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88篇文章
< 1 2 2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有机碳稳定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62
1
作者 刘满强 陈小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642-2650,共9页
土壤有机碳的增加不仅有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而且对缓解温室气体增加和全球气候变化等也具有重要意义。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机制决定着土壤固定和储备有机碳的能力,对有机碳稳定机制的研究,将为政府制定有效的温室气体减排措施提供依据。... 土壤有机碳的增加不仅有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而且对缓解温室气体增加和全球气候变化等也具有重要意义。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机制决定着土壤固定和储备有机碳的能力,对有机碳稳定机制的研究,将为政府制定有效的温室气体减排措施提供依据。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机制主要包括:(1)有机碳的难降解性;(2)金属氧化物和粘土矿物与有机碳的相互作用;(3)土壤团聚体的物理保护导致的生物与有机碳空间隔离;(4)土壤生物学机制,主要指土壤生物自身对有机碳稳定性的直接贡献。至今,有机碳稳定性的主导机制尚不清楚,但影响因素与生态系统类型、土壤类型、土层深度、土壤管理措施、土壤生物活性及群落组成等有关。作者建议今后研究有机碳稳定性机制时,应同时考虑上述4种机制的综合作用,并加强探索土壤生物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难降解性 金属氧化物 粘土矿物 团聚体保护 土壤生物 稳定机制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水稻土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35
2
作者 李辉信 袁颖红 +2 位作者 黄欠如 潘根兴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22-429,共8页
通过23年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观测,研究了施肥对红壤水稻土不同发生层团聚体组成、有机碳含量及有机碳库分布的影响.试验设不施肥(CK)、无机肥(NPK)、有机肥(猪粪+紫云英)(OM)和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NPKM)等4个处理.结果表明,... 通过23年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观测,研究了施肥对红壤水稻土不同发生层团聚体组成、有机碳含量及有机碳库分布的影响.试验设不施肥(CK)、无机肥(NPK)、有机肥(猪粪+紫云英)(OM)和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NPKM)等4个处理.结果表明,>3 mm团聚体含量随土层深度呈增加趋势,而其他粒径的团聚体含量则呈下降趋势.施肥处理有利于1~3 mm和0.25~1 mm团聚体含量增加.各处理中,各层同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A>P>W1、W2.不同粒径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有明显差异,除<0.05 mm团聚体外,粒径愈细,有机碳含量愈高.1~3 mm和0.25~1 mm团聚体含量与全土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施肥处理有机碳储量表现出NPKM>OM>NPK>CK的趋势.同施肥处理同发生层不同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储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3 mm、1~3 mm、0.25~1 mm、0.05~0.25 mm和<0.05 mm,且差异显著.施肥处理增加的新碳主要向1~3 mm、0.25~1 mm团聚体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红壤水稻土 土壤团聚体 土壤有机碳
下载PDF
退化红壤不同植被恢复下土壤微生物量季节动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114
3
作者 刘满强 +1 位作者 何园球 李辉信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37-944,共8页
