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地表辐射收支特征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李帅 胡列群 +2 位作者 何清 吴新萍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35-1044,共10页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大气环境观测试验站探测的辐射数据,分析了流动沙漠区近地层辐射收支特征以及云和沙尘对其的影响。总辐射在夏季某些特定的天气条件下接近太阳常数。不同天气条件下,辐射收支特征存在较大差异;总辐射受云和沙尘的影...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大气环境观测试验站探测的辐射数据,分析了流动沙漠区近地层辐射收支特征以及云和沙尘对其的影响。总辐射在夏季某些特定的天气条件下接近太阳常数。不同天气条件下,辐射收支特征存在较大差异;总辐射受云和沙尘的影响最明显,变幅最大,夏季沙尘暴天气时比晴天减少了80%以上;反射辐射的日变化趋势在各个季节内、各种天气条件下与总辐射非常一致;大气长波辐射所受影响较小,且云和沙尘会使其略微增加;地面长波辐射的变化幅度最小,均在10%以下;净辐射在阴天时略微降低,沙尘天气时明显降低,为负值。观测期间的平均辐射特征与晴天比较接近,平均的总辐射、净辐射与晴天的比值白天基本在0.7左右,说明云和沙尘对塔中的辐射能量有较大的强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收支 沙漠腹地 塔克拉玛干沙漠
原文传递
乌鲁木齐冬季大气中黑碳气溶胶污染特征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帅 +2 位作者 胡列群 何清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27-734,共8页
利用乌鲁木齐大气成分站观测的黑碳(BC)气溶胶质量浓度、主要污染物浓度以及相关气象资料,对该地区冬季BC类气溶胶的日变化、小时变化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冬季BC质量浓度平均为6.55μg/m3,日较差较大,与API、PM10、PM... 利用乌鲁木齐大气成分站观测的黑碳(BC)气溶胶质量浓度、主要污染物浓度以及相关气象资料,对该地区冬季BC类气溶胶的日变化、小时变化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冬季BC质量浓度平均为6.55μg/m3,日较差较大,与API、PM10、PM2.5、PM1.0、NOx的日变化具有较好的相关性;BC质量浓度的小时变化具有明显的双峰特征,这与机动车排放污染、居民活动和冬季采暖燃煤等相关联;BC质量浓度出现频率主要在2~9μg/m3,占所有观测的60%;乌鲁木齐冬季BC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国外某些城市,与国内同类大城市的观测结果比较,其浓度相对较低;冬季从北、西北方向过来的气团易造成BC高污染;风速大于1.0 m/s时,BC质量浓度开始下降,下降幅度接近50%,当风速超过2 m/s时,风速与BC质量浓度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工作日BC质量浓度略高于周末,周末BC质量浓度曲线比工作日推迟1 h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 大气污染 黑碳 气溶胶 乌鲁木齐
原文传递
塔克拉玛干沙漠一次强沙尘暴的辐射特性及气象要素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帅 胡列群 +2 位作者 何清 吴新萍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1年第4期26-30,共5页
应用遥感资料及塔中80 m观测塔探测系统采集的数据,对塔克拉玛干沙漠一次强沙尘暴过境前后情况进行了监测,并分析了近地层短波辐射特性以及风速、风向、温度、湿度、气压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沙尘暴过境前后,总辐射、反射辐射明显降低... 应用遥感资料及塔中80 m观测塔探测系统采集的数据,对塔克拉玛干沙漠一次强沙尘暴过境前后情况进行了监测,并分析了近地层短波辐射特性以及风速、风向、温度、湿度、气压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沙尘暴过境前后,总辐射、反射辐射明显降低,且达到峰值的时间滞后,短波辐射日变化与地面风速日变化相对应,主要受控于湍流作用,沙尘暴不仅严重影响能见度,而且还严重影响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从而影响到天气气候。沙尘暴过境前,地面水平风风向经历了多次调整,风向调整时,风速减弱,调整之后,风速加大;沙尘暴过境时风速急剧增强,但风向较为稳定。沙尘暴来临前夕,地面空气干热,处于低压控制之下;而沙尘暴过境时和过境后,地面空气呈湿冷状态,气压急剧上升,最终处于高压控制之下。整场沙尘暴过程是一个降温增湿增压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沙尘暴 短波辐射 气象要素
下载PDF
基于2001—2015年遥感数据的天山山区雪线监测及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帅 侯小刚 +3 位作者 郑照军 张连成 木扎帕尔.木合塔尔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4-372,共9页
基于2001—2015年MOD10A1/MYD10A1、MOD13Q1以及相关气象数据,采用积雪持续时间比率法,监测了天山山区的季节雪线高程,分析了其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近15年天山山区雪线整体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高程3 680 m左右,其中,北坡... 基于2001—2015年MOD10A1/MYD10A1、MOD13Q1以及相关气象数据,采用积雪持续时间比率法,监测了天山山区的季节雪线高程,分析了其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近15年天山山区雪线整体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高程3 680 m左右,其中,北坡、伊犁河谷、南坡季节雪线的稳定性依次减弱,平均高程分别为3 620 m、3 390 m及3 820 m;空间上雪线高程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纬度地带性分布特点。(2)年际尺度上,气温是影响天山山区雪线高程的主控因素,呈显著正相关,南北坡与之相同,但伊犁河谷则降水是影响其变化的主控因素,呈显著负相关;季节尺度上,夏季气温、冬季降水是影响雪线高程的主控因素,降水与其呈负相关,但气温较高的地区,夏秋季降水会促进积雪融化,使雪线高程上升;月尺度上,7月气温、1月降水对其影响最明显,且存在一定的滞后反应。(3)天山山区雪线高程比零度层低800 m左右,两者呈较好正相关;雪线高程与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呈负相关,植被覆盖较好区域,同年NDVI与雪线高程相关性较好,植被覆盖较差区域,前一年NDVI与其相关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线高程 遥感 天山山区 影响因子
下载PDF
FY-2F云量产品在新疆区域的评估及检验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帅 陈勇航 +2 位作者 侯小刚 王军海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31-1039,共9页
利用2015-06—2016-05月新疆区域地面观测的总云量小时数据,对比分析了FY-2F/CTA与地面观测云量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开展了FY-2F云量产品在新疆区域的分析检验。结果表明:(1)FY-2F/CTA与地面人工观测总云量的相关性较好,天山以北区域(含... 利用2015-06—2016-05月新疆区域地面观测的总云量小时数据,对比分析了FY-2F/CTA与地面观测云量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开展了FY-2F云量产品在新疆区域的分析检验。结果表明:(1)FY-2F/CTA与地面人工观测总云量的相关性较好,天山以北区域(含天山山区)冬季除外。(2)FY-2F/CTA与地面人工观测总云量的一致率为51.5%,南北疆差别不大,均是夏、秋季较高,但天山以北区域冬季较低,南疆春季较低;卫星反演总云量整体比地面观测值偏低,即呈高偏弱率低偏强率分布,南疆区域偏低最为明显。(3)不同云量等级下,一致率与总云量呈反比,即晴天、少云状况下的一致率较高,多云、阴天条件下的一致率较低。(4)沙尘会降低FY-2F/CTA判识的一致率,增大其偏弱率,但是对于有、无云的判识影响不大。本研究考虑了不同季节、不同云量等级以及有无沙尘影响,对FY-2F/CTA产品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为干旱区总云量的卫星反演及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2F 不同云量等级 沙尘影响 总云量 检验 新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