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埃塞俄比亚神秘的面纱
1
作者 艾娅 《新商务》 2003年第7期58-59,共2页
这里有3000多年的历史,有着悠久的古文明;有许多城堡、古教堂和修道院以及独特的野生动物、鸟类和美丽的风景;这里资源丰富,几乎没有被开发利用。
关键词 埃塞俄比亚 城堡 古教堂 修道院 野生动物 鸟类
下载PDF
暹粒旱季的“及时雨”
2
作者 艾娅 《中华文化画报》 2014年第5期78-83,共6页
三月的柬埔寨,旱季还没有离去,炎热让长满绿树的大地也似乎期待着雨季的到来。对柬埔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来说,雨,来不来,春风化雨的那一刻已经到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主办、柬埔寨文... 三月的柬埔寨,旱季还没有离去,炎热让长满绿树的大地也似乎期待着雨季的到来。对柬埔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来说,雨,来不来,春风化雨的那一刻已经到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主办、柬埔寨文化艺术部承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金边办事处协办的"基于社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与清单制定培训班"在柬埔寨暹粒市的第一堂课,便迎来了参加培训的四十多个柬埔寨学员。在这个通往吴哥窟的喧哗的驿站,一个国际性的非遗课堂,正悄然传授着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理念和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传统表演艺术 艺术学校
原文传递
血液灌流联合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炎性因子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0
3
作者 艾娅 符宜龙 +1 位作者 简万均 唐中建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的临床疗效、炎性因子和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SAP伴SIRS患者54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4例,...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的临床疗效、炎性因子和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SAP伴SIRS患者54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液灌流联合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炎性因子表达水平、临床指标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72 h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甘油三酯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2 h,2组患者体温、心率、呼吸及白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2 h,2组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SAP伴SIRS患者,较常规西医治疗临床效果更高,病死率更低,可明显降低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改善患者临床指标,降低其APACHEⅡ评分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血液灌流 持续性血液净化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6 预后
下载PDF
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0
4
作者 符宜龙 艾娅 +5 位作者 罗艳 王金龙 曹家军 孙兵 简万均 唐中建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42-1047,共6页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收治的67例SAP并发ACS...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收治的67例SAP并发ACS患者的临床资料.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33例患者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治疗设为对照组,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34例患者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CRRT设为观察组。观察指标:(1)两组患者所需液体量及负平衡时间。(2)两组患者治疗后病理生理指标的变化。(3)两组患者的结局与预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所需液体量及负平衡时间:对照组患者复苏6、24、48和72h所需液体量分别为(2449±339)mL、(4820±757)mL、(9428±1272)mL、(13127±1565)mL,观察组上述指标分别为(2360±314)mL、(4582±530)mL、(8564±970)mL、(11470±1253)mL,两组患者所需液体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035,P〈0.05),其中复苏48h和72h所需液体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32,4.794,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负平衡时间分别为(4.3±1.7)d和(6.4±1.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13,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病理生理指标的变化:时间因素:治疗0h至治疗168h对照组患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腹内压、血乳酸、氧合指数分别由(20.9±4.1)分变化为(13.9±2.6)分,(167±39)mg/L变化为(55±17)mg/L,(1652±1544)μg/L变化为(993±500)μg/L,(23.4±3.4)cmH,0(1cmH2O=0.098kPa)变化为(21.4±2.9)cmH2O,(4.6±1.6)mmol/L变化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限制性液体复苏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与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5
5
作者 艾娅 付宜龙 +3 位作者 曹家军 简万均 罗艳 孙兵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715-171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其预后的影响,为去甲肾上腺素剂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8月医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大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其预后的影响,为去甲肾上腺素剂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8月医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大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各81例;大剂量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去甲肾上腺素0.20μg/(kg·min),常规剂量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去甲肾上腺素0.1μg/(kg·min),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剂量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4.8%,高于常规剂量组的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均可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而盲目增加去甲肾上腺素用量,不但对其干预效果无明显影响,反而可造成较大不良反应发生,且影响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剂量 去甲肾上腺素 感染性休克