不同植被恢复下退化红壤恢复 1 0a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C、N)的季节动态分析表明 :相比侵蚀裸地 ,植被恢复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不同植被对微生物量的影响具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 ) ,0~5cm土层的季节平均值顺序为 :保护荒草... 不同植被恢复下退化红壤恢复 1 0a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C、N)的季节动态分析表明 :相比侵蚀裸地 ,植被恢复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不同植被对微生物量的影响具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 ) ,0~5cm土层的季节平均值顺序为 :保护荒草地 >干扰荒草地 >小叶栎 >混交林≥木荷 >马尾松 ;不同植被下微生物量N的差异更为明显。土壤微生物量呈高度季节变异 ,植被与季节存在极显著的交互作用 (p<0 0 1 ) ,但季节的影响低于植被 ;植被和季节的影响主要反映在 0~ 5cm土层。微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及其它生物活性指标高度相关 (p<0 0 1 ) ,且能很好地区分不同植被间的差异 ,在红壤质量指示方面潜力很大。利用微生物量监测红壤质量恢复 ,建议春季为采样期 ,至少单独分析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红壤 植被恢复 土壤微生物量 季节动态 红壤质量
下载PDF
土壤线虫三种分离方法效率比较 被引量:118
4
作者 毛小芳 李辉信 +1 位作者 陈小云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9-151,共3页
比较了蔗糖离心浮选法、改进的贝尔曼漏斗法和浅盘法对土壤线虫的分离效率。蔗糖离心浮选法分离得到的线虫总数分别为贝尔曼漏斗法的 6 1倍和浅盘法的 11 4倍。而且离心浮选法分离得到的虫体大于 5 3μm(>30 0目 )和 5 3~ 4 0 μm(... 比较了蔗糖离心浮选法、改进的贝尔曼漏斗法和浅盘法对土壤线虫的分离效率。蔗糖离心浮选法分离得到的线虫总数分别为贝尔曼漏斗法的 6 1倍和浅盘法的 11 4倍。而且离心浮选法分离得到的虫体大于 5 3μm(>30 0目 )和 5 3~ 4 0 μm(30 0~ 4 0 0目 )的线虫数显著高于贝尔曼漏斗法和浅盘法。离心浮选法对所有功能类群线虫 (包括食细菌、食真菌、植食和杂食线虫 )的分离效率也均显著高于其他 2种方法。贝尔曼漏斗法的分离效率高于浅盘法 ,主要反映在食细菌线虫和虫体在 4 0~ 32 μm(4 0 0~ 5 0 0 )的线虫数。但在达到相同分离效率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线虫 分离效率 蔗糖离心浮选法 贝尔曼漏斗法 浅盘法
下载PDF
国内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综述 被引量:44
5
作者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2年第2期24-26,共3页
20世纪60、7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人力资本理论推动了经济学的发展,增强了经济学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解释力。随着改革开放,人力资本理论逐渐被介绍到国内,并渐渐被接受,其影响力不断增加,运用范围不断拓展。本文把国内1995年以来的研究成果... 20世纪60、7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人力资本理论推动了经济学的发展,增强了经济学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解释力。随着改革开放,人力资本理论逐渐被介绍到国内,并渐渐被接受,其影响力不断增加,运用范围不断拓展。本文把国内1995年以来的研究成果做了一个较全面的理论综述,内容主要包括人力资本的概念、产权,中国人力资本的现状和形式,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收入分配的关系等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 理论研究 综述 经济增长 再就业 产权 收入分配 概念
原文传递
红壤氮素的矿化和硝化作用特征 被引量:88
6
作者 李辉信 +2 位作者 刘满强 蔡贵信 范晓晖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94-197,214,共5页
采用培养试验研究了侵蚀红壤 ,培肥后的红壤以及不同利用方式红壤氮素的矿化和硝化作用特征。结果表明 ,侵蚀红壤的矿化作用和硝化作用都很微弱 ,采用适宜的施肥措施培肥后氮素的矿化和硝化速率都有很大提高 ;红壤氮素的矿化和硝化速率... 采用培养试验研究了侵蚀红壤 ,培肥后的红壤以及不同利用方式红壤氮素的矿化和硝化作用特征。结果表明 ,侵蚀红壤的矿化作用和硝化作用都很微弱 ,采用适宜的施肥措施培肥后氮素的矿化和硝化速率都有很大提高 ;红壤氮素的矿化和硝化速率与土壤 pH、速效磷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氮素 矿化作用 硝化作用
