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北部陆架陆坡流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
作者 俎婷婷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6-287,共12页
受季节性反转的季风强迫、海峡水交换、地形等影响,南海北部陆架陆坡流系呈现复杂多变的形式.南海北部陆坡流、南海暖流、沿岸流及其与之相关的上升流(夏季)和下降流(冬季)系统等构成了南海北部典型的流系.本文回顾了自20世纪90年代以... 受季节性反转的季风强迫、海峡水交换、地形等影响,南海北部陆架陆坡流系呈现复杂多变的形式.南海北部陆坡流、南海暖流、沿岸流及其与之相关的上升流(夏季)和下降流(冬季)系统等构成了南海北部典型的流系.本文回顾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海北部陆架陆坡流系的研究进展,总结了黑潮入侵南海、季风、地形、冲淡水浮力热力效应等因素在南海北部陆架陆坡流系中的作用.指出南海北部内区海盆与陆架陆坡流的动力联系、南海暖流是否稳定存在、冬季下降流时空特征及其物质能量输运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流系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El Nio事件期间南海环流的异常特征 被引量:10
2
作者 邢延松 程国胜 +1 位作者 王东晓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1-209,共9页
基于CORA再分析资料对南海环流的季节特征和其受ElNio事件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冬季整个南海海区表现为一个大的气旋式环流,夏季南海北部是气旋式环流,南部是一个反气旋式环流。通过对南海海区异常流场进行MV-EOF分解,分析其前... 基于CORA再分析资料对南海环流的季节特征和其受ElNio事件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冬季整个南海海区表现为一个大的气旋式环流,夏季南海北部是气旋式环流,南部是一个反气旋式环流。通过对南海海区异常流场进行MV-EOF分解,分析其前两个模态,其空间型主要体现了南海环流冬季和夏季的特征,对应的时间系数与Nio3.4_NDJ指数有很好的相关性。通过分析南海环流在1986—2008年间ElNio年份的异常流场和异常流函数场,证明了MV-EOF分解后得到的联合时间系数所反映各阶段南海环流的季节特征与ElNio事件有相关性,即在8月[0],南海南部异常流函数场表现为反气旋式环流,北部为气旋式环流,南海夏季环流被增强,且ElNio事件时间尺度越长,北部的气旋式异常流场的影响范围就越大;在12月[0],南海除了东南部外,其余整个海区异常流函数场主要表现为反气旋式环流,冬季环流被减弱;在8月[+1],南海夏季流场强度都被削弱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环流 季节特征 MV-EOF EL Nio 异常流函数
下载PDF
与南海西边界流有关的区域海洋学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东晓 刘钦燕 +7 位作者 贺志刚 庄伟 肖贤俊 宏波 吴湘玉 隋丹丹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277-1288,共12页
从动力学角度,回顾了与南海西部主流系及其涡旋研究有关的南海物理海洋学的进展.主要内容涉及南海西边界流漂流浮标观测、西边界流源区涡旋遥感观测、西边界流源区跨陆架交换、涡流相互作用、西边界流年际变化、西边界流区海气相互作用... 从动力学角度,回顾了与南海西部主流系及其涡旋研究有关的南海物理海洋学的进展.主要内容涉及南海西边界流漂流浮标观测、西边界流源区涡旋遥感观测、西边界流源区跨陆架交换、涡流相互作用、西边界流年际变化、西边界流区海气相互作用、南海贯穿流等方面的进展.西边界流是一个强流系,其与季节和年际变化相关的结构特征、变率及跟某些动力过程的关联有待研究.在西边界流变率、涡旋环流相互作用、海气过程以及南海贯穿流取得了以下成果:(1)利用漂流浮标观测样本对南海西边界环流进行分析,指出南海西边界表层环流在到达越南中部沿岸后伴随着流幅变窄的同时流速加强;探讨了南海北部环流变化机理,定量诊断南海西边界流北支冬季逆风流产生的动力机制;利用航次数据对18°N断面的经向地转流进行诊断,表明南海西边界流的经向输送年际变化明显;(2)结合航次观测数据,对2003/2004年冬季南海北部2个反气旋涡旋和2007年夏季18°N附近的3个反气旋涡旋进行研究,指出冬季2个涡旋产生后以罗斯贝(Rossby)波速度(约0.1m/s)沿北部陆坡向西南方向传播,并初步揭示了南海西边界环流与夏季3个涡旋的相互作用;南海北部陆架区涡旋西南向传播最大(最大为0.09m/s),而越南以东海域涡动能(EKE)最大,这都说明涡旋活动与南海西边界流存在强的相互作用;(3)发现南海西边界流附近海表面温度(SST)强的季节内振荡特征,进一步研究表明此区域冬季SST季节内变化会使潜热季节内信号减弱20%;(4)探讨了南海贯穿流的长期变化特征以及与整个太平洋环流系统的相互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西边界流 涡流相互作用 季节内变化 南海贯穿流
原文传递
南海中深层动力格局与演变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王东晓 +16 位作者 蔡树群 尚晓东 彭世球 肖劲根 谢晓辉 张志伟 刘志 兰健 陈大可 薛惠洁 王桂华 甘剑平 解习农 张锐 陈慧 杨庆轩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919-1932,共14页
