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进“一带一路”:跨体系的文明交汇与历史叙述--汪晖教授访谈 被引量:6
1
作者 汪晖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45-53,共9页
汪晖教授基于历史、地理、政治维度探讨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必然与中国智慧,同时也深刻地指出该倡议实施过程中将面临的潜在挑战;汪晖教授于全球性的时空结构变换与跨国间的新兴交往模式中,以"跨体系社会"和&qu... 汪晖教授基于历史、地理、政治维度探讨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必然与中国智慧,同时也深刻地指出该倡议实施过程中将面临的潜在挑战;汪晖教授于全球性的时空结构变换与跨国间的新兴交往模式中,以"跨体系社会"和"跨社会体系"之概念,创造性地叙述了当今重塑我们生存方式与想象空间的全新世界秩序。汪晖教授同时也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学者提供了理解文明与文化的新契机,同时也带来了新挑战和新机遇,这也是这项伟大倡议的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晖 “一带一路” 跨体系社会 跨社会体系 历史叙述
下载PDF
跨学科思维与跨文化素质:美国经验于大学本科教育之借鉴 被引量:5
2
作者 车向前 尹晓煌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9-146,共8页
在我国高等教育全力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反思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理念与培养经验,有助于我国本科教育更好地适应时代变化,提高培养质量,促进内涵式发展。回溯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可见,美国一流大学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基于对社... 在我国高等教育全力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反思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理念与培养经验,有助于我国本科教育更好地适应时代变化,提高培养质量,促进内涵式发展。回溯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可见,美国一流大学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基于对社会发展与经济变革之关注,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办学定位,构建出较为完善的大学本科通识教育体系。其核心理念一是高度重视跨学科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敏锐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二是注重培养学生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流知识和人文素质。这些经验有助于我国本科教育聚焦特色化、多元化、差异化办学,加强多学科与跨学科整合及改革;唯如此才能响应时代呼唤,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之内涵式全面发展,更好地培养全球化创新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教育 通识课程 跨文化素质 美国高等教育
下载PDF
沉默的抵抗与精神的在场——论雅克·朗西埃的文学“沉默”观 被引量:3
3
作者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6-131,共6页
雅克·朗西埃在对文学与其自身理念之间复杂关系的梳理中,从历史与现在、真实与虚构、多语与沉默等多角度,完成了对文学的意义、流变及矛盾的观念建构。通过对文学理论及文学作品的解读,揭示出文学的意义之所在,以及抵抗文学矛盾的... 雅克·朗西埃在对文学与其自身理念之间复杂关系的梳理中,从历史与现在、真实与虚构、多语与沉默等多角度,完成了对文学的意义、流变及矛盾的观念建构。通过对文学理论及文学作品的解读,揭示出文学的意义之所在,以及抵抗文学矛盾的方式,即用"沉默的言语"提供世界的真理并确证精神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克·朗西埃 文学 沉默 言语
原文传递
以战争视角重读《追忆似水年华》 被引量:2
4