原文传递
床旁超声在重症监护治疗决策中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15
6
作者 尹万红 艾娅 +2 位作者 陈瑶 王波 左艳艳 《华西医学》 CAS 2012年第9期1315-1318,共4页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在重症监护治疗决策中的价值及应用方案。方法回顾2010年6月-2012年2月期间床旁超声应用情况及提供的信息对治疗决策的影响及临床效果,总结重症诊治临床实践中可行的应用方案。结果研究期间共使用床旁超声219例次,其中...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在重症监护治疗决策中的价值及应用方案。方法回顾2010年6月-2012年2月期间床旁超声应用情况及提供的信息对治疗决策的影响及临床效果,总结重症诊治临床实践中可行的应用方案。结果研究期间共使用床旁超声219例次,其中血流动力学监测(评估心脏前负荷、收缩力)41例次,低氧原因检查45例次,血栓筛查19例次,胎心监测22例次,引导深静脉穿刺48例次,引导胸、腹腔穿刺及置管37例次,引导动脉置管4例次,气道情况检查3例次。循环监测中经验判断容量准确性为63.4%,床旁超声能提供85.4%的正确信息,其中纠正了13例临床经验判断错误(31.7%),明显提高了诊断正确率(P<0.05);低氧原因判断中临床判断正确率62.2%,超声检查能提供86.7%的正确信息,发现16例临床经验判断错误,纠正错误判断35.6%(P<0.05)。结论床旁超声能很好地协助重症医学科医生提高临床判断准确性,控制医疗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超声 重症医学 诊断
原文传递
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在ICU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蒋昌华 简万均 +2 位作者 符宜龙 唐中建 艾娅 《现代医药卫生》 2019年第17期2682-2684,共3页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ICU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样法分为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治疗组(RF组)、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治疗(S...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ICU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样法分为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治疗组(RF组)、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治疗(SF组),每组40例。对比观察2组患者达到临床满意镇痛时间,停药后拔管时间,躁动、谵妄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RF组Ramsay镇静评分显著低于SF组,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SF组,躁动、谵妄、人机对抗发生率低于S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临床效果更好,可缩短机械通气及ICU住院时间,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右美托咪定 有创机械通气 镇痛
下载PDF
不同剂量日间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重症肺炎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艾娅 《中国医药导刊》 2015年第7期670-671,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日间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重症肺炎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重症肺炎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高剂量组(A组)、中剂量组(B组)和低剂量组(C组),各14例。每组患者根据各自...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日间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重症肺炎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重症肺炎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高剂量组(A组)、中剂量组(B组)和低剂量组(C组),各14例。每组患者根据各自的剂量进行日间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观察并比较患者的血清肌酐(SCr)、C反应蛋白(CRP)、淋巴细胞CD4+/CD8+比值、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及吞噬指数的变化,对患者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分值进行评估。结果:三组患者经治疗后SCr、CRP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前后S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 A组较B组和C组下降更加显著(P<0.05),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及吞噬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治疗后APACHEⅡ分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A组较B组和C组下降更加显著(均P<0.05),B组较C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连续性肾代替治疗可显著改善重症肺炎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的免疫功能,剂量增加,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剂量 日间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重症肺炎 急性肾损伤
下载PDF
掌上超声在ICU医师院内急会诊中的价值 被引量:8
9
作者 尹万红 曾学英 +3 位作者 王波 艾娅 康焰 李易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5-419,共5页
目的探讨ICU医师院内急会诊时掌上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ICU医师接到会诊请求后携掌上超声(VSCAN)到达病房,先按照传统方式进行会诊(病史、查体、辅助检查),判断病情恶化及抢救的原因,评估呼吸循环病理生理状态。记... 目的探讨ICU医师院内急会诊时掌上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ICU医师接到会诊请求后携掌上超声(VSCAN)到达病房,先按照传统方式进行会诊(病史、查体、辅助检查),判断病情恶化及抢救的原因,评估呼吸循环病理生理状态。记录上述结论,作为后继统计分析的对照组资料(VSCAN前),不作临床使用。然后使用VSCAN进行目标导向检查,结合临床分析超声检查结果,形成最终的会诊结论,包括最终诊断、循环呼吸病理生理状况及治疗建议。记录会诊结论,作为后继分析的研究组资料(VSCAN后),并将会诊结论告知患者的原主治医师执行。随访治疗效果及结局。统计分析,比较VSCAN检查后能否提高诊断、循环评估及呼吸衰竭原因判断的正确率及减少患者的病死率。结果共90例患者完成分析。。申请急会诊原因为急性循环障碍16例(17.8%),急性呼吸衰竭40例(44.4%),两者兼有者29例(32.2%),心肺复苏5例(5.6%)。VSCAN检查后较前显著提高诊断正确率(81.1% vs 58.9%P=0.001),血流动力学评估、急性呼吸衰竭原因判断的准确性(78.3% vs 52.2%P=0.009;71.0% vs 43.5%P=0.001)。结论掌上超声在ICU医师院内急会诊中应用能够提高诊断的正确性,更及时准确的进行循环及呼吸系统的早期评估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上超声 会诊 危重症 急诊
