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女性主义新观察
1
作者 芭芭拉.波洛克 刘英 《世界美术》 CSSCI 2002年第1期11-15,共5页
运用从缝纫到烘焙面粉的所有材料全世界的女性正在对一切形式的极端主义发起进攻——就连最激进的女性主义也是如此。
关键词 萨哈扎·斯卡德 艺术家 女性主义 绘画艺术 艺术形式 艺术创作 艺术作品 艺术评论
原文传递
金钱开始讲汉语 被引量:1
2
作者 理查德.怀恩 克里斯托夫.菲利普 +1 位作者 芭芭拉.波洛克 刘凡 《世界美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7,共6页
中国变成了世界上最炙手可热的当代艺术市场,一时间大量的资金流入中国。巨量资金的流入会对中国艺术家产生哪些影响呢?理查德·怀恩(Richard Vine)、克里斯托夫·菲利普(Christopher Phillips)、芭芭拉·波洛克(Barbara Po... 中国变成了世界上最炙手可热的当代艺术市场,一时间大量的资金流入中国。巨量资金的流入会对中国艺术家产生哪些影响呢?理查德·怀恩(Richard Vine)、克里斯托夫·菲利普(Christopher Phillips)、芭芭拉·波洛克(Barbara Pollack)三位观察家就此问题发表了他们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金钱 中国艺术 资金流入 艺术市场 理查德 菲利普
原文传递
狄安娜·奥哈迪德的雕塑——彩色维纳斯的诞生
3
作者 芭芭拉.波洛克 瑞贝卡.罗伯特孙 艾瑞卡 《美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4-128,共5页
《反义词》这件作品的题目起的非常的恰当,因为在诸多方面它都表现了相互对立的东西——长久与转瞬即逝,易碎与坚固,古老与现代。很明显这个躯体的外壳就是艺术史中所表现的神圣的女人体,但是却具有与之相反的活力、呼吸与性感。奥... 《反义词》这件作品的题目起的非常的恰当,因为在诸多方面它都表现了相互对立的东西——长久与转瞬即逝,易碎与坚固,古老与现代。很明显这个躯体的外壳就是艺术史中所表现的神圣的女人体,但是却具有与之相反的活力、呼吸与性感。奥哈迪德关注到了所有这些层面,并自觉地将它们表现在作品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纳斯 彩色 雕塑 安娜 反义词 艺术史 作品
原文传递
刘小东
4
作者 芭芭拉·波洛克 《艺术界》 2010年第6期208-209,共2页
刘小东第一次到甘肃省盐官镇是2008年秋,当时是为了画盐官名产:马。受到该地区多样性的吸引,一年后刘小东重回盐官。这次他要画镇上的人,整个项目很快演变成在一个穆斯林家庭和一个基督教家庭之间的跨文化比较研究。我敢说,在纽约Mary ... 刘小东第一次到甘肃省盐官镇是2008年秋,当时是为了画盐官名产:马。受到该地区多样性的吸引,一年后刘小东重回盐官。这次他要画镇上的人,整个项目很快演变成在一个穆斯林家庭和一个基督教家庭之间的跨文化比较研究。我敢说,在纽约Mary Boone画廊的大部分参观者看了画上的人脸,只会觉得他们都是中国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小东 跨文化比较研究 穆斯林家庭 2008年 甘肃省 多样性 基督教 参观者
原文传递
指甲、汗水和眼泪
5
作者 芭芭拉.波洛克 彭筠 《世界美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2-37,共6页
在2008年惠特尼双年展的开幕式上,两个头发极长的金发女人几乎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她们既不是艺术家,也不是收藏家,只是嗜发如命,都留着一头长度足以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曳地长发,我们可以在米卡·罗登伯格的影像装置《... 在2008年惠特尼双年展的开幕式上,两个头发极长的金发女人几乎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她们既不是艺术家,也不是收藏家,只是嗜发如命,都留着一头长度足以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曳地长发,我们可以在米卡·罗登伯格的影像装置《奶酪》中见到她们的身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尼斯世界纪录 指甲 眼泪 开幕式 双年展 所有人 艺术家 收藏家
