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2
1
作者 阿不来提.阿不 任鹏 +2 位作者 艾尔肯.热合木吐拉 艾合买提江.玉素甫 买买提明.赛依提 《创伤外科杂志》 2017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总结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足踝部,尤其是小儿跟腱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2月~2014年12月,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23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男性17例,女性6例;年龄4~45岁,平均21岁。创面均伴血管、骨及肌腱外露,创... 目的总结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足踝部,尤其是小儿跟腱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2月~2014年12月,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23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男性17例,女性6例;年龄4~45岁,平均21岁。创面均伴血管、骨及肌腱外露,创面缺损范围4cm×6cm^23cm×18cm,皮瓣切取范围为6cm×8cm^25cm×20cm,供区游离植皮修复。结果 1例移植皮瓣坏死,其余皮瓣及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46个月,平均16个月。皮瓣耐磨,无局部溃烂,均恢复保护性感觉。4例全足脱套伤患者皮瓣外形臃肿于术后8~12个月行二次手术皮瓣修整后,外形满意。结论股前外侧皮瓣具有切取范围大、血管口径粗、部位隐蔽等特点,由于股前外侧皮神经吻合可以获得较好的保护性感觉,可广泛用于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缺损 足踝部 皮瓣 修复
下载PDF
Micro-CT及三维打印机制备仿生化数字化组织工程指骨支架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艾尔肯·热合木吐拉 阿不都赛米·艾买提 +1 位作者 刘广鹏 艾合买提江·玉素甫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7-118,共2页
目的采用Micro-CT扫描采集人类拇指末节指骨三维微观数据并使用三维立体打印机,建立三维指骨支架材料模型,对仿生化、智能化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体外构建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对成年男性新鲜拇指末节标本进行MJcro-CT扫描,所得的原始DI... 目的采用Micro-CT扫描采集人类拇指末节指骨三维微观数据并使用三维立体打印机,建立三维指骨支架材料模型,对仿生化、智能化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体外构建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对成年男性新鲜拇指末节标本进行MJcro-CT扫描,所得的原始DICOM数据为基础,通过Miinic8软件三维处理得到宏观及微观仿生的三维打印STL文件,并通过三维打印机打印出指骨支架三维模型。结果采用Micro-CT扫描得到的数据用Mimics三维医学处理软件处理后,可直接用三维立体打印机快速成型构建仿生化、数字化组织工程指骨支架材料。结论基于Micro-CT及三维打印机的仿生化、智能化组织工程骨建模技术对治疗指骨毁损伤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且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指骨 MICRO-CT
原文传递
术中高频超声在不同程度腕管综合征松解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张莉 艾尔肯·热合木吐拉 +5 位作者 贾潇天 彭峰 杨剑云 蔡佩琴 虞聪 陈琳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3-205,共3页
目的 探讨术中高频超声在不同程度腕管综合征松解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8例不同程度腕管综合征(CTS)患者术中进行高频超声检测,观察腕管内正中神经形态在术前及术中的变化,测量各断面正中神经的横截面积(CSA)及前后径.结果... 目的 探讨术中高频超声在不同程度腕管综合征松解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8例不同程度腕管综合征(CTS)患者术中进行高频超声检测,观察腕管内正中神经形态在术前及术中的变化,测量各断面正中神经的横截面积(CSA)及前后径.结果 术中高频超声观察到术前超声显示的正中神经受压位点在行神经松解术后消失.对中度CTS患者,正中神经厚度比(TR)在术前与术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对重度患者,CSA-O及TR在术前与术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2、0.002).结论 运用高频超声可判断术中正中神经受压部位是否解除.对于中重度CTS患者,术中高频超声测量的TR可用于对正中神经松解效果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 超声检查 高频
原文传递
第二掌骨侵袭性骨巨细胞瘤一例 被引量:4
4
作者 张莉 黄韶敏 +2 位作者 艾尔肯·热合木吐拉 贾潇天 陈琳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9-160,共2页
患者男,33岁。1年前发现右手背桡侧一肿块,伴有胀痛及示指掌指关节活动受限。入院检查:右手背桡侧肿块,向背侧突出,约8.0cm×6.0cm×5.0cm,质硬,边界尚清,肿块表面皮温略高,无活动,与表面皮肤无粘连,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第二掌骨 侵袭性 关节活动受限 手背桡侧 入院检查 肿块
原文传递
肘管综合征尺神经前置术后再手术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阿不来提.阿不 依力哈木江.吾斯曼 +2 位作者 艾尔肯.热合木吐拉 买买提明.赛依提 艾合买提江.玉素甫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第8期746-749,共4页
