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苯乙烯阴离子本体聚合引发剂缔合及其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管涌 王宁 +3 位作者 胡迪 张晋玉 曹华威 郑安呐 《中国科学: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32-740,共9页
分别以正丁基锂和叔丁基锂为引发剂,采用自制管式流动反应装置,对较高温度下苯乙烯阴离子本体聚合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证实了正丁基锂主要以六元缔合结构形式引发聚合,并导致超分子团聚体的形成,从而使进一步的聚合因单体扩散受阻而受到限... 分别以正丁基锂和叔丁基锂为引发剂,采用自制管式流动反应装置,对较高温度下苯乙烯阴离子本体聚合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证实了正丁基锂主要以六元缔合结构形式引发聚合,并导致超分子团聚体的形成,从而使进一步的聚合因单体扩散受阻而受到限制,并伴随聚合转化率停滞平台(SCP)的产生.随后由于前期聚合累积的能量,使超分子结构完全解离.聚合温度越高,SCP持续时间越短.结果还表明,在正丁基锂引发剂中,存在一个以六元缔合结构为基础形成的更大的缔合体结构.原子力显微镜照片显示,超分子结构的直径分别为20~30nm和50~60nm.此外,在阴离子聚合过程中活性种的缔合结构只决定于初始引发剂的分子结构,而不同活性种缔合结构对阴离子聚合的链增长存在很大影响,从而解释了采用不同结构的锂系引发剂引发苯乙烯单体聚合时聚合速率存在巨大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聚合 本体聚合 机理 引发剂缔合 超分子结构
原文传递
车门钣金异响解决方法介绍与探究
2
作者 胡迪 袁一川 +2 位作者 郑海林 余汇青 程媛 《时代汽车》 2024年第6期155-157,共3页
汽车异响问题严重影响用户的驾乘体验,文章从一个车门钣金异响的实例入手,对其异响来源,产生原因,解决措施及验证进行了深入的介绍。主要探讨了钣金间隙中电泳涂层玻璃化转变温度(Tg)对异响形成的影响,建立了振动力学模型,并对其从材料... 汽车异响问题严重影响用户的驾乘体验,文章从一个车门钣金异响的实例入手,对其异响来源,产生原因,解决措施及验证进行了深入的介绍。主要探讨了钣金间隙中电泳涂层玻璃化转变温度(Tg)对异响形成的影响,建立了振动力学模型,并对其从材料机理上做出了解释。最终通过烘烤温度和时间的提升,提高了电泳涂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彻底消除了此类异响。文章提出的异响分析方法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泳涂层 玻璃化转变温度 钣金异响
下载PDF
通过在线7Li-NMR谱对负离子聚合见解的进一步验证 被引量:4
3
作者 胡迪 吴尚翰 +2 位作者 李天一 郑安呐 管涌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63-569,共7页
通过对正丁基锂(n-BuLi)/四氢呋喃(THF)引发α-甲基苯乙烯(mSt)负离子本体聚合,验证了n-BuLi缔合体可以引发聚合,形成超分子团聚体,然后在进一步聚合过程中超分子解离.证实了先前提出的负离子聚合的引发机理.通过7Li-NMR对聚合过程的在... 通过对正丁基锂(n-BuLi)/四氢呋喃(THF)引发α-甲基苯乙烯(mSt)负离子本体聚合,验证了n-BuLi缔合体可以引发聚合,形成超分子团聚体,然后在进一步聚合过程中超分子解离.证实了先前提出的负离子聚合的引发机理.通过7Li-NMR对聚合过程的在线检测,进一步证实了mSt在氘代苯为溶剂,THF为调节剂下的负离子聚合以及异戊二烯在非极性条件下的溶液聚合都存在引发剂多元缔合体向二元缔合体转变.研究还发现,少量THF可能使n-BuLi的六元缔合结构2~3个进一步串联起来,但先于六元缔合结构解离.此外,THF与n-BuLi作用,随着n-BuLi/THF的摩尔比从1∶1到1∶5的变化,可以使n-BuLi的巨大缔合体解离并向六元缔合体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离子聚合 机理 超分子团聚 7Li-NMR 六元缔合
原文传递
高相对分子质量窄分布氟硅聚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3
4
作者 高亚娟 杨鹏 +3 位作者 管涌 危大福 胡迪 郑安呐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2010年第4期266-270,共5页
以三氟丙基甲基环三硅氧烷为单体、硅醇钠为引发剂,通过负离子本体开环聚合制备了聚[甲基(3,3,3-三氟丙基)硅氧烷]。在反应时间为40 min、反应温度为120℃及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21%时所制备氟硅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相对分子质量分... 以三氟丙基甲基环三硅氧烷为单体、硅醇钠为引发剂,通过负离子本体开环聚合制备了聚[甲基(3,3,3-三氟丙基)硅氧烷]。在反应时间为40 min、反应温度为120℃及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21%时所制备氟硅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分别为4.57×105和1.39。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分析表明,该产物是以硅氧键为主链、甲基和三氟丙基为侧基的线型聚合物。热分析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可以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硅聚合物 负离子本体开环聚合 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热分析
下载PDF
UV固化涂料在汽车内饰上的应用及常见失效原因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胡迪 张菊香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3-57,共5页
