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直接前方入路(DAA)、直接外侧入路(DLA)及后外侧入路(PLA)进行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9年1月本院骨科收治的146例首次行THA的患者,依据微创入路途径分为DAA组(50例)、...[目的]探究直接前方入路(DAA)、直接外侧入路(DLA)及后外侧入路(PLA)进行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9年1月本院骨科收治的146例首次行THA的患者,依据微创入路途径分为DAA组(50例)、DLA组(48例)和PLA组(48例),DAA组采用DAA入路进行全髋关节置换,DLA组采用DLA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PLA组采用PLA入路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比较三组的临床资料。[结果]三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三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患者的Harris评分均随时间推移显著增加,不同时间点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相同时间点三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测量方面,DAA组髋臼假体外展角大于DLA组和PLA组(P<0.05),而三组前倾角、双下肢长度差别及股骨偏心距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DAA入路具有更好的髋臼假体外展角。展开更多
[目的]对比分析动力體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和股骨近端防旋螺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2017年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外侧壁危险型...[目的]对比分析动力體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和股骨近端防旋螺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2017年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8例,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31例采用DHS内固定,37例采用PFNA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PFNA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住院天数均显著优于DHS组(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12〜22个月随访,平均(19.31±5.46)个月。PFNA组的术后下地时间、完全负重活动时间均显著早于DHS组(P<0.05)。与术后3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时DHS组患者ROM和Harris评分显著增加(P<0.05);而PFNA组两时间点间ROM和Harris评分无显著变化(P>0.05)。术后3个月,PFNA组患髋伸屈ROM及Harris评分均显著优于DHS组(P<0.05);但末次随访时,两组间髋伸屈ROM及Harri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两组患者术后骨折复位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PFNA组的颈干角均显著大于DHS组(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固定物改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DHS内固定术相比,PFNA内固定治疗外侧壁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究直接前方入路(DAA)、直接外侧入路(DLA)及后外侧入路(PLA)进行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9年1月本院骨科收治的146例首次行THA的患者,依据微创入路途径分为DAA组(50例)、DLA组(48例)和PLA组(48例),DAA组采用DAA入路进行全髋关节置换,DLA组采用DLA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PLA组采用PLA入路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比较三组的临床资料。[结果]三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三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患者的Harris评分均随时间推移显著增加,不同时间点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相同时间点三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测量方面,DAA组髋臼假体外展角大于DLA组和PLA组(P<0.05),而三组前倾角、双下肢长度差别及股骨偏心距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DAA入路具有更好的髋臼假体外展角。
文摘[目的]对比分析动力體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和股骨近端防旋螺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2017年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8例,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31例采用DHS内固定,37例采用PFNA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PFNA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住院天数均显著优于DHS组(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12〜22个月随访,平均(19.31±5.46)个月。PFNA组的术后下地时间、完全负重活动时间均显著早于DHS组(P<0.05)。与术后3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时DHS组患者ROM和Harris评分显著增加(P<0.05);而PFNA组两时间点间ROM和Harris评分无显著变化(P>0.05)。术后3个月,PFNA组患髋伸屈ROM及Harris评分均显著优于DHS组(P<0.05);但末次随访时,两组间髋伸屈ROM及Harri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两组患者术后骨折复位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PFNA组的颈干角均显著大于DHS组(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固定物改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DHS内固定术相比,PFNA内固定治疗外侧壁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