南海是连接印度洋-太平洋的最大边缘海,在季风、海峡水交换以及复杂地形影响下,南海环流呈现出独特的三层结构以及远强于大洋的混合特征.理论与观测表明,南海内潮、内孤立波以及强风等过程是强混合的动力来源.在南海强混合作用下,南海... 南海是连接印度洋-太平洋的最大边缘海,在季风、海峡水交换以及复杂地形影响下,南海环流呈现出独特的三层结构以及远强于大洋的混合特征.理论与观测表明,南海内潮、内孤立波以及强风等过程是强混合的动力来源.在南海强混合作用下,南海发育了活跃的中深层动力系统,一方面促进了南海与大洋之间的水体交换,另一方面调控上层风生环流,使得南海环流显著区别于其他热带与副热带海盆.南海活跃的中深层环流所具有的物质搬运能力又显著影响着南海的地质沉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过程.中国对深海研究持续投入,在南海中深层环流动力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文章就该方面进行总结,并对南海深海环流未来研究设想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中深层环流 湍流混合 多尺度相互作用 深海环流环境效应
原文传递
南海深层环流与经向翻转环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王东晓 肖劲根 +3 位作者 陈举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17-1323,共7页
吕宋海峡"深水瀑布"一方面驱动了南海深层气旋式环流,另一方面入侵的北太平洋深层水在南海内区通过混合变性并上升.这两个过程极大地贡献了南海经向翻转环流.同时无论是南海深层水平环流,还是经向翻转环流,均受到南海内区复... 吕宋海峡"深水瀑布"一方面驱动了南海深层气旋式环流,另一方面入侵的北太平洋深层水在南海内区通过混合变性并上升.这两个过程极大地贡献了南海经向翻转环流.同时无论是南海深层水平环流,还是经向翻转环流,均受到南海内区复杂地形的调制,而南海经向翻转环流的空间结构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南海深层环流与中、上层环流的联系.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南海深层环流与经向翻转环流的研究,总结了南海深海环流的驱动机制及其地形的调控、南海经向翻转环流的空间结构及其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宋海峡“深水瀑布” 南海深海环流 南海经向翻转环流 底地形
原文传递
基于CORA资料的中国海海表面温度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武扬 程国胜 +2 位作者 韩桂军 王东晓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4-54,共11页
基于1986—2008年的中国近海及邻近海域再分析产品(CORA),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方法(EOF)分析了海表面温度(SST)的季节及年际变化特征,并用相应的SODA、AVHRR以及Levitus资料对CORA做了对比评估。相比于AVHRR而言,CORA资料SST的偏差和... 基于1986—2008年的中国近海及邻近海域再分析产品(CORA),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方法(EOF)分析了海表面温度(SST)的季节及年际变化特征,并用相应的SODA、AVHRR以及Levitus资料对CORA做了对比评估。相比于AVHRR而言,CORA资料SST的偏差和均方根误差均小于SO-DA,相比Levitus资料而言CORA资料温度盐度的均方根误差随深度的变化皆小于SODA。CORA与SODA资料相比,两者前3个模态的时空分布大体一致,区别在于CORA资料能更好地反映参量的一些细微特征。结果表明,CORA资料能很好的刻画中国近海SST的季节、年际变化特征,尤其是黑潮流经区域SST的局地变化特征。季节EOF第二模态显示的是SST对由风引起的潜热释放的响应特征。第三模态刻画了冬夏转换季的分布特征,主要揭示了东北-西南走向的锋面特征。SST年际变化与ENSO密切相关,区域平均的南海SSTA与Nino指数的吻合程度CORA优于SO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及年际变化 SST EOF ENSO
下载PDF
Freshening of the Intermediate Waters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over the Past Six Decades
7
作者 陈栩洋 王东晓 +2 位作者 成里京 范双双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24年第1期42-50,共9页