目的初步分析肘管综合征再手术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改进和提高肘管综合征手术疗效提供参考。方法总结我科2006年5月至2016年10月,因肘管综合征尺神经前置术后需再手术治疗患者21例,其中男18例,女3例;年龄45~61岁,平均51岁。均为单侧尺神... 目的初步分析肘管综合征再手术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改进和提高肘管综合征手术疗效提供参考。方法总结我科2006年5月至2016年10月,因肘管综合征尺神经前置术后需再手术治疗患者21例,其中男18例,女3例;年龄45~61岁,平均51岁。均为单侧尺神经受累,右侧7例,左侧14例。21例患者在手术显微镜下对尺神经彻底松解,对进行再手术的肘管综合征病例进行总结,分析其再次手术的临床因素。结果导致首次尺神经前置手术疗效不佳的原因有:a)术中尺神经及其通道未能彻底松解减压,松解范围含各个卡压点及周围瘢痕。b)对尺神经的解剖及血供特点不熟悉。c)首次手术中对显微外科操作技术的运用不重视,甚至术中不使用手术显微镜。d)肘管内侧形成关节囊肿,关节液渗入尺神经外模内。e)尺神经前置术后固定欠妥当致尺神经脱位回移再次卡压形成。f)大部分基层医院无术中肌电图辅助,不能客观判断神经松解程度。本组21例患者在显微镜下进行再次手术松解,疗效满意。结论肘管综合征手术治疗最重要的是术中使用显微镜,并对尺神经及其通路的彻底松解减压及尺神经干支分离后进行尺神经前置。术中肌电图辅助可提高手术疗效。术中重视显微外科操作技术,保护尺神经的血供和组织床是提高疗效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管综合征 尺神经 再次手术 显微外科技术
下载PDF
多孔胶原神经导管联合向类雪旺细胞诱导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 被引量:3
6
作者 阿不来提·阿不 楚古丽克·巴 +2 位作者 艾尔肯·热合木吐拉 买买提明·赛依提 艾合买提江·玉素甫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82-384,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多孔胶原神经导管联合向类雪旺细胞诱导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分离培养大鼠ADSCs,并诱导分化为类雪旺细胞,同时建立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取清洁级雄... 目的探讨应用多孔胶原神经导管联合向类雪旺细胞诱导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分离培养大鼠ADSCs,并诱导分化为类雪旺细胞,同时建立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取清洁级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3组:自体神经修复组(A组),多孔胶原神经导管修复组(B组),多孔胶原神经导管联合向类雪旺细胞诱导的ADSCs修复组(C组)。术后20周行再生神经电生理学测定、大体观察及组织学观察,分析评价神经再生效果。结果术后20周,C组在神经导管内神经再生明显并长入神经缺损远端,与周围组织粘连较轻;B组可见少量再生神经通过神经缺损断端;A组移植神经与周围组织粘连较重。结论应用多孔胶原神经导管联合向类雪旺细胞诱导的ADSCs具有促进大鼠神经轴突再生的作用,有望成为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 动物实验 多孔胶原神经导管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原文传递
膈神经移位修复臂丛神经下干后股重建伸趾功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剑云 虞聪 +1 位作者 王涛 艾尔肯·热合木吐拉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明确动力神经移位到下干后股可否恢复大鼠伸趾功能。方法取健康雌性SD大鼠6只,对下干后股和桡神经深支进行荧光染色,观察两者在脊髓内分布情况。再取12只SD健康雌性大鼠分为2组,每组6只。移位组:将膈神经通过神经移植移位到下... 目的明确动力神经移位到下干后股可否恢复大鼠伸趾功能。方法取健康雌性SD大鼠6只,对下干后股和桡神经深支进行荧光染色,观察两者在脊髓内分布情况。再取12只SD健康雌性大鼠分为2组,每组6只。移位组:将膈神经通过神经移植移位到下干后股。直接缝合组:切断下干后股直接缝合。于术后3个月行大体观察、电生理和肌肉检测。结果下干后股和桡神经深支在颈。胸,节段均有染色阳性细胞,前者较后者多。移位组大鼠均于术后31~38d出现与呼吸同步的伸趾动作。电生理和肌肉检测显示,二组大鼠尺侧腕伸肌、趾总伸肌和肱三头肌内侧头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直接缝合组优于移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动力神经移位到下干后股可以部分恢复大鼠伸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神经移位 下干后股
原文传递
三维打印技术构建仿生人类指骨支架血管化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伟 阿里木江·阿不来提 +3 位作者 艾尔肯·热合木吐拉 艾合买提江·玉素甫 马创 袁春晓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431-1433,F0003,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显微-CT(Micro-CT)及三维打印技术制备的仿生人类指骨支架复合脂肪干细胞(ADSCs)及重组人类骨形态蛋白2(rhBMP-2)后在体内的血管化。方法 取大白兔第3代ADSCs复合rhBMP-2接种到仿生指骨支架上混合培养10 d(实验组)... 目的 探讨基于显微-CT(Micro-CT)及三维打印技术制备的仿生人类指骨支架复合脂肪干细胞(ADSCs)及重组人类骨形态蛋白2(rhBMP-2)后在体内的血管化。方法 取大白兔第3代ADSCs复合rhBMP-2接种到仿生指骨支架上混合培养10 d(实验组),和单纯仿生支架(对照组)分别包裹于12条成年比格犬腰背部两侧带蒂深筋膜瓣中,采用自身左右对照,不同时间进行大体、组织学染色观察比较新生血管。结果 两组支架材料在筋膜内均有一定的血管化能力,术后2、4、8、16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显示实验组相对血管面积百分比和阳性染色的面密度值均优于同一时间的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仿生人类指骨支架移植体内具备了血管化能力,复合ADSCs-rhBMP-2可以促进血管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 三维打印技术 脂肪干细胞 重组人类骨形态蛋白2 血管化