下载PDF
赤子爱胜蚓处理畜禽粪的最适湿度和接种密度研究 被引量:87
7
作者 仓龙 李辉信 +1 位作者 王霞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8-42,共5页
采用室内接种法研究了赤子爱胜蚓处理牛粪、猪粪及鸡粪和药渣混合物的最适湿度和接种密度。结果表明 :赤子爱胜蚓处理未腐熟牛粪、未腐熟猪粪及未腐熟鸡粪和药渣混合物的最佳湿度分别为 70 %、75 %、6 5 % ,最佳接种密度为 8条·(10... 采用室内接种法研究了赤子爱胜蚓处理牛粪、猪粪及鸡粪和药渣混合物的最适湿度和接种密度。结果表明 :赤子爱胜蚓处理未腐熟牛粪、未腐熟猪粪及未腐熟鸡粪和药渣混合物的最佳湿度分别为 70 %、75 %、6 5 % ,最佳接种密度为 8条·(10 0g) -1(风干物料 ) ;赤子爱胜蚓的繁殖在未腐熟牛粪中最好 ,而其生长在未腐熟猪粪中最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 赤子爱胜蚓 湿度 接种密度 堆制 粪便处理 蚯蚓
下载PDF
蚓粪中的植物激素及其对绿豆插条不定根发生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84
8
作者 刘德辉 +1 位作者 沈其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211-1214,共4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证实了环毛蚓 (Pheretima sp.)蚓粪中至少存在两种植物激素 (IAA和 GA3) ,蚓粪中 IAA和GA3的含量分别可达 1 3 .9mg/kg和 49.9mg/kg,为原土的 1 3 .6和 8.2倍。采用包括蚓粪提取液、原土提取液、Haogland营养液、蒸馏水...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证实了环毛蚓 (Pheretima sp.)蚓粪中至少存在两种植物激素 (IAA和 GA3) ,蚓粪中 IAA和GA3的含量分别可达 1 3 .9mg/kg和 49.9mg/kg,为原土的 1 3 .6和 8.2倍。采用包括蚓粪提取液、原土提取液、Haogland营养液、蒸馏水、IAA、GA3等在内的 1 1种供试液进行绿豆插条不定根发生的生物试验 ,结果表明 :在相同条件下 ,蚓粪提取液处理的绿豆插条比其它处理提早 3天出现不定根。统计证明 ,与原土提取液、Haogland营养液、蒸馏水等处理相比 ,蚓粪提取液处理可显著提高绿豆插条不定根的数量、长度和生物量。蚓粪提取液对不定根发生数量的诱导效应与 85~1 70μmol/L的 IAA溶液相当 ,但从不定根根长和根生物量来看 ,蚓粪提取液的效果优于IA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蚓粪 植物激素 绿豆插条 不定根 促进作用
下载PDF
对高校如何开展特色专业建设的认识和思考 被引量:89
9
作者 李俊龙 林江辉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8年第4期59-61,共3页
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满足市场对人才多样化、多层次化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高校把特色专业建设作为获得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文章围绕如何开展特色专业建设,结合学校实际,着重从特色专业内涵、建设原则、内容和评价办法... 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满足市场对人才多样化、多层次化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高校把特色专业建设作为获得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文章围绕如何开展特色专业建设,结合学校实际,着重从特色专业内涵、建设原则、内容和评价办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专业 建设 高素质人才
下载PDF
接种蚯蚓对秸秆还田土壤碳、氮动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5
10
作者 李辉信 +3 位作者 沈其荣 陈小云 仓龙 王霞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1637-1641,共5页