The properties of salinity in the South China Sea(SCS),a significant marginal sea connecting the Pacific and Indian Oceans,are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transport of fresh water flux between the two oceans.However,the... The properties of salinity in the South China Sea(SCS),a significant marginal sea connecting the Pacific and Indian Oceans,are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transport of fresh water flux between the two oceans.However,the long-term changes in the intermediate water in the SCS have not been thoroughly studied due to limited data,particularly in relation to its thermodynamic variations.This study utilized reanalysis data products to identify a 60-year trend of freshening in the intermediate waters of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NSCS),accompanied by an expansion of low-salinity water.The study also constructed salinity budget terms,including advection and entrainment processes,and conducted an analysis of the salinity budget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s of external and internal dynamic processes on the freshening trend of the intermediate water in the NSCS.Th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freshening in the northwest Pacific Ocean and the intensification of intrusion through the Luzon Strait at intermediate levels are the primary drivers of the salinity changes in the NSCS.Additionally,a weakened trend in the intensity of vertical entrainment also contributes to the freshening in the NSCS.This study offers new insights into the understanding of regional deep sea changes in response to variations in both thermodynamics and oceanic dynamic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shening South China Sea salinity of the intermediate water salinity budget analysis Luzon Strait transport
下载PDF
南海环流多尺度动力过程演变特征与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东晓 邱春华 +6 位作者 俎婷婷 梁长荣 李明婷 张志鹏 张小波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05-623,共19页
作为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热带海盆,南海具有季节性海盆尺度风生环流特性,具有越东偶极子、南海西边界流、黑潮入侵分支等主流系(空间尺度>100 km),也具有丰富的中尺度涡旋、锋面、上升流等中尺度过程(空间尺度约为O(10~100 km))和活... 作为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热带海盆,南海具有季节性海盆尺度风生环流特性,具有越东偶极子、南海西边界流、黑潮入侵分支等主流系(空间尺度>100 km),也具有丰富的中尺度涡旋、锋面、上升流等中尺度过程(空间尺度约为O(10~100 km))和活跃的亚中尺度过程(O(1~10 km))等,而这些多尺度运动之间的能量转化是全球海洋能量循环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概述了南海贯穿流特征、南海陆架陆坡流和西边界流特征、主流系对中尺度涡旋的影响、(亚)中尺度对湍流混合的影响四个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目前的研究已发现主流系主要通过斜压不稳定将能量传递给中尺度过程,中尺度涡旋能量主要通过正压不稳定、剪切不稳定等过程将能量传递给小尺度过程。但是,多尺度运动之间能量传递过程的观测、南海中小尺度过程的能量逆级串过程及其对局地天气与气候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多尺度动力过程 能量传递
下载PDF
菲律宾海底层水体在1990s—2010s之间的暖化 被引量:3
9
作者 黄财京 +2 位作者 陈举 陈玲舫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6-32,共7页