原文传递
中国艺术的超级力量
6
作者 芭芭拉.波洛克 戴陆 《东方艺术》 2008年第19期94-99,共6页
  就在几年以前,像张晓刚、刘小东.张洹这些名字也许还不为西方收藏家所知.今天,随着博物馆.画廊数目的激增与价格的窜升,中国已经成为国际艺术回路中最热的一站.在北京和上海正在显现的文化资本中,作者检视了新钱的涌入.天赋的释放...   就在几年以前,像张晓刚、刘小东.张洹这些名字也许还不为西方收藏家所知.今天,随着博物馆.画廊数目的激增与价格的窜升,中国已经成为国际艺术回路中最热的一站.在北京和上海正在显现的文化资本中,作者检视了新钱的涌入.天赋的释放及民族自尊心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艺术 伦敦 张晓刚 画廊 美术馆馆长 力量
原文传递
莱茵石女奴
7
作者 芭芭拉.波洛克 张璞 《世界美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18,共5页
米卡琳·托马斯作品中大胆的、曼妙身材的女性形象,颠覆了传统艺术史中对非裔美国人的审美标准。
关键词 女奴 非裔美国人 女性形象 审美标准 托马斯 艺术史
原文传递
屠宏涛:穿越时间的适时之旅
8
作者 芭芭拉·波洛克 《艺术当代》 2019年第1期36-41,共6页
人们在周末选择徒步进山的时候,记得要给自己的眼睛留点时间,以适应小径两侧茂密的树林投下的斑驳光影。徒步者越深入自然的时候,就越远离城市生活,车辆的嘈杂和霓虹灯的光芒统统都消失了。在沿着小路前行的同时,他也经历着蜕变:逐渐被... 人们在周末选择徒步进山的时候,记得要给自己的眼睛留点时间,以适应小径两侧茂密的树林投下的斑驳光影。徒步者越深入自然的时候,就越远离城市生活,车辆的嘈杂和霓虹灯的光芒统统都消失了。在沿着小路前行的同时,他也经历着蜕变:逐渐被森林的美景和天籁所包围,心灵被灌入了自然之美。当他到达瀑布之时,心境已焕然,因刚发现的美景而兴奋不已,又因水流冲入深潭的恒定韵律而逐渐将内心归于平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越时间 董其昌 艺术家 布面油画 《洛神赋图》
原文传递
窥视艺术,边界何在?
9
作者 芭芭拉·波洛克 康建明(译) 《世界美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8-34,共7页
本文通过具体案例探讨当代互联网通讯条件下,艺术创作与侵犯他人隐私之间的界限。当今"脸书"、自拍、NSA数据采集等手段,大大拓展了获取个人信息的途径,在这样一个我们认为"隐私"已死的时代,合法关注他人或地域,与... 本文通过具体案例探讨当代互联网通讯条件下,艺术创作与侵犯他人隐私之间的界限。当今"脸书"、自拍、NSA数据采集等手段,大大拓展了获取个人信息的途径,在这样一个我们认为"隐私"已死的时代,合法关注他人或地域,与拍摄照片用于公共场所传播和展示之间的区别何在?这个问题是否仍然重要?艺术家认为,确定何处、何时需要充分的透明度,何处、何时需要隐私,这两个问题会改变我们的世界。实际上,艺术家也已获得了不经当事人预先许可,而行使艺术表现的自由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窥视 隐私 艺术表现 互联网
原文传递
让房屋起飞
10
作者 芭芭拉.波洛克 晏燕 《世界美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48,共4页
现实主义、幻想以及近期发生的事件同时出现在亚当·茨维亚诺维奇丰富多彩的壁上油画中。
关键词 房屋 现实主义 亚当
原文传递
完美世界
11
作者 芭芭拉·波洛克 《艺术界》 2011年第2期222-223,6+10,共2页
这个展览对于中国的某些人来说可能是个不小的震动,但是在美国,还是有人将中国当代艺术看作一时的狂热之举,就好像20世纪80年代昙花一现的俄罗斯当代艺术一样。策展人詹姆斯·伊莱恩在发掘新兴艺术家方面总是具有超凡的才能,他... 这个展览对于中国的某些人来说可能是个不小的震动,但是在美国,还是有人将中国当代艺术看作一时的狂热之举,就好像20世纪80年代昙花一现的俄罗斯当代艺术一样。策展人詹姆斯·伊莱恩在发掘新兴艺术家方面总是具有超凡的才能,他四年前到北京.并从中国各个地区挑选了12位来自不同背景的艺术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艺术 20世纪80年代 世界 艺术家 俄罗斯 詹姆斯 策展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