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彦浩特石英水平摆倾斜仪地震地球物理短临异常分析
1
作者 叶子青 吴桐 +4 位作者 世兵 李腾宇 邹鑫慈 王鑫 李天凯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4年第2期101-111,共11页
收集并整理2015-2022年巴彦浩特地震台石英水平摆倾斜仪观测资料,选取典型震例,结合观测区域内地震孕育特点,运用小波分析理论方法,系统分析该台地震地球物理短临异常。结果表明,在地震发生前一段时间内,巴彦浩特地震台石英水平摆倾斜... 收集并整理2015-2022年巴彦浩特地震台石英水平摆倾斜仪观测资料,选取典型震例,结合观测区域内地震孕育特点,运用小波分析理论方法,系统分析该台地震地球物理短临异常。结果表明,在地震发生前一段时间内,巴彦浩特地震台石英水平摆倾斜仪NS分量固体潮出现倾斜、阶变、突跳、畸变、扰动变化特征,表明石英水平摆倾斜仪观测数据短临异常映震效果较好,异常持续时间、大小与震级和震中距大小具有相关性,可对阿拉善盟及周边地区形变观测仪器震前短临异常分析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地球物理异常 石英水平摆倾斜仪 小波分析
下载PDF
佳木斯站DSS1型雪深观测仪自动与人工观测对比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褚春燕 世兵 +1 位作者 张宇 孙桂玉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19年第4期8-11,共4页
文章根据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地面新型观测方法和设备业务试点”项目实施方案,2013~2016年在佳木斯站对DSS1型雪深观测仪开展了3a积雪期人工和自动观测数据对比。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客观地评估了自动雪深观测仪的仪器性能及业... 文章根据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地面新型观测方法和设备业务试点”项目实施方案,2013~2016年在佳木斯站对DSS1型雪深观测仪开展了3a积雪期人工和自动观测数据对比。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客观地评估了自动雪深观测仪的仪器性能及业务适用性。结果表明:DSS1型雪深观测仪性能稳定,准确性较高,故障率低,维护维修方便,人机交互界面较好,实现了雪深自动观测、观测资料连续化,测量准确度达到了《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S1型雪深观测仪 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对比分析 误差分析
下载PDF
辽东半岛碧流河口潮间带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规律、环境评价及溯源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宁 张威 世兵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0-70,共11页
为研究碧流河口潮间带的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物质来源及生态环境,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研究区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富集因子评价法结合沉积物粒度特征对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来源进... 为研究碧流河口潮间带的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物质来源及生态环境,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研究区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富集因子评价法结合沉积物粒度特征对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潮间带表层沉积物中Cu,Pb,Zn,Ni和Cr质量含量范围分别为28.80~72.40,24.65~76.88,26.40~135.20,41.08~145.36,97.24~210.80 mg·kg^(-1),平均值分别为42.68,56.21,93.30,99.30,141.46 mg·kg^(-1),其中Cu,Cr平均质量含量达到海洋沉积物标准(GB 8668-2002)Ⅱ类,Pb,Zn平均质量含量达到海洋沉积物标准Ⅰ类.污染评价结果表明,5类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Ni,Pb,Cu,Cr,Zn,且Cu,Zn,Ni,Cr由陆向海整体呈递减趋势,而Pb由陆向海整体呈递增趋势.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结果显示,碧流河口潮间带生态环境较好,主要为轻微污染.重金属来源分析显示,研究区Cu,Zn,Cr为自然来源,Ni,Pb为人为来源.碧流河口重金属除地表径流、沉积物粒径等自然因素控制外,区域内工农业活动、沿海养殖业规模及与燃煤交通等有关的大气沉降等亦对区域内重金属的分布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 污染评价 碧流河
下载PDF
灌浆期低温对三江平原主栽水稻品种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褚春燕 孙桂玉 +3 位作者 世兵 李想 李志宇 董学贤 《现代化农业》 2020年第10期47-49,共3页