通过为期 2年的小区 (2 .8m× 1.0m)试验 ,研究了旱作水稻 小麦轮作条件下接种蚯蚓对施用玉米秸秆 (第一季用量 15 0 0g·m-2 ,以后各季为 75 0g·m-2 )农田土壤碳、氮动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接种 10条·m-2 ... 通过为期 2年的小区 (2 .8m× 1.0m)试验 ,研究了旱作水稻 小麦轮作条件下接种蚯蚓对施用玉米秸秆 (第一季用量 15 0 0g·m-2 ,以后各季为 75 0g·m-2 )农田土壤碳、氮动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接种 10条·m-2 或 2 0条·m-2 环毛蚓 (Pheretimasp .)对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无显著影响 ,蚯蚓活动未造成土壤C库的衰减 ,土壤碳、氮基本维持平衡 .接种蚯蚓处理土壤N的矿化作用增强 ,矿质N含量提高 ,NO3 - N含量增加 ,而且稻季比麦季增加更为明显 .接种蚯蚓在稻、麦季均能提高微生物量碳、氮含量 ,蚯蚓具有扩大土壤微生物量N库和促进有机N矿化的双重作用 .这种作用在有效C源供应丰富的作物生长发育旺盛期更为明显 .接种蚯蚓对旱作水稻和小麦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其中水稻的增产幅度达 9.3% ,小麦为 5 .1% .接种蚯蚓后土壤容重明显降低 ,孔隙度显著增加 .蚯蚓在保持土壤C库平衡的同时 ,对于促进秸秆有机肥N素养分的再循环和作物生产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种 蚯蚓 秸秆还田 作物产量 影响 土壤碳 稻麦轮作 土壤氮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性水稻土微团聚体有机碳汇的影响 被引量:73
11
作者 袁颖红 李辉信 +2 位作者 黄欠如 潘根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961-2966,共6页
在田间定位试验区 ,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表层红壤性水稻土微团聚体组成以及土壤有机碳在各级微团聚体中分布和赋存的影响。结果表明 ,红壤性水稻土中 0 .0 2~ 0 .0 5 mm微团聚体所占比例最大 ,达 4 0 % ;其次是 0 .0 0 2~ 0 .0 2 mm... 在田间定位试验区 ,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表层红壤性水稻土微团聚体组成以及土壤有机碳在各级微团聚体中分布和赋存的影响。结果表明 ,红壤性水稻土中 0 .0 2~ 0 .0 5 mm微团聚体所占比例最大 ,达 4 0 % ;其次是 0 .0 0 2~ 0 .0 2 mm和 0 .0 5~0 .1mm的微团聚体 ;>0 .2 mm微团聚体占的比例最小。长期施用无机肥 (NPK)、有机肥 (猪粪 +紫云英绿肥 ) (OM)、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 (NPKM) ,能显著增加 0 .0 0 2~ 0 .0 2 mm微团聚体的含量而降低 <0 .0 0 2 m m微团聚体的含量。土壤有机碳含量与0 .0 0 2~ 0 .0 2 mm微团聚体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而与 <0 .0 0 2 mm微团聚体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各级微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从高到低顺序为 :>0 .2 mm,0 .1~ 0 .2 mm,<0 .0 0 2 m m,0 .0 5~ 0 .1m m,0 .0 0 2~ 0 .0 2 mm,0 .0 2~ 0 .0 5 m m。 OM、NPKM处理能显著增加 >0 .0 0 2 mm各级微团聚体有机碳的赋存量 ,新增加的有机碳主要向微团聚体 0 .1~ 0 .0 5 m m,0 .0 5~ 0 .0 2 mm和 0 .0 2~ 0 .0 0 2 mm富集 ,它们是土壤有机碳的主要载体。 3种施肥处理对提高土壤有机碳赋存效果高低顺序为 :NPKM>OM>NP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团聚体 有机碳 有机碳固定 红壤性水稻土
下载PDF
南京市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被引量:56
12
作者 曹慧 +2 位作者 李辉信 梁镇海 王昭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87-792,共6页
采用一种完全递阶的层次结构 ,建立了城市生态系统评价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分为 3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目标层 ,以城市综合发展能力为目标 ,第二层次是准则层 ,即发展水平、发展力度和发展协调度 3个准则 ,第三层次是指标层 ,选择了 30... 采用一种完全递阶的层次结构 ,建立了城市生态系统评价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分为 3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目标层 ,以城市综合发展能力为目标 ,第二层次是准则层 ,即发展水平、发展力度和发展协调度 3个准则 ,第三层次是指标层 ,选择了 30项具体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以及线性隶属方法对南京市城市生态系统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 ,南京市城市生态系统总体上向着高效、和谐的方向发展 ,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发展水平较低 ,发展的协调度年际变化较大 ,且子系统及其组成要素存在着发展的非均衡性。因而 ,必须进一步调整南京市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 城市生态系统 可持续发展 评价