原文传递
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糖尿病足的机制研究
9
作者 陈子豪 黎立 +3 位作者 艾尔肯·热合木吐拉 司裕 周泓宇 李靖扬 《重庆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381-386,393,共7页
目的探讨胫骨横向骨搬移(TTT)治疗糖尿病足(DF)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1-2022年于该院治疗的63例DF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行TTT治疗,对照组行常规保守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收集患者外周血并分离单个核细... 目的探讨胫骨横向骨搬移(TTT)治疗糖尿病足(DF)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1-2022年于该院治疗的63例DF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行TTT治疗,对照组行常规保守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收集患者外周血并分离单个核细胞,采用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指标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其趋化因子受体(CXCR4),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CD3^(+)、CD4^(+)及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SDF-1、CXCR4、p-PI3K、p-Akt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调SDF-1/CXCR4信号轴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是TTT治疗DF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胫骨横向骨搬移 SDF-1/CXCR4信号轴 PI3K/AKT信号通路
下载PDF
大鼠膈神经移位修复前肢神经丛下干后股
10
作者 黎立 艾尔肯·热合木吐拉 +1 位作者 司裕 周泓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26-830,共5页
[目的]评价确腡神经移位至前肢神经丛下干后股恢复伸趾功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端侧吻合组:膈神经与隐神移植物端侧吻合,移位至下干后股。端端吻合组:膈神经切断隐神经移植物端端吻合,移位至下干... [目的]评价确腡神经移位至前肢神经丛下干后股恢复伸趾功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端侧吻合组:膈神经与隐神移植物端侧吻合,移位至下干后股。端端吻合组:膈神经切断隐神经移植物端端吻合,移位至下干后股。原位吻合组:切断下干后股直接缝合。未修复组:切断下干后股不予修复。术后观察功能情况,行电生理检查,桡神经深支、下干后股逆向荧光示踪检测。[结果]术后第7周,端侧吻合组、端端吻合组刺激腡神经均可在伸趾总肌记录到CMAP,两组间CMAP的波幅、潜伏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位吻合组刺激下干后股可在伸趾总肌记录到CMAP,其CMAP的波幅、潜伏期均显著优于端侧吻合组和端端吻合组(P<0.05)。端侧吻合组、原位吻合组、未修复组刺激膈肌均可在膈肌记录到CMAP,各组间比较波幅与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示踪检测方面,端侧吻合组、端端吻合组手术侧桡神经深支示踪后均可在C_(1/4)脊髓节段前角发现阳性细胞,端端吻合组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多于端侧吻合组(P<0.05)。端侧吻合组、端端吻合组健侧下干后股示踪至C_(8)T_(1)脊髓节段前角的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多于原位吻合组、未修复组两组健侧桡神经深支示踪至CIT脊髓节段前角的阳性细胞数量(P<0.05)。[结论]膈神经端侧移位修复下干后股可部分恢复伸趾功能是安全并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神经 端侧神经移位 端端神经移位 前肢神经丛下干后股 伸趾肌
原文传递
神经修复术与肌腱移位术治疗桡神经麻痹的疗效对比研究
11
作者 陈子豪 黎立 +3 位作者 艾尔肯·热合木吐拉 司裕 周泓宇 李靖扬 《重庆医学》 CAS 2022年第13期2258-2262,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早期神经修复术和后期肌腱移位术治疗桡神经麻痹(RNP)患者手部功能重建的远期效果,探讨RNP治疗的干预时机与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67例接受手术治疗的RNP患者的临床资料,接受神经... 目的通过比较早期神经修复术和后期肌腱移位术治疗桡神经麻痹(RNP)患者手部功能重建的远期效果,探讨RNP治疗的干预时机与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67例接受手术治疗的RNP患者的临床资料,接受神经修复术36例(神经修复组),进行肌腱移位术31例(肌腱移位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随访两组患者疗效。两组患者均获随访12~27个月。结果神经修复组患者术后拇长伸肌肌力、手功能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肌腱移位组,腕关节屈伸与掌指关节活动度、患肢握力均明显高于肌腱移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上肢功能评定表、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修复术与肌腱移位术均为RNP的有效治疗方法,神经修复术治疗早期RNP患者更具有优势,而肌腱移位术适用于桡神经损伤1年以上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修复 肌腱移位 桡神经麻痹 神经损伤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周围去神经化的效果