原文传递
CT引导下穿刺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胰腺周围脓肿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唐中建 熊盟 +2 位作者 蒋昌华 艾娅 符宜龙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10期98-99,共2页
目的分析CT引导下穿刺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继发胰腺周围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33例SPA继发胰腺周围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CT引导组(CT引导下穿刺引流)和常规... 目的分析CT引导下穿刺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继发胰腺周围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33例SPA继发胰腺周围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CT引导组(CT引导下穿刺引流)和常规组(开腹引流)分别为73例,60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中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CT引导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6%,明显高于常规组(88.33%)(P<0.05);CT引导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上无明显差异(P>0.05);CT引导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6%,明显低于常规组(15.00%)(P<0.05)。结论CT引导下穿刺引流治疗SAP继发胰腺周围脓肿患者可提高总体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临床使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下穿刺引流 重症急性胰腺炎 继发胰腺周围脓肿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基于格林模式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路径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肖华玲 徐静 +4 位作者 雷兰 刘雪芹 艾娅 李紫微 覃于洪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期40-44,55,共6页
目的采用格林模式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然后将其分为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并分析这些因素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作用路径。方法基于格林模式,将高血压知识、自我效能作为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 目的采用格林模式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然后将其分为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并分析这些因素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作用路径。方法基于格林模式,将高血压知识、自我效能作为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倾向因素,健康教育作为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促成因素,社会支持作为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强化因素,并做出如下假设:(1)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强化因素对服药依从性有直接作用;(2)促成因素通过倾向因素间接作用于服药依从性;(3)强化因素分别通过倾向因素和促成因素间接作用于服药依从性。选取2020年9—12月在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老年科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69例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高血压知识问卷、慢性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SE-MCD)、健康教育情况问卷、社会支持问卷、Morisky药物依从性量表(MMAS)对其进行调查。两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探讨高血压知识、自我效能、健康教育、社会支持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作用路径。结果共发放问卷1269份,回收有效问卷1248份,有效回收率为98.3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知识与自我效能、健康教育、社会支持、服药依从性均呈正相关,自我效能与健康教育、社会支持、服药依从性均呈正相关,健康教育与社会支持、服药依从性均呈正相关,社会支持与服药依从性呈正相关(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知识、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有直接作用(P<0.05),而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无直接作用(P>0.05)。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知识、服药依从性均有影响(P<0.05),而校正高血压知识后,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老年人 服药依从性 格林模式 路径分析
下载PDF
血管外肺水指数在老年脓毒症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艾娅 付宜龙 +2 位作者 罗艳 曹家军 简万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4635-4637,共3页
目的探索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在老年脓毒症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参照脓毒症诊断标准随机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住院治疗的老年脓毒症患者40例,按液体复苏时患者的EVLWI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低EVLWI组和高EVLWI... 目的探索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在老年脓毒症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参照脓毒症诊断标准随机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住院治疗的老年脓毒症患者40例,按液体复苏时患者的EVLWI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低EVLWI组和高EVLWI组,分别比较两组液体复苏前及治疗达标后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以及预后指标。结果两组液体复苏前的平均动脉压(MAP)和EVLWI差异显著(P<0.05),治疗达标后的EVLWI差异显著(P<0.05);两组血液乳酸水平、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急性肾衰竭发生率和28 d生存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VLWI在老年脓毒症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肺水指数 脓毒症 液体复苏
