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胡萝卜果胶杆菌侵染下半夏转录组中SSR位点信息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福兴 黄瑶 +6 位作者 贾启 王馨瑶 唐滢 袁碧霞 保正娟 罗清清 陈集双 《种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6-120,共5页
为开发用于鉴定半夏抗软腐病品种的SSR标记,利用MISA和Excel软件统计分析胡萝卜果胶杆菌侵染下半夏转录组中SSR位点的基元类型、基元组成、出现频率、平均距离等信息。结果表明,在27 252条Unigene中找到符合条件的SSR位点40 621个,出现... 为开发用于鉴定半夏抗软腐病品种的SSR标记,利用MISA和Excel软件统计分析胡萝卜果胶杆菌侵染下半夏转录组中SSR位点的基元类型、基元组成、出现频率、平均距离等信息。结果表明,在27 252条Unigene中找到符合条件的SSR位点40 621个,出现频率为36.09%,平均遗传距离为2.24 kb。这些SSR标记中二碱基重复是主要重复类型,占总SSR的41.69%,GA/CT、CCG/CGG、AGCT/AGCT、AAAAG/CTTTT分别是二碱基、三碱基、四碱基、五碱基的优势重复单元。序列长度大于20 bp的SSR位点数占23.93%,其中长度大于30 bp的SSR位点数占据比例最多为10.53%。本研究发现,SSR位点的频率高、重复基元的种类多、分布密度大,证明其多态性好。可为后续半夏抗病品种的鉴定、分子育种、进化等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SSR 转录组 序列分析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的3种缬草SSR位点信息比较分析
2
作者 王鑫 武俊达 +10 位作者 姜玲玲 周景瑞 吕中允 罗文菊 艾蓉 福兴 许浩翔 冉江 雷露 钟学志 余波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6-805,共10页
为研究3种缬草SSR分子标记的差异,开发相应的引物用于缬草的鉴定及分子育种。本研究采用Excel和MISA软件对3种缬草转录组中SSR位点数据进行分析,利用Primer 3.0软件随机设计SSR引物,并进行PCR扩增及琼脂糖凝胶电泳验证引物的有效性和SS... 为研究3种缬草SSR分子标记的差异,开发相应的引物用于缬草的鉴定及分子育种。本研究采用Excel和MISA软件对3种缬草转录组中SSR位点数据进行分析,利用Primer 3.0软件随机设计SSR引物,并进行PCR扩增及琼脂糖凝胶电泳验证引物的有效性和SSR的多态性。结果显示,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VOL)、Valeriana officinalis var.iatifolia Miq.(VOI)及Valeriana officinalis var.officinalis Linn.(VOO)的转录组数据分别包含29 462、40 840和29 280个序列总数(Unigene),这些Unigene分别包含7 515、8 046和7 330个SSR位点。3种缬草的SSR位点的发生频率为25.50%、19.71%、25.05%,平均距离为4.16 kb、4.20 kb、4.22 kb。SSR单碱基重复基元的主要类型为A/T型,占SSR总数的41.76%、41.30%、38.50%。VOL、VOI、VOO 3种缬草的独有重复基元数量分别是44种、45种、25种。随机设计的引物扩增SSR的有效率为77.78%,具有SSR高多态性的引物占比55.56%。总之,3种缬草的SSR位点具有分布密度高、出现频率高、重复基元类型多等特点,多态性好,可为3种缬草后续的鉴定及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草 SSR位点 转录组 PCR
下载PDF
两种半夏根部致病菌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韩静 黄铭蕾 +4 位作者 钱旭 金磊磊 福兴 贾启 陈集双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23年第2期220-228,共9页
2018年春夏,贵州省遵义市发生三叶半夏(Pinellia ternata)根部病害,叶柄以上部位倒伏,且连片快速发生。为明确其病原菌,对自然发病的半夏病株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并对获得的主要病原菌进行形态学观察、16S rDNA序列鉴定和致病性测定。... 2018年春夏,贵州省遵义市发生三叶半夏(Pinellia ternata)根部病害,叶柄以上部位倒伏,且连片快速发生。为明确其病原菌,对自然发病的半夏病株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并对获得的主要病原菌进行形态学观察、16S rDNA序列鉴定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当地发生的半夏病害主要由2种病原菌引起:(1)胡萝卜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引起半夏叶柄以上部位水渍状快速软烂倒伏,伴随发臭;(2)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引起半夏叶柄基部折断,植株干枯黄化,连片倒伏,但单株发病进程相对较慢。这是首次有关铜绿假单胞菌引起半夏根部病害的报道,建议将其引起的病害称之为“半夏黄化猝倒病”。在人工接种条件下,铜绿假单胞菌YD-01寄主范围较窄,但能侵染番茄果实;而胡萝卜果胶杆菌RD-02可以侵染莴苣、青椒、茄子、土豆、番茄和梨等果实,并产生明显软腐症状。利用BioF型间歇浸没植物生物反应器建立植物-微生物共培养模型,结合盆栽试验分析2种病原菌导致的病情指数和病程指标变化,进一步确定了其差异。本研究结果为半夏根部病害防控提供了新的直接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病害 胡萝卜果胶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软腐病 黄化猝倒病
下载PDF
益生菌菌群对烟草生长及病害防治的影响
4