跨菲律宾海的重复断面水文观测揭示:菲律宾海底层水体从1990s到2010s增暖了0.002~0.01℃。在西马里亚纳海盆和四国海盆,较冷的下层绕极深层水(Lower Circumpolar Deep Water,LCDW)减少,较暖的LCDW增加;而在菲律宾海盆,较冷的变性LCDW减... 跨菲律宾海的重复断面水文观测揭示:菲律宾海底层水体从1990s到2010s增暖了0.002~0.01℃。在西马里亚纳海盆和四国海盆,较冷的下层绕极深层水(Lower Circumpolar Deep Water,LCDW)减少,较暖的LCDW增加;而在菲律宾海盆,较冷的变性LCDW减少,较暖的变性LCDW增加。菲律宾海盆4000dbar的热通量是0.0413W·m^(–2),而西马里亚纳海盆和四国海盆的是0.0221W·m^(–2)。菲律宾海盆由于深层海洋热膨胀引起的局地海平面上升速度是0.0621mm·yr^(–1),而西马里亚纳海盆和四国海盆的是0.0333mm·yr^(–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化 底层水体 菲律宾海
下载PDF
基于高频地波雷达观测的粤西近海潮流潮能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怀鑫 俎婷婷 +3 位作者 李健 陈举 王东晓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5-32,共8页
利用粤西海域高频地波雷达观测得到的表层海流资料进行潮流调和分析。结果表明:粤西近海主要属于不正规半日分潮,浅水分潮较强。以M_2分潮为例,潮流运动形式主要为逆时针的往复流为主,方向沿西北—东南方向。粤西近海的潮能主要由东部... 利用粤西海域高频地波雷达观测得到的表层海流资料进行潮流调和分析。结果表明:粤西近海主要属于不正规半日分潮,浅水分潮较强。以M_2分潮为例,潮流运动形式主要为逆时针的往复流为主,方向沿西北—东南方向。粤西近海的潮能主要由东部陆架输送进来,潮能自东向西传播,在大潮期间,粤西的潮能出现向岸方向分量,表现为从东南向西北方向传播,在近岸区域潮能通量传播的方向会发生一个向岸的偏转。通过潮能收支方程计算潮能耗散,发现粤西近海潮能耗散的高值区在西部岛屿密集区域,与琼州海峡的存在和琼州海峡东北处地形变化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西 高频地波雷达 潮流 潮能耗散
下载PDF
南海北部集合卡曼滤波同化SST试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隋丹丹 +1 位作者 王伟文 肖贤俊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16,共7页
基于POM(Princeton Ocean Model)建立一个南海北部集合卡曼滤波的同化模式,主要用于卫星海表面温度的同化。模式的平均水平分辨率为5km,垂向分层为20层;侧边界条件嵌套到一个大范围的南海海洋模式,在同化方案上采用一个均方根集合卡曼... 基于POM(Princeton Ocean Model)建立一个南海北部集合卡曼滤波的同化模式,主要用于卫星海表面温度的同化。模式的平均水平分辨率为5km,垂向分层为20层;侧边界条件嵌套到一个大范围的南海海洋模式,在同化方案上采用一个均方根集合卡曼滤波算法,避免观测的扰动;适当引入局地化算子,消除样本在空间上的虚假相关,同时增加集合样本的自由度。该同化试验同化了2008年夏季6月到7月的GHRSST(Global High-Resolutio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然后采用2008年夏季SCOPE(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Coastal Oceanographic Process Ex-periment)航次的温、盐数据对同化结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相对于未同化模式模拟结果,同化模式温度的改善比较明显,表现在加强了南海北部的上升流,校正了海表温度的偏差,改善了温度的垂向分布。由于集合卡曼滤波是一种多变量调整的同化方法,同化SST不仅能改善表层与次表层的温度分布,而且对流场和盐度的调整也比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卡曼滤波 同化 南海北部 SST
下载PDF
寒潮过程和海洋锋面影响南海西北部大气波导演变的个例分析
12
作者 石睿 陈举 +2 位作者 何云开 隋丹丹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9-42,共14页
文章利用2012年冬季南海西北部的航次探空资料,研究了寒潮过程和海洋锋面对大气波导特征演变的共同影响。文中观测发现,航次期间的大气波导以悬空波导为主,平均波底高度约738.64m,平均厚度约185.17m,平均强度10.21M单位。观测前期,天气... 文章利用2012年冬季南海西北部的航次探空资料,研究了寒潮过程和海洋锋面对大气波导特征演变的共同影响。文中观测发现,航次期间的大气波导以悬空波导为主,平均波底高度约738.64m,平均厚度约185.17m,平均强度10.21M单位。观测前期,天气形势稳定,东北季风较弱,在锋面暖水区一侧的悬空波导较为深厚,且高度较低。其主要成因是大气边界层顶部925hPa至850hPa高度左右存在深厚的逆温层,且具有显著的日变化特征。航次中期的寒潮过程导致东北季风大幅增强,使得大气边界层顶部的逆温层被破坏,从而导致悬空波导显著变薄变弱。而锋面冷水区一侧,低水温抑制湍流发展导致大气修正折射率(M)的负梯度扰动较弱,较难形成稳定且有一定强度的波导层,且无显著日变化。但当东南暖湿气流覆盖锋面冷水区上空时,容易形成较稳定的表面波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大气波导 海洋锋面 寒潮 探空 大气边界层 日变化
