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玉树MS7.1级地震地质灾害主要特征 被引量:82
1
作者 殷跃平 张永双 +2 位作者 马寅生 胡道 张作辰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9-296,共8页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县发生MS7.1级地震。玉树地震产生较连续的地表破裂和大量房屋破坏,并诱发了滑坡、崩塌和震裂山体。此外,地震诱发的砂土液化、水渠溃决等加剧了局部山体地质灾害。通过现场调查和地震前后玉树县地质灾...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县发生MS7.1级地震。玉树地震产生较连续的地表破裂和大量房屋破坏,并诱发了滑坡、崩塌和震裂山体。此外,地震诱发的砂土液化、水渠溃决等加剧了局部山体地质灾害。通过现场调查和地震前后玉树县地质灾害发育状况,简要阐述了地震地质灾害的主要发育特征,包括震后地质灾害数量明显增加、地震地质灾害分布受活动断裂控制、低位滑坡为主、地质灾害链生效应显著等,并对灾后重建过程中的地质灾害防治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地震 地震地质灾害 砂土液化 低位滑坡 地震破裂
下载PDF
东昆仑牦牛山组流纹岩锆石U-Pb年龄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81
2
作者 陆露 吴珍汉 +3 位作者 胡道 Patrick J BAROSH 郝爽 周春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50-1158,共9页
东昆仑水泥厂地区造山后火山-沉积盆地内形成的牦牛山组磨拉石建造不整合覆盖在前泥盆系地层之上,其形成时代的研究对限定东昆仑早古生代洋盆关闭的时间具有重要意义。应用激光烧蚀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MC-ICPMS)方法,对火... 东昆仑水泥厂地区造山后火山-沉积盆地内形成的牦牛山组磨拉石建造不整合覆盖在前泥盆系地层之上,其形成时代的研究对限定东昆仑早古生代洋盆关闭的时间具有重要意义。应用激光烧蚀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MC-ICPMS)方法,对火山-沉积盆地内牦牛山组不同层位的流纹岩夹层进行了精确的锆石U-Pb定年研究。结果表明,盆地北缘牦牛山组底砾岩之上的流纹岩(B743-2)中岩浆锆石^(206)Pb/^(238)U年龄平均值为423.2±1.8Ma,盆地西缘牦牛山组底砾岩之上的流纹岩(B820-1)中岩浆锆石^(206)Pb/^(238)U年龄平均值为408.2±2.4Ma,盆地西缘和南缘牦牛山组中上部碎屑岩中流纹岩夹层(B705-1和B656-1)的岩浆锆石^(206)Pb/^(238)U年龄平均值分别为404.9±4.8Ma和399.6±2.8Ma。它们代表了牦牛山组不同层位火山岩的形成年龄,由此可以限定水泥厂地区牦牛山组形成时间为400~423Ma。上述年代学结果较为精确地限定了东昆仑早古生代洋盆关闭的构造年代。流纹岩中2486~920Ma元古代继承锆石的发现,说明东昆仑南的变质基底和扬子板块变质基底类似,是晋宁期0.9~1.0Ga罗迪尼亚超大陆形成时发育起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山组 流纹岩 锆石U-PB年龄 晚志留世-早泥盆世 东昆仑造山带
下载PDF
东昆仑造山带牦牛山组火山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58
3
作者 张耀玲 胡道 +1 位作者 石玉若 陆露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614-1618,共5页
东昆仑造山带牦牛山组磨拉石建造不整合覆盖在前泥盆系之上,记录了东昆仑早古生代洋盆关闭的时间。对格尔木南锯齿山一带牦牛山组上部火山岩段的英安岩进行了SHRIMP锆石U-Pb测年,11颗岩浆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06.1±2.9... 东昆仑造山带牦牛山组磨拉石建造不整合覆盖在前泥盆系之上,记录了东昆仑早古生代洋盆关闭的时间。对格尔木南锯齿山一带牦牛山组上部火山岩段的英安岩进行了SHRIMP锆石U-Pb测年,11颗岩浆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06.1±2.9)Ma,这表明牦牛山组上部火山岩形成于早泥盆世,进一步佐证了根据牦牛山组底部磨拉石中火山岩夹层的岩浆锆石U-Pb年龄所得出的结论:东昆仑早古生代洋盆关闭的时间为晚志留世—早泥盆世,而非传统认为的晚泥盆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山组 锆石U-PB年龄 早泥盆世 东昆仑造山带