12
作者 司裕 艾尔肯·热合木吐拉 +1 位作者 周泓宇 黎立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20年第2期144-148,共5页
目的了解髌骨周围去神经化对行膝关节置换术的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及影响。方法前瞻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行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患者;纳入标准: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单侧TKA,2型糖尿病,围手术期使用胰岛... 目的了解髌骨周围去神经化对行膝关节置换术的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及影响。方法前瞻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行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患者;纳入标准: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单侧TKA,2型糖尿病,围手术期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血糖控制满意且术前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4%~6%,同意参与该研究。排除标准:髌骨表面置换,既往下肢骨折畸形愈合,既往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精神性疾病病史,无法配合功能锻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88例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行髌骨周围去神经化,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纳入去神经化组38人,非去神经化组50人。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的美国膝关节协会(AKS)评分,Feller髌股关节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记录手术切口愈合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去神经化组的AKS膝关节分级(t=16.474、7.452)、AKS膝关节功能(t=7.906、1.484)、Feller评分(t=13.999、13.583)、VAS评分(t=-10.903、-3.609)均比非去神经化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的相同指标分别做前后自身对比,AKS膝关节分级(t=25.506,P<0.05)、AKS膝关节功能(t=19.173,P<0.05)、Feller评分(t=11.873,P<0.05)、VAS评分(t=-10.344,P<0.05)随着时间延长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去神经化组有3例(7.9%)患者发生术后手术切口红肿,分别发生在术后第3、3、5天;非去神经化组有4例(8.0%)患者发生手术切口红肿,分别发生在术后第2、3、3、3天,1例(2.0%)患者出现轻微脂肪液化。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延迟愈合、手术切口裂开、感染。结论糖尿病患者TKA术中行髌骨周围去神经化可以改善短期膝关节功能、减轻膝前疼痛,且不会引起手术切口并发症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髌骨 去神经支配 功能恢复 疼痛 手术后
原文传递
利用激光诱导光化学反应建立大鼠正中神经定量损伤模型 被引量:2
13
作者 艾尔肯·热合木吐拉 彭峰 +4 位作者 张莉 李斌 贾潇天 虞聪 陈琳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77-381,共5页
目的建立激光诱导光化学反应制备大鼠正中神经定量损伤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可行性。方法根据右侧正中神经激光照射时间将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10s组,20s组,40s组。在大鼠尾静脉注射赤藓红溶液(32.5mg/kg体质量)后5min... 目的建立激光诱导光化学反应制备大鼠正中神经定量损伤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可行性。方法根据右侧正中神经激光照射时间将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10s组,20s组,40s组。在大鼠尾静脉注射赤藓红溶液(32.5mg/kg体质量)后5min在上臂近端显露正中神经长约5mm予以激光照射损伤。激光照射参数:532nm波长,170mW强度,200μm直径。损伤后1、2、3、4、5、6、7d,及2、3、4、5、6周对大鼠抓握能力、舔足反应进行行为观察;在损伤后第二周每组切取2只大鼠损伤段以远正中神经纤维进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有无脱髓鞘变化。结果所有实验大鼠术后均存活,完成各种行为观察。损伤后1~7d各实验组大鼠损伤一侧均出现抓握能力受限、舔足频繁等表现,对照组未出现相应损伤表现。各个实验组中,40s组大鼠行为表现较突出。2~4周时间段,各组观察功能状态持续下降。损伤后5~6周观察10、20s组大鼠抓握能力有所恢复,轻度受限;而40s组一只大鼠有抓握动作的部分恢复,另一只大鼠则无明显恢复。组织学观察发现在2周时有髓神经纤维均出现脱髓鞘变化,40s组脱髓鞘尤为明显。而对照组无相应变化。结论光敏剂注射后,不同剂量的激光照射所致的神经损伤可累及运动、感觉和交感功能,而且损伤程度不同。激光诱导光化学反应制备大鼠单根神经定量损伤模型成功率较高,稳定性好,具有损伤定量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学 模型 动物 正中神经 定量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