下载PDF
土壤食细菌线虫与细菌的相互作用及其对N、P矿化生物固定的影响及机理 被引量:63
13
作者 李辉信 +1 位作者 谢涟琪 吴珊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914-920,共7页
采用悉生微缩体系,研究了40d 培养期内不添加外源基质条件下食细菌线虫(Protorhabdtis sp.)和细菌(Pseudom onassp.)的相互作用及其对N、P转化的影响。在种植及不种植小麦的土壤中,发现接种... 采用悉生微缩体系,研究了40d 培养期内不添加外源基质条件下食细菌线虫(Protorhabdtis sp.)和细菌(Pseudom onassp.)的相互作用及其对N、P转化的影响。在种植及不种植小麦的土壤中,发现接种线虫后细菌数量显著增加,非根标土壤细菌的增加量又比根际土明显。在种植小麦体系中,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线虫均比不种作物体系有增加趋势,其中根际土壤线虫种群的提高尤为显著。只加细菌处理中土壤N、P均无净矿化,相反培养前期出现轻微的生物固定。线虫的引入显著提高了土壤矿质N、微生物量N 和微生物量P的含量,但对土壤有效P影响很小。这表明线虫活动主要是促进了N的矿化,而P表现出较强的生物固定。文中还分析了线虫捕食对细菌的增殖作用以及线虫——细菌相互作用在N、P矿化和生物固定中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细菌线虫 细菌 相互作用 N P 矿化 生物固定
下载PDF
添加生物质炭对红壤水稻土有机碳矿化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71
14
作者 匡崇婷 江春玉 +1 位作者 李忠佩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70-575,共6页
通过室内培育试验,研究了添加生物质炭对江西红壤水稻土有机碳矿化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在培育第2天达最大值后迅速降低,培养7天后下降缓慢并趋于平稳;添加生物质炭降低了土壤有机碳的矿化速率... 通过室内培育试验,研究了添加生物质炭对江西红壤水稻土有机碳矿化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在培育第2天达最大值后迅速降低,培养7天后下降缓慢并趋于平稳;添加生物质炭降低了土壤有机碳的矿化速率和累积矿化量,培养结束时,不加生物质炭的对照处理中有机碳的累积矿化量分别比添加0.5%和1.0%生物质炭的处理高10.0%和10.8%。此外,生物质炭的加入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添加0.5%生物质炭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分别比对照高111.5%~250.6%和11.6%~97.6%,添加1.0%生物质炭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分别比对照高58.9%~243.6%和55.9%~110.4%。相同处理中,干旱的水分条件下(40%田间持水量)微生物生物量要高于湿润的水分条件(70%田间持水量)。同时,添加0.5%和1.0%的生物质炭使土壤代谢熵分别降低2.4%和26.8%,微生物商减少了43.7%和3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生物质炭 有机碳 矿化 微生物生物量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的分布及有机碳、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6
15
作者 郭菊花 陈小云 +2 位作者 刘满强 李辉信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87-793,共7页