下载PDF
含油气盆地三维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方法 被引量:49
4
作者 谭成轩 王连捷 +2 位作者 孙宝珊 徐守礼 胡道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71-80,T002,共11页
含油气盆地数值模拟系统是近10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也是实现石油地质研究定量化的途径之一。该系统包括盆地地史、热史、生烃史、排烃史和油气运移聚集史数值模拟,而含油气盆地三维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是排烃史和油气运移聚集史研究... 含油气盆地数值模拟系统是近10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也是实现石油地质研究定量化的途径之一。该系统包括盆地地史、热史、生烃史、排烃史和油气运移聚集史数值模拟,而含油气盆地三维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是排烃史和油气运移聚集史研究中的一部分重要内容,并且刚刚起步。本文运用SuperSAP有限元程序,通过辽河油田张强凹陷现今三维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对含油气盆地三维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探索。该项研究对排烃史和油气运移聚集史定量化研究,油田合理注采开发,避免或解决油井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气盆地 油气藏 构造应力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青藏高原渐新世晚期隆升的地质证据 被引量:48
5
作者 吴珍汉 吴中海 +2 位作者 胡道 叶培盛 周春景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77-587,共11页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地壳缩短增厚是青藏高原隆升的主要原因,青藏高原隆升对环境变迁和东亚季风具有重要影响,但对青藏高原隆升时代存在不同认识。通过统计分析青藏高原中段新生代不同时期的地层倾角,表明区域褶皱变形主要发生于古近纪...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地壳缩短增厚是青藏高原隆升的主要原因,青藏高原隆升对环境变迁和东亚季风具有重要影响,但对青藏高原隆升时代存在不同认识。通过统计分析青藏高原中段新生代不同时期的地层倾角,表明区域褶皱变形主要发生于古近纪,中新世湖相沉积地层产状平缓,挤压构造变形微弱,说明地壳缩短增厚主要发生于中新世前。湖相沉积地层的孢粉分析结果表明,青藏地区热带亚热带阔叶林植被自始新世中期开始逐步减少,至中新世早期濒临消亡;暗针叶林植被自渐新世早中期开始逐步增加,至中新世早中期达到繁盛程度甚至居主导地位。根据这些地质证据,结合全球气候变化、古气温及年代学资料,综合推断青藏高原渐新世晚期隆升高度达到海拔4000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新世早期湖相沉积 孢粉组合 古植被 青藏高原隆升
下载PDF
西藏念青唐古拉岩群SHRIMP锆石U-Pb年龄和Nd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52
6
作者 胡道 吴珍汉 +3 位作者 江万 石玉若 叶培盛 刘琦胜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9-37,共9页
对纳木错西缘念青唐古拉岩群中表壳岩和变质深成体进行了锆石阴极发光、背散射电子成像和SHRIMP锆石U-Pb年龄测定, 其形成年龄下限由奥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限定为787±9 Ma,上限由花岗岩锆石U-Pb年龄限定为748±8 Ma. 这表明... 对纳木错西缘念青唐古拉岩群中表壳岩和变质深成体进行了锆石阴极发光、背散射电子成像和SHRIMP锆石U-Pb年龄测定, 其形成年龄下限由奥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限定为787±9 Ma,上限由花岗岩锆石U-Pb年龄限定为748±8 Ma. 这表明念青唐古拉岩群的形成时代与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形成时代相当, 它们共同组成了印度地盾北部新元古代活动大陆边缘的弧-盆体系. 拉斑玄武岩和花岗岩中继承锆石给出947(1766 Ma的中元古代年龄. 正的(Nd(t)值表明, 念青唐古拉岩群中基性岩来源于亏损地幔并受到古老地壳物质的混染, Nd模式年龄和继承锆石U-Pb年龄均指示新元古代时期拉萨地块存在中元古代基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U—Pb年龄 SHRIMP ND同位素 花岗岩 新元古代 中元古代 成体 喜马拉雅 北部