作者 王树荣 贾启 +5 位作者 王馨瑶 张蕊楠 谢欣 朱经理 陈集双 福兴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3期100-103,共4页
为探究益生菌菌群对烟草促生长作用及对烟草白粉病的防控作用,以益生菌菌群200倍液浸泡烟苗30 min为试验处理、自来水浸泡烟苗30 min为对照,开展了益生菌菌群对烟草生长及防控烟草白粉病的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益生菌菌群200倍液浸... 为探究益生菌菌群对烟草促生长作用及对烟草白粉病的防控作用,以益生菌菌群200倍液浸泡烟苗30 min为试验处理、自来水浸泡烟苗30 min为对照,开展了益生菌菌群对烟草生长及防控烟草白粉病的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益生菌菌群200倍液浸泡烟苗30 min后,烟草平均株高为76.69 cm,显著高于对照(58.12 cm);烟叶数量平均为19.5片,显著高于对照(15.75片);平均最大、最小叶面积分别为569.66、92.10 cm2,平均最大叶面积显著大于对照,而平均最小叶面积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益生菌菌群200倍液浸泡烟苗30 min后,烟草枯黄比例为62.56%,烟草白粉病病情指数为57.31,防治效果为9%。益生菌菌群对烟草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且对烟草白粉病有一定的防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菌群 烟草 生长指标 白粉病 枯黄比例 防效
下载PDF
池蝶蚌STAT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福兴 周伟 +4 位作者 盛军庆 王军花 王小敏 高沁 洪一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4-292,共9页
为了探究池蝶蚌(Hyriopsis schlegelii)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基因的初步功能,通过RACEPCR技术首次在池蝶蚌中获得STAT的c DNA全长序列(Gen Bank ID:KY123702),命名为Hs STAT,Hs STAT全长为2752 bp,5′-非编码区(5′UTR)为121bp,3... 为了探究池蝶蚌(Hyriopsis schlegelii)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基因的初步功能,通过RACEPCR技术首次在池蝶蚌中获得STAT的c DNA全长序列(Gen Bank ID:KY123702),命名为Hs STAT,Hs STAT全长为2752 bp,5′-非编码区(5′UTR)为121bp,3′-非编码区3′UTR为264 bp,开放阅读框(ORF)为2367 bp,编码788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蛋白结构域主要由STAT_int、STAT_alpha、STAT_bind、SH2四个经典保守性功能域组成;缬氨酸最多占12.9%。色氨酸使用频率为100%。二级结构中α螺旋最多占46.83%、β折叠最少占8.5%。Hs STAT蛋白亲水性指数为–0.531,是亲水性蛋白。预测到棕榈酰化修饰位点1个,小泛素相关修饰序列3个,磷酸化修饰位点22个。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Hs STAT与光滑双脐螺STAT5B和盘鲍STAT5聚在一支;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Hs STAT定位于血细胞的细胞质中;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Hs STAT主要在细胞核。q PCR结果显示Hs STAT在所有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在组织中的表达量在肝胰腺中最高,在血细胞中最低。细胞增殖实验显实验组增殖率为119%,高于对照组。实验已克隆到Hs STAT的全长序列,Hs STAT可能为STAT5亚型,具有促进SMCC-7721细胞增殖的功能,推测具有池蝶蚌细胞的信号转导功能参与池蝶蚌的先天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蝶蚌 HsSTAT 生物信息学分析 亚细胞定位 荧光原位杂交 qPCR 细胞增殖
下载PDF
利用组培技术构建半夏杂交体系
6
作者 福兴 王嘉亮 +6 位作者 陈国广 王馨瑶 姚朝旭 金磊磊 汪鑫 王栋栋 陈集双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87,共7页
本研究通过构建半夏品系的杂交体系并研究杂交种苗的扩繁周期,以解决半夏自然杂交成功率低、杂交种苗繁育效率低的问题。对消毒过的半夏花粉和雌蕊以TTC法测定其活力,并通过对比实验确定雌蕊的最佳培养基,对3种新的半夏品系持续培养出F_... 本研究通过构建半夏品系的杂交体系并研究杂交种苗的扩繁周期,以解决半夏自然杂交成功率低、杂交种苗繁育效率低的问题。对消毒过的半夏花粉和雌蕊以TTC法测定其活力,并通过对比实验确定雌蕊的最佳培养基,对3种新的半夏品系持续培养出F_(1)代杂交苗,通过杂交苗继代探究转接周期和成苗周期。结果表明,半夏雌蕊和花粉的最佳消毒时间为6 min;雌蕊的最佳培养基配方是半糖无琼脂MS培养基20.00 g/L+蔗糖15.00 g/L+琼脂5.00 g/L+6-BA 1.00 mg/L+NAA 0.01 mg/L,pH=5.8。以此为基础,培育出F_(1)代苗;4种半夏品系的F_(1)代杂交苗与亲本组培苗叶型有明显区别,经过扩繁发现了两个杂交种苗的扩繁周期。本研究建立了基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半夏杂交体系并获得杂交苗,并探明杂交种苗的繁育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杂交育种 植物组培 杂交体系 叶型比较 繁育周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