下载PDF
南海冬季风潮背景下热带气旋诱导的近惯性振荡:Mirinae(0921)个例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万云娇 陈更新 +3 位作者 陈荣裕 王东晓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18,共8页
南海是热带气旋多发的海域,热带气旋过境在海洋上层激发的近惯性振荡近年来备受关注。文章利用一个位于南海西北部的锚定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检测到了热带气旋Mirinae由东向西横穿南海时在锚定点产生的显著的近惯性振荡。与以... 南海是热带气旋多发的海域,热带气旋过境在海洋上层激发的近惯性振荡近年来备受关注。文章利用一个位于南海西北部的锚定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检测到了热带气旋Mirinae由东向西横穿南海时在锚定点产生的显著的近惯性振荡。与以往研究热带气旋激发显著近惯性振荡的文献相较,Mirinae强度较低,移动速度较快,距离观测点较远。对ADCP所测流速进行旋转小波分析后的结果显示,处于这种条件下的Mirinae也在观测点激发了显著的近惯性振荡。研究发现,Mirinae自东向西横穿南海时,正处于南海冬季风盛行的时期,Mirinae北部旋臂与该盛行的东北季风方向一致,二者相融,东北季风强度增大,方向发生变化,间接使得主要在其控制下的观测点上方的风场在大小和方向上产生了突变,而且风速矢量随着时间也呈顺时针偏转,从而在锚定点产生显著的近惯性振荡。平板模式的结果支持这一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热带气旋Mirinae 冬季风 近惯性振荡
下载PDF
春季台湾海峡西南部南海暖流起源:海水氧同位素示踪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东钰 连尔刚 +5 位作者 杨守 李亚龙 李超 刘鹏飞 苏妮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92-1504,共13页
海水氧同位素(δ^18O)是示踪水团起源和混合过程的重要指标.文章依据台湾海峡西南部水文观测、HY-COM分析资料及海水氧同位素数据,探讨了台湾海峡西南部南海暖流的水体来源及其成因机制.结果表明,黑潮次表层水能够入侵至台湾海峡西南部... 海水氧同位素(δ^18O)是示踪水团起源和混合过程的重要指标.文章依据台湾海峡西南部水文观测、HY-COM分析资料及海水氧同位素数据,探讨了台湾海峡西南部南海暖流的水体来源及其成因机制.结果表明,黑潮次表层水能够入侵至台湾海峡西南部陆坡区,并在陆坡处伴有爬坡涌升现象.δ^18O-盐度关系进一步表明,春季台湾海峡西南部南海暖流起源于黑潮次表层水入侵南海形成的陆坡流爬坡偏转,而非来源于海南岛东侧形成的南海暖流西段.此外,浙闽沿岸流朝南延伸影响可至台湾浅滩处,并在台湾浅滩西侧约23.5°N处离岸输送对南海暖流产生一定的影响.本研究也进一步揭示,海水氧同位素相比传统温盐点聚图和HYCOM分析资料对水团的运动和起源判别更敏感,它们结合可以更可靠地示踪陆架水团混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同位素 南海暖流 浙闽沿岸流 黑潮 台湾海峡西南部
原文传递
2005-2009年、2011年和2013年南海东北部120°E断面秋季体积输运的年际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侯华千 +5 位作者 陈更新 何云开 TILAK Priyadarshana 姚景龙 王东晓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6-42,共7页
基于2005年至2009年、2011年和2013年各年九月份南海开放航次获取的南海东北部120°E断面的水文观测资料,运用了地转流诊断和模态分解两种方法,研究了该断面流场结构和体积输运的年际变化特征。2005年、2006年、2007年和2013年流场... 基于2005年至2009年、2011年和2013年各年九月份南海开放航次获取的南海东北部120°E断面的水文观测资料,运用了地转流诊断和模态分解两种方法,研究了该断面流场结构和体积输运的年际变化特征。2005年、2006年、2007年和2013年流场呈显著斜压特征,断面上、下层流速方向相反;而2008、2009年和2011流场垂向变化不明显,呈现准正压结构。断面体积输运沿深度分布呈现三种方式:一致向西(2005年、2007年和2011年),上西下东(2008年和2013年)和上东下西(2006年和2009年)。断面净体积输运亦有显著年际变化,在2005年出现西向最大–11.2Sv,在2013年出现东向最大9.1Sv,而在2009年仅为西向-1.2Sv。模态分解表明,准正压结构的年份,流场主要被正压模态控制,但第一斜压模态亦不可忽略;而斜压结构的年份,流场由正压模态和第一斜压模态共同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面体积输运 南海 吕宋海峡 “三明治”结构 正压模态 斜压模态
下载PDF
四维变分资料同化在风暴潮模拟中的平流作用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毅能 彭世球 +1 位作者 赖志娟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9-26,共8页