原文传递
云南丽江地区大具盆地早更新世金沙江砾石层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50
7
作者 赵希涛 张永双 +1 位作者 胡道 曲永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381-1386,共6页
报道了云南大具盆地北部金沙江下渡口西岸的2层早更新世金沙江砾石层,它们分别位于盆地底部的冲、洪积砾石层的底部。该砾石层的砾石分选与磨圆很好,局部被钙质胶结,成分复杂,大部分为本地所无,表明其应为金沙江长距离搬运而来。该砾石... 报道了云南大具盆地北部金沙江下渡口西岸的2层早更新世金沙江砾石层,它们分别位于盆地底部的冲、洪积砾石层的底部。该砾石层的砾石分选与磨圆很好,局部被钙质胶结,成分复杂,大部分为本地所无,表明其应为金沙江长距离搬运而来。该砾石层的钙质胶结物和钙质砂层2个样品的ESR年龄测定结果分别为1950±230kaBP和1770±160kaBP,属早更新世。对比其上游四川德格含下更新统汪布顶组哺乳动物群的金沙江第五级阶地砾石层和下游四川攀枝花金沙江沿岸伏于中、晚上新世湖相沉积昔格达组之下的分选与磨圆良好、成分复杂的河流相砾石层,表明在早更新世甚至上新世时期,金沙江已经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大具盆地 早更新世 金沙江砾石层 ESR年龄测定 金沙江河谷发育
下载PDF
东昆仑早古生代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9
8
作者 陆露 张延林 +1 位作者 吴珍汉 胡道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7-454,共8页
应用激光烧蚀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MC-ICPMS)方法,对东昆仑五龙沟地区花岗岩样品进行了锆石U-Pb定年研究。结果表明,黄龙沟中部的糜棱岩化二长花岗岩(B20-14)中岩浆锆石206Pb/238U年龄平均值为(417.7±2.0)Ma,黄龙沟上... 应用激光烧蚀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MC-ICPMS)方法,对东昆仑五龙沟地区花岗岩样品进行了锆石U-Pb定年研究。结果表明,黄龙沟中部的糜棱岩化二长花岗岩(B20-14)中岩浆锆石206Pb/238U年龄平均值为(417.7±2.0)Ma,黄龙沟上部的糜棱岩化二长花岗岩(B21-2)中岩浆锆石206Pb/238U年龄平均值为(419.7±2.3)Ma,深水潭粗中粒二长花岗岩(B20-8)中岩浆锆石206Pb/238U年龄平均值为(419.9±2.0)Ma,红旗沟中部的粗中粒二长花岗岩(B25-9)岩浆锆石206Pb/238U年龄平均值为(419.0±2.0)Ma。它们代表了五龙沟地区所研究花岗岩的形成年龄,其形成时代均为晚志留世,记录了东昆仑早古生代的岩浆活动。本文获得的东昆仑五龙沟地区的晚志留世花岗岩可能与东昆仑早古生代洋盆闭合后的碰撞造山作用有关。花岗岩中1861Ma、1666Ma古元古代继承锆石的发现,表明东昆仑造山带的基底物质为古元古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早古生代 五龙沟地区 东昆仑造山带
下载PDF
三峡库区重庆市丰都县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37
9
作者 吴树仁 张永双 +4 位作者 石菊松 董诚 雷伟志 谭成轩 胡道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74-582,共9页
在对三峡库区丰都县滑坡灾害调查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概括了滑坡灾害的分布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进而利用综合信息模型评价了丰都县滑坡灾害的危险性,将丰都县滑坡灾害的危险性划分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低危险区和基本安全区4个等... 在对三峡库区丰都县滑坡灾害调查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概括了滑坡灾害的分布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进而利用综合信息模型评价了丰都县滑坡灾害的危险性,将丰都县滑坡灾害的危险性划分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低危险区和基本安全区4个等级。