土壤采自江西省红壤研究所历经22年的肥料定位试验地,各施肥处理为:不施肥(CK)、施N肥(N)、施P肥(P)、施K肥(K)、施N、P肥(NP)、施N、K肥(NK)、施N、P、K肥(NPK)、施双倍N、P、K肥(2NPK)、施N、P、K肥和有机肥(NPK+OM).研究了不同施肥... 土壤采自江西省红壤研究所历经22年的肥料定位试验地,各施肥处理为:不施肥(CK)、施N肥(N)、施P肥(P)、施K肥(K)、施N、P肥(NP)、施N、K肥(NK)、施N、P、K肥(NPK)、施双倍N、P、K肥(2NPK)、施N、P、K肥和有机肥(NPK+OM).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土团聚体分布的影响以及土壤有机C、N在各级团聚体上赋存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有机C、N主要分配在2~0.25 mm的大团聚体上,C/N比随着团聚体粒级的减少而降低;水稻土团聚体的形成与有机C(SOC)密切相关,表现出与'层次性'机制相符的现象;施P、K、NK肥和NPK+OM显著提高大团聚体的含量和团聚体的稳定性;NPK+OM也显著提高土壤有机C、N和各级团聚体上的有机C、N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肥料试验 水稻土 团聚体稳定性 有机碳、氮
下载PDF
红壤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被引量:63
16
作者 王晓龙 +2 位作者 李辉信 秦江涛 张斌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3-147,共5页
以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为背景,研究了红壤小流域花生地、花-橘间作、橘园和板栗园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有显著影响,其中0 ̄5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依次为板栗园>橘园>花-... 以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为背景,研究了红壤小流域花生地、花-橘间作、橘园和板栗园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有显著影响,其中0 ̄5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依次为板栗园>橘园>花-橘间作>花生地,而土壤微生物量氮则为板栗园>花生地>花-橘间作地>橘园。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均呈现出高度的坡位变异,坡麓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明显高于坡顶和坡中,且这种分异主要反映在0 ̄5cm土层,其中从坡顶到坡麓0 ̄5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增幅依次为板栗园(28%)>花生地(24%)>橘园(13%)>花-橘间作地(7%);而土壤微生物量氮为花生地(29%)>橘园(14%)>板栗园(13%)>花-橘间作地(8%)。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土壤容重、含水量、有机碳呈显著相关,而与土壤全磷、有效磷相关性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小流域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微生物量 坡位分异
下载PDF
蚯蚓堆制处理对牛粪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59
17
作者 李辉信 +2 位作者 仓龙 陈庆青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88-593,共6页
在最适的湿度和接种密度条件下,室内接种赤子爱胜蚓处理未腐熟牛粪,同时以不接种蚯蚓的未腐熟牛粪和自然堆制的腐熟牛粪为对照,研究了蚯蚓堆制处理对牛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赤子爱胜蚓处理显著增加了未腐熟牛粪中矿质氮和速效磷的含... 在最适的湿度和接种密度条件下,室内接种赤子爱胜蚓处理未腐熟牛粪,同时以不接种蚯蚓的未腐熟牛粪和自然堆制的腐熟牛粪为对照,研究了蚯蚓堆制处理对牛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赤子爱胜蚓处理显著增加了未腐熟牛粪中矿质氮和速效磷的含量,提高了碱性磷酸酶的活性,降低了微生物量碳、氮的含量和脲酶的活性,对蔗糖酶活性无显著影响。赤子爱胜蚓处理的牛粪中细菌在短期内(15d内)数量显著增加,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变化不明显。蚯蚓处理产物与自然堆制的腐熟牛粪对照相比较,矿质氮和速效钾要高于腐熟牛粪,但速效磷无显著差异;微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均显著高于自然腐熟牛粪;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也高于自然腐熟牛粪,但波动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堆制处理 赤子爱胜蚓 牛粪
下载PDF
红壤性水稻土施肥的产量效应及与气候、地力的关系 被引量:62
18
作者 黄欠如 +2 位作者 李辉信 赖涛 袁颖红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26-933,共8页
