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从跨文化认知三角谈中德时间观差异
被引量:1
- 1
-
-
作者
胡蕴玮
叶佩萱
-
机构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德国工商大会广州代表处
-
出处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75-76,78,共3页
-
基金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度高教研究立项课题(SYYB1123)
-
文摘
跨文化交流中产生的文化误解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交际者缺乏跨文化沟通应变能力造成的。因此,应该以对方的思维方式理解对方,感受因文化差异导致的特定工作和交流方式。从跨文化认知三角:"本我"、"他我"和"文化异同性"的视角出发,分析中德时间观念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提出以珍惜时间、按时守约,相互尊重、入乡随俗为原则,可以有效避免交际的失败。
-
关键词
跨文化
认知三角
中德文化差异
时间观
-
分类号
H33
[语言文字—德语]
-
-
题名论莱辛的诗画异质观——以里尔克的诗作《豹》为例
- 2
-
-
作者
胡蕴玮
禹雪
-
机构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埔海关驻常平办事处
-
出处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6期19-21,共3页
-
基金
浙江省外文协会2011年专题研究项目(ZWYB2011075)
-
文摘
莱辛的《拉奥孔———或称论画与诗的界限》是德国启蒙运动时期重要的美学著作,指出诗与画的界限。他认为诗擅长表现时间艺术,即行为;而画擅长表现空间艺术,即物体。他的理论纠正了屈黎西派提倡描绘体诗的偏向和温克尔曼的古典艺术对静穆的片面看法,把人的动作提到首位,建立美学中的人本主义理想。里尔克是20世纪德国著名诗人,其作品《豹》被视为他最负盛名的佳作。《豹》表现关在铁笼里的豹的形象,抒发作者在探索人生意义时的迷惘、仿徨和苦闷的心情。通过分析这首"咏物诗"的代表作,诠释莱辛所认为的"诗是表达空间的艺术"。
-
关键词
莱辛
诗画异质观
拉奥孔
豹
-
Keywords
Lessing
heterarchy of poems and drawings
Laokoon oder
Der Panter
-
分类号
B83-0
[哲学宗教—美学]
-
-
题名席勒美学思想中的人本主义自由观
- 3
-
-
作者
胡蕴玮
张金云
-
机构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4期17-19,共3页
-
基金
2010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KYF115610010)
浙江省外文协会2011年专题研究项目(ZW-YB2011075)
-
文摘
席勒坎坷的人生经历使他的所有作品都体现出"自由"的理想,同样,"自由"也成为他人本主义美学思想的基调。席勒将人的两组对立的本性———理性和感性统一成为游戏冲动,并通过外在化,指向其对象———美。
-
关键词
席勒
人本主义
游戏冲动
美学
-
Keywords
Schiller
humanism
game impulse
aesthetics
-
分类号
B83-0
[哲学宗教—美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