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全脑照射后早期放射性脑损伤的磁共振波谱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沈海林 沈纪芳 +5 位作者 秦颂兵 唐健 许昌韶 周菊英 刘国强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18-823,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MRS)揭示放射性脑损伤的细胞代谢改变及病理早期动态演变价值。材料与方法将成年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Gy、20Gy、30Gy单次照射组和30Gy分次(每周1次,每次10Gy)照射组,用6MeV电子线作垂直全脑照射,各组大鼠...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MRS)揭示放射性脑损伤的细胞代谢改变及病理早期动态演变价值。材料与方法将成年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Gy、20Gy、30Gy单次照射组和30Gy分次(每周1次,每次10Gy)照射组,用6MeV电子线作垂直全脑照射,各组大鼠于照射后1个月均行MRI及1HMRS检查,分析NAA、Cho和Cr等信号强度改变,以积分面积进行比较,计算NAA/Cr、Cho/Cr和NAA/Cho。各组大鼠在行1HMRS检查后,立即断头处死取大脑后分两侧大脑半球,一侧大脑半球行常规病理HE染色检查,另一侧行电子显微镜检查。结果所有被检查大鼠的大脑MRI均未见异常表现;各照射组大鼠大脑的NAA/Cr、Cho/Cr和NAA/Cr值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用1HMRS来监测大鼠全脑照射后脑组织内的NAA、Cho和Cr的浓度变化,在形态学发生改变之前就可检测出脑组织的代谢异常,并能反映大鼠全脑照射后早期脑组织内超微结构改变,且对放射性脑损伤的病情发展作出准确的估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脑损伤 磁共振成像 质子磁共振波谱 病理学 氮乙酰门冬氨酸 胆碱 肌酸 早期放射性脑损伤 成年SD大鼠 病理对照研究
下载PDF
MRI鉴别诊断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价值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单海荣 《中外医疗》 2018年第21期160-162,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的MRI影像学特征。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该院30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和30例纤维腺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乳腺MRI检查,对比观察两种疾病诊断结果及MRI影像学表现。结果乳腺叶状肿瘤圆...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的MRI影像学特征。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该院30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和30例纤维腺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乳腺MRI检查,对比观察两种疾病诊断结果及MRI影像学表现。结果乳腺叶状肿瘤圆形或类圆形(25.81%)少于纤维腺瘤,乳腺叶状肿瘤T1WI局部点状或斑片状高信号32.26%、T2WI高信号80.65%,II型TIC曲线41.94%,与纤维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4,6.47,3.25,4.83,P<0.05)。结论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的MRI影像存在差异,临床以MRI诊断鉴别两种疾病具有重要影像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叶状肿瘤 纤维腺瘤 MRI 影像学表现
下载PDF
MRI在鉴别乳腺粘液腺癌单纯型与混合型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袁戴海 沈海林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0年第6期1012-1016,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MRI在鉴别乳腺粘液腺癌单纯型与混合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并归纳总结35例乳腺粘液腺癌患者的MRI表现,所有病例都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结果:两种类型的乳腺粘液腺癌在肿瘤形态、肿瘤边缘、ADC值、早期强化率以及腋... 目的:探讨分析MRI在鉴别乳腺粘液腺癌单纯型与混合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并归纳总结35例乳腺粘液腺癌患者的MRI表现,所有病例都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结果:两种类型的乳腺粘液腺癌在肿瘤形态、肿瘤边缘、ADC值、早期强化率以及腋窝淋巴结转移这几者之间有明显差异,而在肿瘤最大径、T1WI信号、T2WI信号、增强方式这几者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MRI成像是一种重要的诊断乳腺疾病的无创性的检查手段,它不仅在在诊断乳腺粘液腺癌中有重要价值,并且对鉴别乳腺粘液腺癌的单纯型及混合型中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液腺癌 乳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单体素和多体素氢质子MRS在脑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沈海林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05年第3期192-195,共4页
磁共振波谱是一种可以检测人体组织内生化代谢产物浓度的无创检查,它的原理包括化学位移和自旋耦合。氢质子磁共振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eopy,1HMRS)的检测方法有单体素、多体素及全范围波谱成像。磁共振波谱对于脑... 磁共振波谱是一种可以检测人体组织内生化代谢产物浓度的无创检查,它的原理包括化学位移和自旋耦合。氢质子磁共振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eopy,1HMRS)的检测方法有单体素、多体素及全范围波谱成像。磁共振波谱对于脑胶质瘤的分级有一定帮助,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价值。我们就磁共振波谱的原理及检测方法、磁共振波谱在脑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波谱 胶质瘤 脑肿瘤
下载PDF
大鼠全脑照射后早期^1HMRS与病理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沈海林 秦颂兵 +3 位作者 唐健 许昌韶 周菊英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827-829,F005,共4页
