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烯丙基二硫上调Beclin1介导白血病K562细胞自噬性死亡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殷小成 +2 位作者 王萍 彭艳辉 罗永姣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14期2606-2609,共4页
目的:通过二烯丙基二硫诱导白血病K562细胞发生自噬性死亡,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0 mg/LDADS作用K562细胞12小时后,透射电镜观察K562细胞超微结构,MDC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自噬泡及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自噬率,RT-PCR检测Beclin1mRNA的表... 目的:通过二烯丙基二硫诱导白血病K562细胞发生自噬性死亡,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0 mg/LDADS作用K562细胞12小时后,透射电镜观察K562细胞超微结构,MDC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自噬泡及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自噬率,RT-PCR检测Beclin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DADS作用后的K562细胞后,透射电镜可观察到胞质内出现大量自噬体;MDC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K562细胞胞浆中的自噬泡明显增多,而空白组与溶媒组胞浆中的自噬泡很少;流式细胞术定量测定空白对照组、溶媒对照组、DADS药物组自噬率分别为(7.27±5.60)%、(7.10±5.13)%、(27.39±6.51)%(P<0.05);空白对照组为0.658±0.007,溶媒对照组为0.671±0.012,两者的Beclin1mRNA的表达强度无明显差异(P>0.05),DADS药物组为0.911±0.008,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烯丙基二硫可诱导白血病k562细胞发生自噬性死亡,其机制可能与Beclin1的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烯丙基二硫 BECLIN1 K 562细胞 自噬性死亡
原文传递
紫外线抵抗相关基因在二烯丙基二硫诱导人白血病K562细胞自噬中的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王萍 殷小成 +2 位作者 彭艳辉 杨云华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4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观察紫外线抵抗相关基因(UVRAG)在二烯丙基二硫(DADS)诱导白血病K562细胞自噬中的作用。方法以K562细胞为细胞模型,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自噬体的形成;采用吖啶橙染色和荧光显微镜观察酸性囊泡的形成以检测DADS诱导K562... 目的观察紫外线抵抗相关基因(UVRAG)在二烯丙基二硫(DADS)诱导白血病K562细胞自噬中的作用。方法以K562细胞为细胞模型,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自噬体的形成;采用吖啶橙染色和荧光显微镜观察酸性囊泡的形成以检测DADS诱导K562细胞自噬;RT-PCR检测自噬相关基因UVRAG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透射电镜显示:与空白组和溶媒组比较,DADS(40 mg·L-1)处理组可观察到胞质内出现大量自噬体。吖啶橙染色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到各DADS处理组K562细胞胞浆中的酸性囊泡较空白组和溶媒组明显增多。RT-PCR结果显示,DADS作用K562细胞12 h后,各DADS处理组UVRAG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组和溶媒组。结论 DADS能诱导K562细胞自噬,其机制可能与上调UVRAG 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烯丙基二硫 白血病 K562细胞 自噬 紫外线抵抗相关基因
下载PDF
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25期58-59,62,共3页
目的:探究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21年2月收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试验组给予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 目的:探究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21年2月收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试验组给予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呼吸机使用时间、撤机时间、住院时间及各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动脉血pH值及动脉氧分压(Pa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能够有效促进支气管平滑肌舒张,降低肺通气阻力,对促进患儿肺部功能发育发挥着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地奈德 肺表面活性物质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效果分析
下载PDF
联合用药法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效果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媛柯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11期161-162,共2页
目的:研究奥美拉唑联合蛇毒血凝酶注射液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36例消化道出血新生儿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对照... 目的:研究奥美拉唑联合蛇毒血凝酶注射液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36例消化道出血新生儿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蛇毒血凝酶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5.55%,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止血时间为(17.3±1.5)h,对照组患儿止血时间为(23.4±1.8)h,观察组止血时间较对照组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消化道出血开展奥美拉唑联合蛇毒血凝酶注射液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并且可以降低患儿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 奥美拉唑 蛇毒血凝酶 新生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