其中,高危险区和中危险区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2.6%和23.2%,主要分布在长江干流及其支流两岸的居民相对集中区,不同规模的滑坡灾害经常发生,因此潜在危害也很大;低危险区占全县总面积的47.5%,偶有小规模的滑坡灾害发生;基本安全区占全县总面积的25.5%,在人为因素的诱发下可能偶有小规模的滑坡灾害发生,适合于大型工程建设和城镇居民点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滑坡灾害评价 丰都县 三峡库区
下载PDF
宁中白云母二长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7
10
作者 刘琦胜 江万 +3 位作者 简平 叶培盛 吴珍汉 胡道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43-652,共10页
宁中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出露于拉萨地块中部,应用SHRIMP锆石U-Pb测年,得到锆石壳部加权平均年龄值分别为190±8Ma、193±7Ma和191±10Ma,代表成岩年龄,属早侏罗世侵入岩;核部的继承锆石年龄值大体可分为2部分:300~500Ma为古... 宁中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出露于拉萨地块中部,应用SHRIMP锆石U-Pb测年,得到锆石壳部加权平均年龄值分别为190±8Ma、193±7Ma和191±10Ma,代表成岩年龄,属早侏罗世侵入岩;核部的继承锆石年龄值大体可分为2部分:300~500Ma为古生代基底锆石;1000~1500Ma为元古宙基底锆石,个别测点得到2160Ma和2356Ma的古老年龄值,反映源岩比较复杂,并提供了拉萨地块存在中元古-古元古代结晶基底的年龄信息。岩石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白云母二长花岗岩的SiO_2为73.14%~78.12%、K_2O为3.42%~5.72%,K_2O>Na_2 O,AL/CNK为1.22~1.42,刚玉标准分子含量为3.18%~4.69%,属典型的强过铝花岗岩。微量元素Rb含量特别高(410×10^(-6)~737×10^(-6)),Sr含量低(9.2×10^(-6)~49.0×10^(-6)),Ba含量低(20.8×10^(-6)~127×10^(-6));稀土总量低,∑REE为38.59×10^(-6)~97.84×10^(-6),铕亏损中等—强烈(δEu=0.22~0.62);同位素比值^(87)Sr/^(86)Sr为1.150900~0.861037,^(143)Nd/^(144)Nd为0.511879~0.511993,反映岩浆主要来自于上部地壳泥质岩石的部分熔融。宁中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属于S型花岗岩,形成于同碰撞构造环境,成岩时代为早侏罗世,应属于冈底斯构造带印支造山旋回晚期碰撞阶段的产物,对它的综合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和研究冈底斯构造带的历史和构造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母二长花岗岩 SHRIMP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宁中 青藏高原
下载PDF
玉树地震地表破裂调查与灾后重建避让选址研究 被引量:39
11
作者 张永双 马寅生 +3 位作者 胡道 杨农 熊探宇 郭长宝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93-605,共13页
2010年4月14日07时49分40.7秒,青海省玉树县发生Ms7.1级地震。通过现场调查和分析,玉树地震的发震断裂是甘孜—玉树活动断裂的玉树段,地震产生的地表破裂长度为23km,走向北西西—北西,总体表现为左旋走滑特征,可进一步分为3段:西段呈连... 2010年4月14日07时49分40.7秒,青海省玉树县发生Ms7.1级地震。通过现场调查和分析,玉树地震的发震断裂是甘孜—玉树活动断裂的玉树段,地震产生的地表破裂长度为23km,走向北西西—北西,总体表现为左旋走滑特征,可进一步分为3段:西段呈连续延伸的左旋走滑破裂,在隆宝镇的"郭央烟宋多"附近(坐标:北纬33°03′11″、东经96°51′26″)最大水平位移达1.75m,可定为宏观震中;中段主要位于县城南侧,由多条右阶斜列的破裂组成;东段表现为逆冲兼左旋走滑。玉树地震除了造成大量房屋破坏外,次生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砂土液化及其引起的公路变形、地震滑坡、地震诱发水渠破坏及其链生土质滑坡和泥石流等。通过对内外动力地质灾害的综合分析,初步提出了玉树地震灾区灾后重建避让选址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地震 地表破裂 宏观震中 地质灾害 避让选址