作者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3-100,共8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对马塞尔·普鲁斯特的文学创作带来了转折性影响。《追忆似水年华》在战争期间经过改写,渗透了明确的战争主题。战争影响了小说本身的写作目的与结构安排,并在其中形成了深刻的政治、军事、虚构与现实等文学思...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对马塞尔·普鲁斯特的文学创作带来了转折性影响。《追忆似水年华》在战争期间经过改写,渗透了明确的战争主题。战争影响了小说本身的写作目的与结构安排,并在其中形成了深刻的政治、军事、虚构与现实等文学思考,阐释了心理规则、精神表象以及集体与个人信仰的冲突与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塞尔·普鲁斯特 战争 《追忆似水年华》 《重现的时光》
原文传递
从艺术到现实——绘画在普鲁斯特创作中的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6-102,共7页
绘画艺术在普鲁斯特的创作和现实生活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这一方面源于当时的艺术文化氛围和作者本人对绘画艺术的热爱,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创作与讲述的需要。在普鲁斯特的小说《追忆似水年华》及其他一些文本中,有大量对画家、绘画作品... 绘画艺术在普鲁斯特的创作和现实生活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这一方面源于当时的艺术文化氛围和作者本人对绘画艺术的热爱,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创作与讲述的需要。在普鲁斯特的小说《追忆似水年华》及其他一些文本中,有大量对画家、绘画作品以及色彩的描述。通过普鲁斯特文学创作中的时间、回忆、隐喻、直觉、爱情等重要主题以及日常生活中对绘画的借鉴,可以建构起绘画艺术与普鲁斯特文学之间的关系,并且理解绘画艺术缘何成为普鲁斯特追寻逝去时光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文学 马塞尔·普鲁斯特 《追忆似水年华》 绘画 时间 隐喻
下载PDF
《重现的时光》中战争描写的语言技巧 被引量:2
6
作者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2018年第1期125-128,共4页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追忆似水年华》这部小说的写作发生了转向。战争进入了小说,成为"时光逝去与重现"主题中的一部分。马塞尔·普鲁斯特用独特的语言技巧与视角描绘战争,为了揭示战争的毁灭性,他甚至摧毁了自己...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追忆似水年华》这部小说的写作发生了转向。战争进入了小说,成为"时光逝去与重现"主题中的一部分。马塞尔·普鲁斯特用独特的语言技巧与视角描绘战争,为了揭示战争的毁灭性,他甚至摧毁了自己的记忆之乡贡布雷。尤其是在小说的最后一卷《重现的时光》中,他的书写既展现了战争期间军人的爱国情怀,也真实地描写了倒错与偏离的人性与社会现象,使该小说带有了某种见证文学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塞尔·普鲁斯特 《追忆似水年华》 战争 语言
原文传递
莫迪亚诺的“后普鲁斯特”写作 被引量:1
7
作者 崔孝彬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8-134,共7页
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小说主题总是和"记忆""遗失""身份""找寻"等相关,小说总是沉浸在忧伤而孤独的情绪中,叙述着对某段时光的感知与印象。也许是从建构记忆的美学角度出发,莫迪... 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小说主题总是和"记忆""遗失""身份""找寻"等相关,小说总是沉浸在忧伤而孤独的情绪中,叙述着对某段时光的感知与印象。也许是从建构记忆的美学角度出发,莫迪亚诺的作品可被视作"追寻逝去时光"的某种形式,在对精神"自我"的追求中,莫迪亚诺的小说中也有普鲁斯特的影子。也因此,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评委将莫迪亚诺称为"当今的普鲁斯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马塞尔·普鲁斯特 “后普鲁斯特” 法国文学
下载PDF
普鲁斯特的文学批评观
8
作者 《译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01-204,共4页
本文旨在探讨普鲁斯特的文学批评实践在文学创作中对文艺理念的渗透,探寻普鲁斯特研究的更多可能性,用普鲁斯特的文学批评观反观其文学作品,继续发掘<追忆似水年华>这部伟大作品的意义.
关键词 仿作 《驳圣伯夫》 风格 主题批评
原文传递
普鲁斯特的艺术哲学——文学中的绘画与音乐 被引量:1
9
作者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79-83,共5页