目的 从病理学角度分析放射性脑损伤早期的质子磁共振波谱 (1HMRS)变化 ,为1HMRS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成熟的SD大鼠 2 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Gy、2 0Gy、30Gy单次照射组和 30Gy分次 (每周 1次 ,每次 10Gy)照射组 ,用 6MeV... 目的 从病理学角度分析放射性脑损伤早期的质子磁共振波谱 (1HMRS)变化 ,为1HMRS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成熟的SD大鼠 2 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Gy、2 0Gy、30Gy单次照射组和 30Gy分次 (每周 1次 ,每次 10Gy)照射组 ,用 6MeV电子线作垂直全脑照射 ,各组大鼠于照射后 1个月均行MRI及1HMRS检查 ,分析氮乙酰门冬氨酸 (NAA)、胆碱 (Cho)和肌酸 (Cr)等信号强度改变 ,以积分面积进行比较 ,计算NAA/Cr、Cho/Cr和NAA/Cho。各组大鼠在行1HMRS检查后 ,立即断头处死取大脑后分两侧大脑半球 ,一侧大脑半球行常规病理HE染色检查 ,另一侧行电子显微镜检查。结果 所有被检查大鼠的大脑MRI均未见异常表现 ;各照射组大鼠大脑的NAA/Cr、Cho/Cr和NAA/Cho值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用1HMRS来监测大鼠全脑照射后脑组织内的NAA、Cho和Cr的浓度变化 ,在形态学发生改变之前就可检测出脑组织的代谢异常 ,并能反映大鼠全脑照射后早期脑组织内超微结构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大鼠 全脑照射 早期 改变 大脑半球 对照组 临床应用 NAA 垂直 代谢异常
下载PDF
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3
6
作者 沈海林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12年第2期113-116,共4页
背景与目的:脑部脉络膜裂囊肿属神经上皮性囊肿,临床上不常见。本文通过探讨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CT和MRI诊断为脉络膜裂囊肿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患者均行CT和MRI检... 背景与目的:脑部脉络膜裂囊肿属神经上皮性囊肿,临床上不常见。本文通过探讨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CT和MRI诊断为脉络膜裂囊肿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患者均行CT和MRI检查,其中增强扫描5例。结果:20例患者均为单发病灶,其中右侧13例,左侧7例,病灶均位于两侧脉络膜裂区。CT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滑的脑脊液样低密度灶,增强扫描无强化。MRI检查表现为长T1长T2脑脊液样信号灶,FLAIR为低信号,在各扫描序列中完全与脑脊液信号同步,病灶周围脑实质无明显异常表现。结论:正确认识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可避免误诊。CT和MRI均可检出脉络膜裂囊肿,但单纯CT检出定位困难,MRI多方位扫描可作出明确诊断并能够与其他囊性病变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裂 囊肿 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分子影像学在神经胶质瘤的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沈海林 《中国肿瘤》 CAS 2006年第3期150-154,共5页
分子影像学是医学影像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学科,利用现有的一些医学影像技术,如核医学(PET)、核磁共振(MRI)和光学成像方法(OCT),对人体内部生理或病理过程在分子水平上进行无损伤的、实时的成像,对神经胶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是分子... 分子影像学是医学影像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学科,利用现有的一些医学影像技术,如核医学(PET)、核磁共振(MRI)和光学成像方法(OCT),对人体内部生理或病理过程在分子水平上进行无损伤的、实时的成像,对神经胶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是分子影像学研究的一大方面,全文就分子影像学的原理及技术、分子影像学在胶质瘤诊疗中的应用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影像学 肿瘤 胶质瘤
下载PDF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的临床与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1
8
作者 沈海林 唐健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28-530,共3页
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PXA)的临床病程、影像特征、病理特征及生物学行为,探讨PXA的临床与影像学诊断的关系。结果:本组肿瘤临床表现以癫痫和头痛为主。CT、MRI示本瘤多发于大脑表浅部位,典型的影像学... 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PXA)的临床病程、影像特征、病理特征及生物学行为,探讨PXA的临床与影像学诊断的关系。结果:本组肿瘤临床表现以癫痫和头痛为主。CT、MRI示本瘤多发于大脑表浅部位,典型的影像学特征为囊性肿瘤伴壁结节形成。病理上肿瘤组织主要由多形性细胞组成,无钙化,乏坏死和核分裂。该瘤存活期长,预后良好。治疗上全切加术后放疗能大大减小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 胶质瘤 星形细胞瘤 影像学特征
下载PDF
双源双能量CT痛风石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吴立伟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7年第3期93-94,共2页