以三江平原主栽水稻品种龙粳29、龙粳31和龙粳46为材料,在水稻灌浆期不同时期利用人工气候箱以日平均气温16℃低温水平,对盆栽水稻处理5d,以正常栽培管理的试验材料为对照,分析灌浆期低温胁迫对3个水稻主栽品种碾磨品质、营养品质和RVA... 以三江平原主栽水稻品种龙粳29、龙粳31和龙粳46为材料,在水稻灌浆期不同时期利用人工气候箱以日平均气温16℃低温水平,对盆栽水稻处理5d,以正常栽培管理的试验材料为对照,分析灌浆期低温胁迫对3个水稻主栽品种碾磨品质、营养品质和RVA谱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期不同时期分批低温处理后水稻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均降低,且与对照相比呈显著差异(P<0.05);低温处理后稻米蛋白质含量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增加,食味评分或高或低;RVA谱特征参数因品种差异与对照相比有增有减,但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灌浆前期对碾磨品质和RVA谱特征参数影响最大,灌浆后期低温胁迫对水稻营养品质影响比较大,且3个品种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低温胁迫下龙粳46的碾磨品质、营养品质和RVA谱特征参数与对照相比差异校小,表现出较强的耐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三江平原 灌浆期 低温胁迫 稻米品质
下载PDF
辽东半岛东岸潮间带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分析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威 世兵 李宁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1期6-12,共7页
重金属是近岸海域常见污染物之一,以辽东半岛东岸碧流河口潮间带海域为研究区域,使用WSS重力沉积物采样器,钻取2根柱状样,对该海域沉积物中的7种重金属元素Cu、Pb、Zn、Cr、Ni、Mn、Co的含量、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检测和分析评... 重金属是近岸海域常见污染物之一,以辽东半岛东岸碧流河口潮间带海域为研究区域,使用WSS重力沉积物采样器,钻取2根柱状样,对该海域沉积物中的7种重金属元素Cu、Pb、Zn、Cr、Ni、Mn、Co的含量、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检测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33.86 mg/kg、79.24 mg/kg、82.57 mg/kg、141.14 mg/kg、77.62 mg/kg、952.28 mg/kg、49.09 mg/kg;7种重金属元素的I;平均值分别为1.04(Cu)、0.98(Pb)、-0.32(Zn)、0.89(Cr)、1.29(Ni)、1.02(Mn)、0.93(Co),表明研究区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是主要由Co、Ni、Cu、Pb引起;7种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平均值分别为15.53(Cu)、5.68(Cr)、14.84(Pb)、3.11(Mn)、15.88(Co)、1.21(Zn)和18.91(Ni),72个样品的RI平均值为75.27,所测样品都属于低生态危害。根据地累积指数与潜在生态风险系数评价结果,总体来说碧流河入海口附近海域沉积物生态风险较轻微,研究区重金属的主要来源为工、农业污水和交通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 污染评价 辽东半岛 碧流河口
下载PDF
辽东半岛东岸碧流河口潮间带柱状样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6
作者 张威 世兵 李宁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21年第2期37-44,共8页
粒度是反映沉积动力特征的重要参数。潮间带作为陆地与海洋的过渡地带,其沉积物在输移和沉积过程中记录了丰富的沉积环境信息。在辽东半岛东岸碧流河口口外海滨段潮间带浅滩采取2根柱状样沉积物(BLH1、BLH2)进行粒度分析,通过图解法、... 粒度是反映沉积动力特征的重要参数。潮间带作为陆地与海洋的过渡地带,其沉积物在输移和沉积过程中记录了丰富的沉积环境信息。在辽东半岛东岸碧流河口口外海滨段潮间带浅滩采取2根柱状样沉积物(BLH1、BLH2)进行粒度分析,通过图解法、对比法分析碧流河口潮滩柱状样沉积物粒度变化特征,并指出其环境意义。结果表明:(1)BLH1、BLH2粒度组成相似,均以砂质粉砂与粉砂质砂为主。砂含量均值为40.6%,粉砂含量均值为52.6%,黏土含量均值为6.8%,平均粒径均值为4.7Φ。(2)频率分布曲线主要呈现不对称双峰且偏向粗颗粒一侧,概率累积曲线形态变化相似,跳跃组分含量最高,且跳跃组分还可细分为两段,说明该区域水动力条件较强,沉积环境多变。(3)沉积物粒度自下而上呈现由粗到细的趋势,这可能与碧流河输送的泥沙在河口附近不断淤积并向海推进,导致潮滩高程逐渐升高、水动力逐渐减弱有关,而表层沉积物有粗化现象,可能与辽东半岛沿岸泥沙流及其东北西南向的潮流方向有关。研究区沉积物粒度特征与径流来沙、所在陆源与岛礁基岩风化有关;沉积过程受潮流波浪动力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粒度 沉积环境 辽东半岛 碧流河口
下载PDF
近63年来海拉尔区气候变化特征研究
7
作者 世兵 《青海气象》 2021年第1期58-63,共6页
利用海拉尔气象站1954—2016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观测数据初步分析了海拉尔区近63a来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通过线性趋势法分析气温和降水的总体变化趋势,并应用DPS软件,分别采用M—K检验法以及小波分析模块对气温、降水进行了突变特征和... 利用海拉尔气象站1954—2016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观测数据初步分析了海拉尔区近63a来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通过线性趋势法分析气温和降水的总体变化趋势,并应用DPS软件,分别采用M—K检验法以及小波分析模块对气温、降水进行了突变特征和周期特征分析。结果显示,海拉尔区近63a来平均温度为-1.2℃,倾向率为0.4℃/10a,并且所有季节的平均温度都呈上升趋势,春季升温最为显著。全区的平均降水量为351.8mm,降水有所增加但不明显。气候突变时段多集中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主要表现为上世纪70年代中期的气温和降水量增加突变,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气温减少突变而降水量增加突变为主。气温和降水量都有大致6~8a的周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量 海拉尔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