马塞尔·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的写作中,为艺术赋予了重要的角色,他试图通过一种艺术的哲学思考,将他所体会到的美好但转瞬即逝的瞬间、他的文学建构观念以及对真理的追寻,用绘画和音乐等艺术形式进行再现,将逝去的时光变为... 马塞尔·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的写作中,为艺术赋予了重要的角色,他试图通过一种艺术的哲学思考,将他所体会到的美好但转瞬即逝的瞬间、他的文学建构观念以及对真理的追寻,用绘画和音乐等艺术形式进行再现,将逝去的时光变为现实的时光,形成真正的绵延。在普鲁斯特的作品中,深刻地体现了文学、艺术和哲学三者的交汇与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忆似水年华》 马塞尔·普鲁斯特 艺术 哲学
下载PDF
共同体的文学面向与“他者”之介入书写——兼谈《包法利夫人》
10
作者 汪俊辉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94-102,共9页
近年来,“共同体”作为国际关系之重要概念得到诸多论证,在“共同体”视域之下,“他人”间的交流沟通以及“他者”与“自我”的哲学观念得到了进一步研究;“同一性”与“他异性”作为“共同体”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广泛应用于文学研... 近年来,“共同体”作为国际关系之重要概念得到诸多论证,在“共同体”视域之下,“他人”间的交流沟通以及“他者”与“自我”的哲学观念得到了进一步研究;“同一性”与“他异性”作为“共同体”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广泛应用于文学研究领域以释读当下社会现状。本研究以此为背景重新释读福楼拜作品《包法利夫人》及爱玛的生存与毁灭,透过福楼拜的笔触及“他者”哲学观诠证包法利夫人的生存路径,反思新时代“共同体”视域下的“他者”生存观与社会共同体文学介入的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 他者 居斯塔夫·福楼拜 《包法利夫人》
下载PDF
“向死而生”——布朗肖与朗西埃论文学 被引量:1
11
作者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3-129,共7页
作为20世纪法国最重要的思想家、文学批评家,莫里斯·布朗肖与雅克·朗西埃分别提出了独特的文学见解,二者通过作者的消亡、文学的空间、死亡与沉默等问题产生了某种理论关联。从布朗肖到朗西埃,文学似乎从趋向"未来"... 作为20世纪法国最重要的思想家、文学批评家,莫里斯·布朗肖与雅克·朗西埃分别提出了独特的文学见解,二者通过作者的消亡、文学的空间、死亡与沉默等问题产生了某种理论关联。从布朗肖到朗西埃,文学似乎从趋向"未来"走向了"精神"世界。布朗肖与朗西埃的思想,共同激起了有关"文学"的矛盾性,区别与关联之中亦有深刻的历史必然及辩证相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里斯·布朗肖 雅克·朗西埃 沉默 死亡 “马拉美事件”
原文传递
哲学的诗学化与诗歌的本质化——以马拉美为例
12
作者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3-121,共9页
马拉美的诗歌在法国哲学界的地位举足轻重,这位诗人甚至被哲学家视为哲学与诗歌关系的象征。马拉美诗歌所带来的文学丰富性,促使哲学家以哲学姿态观瞻马拉美诗歌的艺术或文学理念,对诗艺的力量和可能性展开思考;同时,马拉美所提供的诗歌... 马拉美的诗歌在法国哲学界的地位举足轻重,这位诗人甚至被哲学家视为哲学与诗歌关系的象征。马拉美诗歌所带来的文学丰富性,促使哲学家以哲学姿态观瞻马拉美诗歌的艺术或文学理念,对诗艺的力量和可能性展开思考;同时,马拉美所提供的诗歌(文学)案例,给予哲学家借文学阐释哲学的力量与共同体写作现象,推进哲学与诗歌这一古老争论之现代性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特芳·马拉美 哲学 诗歌 文学
原文传递
普鲁斯特传记与文学批评的新视野
13
作者 《译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4-176,共3页
一20世纪关于法国文学家普鲁斯特的(法语或翻译为法语的)传记较为重要的版本粗略统计就有十几本之多,从1935年,利昂.皮埃尔-昆特的《马塞尔.普鲁斯特,生活,作品》问世之后,就不断有传记作家或批评家开始撰写关于普鲁斯特的传记,其中包括... 一20世纪关于法国文学家普鲁斯特的(法语或翻译为法语的)传记较为重要的版本粗略统计就有十几本之多,从1935年,利昂.皮埃尔-昆特的《马塞尔.普鲁斯特,生活,作品》问世之后,就不断有传记作家或批评家开始撰写关于普鲁斯特的传记,其中包括:安德烈.莫洛瓦的《普鲁斯特传》;安德烈.费雷的《普鲁斯特的中学时代》;皮埃尔.克莱拉与安德烈.费雷合著的《普鲁斯特画册》;亨利.博内的《马塞尔.普鲁斯特,1907年到1914年》;塞莱斯特.阿尔巴莱的《普鲁斯特先生》;弥尔顿.L.米勒的《普鲁斯特的精神分析》;克洛德.弗朗西斯与费尔南德.龚蒂尔合著的《普鲁斯特与家人》;亨利.博内的《普鲁斯特的爱欲》;乔治.D.佩因特的《普鲁斯特传》;多米尼克.马拜的《普鲁斯特的睡眠》;克里斯汀.佩什那尔的《普鲁斯特在卡布尔》以及《普鲁斯特与父亲》;吉兰.狄斯巴赫的《普鲁斯特》;米歇尔.埃尔曼的《马塞尔.普鲁斯特》;罗杰.迪歇纳的《不可能的普鲁斯特》;让-伊夫.塔迪埃的《马塞尔.普鲁斯特》。这些传记中,很多著作已发展成为当今普鲁斯特研究的重要理论依据。例如安德烈.莫洛瓦的《普鲁斯特传》,他将重点放在普鲁斯特的作品《追忆似水年华》上,并试图抓住普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斯特 埃尔曼 《追忆似水年华》 佩因特 马塞尔 文学批评