下载PDF
青藏高原腹地中新世早期古大湖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34
12
作者 吴珍汉 吴中海 +2 位作者 胡道 赵逊 叶培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82-791,共10页
青藏高原腹地五道梁群及相当层位的沉积地层呈缓倾斜或近水平产状,广泛分布于渐新世夷平面之上,厚度300~350m,富含白云质灰岩和泥灰岩,指示了中新世早期长期稳定的古湖泊沉积环境。根据五道梁群湖相沉积的分布范围,认为中新世早期在唐... 青藏高原腹地五道梁群及相当层位的沉积地层呈缓倾斜或近水平产状,广泛分布于渐新世夷平面之上,厚度300~350m,富含白云质灰岩和泥灰岩,指示了中新世早期长期稳定的古湖泊沉积环境。根据五道梁群湖相沉积的分布范围,认为中新世早期在唐古拉山和昆仑山之间发育五道梁、北麓河、沱沱河、通天河和东温泉等面积5000~15000km2的古湖盆,在唐古拉山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之间发育安多、那曲、罗马、班戈、伦坡拉和双湖等面积1500~2000km2的古湖盆。根据ETM遥感和野外观测资料,发现中新世早期主要湖盆之间存在古湖水相互连接的通道,形成规模更大的巨型古湖,包括唐古拉山北侧面积超过10×104km2的青西古大湖和唐古拉山南侧面积超过5×104km2的藏北古大湖。青藏高原腹地中新世早期古大湖的发育时代为23.5~16.0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道梁群 湖相沉积 古大湖 中新世早期 青藏高原腹地
下载PDF
青藏铁路沿线断裂活动的灾害效应 被引量:31
13
作者 吴珍汉 叶培盛 +2 位作者 吴中海 胡道 周春景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7,共7页
青藏铁路沿线发育大量不同方向、不同性质、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活动断裂。这些活动断裂对地震分布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形成了12条区域性地震构造带。一些重要的活动断裂的平均运动速度达4~15mm/a,能够孕育6~7级以上的强烈地震,导致... 青藏铁路沿线发育大量不同方向、不同性质、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活动断裂。这些活动断裂对地震分布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形成了12条区域性地震构造带。一些重要的活动断裂的平均运动速度达4~15mm/a,能够孕育6~7级以上的强烈地震,导致严重的地震灾害。在青藏高原北部常年冻土区,断裂活动不仅导致路基变形、路面破裂和工程破坏,还诱发不均匀冻胀、构造裂缝和移动冰丘等地质灾害,对青藏铁路、青藏公路和输油管道等线路的工程安全产生不良影响。断裂蠕滑运动与地下水活动、不均匀冻胀的耦合效应使青藏公路安多段路基松动和路面强烈变形,对青藏铁路的工程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效应 活动断裂 地质灾害 工程安全 青藏铁路 青藏高原 地震构造带
下载PDF
根据湖相沉积碳氧同位素估算青藏高原古海拔高度 被引量:35
14
作者 吴珍汉 赵逊 +3 位作者 叶培盛 吴中海 胡道 周春景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277-1288,共12页
青藏高原湖相沉积碳氧同位素、海拔高度与年均气温存在函数关系。对青藏高原南部14个不同海拔高度的第四纪湖相沉积露头,在剖面不同部位采集了35个湖相沉积样品,结合海拔高度与年均气温的相关分析,建立了湖相沉积碳氧同位素古海拔高度... 青藏高原湖相沉积碳氧同位素、海拔高度与年均气温存在函数关系。对青藏高原南部14个不同海拔高度的第四纪湖相沉积露头,在剖面不同部位采集了35个湖相沉积样品,结合海拔高度与年均气温的相关分析,建立了湖相沉积碳氧同位素古海拔高度计。再对青藏高原南部、青藏高原北部、东昆仑南部和柴达木盆地不同地点出露的渐新世、中新世早中期、上新世—早更新世湖相沉积地层,分别取样进行碳氧同位素分析,计算不同时期的古年均气温和古海拔高度。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中新世早中期整体隆升至海拔约4000m高度,五道梁—东昆仑南部中新世早中期整体隆升至海拔约3500m高度,柴达木盆地中新世早中期隆升至海拔约2500m高度。这些资料对认识青藏高原隆升时代和气候环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沉积 碳氧同位素 年均气温 古海拔高度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念青唐古拉山脉西段第四纪冰川作用 被引量:34
