分为高级别组(46例)和低级别组(44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所有患者手术前后... 目的对脑胶质瘤患者在手术前后测定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的变化情况,并对其临床预后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90例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病理分级标准分为高级别组(46例)和低级别组(44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所有患者手术前后的IGF-Ⅰ指标水平变化情况,以及不同病理分级患者术前IGF-I水平的差异。结果术前,高级别组IGF-Ⅰ水平(627.2±122.8)ng/ml明显高于低级别组的(339.1±86.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0例患者术前IGF-Ⅰ水平为(516.9±94.5)ng/ml,术后IGF-Ⅰ水平为(213.5±55.6)ng/ml,术后患者的IGF-Ⅰ水平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胶质瘤患者IGF-Ⅰ呈现高表达态,且其与疾病严重程度存在关联性,作为判断病情预后的标准,在临床治疗中具有指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预后
下载PDF
18例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后出血分析
15
作者 段传志 +5 位作者 张炘 赖凌峰 何旭英 李西峰 顾大群 刘彦超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9-401,共3页
脑动静脉畸形(AVM)血管内栓塞术后继发颅内出血因其病死率、致残率高而被认为是脑AVM栓塞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8例血管内栓塞治疗后继发颅内出血的脑AV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危险因素并总结相应的处理措施,为今... 脑动静脉畸形(AVM)血管内栓塞术后继发颅内出血因其病死率、致残率高而被认为是脑AVM栓塞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8例血管内栓塞治疗后继发颅内出血的脑AV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危险因素并总结相应的处理措施,为今后预防栓塞术后颅内出血的发生提供经验性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栓塞术后 血管内栓塞治疗 继发颅内出血 血分 脑AVM 临床资料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26例颅后窝脑膜瘤显微外科治疗的效果观察
16
作者 吾太华 李正阳 +4 位作者 左德献 马赞 邓少勇 许锡镇 《当代医学》 2019年第2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颅后窝脑膜瘤显微外科治疗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颅后窝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脑膜瘤完全切除21例,次全切除5例。全部患者经门诊随访8~60个月,平均门诊随访(28±0.5)个月。复查MR... 目的探讨颅后窝脑膜瘤显微外科治疗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颅后窝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脑膜瘤完全切除21例,次全切除5例。全部患者经门诊随访8~60个月,平均门诊随访(28±0.5)个月。复查MRI显示21例脑膜瘤完全切除病例均无肿瘤复发,5例脑膜瘤次全切除病例有2例肿瘤增大,3例无变化。16例恢复工作,5例可做轻工作,4例生活自理,1例需要人照顾。结论颅后窝解剖结构复杂,颅后窝脑膜瘤手术难度大,熟悉颅后窝解剖,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预防和及时处理并发症是提高颅后窝脑膜瘤手术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后窝 脑膜瘤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导线测量超限情境下错误边角确定的设计与实现
17
作者 胡家豪 张爱国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3期37-42,共6页
在进行导线测量时,受仪器、外界环境等观测条件影响测量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而这些错误有可能会导致导线角度闭合差或者全长相对闭合差超限。为了准确找出造成成果超限的观测数据,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计算和分析。为此... 在进行导线测量时,受仪器、外界环境等观测条件影响测量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而这些错误有可能会导致导线角度闭合差或者全长相对闭合差超限。为了准确找出造成成果超限的观测数据,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计算和分析。为此,本文设计和实现了一个在确定导线超限以后,能够快速找出错误转折角或边长等观测数据的应用程序。最后,在IntelliJ IDEA+PostgresSQL数据库的编程环境下,实现了导线测量超限情境下错误边角的快速确定,提升了测绘信息化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线测量 错误边角 IntelliJ IDEA JAVA 数据库
下载PDF
光学二等水准外业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8
作者 张爱国 +3 位作者 李法礼 邓健 黄于同 金新平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42-49,共8页
为了提高光学二等水准测量外业的作业效率、数据准确性,提升外业数据采集的实时性、自动化水平,设计开发一套光学二等水准测量数据采集的在线提交系统。该系统基于Java语言的Spring+SpringMVC+MyBatis(SSM)框架技术,实现Android端手机... 为了提高光学二等水准测量外业的作业效率、数据准确性,提升外业数据采集的实时性、自动化水平,设计开发一套光学二等水准测量数据采集的在线提交系统。该系统基于Java语言的Spring+SpringMVC+MyBatis(SSM)框架技术,实现Android端手机的外业数据采集实时录入、观测数据本地SQLite数据库的存储以及由无线传输方式保存到云端的MySQL数据库。在精密水准控制测量的外业数据采集中的应用表明,该系统在作业效率、数据存储实时性等方面均可取得良好效果,可满足我国大型铁路、公路和其他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对精密工程测量的需求,提升测绘技术服务于社会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采集系统 外业数据 光学二等水准测量 SSM软件框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