下载PDF
400例静脉麻醉在胃镜检查及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唐中建 荣莉 +3 位作者 艾娅 易琼 马春 冉婷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88-388,391,共2页
关键词 静脉麻醉 胃镜检查 血压 血管扩张 呼吸道管理
下载PDF
高校图书馆读者活动模式研究——华中师大图书馆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2
14
作者 艾娅 《教师教育论坛》 2018年第7期73-77,共5页
开展读者活动是图书馆服务读者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以华中师大图书馆为例,总结、归纳了近年来华中师大图书馆的读者活动情况,在实践的层面上对华中师大图书馆读者活动品牌、读者活动模式特点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更好开展高... 开展读者活动是图书馆服务读者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以华中师大图书馆为例,总结、归纳了近年来华中师大图书馆的读者活动情况,在实践的层面上对华中师大图书馆读者活动品牌、读者活动模式特点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更好开展高校图书馆读者活动,进行了实践和理论上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读者活动模式 华中师大图书馆
下载PDF
重症结肠穿孔术后20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熊盟 艾娅 +2 位作者 尚晶晶 罗艳 唐中建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第11期1906-1910,共5页
目的研究重症结肠穿孔术后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的临床指标,明确重症结肠穿孔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方法回顾2018年1-12月术后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的20例重症结肠穿孔患者临床资料,包括病因、ICU住院... 目的研究重症结肠穿孔术后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的临床指标,明确重症结肠穿孔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方法回顾2018年1-12月术后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的20例重症结肠穿孔患者临床资料,包括病因、ICU住院时间、预后、各项实验室指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Ⅱ)及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估(SOFA)评分、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药物耐药情况,按照临床结局分为治愈组和死亡组,比较组间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临床指标对预后预测的价值。将实验室指标与APACHEⅡ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APACHEⅡ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重症组(APACHEⅡ评分低于15分)和重度重症组(APACHEⅡ评分大于或等于15分),通过ROC曲线评价相关临床指标对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价值。结果结肠穿孔的主要病因是肿瘤(占50.0%),致死率达20.0%(4/20)。治愈组与死亡组患者的乳酸、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乳酸、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对应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6、0.859、0.938,相应的临界值分别为7.2 mmol/L、19.5分、6.5分。降钙素原与APACHEⅡ评分具有显著正相关(r=0.874,P<0.001);乳酸与APACHEⅡ评分具有正相关(r=0.463,P=0.040)。通过ROC曲线分析,降钙素原、乳酸对应的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917、0.863,相应的临界值分别是21.805 ng/mL、1.45 mmol/L。重症结肠穿孔术后患者病原菌分布以肠杆菌科为主(占85.7%),主要耐药机制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结论重症结肠穿孔患者致死率高,降钙素原可准确反映结肠穿孔术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而乳酸则可良好预测患者预后,肠杆菌科应是针对性治疗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穿孔 降钙素原 乳酸 耐药机制
下载PDF
急性上呼吸道梗阻紧急处理13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唐中建 郭召伦 +1 位作者 艾娅 王金龙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15期2299-2300,共2页
急性上呼吸道梗阻是十分紧急的临床急诊,处理及时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992年以来,笔者在本院麻醉科、ICU处理了13例急性上呼吸道梗阻,通过建立紧急人工气道后,缺氧症状缓解,经进一步治疗后病情稳定或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 急性上呼吸道梗阻是十分紧急的临床急诊,处理及时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992年以来,笔者在本院麻醉科、ICU处理了13例急性上呼吸道梗阻,通过建立紧急人工气道后,缺氧症状缓解,经进一步治疗后病情稳定或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上呼吸道梗阻 紧急人工气道 临床急诊 生命安全 症状缓解 痊愈出院 死亡病例 麻醉科
下载PDF
环磷酰胺对百草枯中毒家兔肺过氧化损伤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蒋昌华 简万均 +2 位作者 符宜龙 唐中建 艾娅 《河北医学》 CAS 2020年第11期1792-1796,共5页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对百草枯中毒家兔肺过氧化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将40例健康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甲强龙组、环磷酰胺+甲强龙组,每组10例。模型组、甲强龙组、环磷酰胺+甲强龙组均给予百草枯灌胃染毒,甲强龙组染毒后给予甲强...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对百草枯中毒家兔肺过氧化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将40例健康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甲强龙组、环磷酰胺+甲强龙组,每组10例。模型组、甲强龙组、环磷酰胺+甲强龙组均给予百草枯灌胃染毒,甲强龙组染毒后给予甲强龙治疗,环磷酰胺+甲强龙组给予环磷酰胺和甲强龙,对照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入生理盐水。采集各组动物治疗1d、3d、5d、7d时耳缘静脉血,检测血清TGF-β1、MDA及SOD水平。结果:治疗1d后,模型组、甲强龙组、环磷酰胺+甲强龙组血清TGF-β1、MD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SOD水平则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d、5d、7d后,甲强龙组、环磷酰胺+甲强龙组血清TGF-β1、MDA水平均低于模型组,血清SOD水平则高于模型组(P<0.05)。环磷酰胺+甲强龙组在治疗3d、5d、7d后血清TGF-β1、MDA水平均低于甲强龙组,血清SOD水平则高于甲强龙组(P<0.05)。结论:环磷酰胺能有效降低血清TGF-β1、MDA的表达和提高SOD活性,从而改善百草枯中毒引起的过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酰胺 百草枯 过氧化损伤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重症脓毒症的临床研究