痛风是一种由于嘌呤生物合成代谢增加,尿酸产生过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的代谢性疾病,导致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炎性病变。临床主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及急慢性关节炎,晚期可伴... 痛风是一种由于嘌呤生物合成代谢增加,尿酸产生过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的代谢性疾病,导致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炎性病变。临床主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及急慢性关节炎,晚期可伴有肾脏改变、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等[1,2]。目前,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常规影像检查如X片、CT常规扫描及超声是诊断痛风的重要手段,然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不高,自双源双能量CT(dual-sourceanddual-energycomputedtomography)应用于临床以来,有报道指出该检查能够对尿酸盐结晶存在不同能量的衰减,所以能直接检测尿酸结石并能与其它成分的结石进行鉴别[3~5],故对痛风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价值 双能量CT 痛风石 尿酸盐结晶 高尿酸血症 成像 动脉粥样硬化 尿酸排泄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在胰腺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吉爱兵 +1 位作者 刘怡文 吴立伟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7年第9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可手术切除胰腺癌的CT表现,以降低盲目手术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临床、实验室、影像学检查证实的未能切除的胰腺癌患者CT表现。结果31例患者均见周围血管受侵征象,以肠系膜上静脉最易受侵;13例患者出现周围脏器受侵... 目的探讨不可手术切除胰腺癌的CT表现,以降低盲目手术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临床、实验室、影像学检查证实的未能切除的胰腺癌患者CT表现。结果31例患者均见周围血管受侵征象,以肠系膜上静脉最易受侵;13例患者出现周围脏器受侵,18例出现肝转移和腹水,27例出现淋巴结转移。结论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包括MPR和MIP)为显示胰腺周围血管的较好方法,而胰腺癌不能切除的主要原因为胰腺周围血管受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计算机断层扫描 腹水
下载PDF
乳腺乳头状瘤的无创性影像学表现分析
11
作者 沈海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772-774,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乳腺乳头状瘤的无创性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X线钼靶平片及MRI表现。结果乳腺钼靶平片:9例有异常表现,23例无异常发现。阳性率为28.1%。MRI检查:32例均显示有异常强化... 目的:探讨分析乳腺乳头状瘤的无创性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X线钼靶平片及MRI表现。结果乳腺钼靶平片:9例有异常表现,23例无异常发现。阳性率为28.1%。MRI检查:32例均显示有异常强化病灶,其中诊断为乳头状瘤14例,诊断为其它病变18例。阳性率为100%,正确诊断率为43.8%。结论乳腺钼靶平片结合磁共振检查作为两种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是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有效方法,但应该注意与导管内癌、纤维瘤、单纯导管扩张等其它病变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 乳腺 X线钼靶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MRI在孕中晚期胎儿侧脑室扩张中的临床价值
12
作者 王正阁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17期141-142,共2页
目的:探析MRI诊断孕中晚期胎儿侧脑室扩张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南京市鼓楼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孕中晚期侧脑室扩张胎儿65例为研究对象,均给予MRI诊断,分析胎儿侧脑室扩张严重程度及各脑区双侧表观弥散系数(ADC值)。... 目的:探析MRI诊断孕中晚期胎儿侧脑室扩张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南京市鼓楼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孕中晚期侧脑室扩张胎儿65例为研究对象,均给予MRI诊断,分析胎儿侧脑室扩张严重程度及各脑区双侧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65例胎儿中,轻度侧脑室扩张35例;重度侧脑室扩张30例。重度侧脑室扩张胎儿基底节、枕叶白质、颞叶白质、顶叶白质、额叶白质双侧ADC值均低于轻度侧脑室扩张胎儿,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MRI诊断孕中晚期胎儿侧脑室扩张的价值非常高,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中晚期 胎儿 侧脑室扩张 MRI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方法在评估脑转移瘤放射治疗疗效中的应用
13
作者 沈海林 +3 位作者 王莺 曾从俊 杜红娣 房志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663-665,683,共4页
目的研究CT灌注成像方法在脑转移瘤放射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脑转移瘤病人全脑放射治疗前后分别行常规CT及CT灌注检查,得到TDC曲线,并合成脑血容量(CBV)图、脑血流量(CBF)图以及达峰时间(TTP)图。从灌注图像上... 目的研究CT灌注成像方法在脑转移瘤放射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脑转移瘤病人全脑放射治疗前后分别行常规CT及CT灌注检查,得到TDC曲线,并合成脑血容量(CBV)图、脑血流量(CBF)图以及达峰时间(TTP)图。从灌注图像上测得感兴趣区的CBV、CBF以及TTP值并计算出相对CBV(rCBV)、相对CBF(rCBF)、相对TTP((rTTP)。观察比较20例脑转移瘤患者瘤体实质以及正常脑实质放疗前及放疗后各项CT灌注参数的变化,并比较不同灌注参数的脑转移瘤的放疗疗效。结果放疗前的脑转移瘤瘤体实质区绝大部分均表现为rCBV、rCBF明显升高,rTTP略有降低。20例脑转移瘤放疗后2例体积无明显变化,其余1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积缩小。瘤体实质区的CBF、rCBF、rCBV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CBF低于3.0和rCBF高于3.0的脑转移瘤放疗后的治疗有效率及rCBF下降比率、rCBV下降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者的放疗疗效明显高于前者。结论脑转移瘤的CT灌注图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CT灌注成像方法能有效评价脑转移瘤的放疗疗效,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对不同灌注参数的脑转移瘤进行放疗疗效的预测,rCBF高于3.0的脑转移瘤放疗后疗效比rCBF低于3.0的脑转移瘤放疗后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 脑转移瘤 全脑放疗 放疗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