综述了UV固化涂料应用于汽车内饰的基本情况,指出双重固化工艺在汽车内饰产品上的独特优势。同时对这类涂料在耐刮擦性、耐候性等测试中出现的耐刮擦性能不足、开裂、起泡等主要失效情况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结合UV固化涂料特性与失... 综述了UV固化涂料应用于汽车内饰的基本情况,指出双重固化工艺在汽车内饰产品上的独特优势。同时对这类涂料在耐刮擦性、耐候性等测试中出现的耐刮擦性能不足、开裂、起泡等主要失效情况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结合UV固化涂料特性与失效分析,提出了在涂料体系选择、注塑、喷涂工艺控制方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固化 PU涂料 汽车内饰 失效分析
下载PDF
车用热烫印薄膜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失光的缺陷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胡迪 谷晓杰 张菊香 《涂层与防护》 2018年第2期46-51,共6页
热烫印薄膜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失光原因分析及性能优化。运用显微镜、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EDS)对汽车热烫印饰框在高温高湿下的失光缺陷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原有丙烯酸氨基树脂体系热烫印薄膜保护层在高温高湿下与水反... 热烫印薄膜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失光原因分析及性能优化。运用显微镜、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EDS)对汽车热烫印饰框在高温高湿下的失光缺陷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原有丙烯酸氨基树脂体系热烫印薄膜保护层在高温高湿下与水反应发生降解,导致部分C-N键断裂,从而使表层结构交联密度下降;同时在环境湿气的作用下,表面变得非常粗糙,宏观上表现为光泽的下降。通过表面保护层材料优化,改进后的热烫印零件能够通过高温高湿实验,满足汽车内饰材料的质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烫印 失光 高温高湿 汽车内饰
下载PDF
汽车内饰镀铬框开裂失效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胡迪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6-138,共3页
某汽车零件厂的镀铬件面框开发过程中经100℃高温烘烤与气候交变试验后其下部120℃转角处均出现开裂。通过X射线测厚法、显微镜、冰醋酸内应力分析、计算机仿真模拟等方法对镀铬面框的开裂缺陷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外罩与内框... 某汽车零件厂的镀铬件面框开发过程中经100℃高温烘烤与气候交变试验后其下部120℃转角处均出现开裂。通过X射线测厚法、显微镜、冰醋酸内应力分析、计算机仿真模拟等方法对镀铬面框的开裂缺陷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外罩与内框局部焊接力过大,限制了内框和镀铬框在高温状态下的膨胀,使镀铬框受到较大的膨胀力,从而导致应力较为集中的区域出现开裂。通过对外罩盖与内框焊点的优化,降低了焊接力,给予了内框一定的膨胀空间,成功解决了故障现象,满足了产品的质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铬 开裂失效 原因分析 焊接 膨胀系数 仿真
下载PDF
UV固化涂料在汽车内饰上的应用及常见失效原因分析
8
作者 胡迪 张菊香 《涂料与应用》 2017年第4期27-31,共5页
综述了UV固化涂料应用于汽车内饰的基本情况,指出双重固化工艺在汽车内饰产品上的独特优势。同时对这类涂料在耐刮擦性、耐候性等测试中出现的耐刮擦性能不足、开裂、起泡等主要失效情况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结合UV固化涂料特性与失... 综述了UV固化涂料应用于汽车内饰的基本情况,指出双重固化工艺在汽车内饰产品上的独特优势。同时对这类涂料在耐刮擦性、耐候性等测试中出现的耐刮擦性能不足、开裂、起泡等主要失效情况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结合UV固化涂料特性与失效分析,提出了在涂料体系选择、注塑、喷涂工艺控制方面的建议。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国内外汽车制造商对汽车内饰件材料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饰件在注重舒适性、安全性的同时,也需要兼具优异的装饰性。涂料可以对内饰塑料件起到良好的保护和装饰作用。目前汽车内饰所用涂料基本以热固化双组分聚氯酯(PU)涂料为主。聚氨酯涂料具有较强的附着力、优异的耐化学品性、耐磨性和韧性,广泛应用于以PC、ABS、PC/ABS为主要材料的内饰件的表面装饰。然而受制于聚氨酯树脂特性,目前汽车内饰中使用的PU涂料的耐刮擦性有所不足。在高光内饰件上,特别是人们接触频繁的换挡盖板、空调盖板、收音机面板等区域(见图1),刮擦问题逐年增多。目前比较好的解决方法是使用表面硬度更高的UV固化涂料。UV固化涂料最早是应用于家用电器、手机、家具等领域,在汽车工业上的应用并不多见。这是因为汽车零部件结构复杂,不便于UV固化,特别是曲面深孔结构存在固化阴影。另一方面汽车零部件对耐候、耐光等性能要求更为严苛随着UV固化工艺的不断成熟,以及双重固化体系的出现,UV固化涂料在汽车内饰塑料件上的应用也逐年增加。近年来各大主机厂对内饰件涂料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使UV同化涂料成为了汽车内饰涂装行业的热门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固化涂料 汽车内饰件 失效原因 应用 PC/ABS 耐刮擦性能 固化工艺 汽车工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