15
作者 赵希涛 吴中海 +1 位作者 朱大岗 胡道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24-433,共10页
在念青唐古拉山脉西段南北两麓及切割山脉的各沟谷中 ,分布着 3套更新世冰川沉积物。在本区最长的现代冰川———西布冰川的前端 ,也分布着 3组全新世冰川沉积物。根据这些冰川沉积物的地层层序和冰川与湖泊沉积物的电子自旋共振 (ESR)... 在念青唐古拉山脉西段南北两麓及切割山脉的各沟谷中 ,分布着 3套更新世冰川沉积物。在本区最长的现代冰川———西布冰川的前端 ,也分布着 3组全新世冰川沉积物。根据这些冰川沉积物的地层层序和冰川与湖泊沉积物的电子自旋共振 (ESR)、U系等时线和光释光 (OSL)年龄测定结果 ,本文将念青唐古拉山脉西段所发生的 3次更新世冰川作用 ,分别命名为宁中冰期、爬然冰期和拉曲冰期 ,并与青藏高原的邻近地区进行了对比。各次冰期的冰川性质分别为大型山麓冰川、中小型山谷冰川和小型山谷冰川。全新世时期 ,现代冰川也有新冰期和小冰期的两次冰川前进。近期冰川则发生了明显的后退。本文还根据念青唐古拉山脉两麓冰前期、历次冰期和现代砾石层的砾石岩性及其与山脉各构造层岩性组成的对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青唐古拉山脉 第四纪 冰川作用 山脉隆升 更新世 湖泊沉积物 光释光年频
下载PDF
滇西北哈巴-玉龙雪山东麓断裂的晚第四纪正断层作用及其动力学机制探讨 被引量:33
16
作者 吴中海 张永双 +2 位作者 胡道 赵希涛 叶培盛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61-1375,共15页
地表调查发现,之前通常被作为两条断裂的哈巴雪山东麓断裂和玉龙雪山东麓断裂实际上隶属于一条整体凸向东北的弧形正断层—哈巴-玉龙雪山东麓断裂的南、北两段.该断层在大具以西为北西走向,倾向北东;向南转为近南北向,倾向东;构成了三... 地表调查发现,之前通常被作为两条断裂的哈巴雪山东麓断裂和玉龙雪山东麓断裂实际上隶属于一条整体凸向东北的弧形正断层—哈巴-玉龙雪山东麓断裂的南、北两段.该断层在大具以西为北西走向,倾向北东;向南转为近南北向,倾向东;构成了三角形断块隆起区(哈巴-玉龙雪山)与其东侧大具-丽江第四纪裂陷盆地间的主边界断裂.相关的晚第四纪地貌体垂直错动及其年代学分析结果表明,它在晚第四纪期间有强烈活动,其平均垂直活动速率波动于0.3~1.4mm/a间,其中末次冰消期后的断裂活动强度明显增大.该断裂显著的第四纪正断层作用及其走向的大角度弯曲实际上代表了滇西北"Z"字型裂陷带端部的地表变形样式,是该区在近东西向伸展变形背景下叠加了微断块顺时针旋转的直接变形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北 哈巴-玉龙雪山 第四纪 正断层作用 断块旋转
原文传递
东昆仑造山带纳赤台群流纹岩SHRIMP锆石U-Pb年龄 被引量:34
17
作者 张耀玲 张绪教 +2 位作者 胡道 石玉若 陆露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0年第1期21-27,50,共8页
纳赤台群是东昆仑早古生代造山带中岩石组成复杂的重要岩石地层单位,长期以来对其形成时代存在较大分歧。采用SHRIMP锆石U-Pb定年方法,对格尔木南水泥厂地区出露的纳赤台群石灰厂组流纹岩进行了高精度年代测定,结果表明,流纹岩中13个岩... 纳赤台群是东昆仑早古生代造山带中岩石组成复杂的重要岩石地层单位,长期以来对其形成时代存在较大分歧。采用SHRIMP锆石U-Pb定年方法,对格尔木南水泥厂地区出露的纳赤台群石灰厂组流纹岩进行了高精度年代测定,结果表明,流纹岩中13个岩浆岩锆石206Pb/238U年龄平均值为450.4±4.3 Ma,它被解释为火山作用年龄,由此限定纳赤台群石灰厂组火山岩段形成时代为晚奥陶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赤台群 锆石U-PB年龄 晚奥陶世 东昆仑造山带
下载PDF
滇西北丽江地区石鼓古湖的发现及其在现代金沙江河谷发育中的意义 被引量:31
18
作者 赵希涛 曲永新 +2 位作者 张永双 胡道 郭长宝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60-969,共10页
