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读解 被引量:1
1
作者 文昌 《中学语文》 2019年第28期52-56,共5页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新课标提出的第六个学习任务群,并且被安排在必修课程中,是7个必修学习任务群之一,在必修课程8个学分中所占比重高达19%,仅次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新课标对其的重视,于此可见一斑。
关键词 新课标 必修课程 学分 阅读与表达 学习任务群 思辨性 阅读与写作
下载PDF
吕留良和黄宗羲交往研究
2
作者 文昌 《嘉兴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21-26,共6页
吕、黄彼此欣赏,皆具有夷夏之辨的民族思想,翕然宗经的治学思想,光复三代之治的政治理想,这些成为二人结交的思想基础。他们的交往活动非常广泛,囊括诗酒唱和、编著论学、访友谒墓、买书校书诸多方面,呈现出偏向文学和学术的特点。随着... 吕、黄彼此欣赏,皆具有夷夏之辨的民族思想,翕然宗经的治学思想,光复三代之治的政治理想,这些成为二人结交的思想基础。他们的交往活动非常广泛,囊括诗酒唱和、编著论学、访友谒墓、买书校书诸多方面,呈现出偏向文学和学术的特点。随着交往的深入,他们的矛盾逐渐显现并渐趋扩大加深,二人的交往也由亲至疏,最终友谊破裂,而这缘于二人哲学思想、学术主张和出处态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留良 黄宗羲 交往活动 交往特点 破裂原因
下载PDF
《兰亭集序》“幽情”发微
3
作者 文昌 《中学语文》 2019年第31期63-65,共3页
《兰亭集序》题为诗序,体属骈文,言趋诗化,这种特有的体裁特征和语言风格,既扩大了文章的情感容量,又增强了文章情感表达的深刻性,同时也加大了读者对文章情感的解读难度。读者由此对文章所蕴含的情感意蕴的理解众说纷纭,难以取得共识... 《兰亭集序》题为诗序,体属骈文,言趋诗化,这种特有的体裁特征和语言风格,既扩大了文章的情感容量,又增强了文章情感表达的深刻性,同时也加大了读者对文章情感的解读难度。读者由此对文章所蕴含的情感意蕴的理解众说纷纭,难以取得共识。认为文章表达了"乐""痛""悲"三种情感的读者,解读课文的确做到了"入乎其内",但入文太深,钻进了文章难以跳出来,尚未做到"出乎其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亭集序》 情感意蕴 入乎其内 体裁特征 骈文 语言风格 出乎其外 诗化
下载PDF
论高中语文教材对《项脊轩志》的接受
4
作者 文昌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2017年第3期32-34,共3页
高中语文教材将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收录其中时,把能够体现作者热衷功名利祿的一段删 掉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经过“阉割”后的不完整的作品.这种文学接受看似匠心独运,别出心裁,实乃使完璧有缺,有违原作的写作意图,甚是遗憾.
关键词 语文教材 《项脊轩志》 文学接受
下载PDF
论《师说》的深层写作意图——从韩愈“师道”的内涵辨析入手
5
作者 文昌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8年第5期77-79,共3页
《师说》是一篇能够体现文学大家韩愈散文创作实力的传统经典名篇,被收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读者对其文章主旨的解读歧见迭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古之学者必有师”是文章的中心论点;也有人认为,“是故无贵无贱,无... 《师说》是一篇能够体现文学大家韩愈散文创作实力的传统经典名篇,被收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读者对其文章主旨的解读歧见迭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古之学者必有师”是文章的中心论点;也有人认为,“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世之所存也”才是这篇时事杂文的主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下载PDF
吕留良与张履祥交往研究
6
作者 文昌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45-49,共5页
吕、张彼此敬佩对方的道德文章,皆服膺程朱理学,这是他们结交的思想基础。他们的交往活动丰富多彩,涉及诗书传道、编刻撰述、问医救人、诗酒唱和、学术交流诸多方面,呈现出偏重文学和学术的特点。他们的交往由亲至疏,最终友谊破裂,缘于... 吕、张彼此敬佩对方的道德文章,皆服膺程朱理学,这是他们结交的思想基础。他们的交往活动丰富多彩,涉及诗书传道、编刻撰述、问医救人、诗酒唱和、学术交流诸多方面,呈现出偏重文学和学术的特点。他们的交往由亲至疏,最终友谊破裂,缘于二人儒士观、时文观和交友观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留良 张履祥 思想基础 交往活动 交往特点 破裂原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