原文传递
一场全面的“真理”之争——雅克·朗西埃论普鲁斯特
14
作者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5-141,共7页
雅克·朗西埃(1)借用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以下简称《追忆》)中,叙述者走进盖尔芒特亲王宅院时的启示,为我们打开一扇进入普鲁斯特文学的"门"(2):"有时候,当我们好像已迷失的那一刻,会有一种警醒到来,将我们拯救;
关键词 普鲁斯特 “真理” 《追忆似水年华》 叙述者 亲王 文学 迷失
原文传递
骆英诗歌在法国的译介与解读
15
作者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35,共5页
在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中法两国当代诗人齐聚中国"2014中法诗歌节",诗歌作为两国诗人对话的语言,也开始成为两个国家文学与文化密切交往的重要载体。在一代代译者的努力下,法国诗歌不断被译为中文,并持续对中国诗人产生影响。同时,一... 在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中法两国当代诗人齐聚中国"2014中法诗歌节",诗歌作为两国诗人对话的语言,也开始成为两个国家文学与文化密切交往的重要载体。在一代代译者的努力下,法国诗歌不断被译为中文,并持续对中国诗人产生影响。同时,一些法国诗人也从中国的思想文化之中找到了创作灵感,让法国诗歌同样带有中国印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思想 法国诗人 当代诗人 中法建交 中国诗人 中国诗歌 经典化 中国当代诗歌 中国现代诗歌 当代诗坛
原文传递
跨体系边界与跨历史实践——雅克·朗西埃的“文学性”
16
作者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63-68,共6页
本文自西方"文学性"之发端起探讨,进而阐释雅克·朗西埃的"文学性"所涉及的美学、诗学、政治、历史之间的跨体系边界之关联。本文论证之目的首先在于厘清朗西埃"文学性"概念之基础与变迁及其所代表... 本文自西方"文学性"之发端起探讨,进而阐释雅克·朗西埃的"文学性"所涉及的美学、诗学、政治、历史之间的跨体系边界之关联。本文论证之目的首先在于厘清朗西埃"文学性"概念之基础与变迁及其所代表的界限,以说明朗西埃的"文学性"经历了跨历史实践之后的现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性 政治 雅克·朗西埃 可感性分配
下载PDF
最后的部落
17
作者 埃列特·阿贝卡西 《译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108,1,共105页
序幕 他是在山谷的一座庙宇里被发现的. 人们穿过一大片树林来到这里.寺庙周围点缀着一些灌木和青青的草丛,不远处还有一片沙滩. 悬崖上流下纤细的瀑布,溪水在林中蜿蜒流淌,汇入谷底的河流中.浓云密布,一道闪电划破天空.天色转暗,乌云... 序幕 他是在山谷的一座庙宇里被发现的. 人们穿过一大片树林来到这里.寺庙周围点缀着一些灌木和青青的草丛,不远处还有一片沙滩. 悬崖上流下纤细的瀑布,溪水在林中蜿蜒流淌,汇入谷底的河流中.浓云密布,一道闪电划破天空.天色转暗,乌云遮盖了夜晚初现的点点星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犹太人 以色列 神道教 手抄本 犹太教 平安京 格斗术
原文传递
走近丝绸之路:西方文学理论与全球化研究之反思
18
作者 保罗·杰【美】 (译)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8-84,共7页
在当今全球化视野下,有必要发展一种跨越文化与民族国家框架之新型人文学术理论,以促进全球背景下的文学批评、历史和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学者之思想交流。通过细加比较和区分当前西方文学和社科学者之各类观点,揭示了"文化主义者"和"... 在当今全球化视野下,有必要发展一种跨越文化与民族国家框架之新型人文学术理论,以促进全球背景下的文学批评、历史和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学者之思想交流。通过细加比较和区分当前西方文学和社科学者之各类观点,揭示了"文化主义者"和"唯物主义者"两大学派在研究全球化发展进程中的相互内在联系和影响。前者强调文化/文学理论解读全球化之作用,后者则更偏重社会历史叙事阐述全球化之功能。并进一步论证了丝绸之路如何在历史的想象空间中,同时作为地理象征和文化图像的双重文化符号之存在。就此而言,创建一种新型文学理论,以丝绸之路为纽带,为更好地沟通当今全球化视野下的文学批评、地缘政治和社会经济等领域之间的研究发挥重要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全球化 文学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