18
作者 罗艳 蒋昌华 +3 位作者 艾娅 吴成芳 孙兵 简万均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6期1524-1528,共5页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重症脓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收治的66例重症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3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重症脓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收治的66例重症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3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0 mg地塞米松注射液与250 m L 5%葡萄糖混合,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血必净注射液,100 mL血必净注射液与250 mL 5%葡萄糖混合,2次/d。两组共治疗1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疾病严重程度、血清炎症因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3.64%(P<0.05)。治疗后,治疗组完成复苏时间、血压复常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血清CRP、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脓毒症采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的疗效显著,可缩短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降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炎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注射液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重症脓毒症 完成复苏时间 血压复常时间 体温恢复时间 APACHEⅡ评分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老年脓毒症病人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建立 被引量:4
19
作者 简万均 蒋昌华 +2 位作者 符宜龙 艾娅 郑春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2年第9期892-896,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脓毒症病人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构建预后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0年12月我院ICU诊治的637例老年脓毒症病人的临床资料。通过电子病历系统采集病人入院时临床资料,并记录28 d预后。采用多因素Logis... 目的探讨老年脓毒症病人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构建预后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0年12月我院ICU诊治的637例老年脓毒症病人的临床资料。通过电子病历系统采集病人入院时临床资料,并记录28 d预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病人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构建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637例老年脓毒症病人,28 d死亡130例,病死率为20.4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17.50、APACHEⅡ评分>22.75、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535.29 ng/m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9.05 s是老年脓毒症病人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乳酸清除率(LCR)>25.36%是其保护因素。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脓毒症病人28 d死亡的预测模型,ROC曲线分析显示,内部验证预测模型预测脓毒症病人死亡的AUC为0.878(95%CI:0.802~0.935),准确率为80.85%,外部验证时,AUC为0.856(95%CI:0.793~0.921),准确率为80.22%。结论NLR、APACHEⅡ评分、NGAL水平升高,APTT延长是老年脓毒症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LCR升高是其保护因素,据此构建的风险模型可能预测病人的短期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老年人 预后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血液灌流治疗非急性肾损伤蜂蜇伤效果观察
20
作者 熊盟 符宜龙 +3 位作者 蒋昌华 简万均 熊巍 艾娅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11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治疗非急性肾损伤蜂蜇伤患者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该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住院的蜂蜇伤患者16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接受血液灌流治疗分为非血液灌流组与血液灌流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治疗非急性肾损伤蜂蜇伤患者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该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住院的蜂蜇伤患者16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接受血液灌流治疗分为非血液灌流组与血液灌流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治疗前后各脏器损害情况、住院时间及住院花费情况。结果共排除136例,最终纳入29例,其中非血液灌流组13例,血液灌流组16例。两组入院时各脏器损害情况,包括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Hb、PLT计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pH值、氧合指数(OI)、乳酸(Lac)、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肌酐(Cr)、尿素氮(BUN)、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入院治疗24 h后Hb、PLT计数、pH值、OI、Lac、CK-MB、Cr、BUN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液灌流组住院花费明显高于非血液灌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液灌流治疗非急性肾损伤蜂蜇伤未能更好地改善患者器官损害并增加医疗负担,不推荐作为救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灌流 蜂蜇伤 非急性肾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