利用基于三维斜压非线性的普林斯顿海洋模型(POM)及其切向线性伴随模式的四维变分数据同化(4DVAR)系统对一个近岸风暴潮个例进行理想同化试验和模拟,着重分析了四维变分数据同化增水改善中的二维平流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同化后的水位结... 利用基于三维斜压非线性的普林斯顿海洋模型(POM)及其切向线性伴随模式的四维变分数据同化(4DVAR)系统对一个近岸风暴潮个例进行理想同化试验和模拟,着重分析了四维变分数据同化增水改善中的二维平流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同化后的水位结果明显优于同化前的结果,而且同化对预报的影响主要在前5h,尤其是积分到3—4h时同化和无同化的结果差异最大,在5h后同化的影响变得非常小。从平流作用中分析得知,无论是只同化水位还是同化水位和海表流速,同化的结果都增大了沿岸和向岸的平流。与无同化结果相比,同化试验的增水改善主要是来自向岸平流的增大,但只同化水位时由于水位增大使向岸压力梯度减小从而阻碍了向岸流的进一步增大;而同时同化水位和海表流速时,由于流速也被改善,故增水改善更明显和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潮 四维变分 平流作用 资料同化
下载PDF
海洋数据同化技术在南海区域的应用研究
17
作者 王东晓 《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 2009年第4期70-75,69,共7页
海洋资料同化是运用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尽可能地确定海洋的状态。因而海洋资料同化能有效的将现有的海洋观测融入海洋模式中,提供时空分布更加完善的分析资料。近年来,南海的卫星观测资料以及航次实测资料不断增多,计算机资源不断丰富。... 海洋资料同化是运用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尽可能地确定海洋的状态。因而海洋资料同化能有效的将现有的海洋观测融入海洋模式中,提供时空分布更加完善的分析资料。近年来,南海的卫星观测资料以及航次实测资料不断增多,计算机资源不断丰富。利用海洋数据同化方法,这些资料能极大地改善南海海洋数值模拟,为南海区域海洋学研究提供高质量的分析数据。在有关国家科技计划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开展了一系列的南海海洋数据同化方面的基础性研究。通过这些研究,在南海海域建立了基于最优插值、集合卡曼滤波、集合卡曼平滑等同化方法的海洋数据同化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同化 南海 应用
原文传递
2004~2013年南海北部开放航次水文调查 被引量:9
18
作者 曾丽丽 +8 位作者 施平 杨磊 陈举 隋丹丹 何云开 陈荣裕 王东晓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64-964,共1页
为了探索海上观测平台共享机制,发挥国内多方科研力量的综合优势,加强海洋现场数据的长期积累,促进海洋科学研究多学科交叉与融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实验3”号考察船2004年起开始实施南海北部开放航次观测计划.该计划以珠江河... 为了探索海上观测平台共享机制,发挥国内多方科研力量的综合优势,加强海洋现场数据的长期积累,促进海洋科学研究多学科交叉与融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实验3”号考察船2004年起开始实施南海北部开放航次观测计划.该计划以珠江河口和南海北部海洋多尺度海洋动力和环境过程为观测对象,以提高认知和预测自然与人类活动对南海近海生态系统影响的能力为目标,为南海海洋管理可持续发展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水文调查 航次 海洋动力 近海生态系统 观测平台 科学研究 多学科交叉
原文传递
南海海洋环境实时分析与预报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19
作者 彭世球 +13 位作者 李毅能 王东晓 毛庆文 李少钿 黄鹄 齐义泉 朱宇航 曾学智 周峰华 赖志娟 钱钰坤 李骏旻 陈荣裕 《中国科技成果》 2022年第17期F0002-F0002,共1页
南海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国际航运要道。准确、及时地掌控南海海洋环境信息对我国在南海海域的防灾减灾、资源开发、海上航运、工程建设与海洋监管等均具有重要的价值。长期以来,由于海洋观测能力不足,加之南海海洋动力环境的复杂多... 南海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国际航运要道。准确、及时地掌控南海海洋环境信息对我国在南海海域的防灾减灾、资源开发、海上航运、工程建设与海洋监管等均具有重要的价值。长期以来,由于海洋观测能力不足,加之南海海洋动力环境的复杂多样,我国对南海海洋环境的实时分析与预报工作一直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无法满足我国经略南海、建设海洋强国所面临海洋环境精准保障的迫切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航运 工程建设 南海海洋 海洋环境 海洋观测 南海海域 防灾减灾 分析与预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