以23a红壤性水稻土化肥定位试验为对象,探讨了不同施肥措施下水稻产量变化及其与气候、地力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措施的产量效应均显著受气候的年成变化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气候的季相变化因不同施肥措施而异,对CK、NK、NPKM... 以23a红壤性水稻土化肥定位试验为对象,探讨了不同施肥措施下水稻产量变化及其与气候、地力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措施的产量效应均显著受气候的年成变化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气候的季相变化因不同施肥措施而异,对CK、NK、NPKM处理影响不大,而对N、NP、NPK处理有强烈的影响;红壤性水稻土基础地力贡献率较稳定,为46.3%,72.0%。随着施肥结构完善,对地力贡献的依赖性表现出NPKM〈NPK〈NK、NP〈N的趋势;各施肥管理水稻平均增产效果表现为NPKM〉NPK〉NK〉NP〉N。连续施用氮(N)肥,增产效果达持续显著水平的年限为17a,钾(K)肥的为98,而磷(P)肥不明显。N肥单施或与P肥、K肥配施,生产稳定性显著下降,且随时间的延长,增产效率均呈线性下降,其下降速率表现出NP〉N〉NK的趋势,至18~218后,产量水平相当或者低于无肥区(CK)。N肥与PK肥配施,可显著提高水稻生产的稳定性和产量,再配施有机肥,水稻增产效果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效应 地力贡献 施肥管理 红壤性水稻土
下载PDF
根际微型土壤动物——原生动物和线虫的生态功能 被引量:57
19
作者 陈小云 刘满强 +2 位作者 毛小芳 李辉信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132-3143,共12页
从养分释放、土壤有机碳积累和稳定、根系激素效应、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稳定性、地上部多营养级关系及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概述了根际微型土壤动物(原生动物和线虫)对根际生态功能的影响,特别针对微型土壤动物与微生物和根系的相互作用探... 从养分释放、土壤有机碳积累和稳定、根系激素效应、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稳定性、地上部多营养级关系及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概述了根际微型土壤动物(原生动物和线虫)对根际生态功能的影响,特别针对微型土壤动物与微生物和根系的相互作用探讨了可能的机制。微型土壤动物的选择取食、主动迁移和代谢分泌行为,不仅贡献根际生态功能,而且对土壤整体及地上部群落有强烈的影响。总之,不考虑根际微型土壤动物与微生物和根系的相互作用,就不可能对根际生态功能和调控机制有全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 微型土壤动物 原生动物和线虫 生态功能
下载PDF
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红壤线虫数量特征 被引量:49
20
作者 李辉信 刘满强 +2 位作者 陈小云 何圆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882-1889,共8页
退化红壤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土壤线虫数量的顺序为 :保护荒地 >干扰荒地 >马尾松 >小叶栎 >木荷 >混交林(木荷 -马尾松 )。土壤线虫数量的季节波动明显 :春季和冬季较多 ,秋季居中 ,而夏季极显著少于其它季节 (P<0 .0... 退化红壤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土壤线虫数量的顺序为 :保护荒地 >干扰荒地 >马尾松 >小叶栎 >木荷 >混交林(木荷 -马尾松 )。土壤线虫数量的季节波动明显 :春季和冬季较多 ,秋季居中 ,而夏季极显著少于其它季节 (P<0 .0 1 )。就线虫数量季节变异系数所体现的群落稳定性而言 ,马尾松林地的变异系数最高 (P<0 .0 5 ) ,指示其群落最不稳定。线虫数量在土壤剖面中呈明显的垂直梯度分布。在表层土壤 ,线虫数量与代表碳氮和生物活性水平的土壤质量指标 ,如有机碳、全氮、速效氮磷、微生物量、潜在可矿化碳氮、基础呼吸、酶活性等 ,一般呈极显著正相关 (P<0 .0 1 ) ;而与代表土壤物理性质及交换性能的指标 ,如含水量、容重、颗粒组成、速效钾等一般没有相关性。鉴别分析 (CDA)将不同植被下的样地分为 3组 ,自荒 1和自荒 2为 1组 ,小叶栎、木荷和混交林为 1组 ,而马尾松单独为 1组。总之 ,不同植被恢复下线虫数量的分异初步体现了线虫指示红壤质量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方式 红壤 土壤线虫 季节波动 数量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