在云南石鼓"长江第一湾"附近河段两岸发现了10多处典型的第四纪湖相沉积物露头,它们构成了金沙江第二、三、四级阶地的基座。热释光(TL)和U系法年龄测定及磁性地层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套湖相沉积物中上部的时代属于243.3~88.0k... 在云南石鼓"长江第一湾"附近河段两岸发现了10多处典型的第四纪湖相沉积物露头,它们构成了金沙江第二、三、四级阶地的基座。热释光(TL)和U系法年龄测定及磁性地层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套湖相沉积物中上部的时代属于243.3~88.0kaBP的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上覆的第四级阶地沉积物的年龄为88.0~80.9kaBP。湖相沉积物的粒度、地球化学和粘土矿物分析结果表明,其沉积环境有由温湿向湿热转化的趋势。根据对玉龙雪山更新世冰川作用的研究,石鼓古湖最初应是玉龙雪山西麓中更新世早期玉龙冰期冰碛物堰塞金沙江河谷而成的,中更新世晚期丽江冰期的冰水沉积物进一步加以堰塞,直至8万多年前被金沙江侵蚀而再次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北 石鼓“长江第一湾” 同位素年龄测定 中-晚更新世 古湖 金沙江河谷发育
下载PDF
国际合作INDEPTH项目横穿青藏高原的深部探测与综合研究 被引量:30
19
作者 赵文津 吴珍汉 +5 位作者 史大年 熊嘉育 薛光琦 宿和平 胡道 叶培盛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8-342,共15页
国际合作青藏高原与喜马拉雅深部剖面探测(INDEPTH)计划自1992年开展以来,圆满完成I、Ⅱ、Ⅲ3个阶段研究任务,揭示了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腹地的地壳结构和深部构造,在国际核心期刊公开发表10多篇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论文,受到国际... 国际合作青藏高原与喜马拉雅深部剖面探测(INDEPTH)计划自1992年开展以来,圆满完成I、Ⅱ、Ⅲ3个阶段研究任务,揭示了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腹地的地壳结构和深部构造,在国际核心期刊公开发表10多篇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论文,受到国际地球科学界的高度评价。第四阶段计划是研究高原北部边缘,即东昆仑造山带和柴达木盆地的结构构造及其形成演化,并与南部喜马拉雅造山带加以对比。经过多次野外地质踏勘,选定剖面的工作路线,2007年各方正式签订协议,并共同开展了野外调查,圆满完成了横穿东昆仑造山带和柴达木盆地的100km垂直深反射地震、300km广角地震反射以及59个宽频带天然地震台站的野外观测施工任务。中方项目组还在东昆仑南部厘定出渐新世晚期一中新世早期大型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发现青藏高原渐新世晚期-中新世早期整体隆升的重要证据。2008年将继续天然地震观测,还将开展大地电磁测深、重力、地质构造剖面观测和反射地震数据处理;2009-2010年将利用各类深部探测资料,综合研究青藏高原北部的地壳结构、岩石圈构造和深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探测 青藏高原 INDEPTH 综合研究 大陆动力学
下载PDF
青藏高原羌塘盆地南部古近纪逆冲推覆构造系统 被引量:32
20
作者 吴珍汉 叶培盛 +1 位作者 胡道 陆露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09-1016,共8页
西藏羌塘地块南部古近纪发育肖茶卡-双湖逆冲推覆构造、多玛-其香错逆冲推覆构造、赛布错-扎加藏布逆冲推覆构造,构成古近纪大型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沿逆冲推覆构造的前锋断层,二叠系白云岩与大理岩化灰岩、三叠系砂岩与页岩、侏罗系碎... 西藏羌塘地块南部古近纪发育肖茶卡-双湖逆冲推覆构造、多玛-其香错逆冲推覆构造、赛布错-扎加藏布逆冲推覆构造,构成古近纪大型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沿逆冲推覆构造的前锋断层,二叠系白云岩与大理岩化灰岩、三叠系砂岩与页岩、侏罗系碎屑岩与碳酸盐岩和三叠纪—侏罗纪蛇绿岩自北向南逆冲推覆于古近纪红色砂砾岩之上,形成规模不等的构造岩片与飞来峰。羌塘盆地南部主要的逆冲断层和下伏的褶皱红层被中新世湖相沉积地层角度不整合覆盖,表明逆冲推覆构造运动自中新世以来基本停止活动。羌塘盆地南部古近纪逆冲推覆构造运动在近南北方向产生的最小位移为90km,指示新生代早期上地壳缩短率约为47%。古近纪逆冲推覆构造对羌塘盆地油气资源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南部 逆冲推覆构造 逆冲岩片与飞来峰 古近纪 青藏高原腹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