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饮食和运动干预治疗对糖尿病发病率的影响──530例糖耐量低减人群六年前瞻性观察 被引量:242
1
作者 潘孝仁 李光伟 +12 位作者 英华 王继兴 杨文英 安作新 刘娟 曹辉碧 泽溪 庞成言 张辉 郑辉 王金平 姜希贵 姜亚云 《中华内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08-112,共5页
对1986年在大庆人群糖尿病调查诊断的577例糖耐量低减(IGT)者按体重指数(BMI))25(352例)及<25(225例)分组基础上再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对照、饮食、运动及运动加饮食干预治疗组。6年前瞻性观察证明,... 对1986年在大庆人群糖尿病调查诊断的577例糖耐量低减(IGT)者按体重指数(BMI))25(352例)及<25(225例)分组基础上再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对照、饮食、运动及运动加饮食干预治疗组。6年前瞻性观察证明,在各组年龄、BMI、空腹及服糖后2小时血糖相当的基础上,对照组、饮食、运动、饮食加运动干预治疗组的糖尿病人年发病率分别为15.7%、10.0%,8.3%及9.6%。多因素分析调整年龄、BMI及血糖等重要糖尿病发病因素后,仍证明上述干预治疗有肯定的降低糖尿病发病率作用。实际干预治疗越好,人年发病率越低,证明对IGT者进行饮食和(或)运动治疗是减少糖尿病发病率的有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耐量试验 治疗 饮食 运动
原文传递
我国多省市心血管病趋势及决定因素的人群监测(中国MONICA方案)I.人群危险因素监测结果 被引量:172
2
作者 吴兆苏 姚崇华 +21 位作者 赵冬 吴桂贤 王薇 刘静 曾哲淳 吴英恺 张鸿修 周景春 郭宝霞 冯颖 马隆恩 何厚琦 英华 潘信伟 杜福昌 徐修成 锡衷 吴宗荣 尹协瑛 陈阳春 张孝慈 杨尔成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55-259,共5页
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人群监测协作研究开展对人群(25~64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及其趋势的监测,主要结果如下:(1)北方地区平均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高于而南方地区低于国际平均水平;血清总胆固醇和体重指数低于国际平均... 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人群监测协作研究开展对人群(25~64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及其趋势的监测,主要结果如下:(1)北方地区平均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高于而南方地区低于国际平均水平;血清总胆固醇和体重指数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且亦呈北高南低的分布;男性吸烟率高于国际平均水平且无明显地区差异,女性吸烟率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北方高于南方。(2)部分人群10年(1984~1993年)趋势分析显示人群血压水平无明显升降趋势;多数人群血清总胆固醇和体重指数呈上升趋势;多数人群吸烟率呈下降趋势。我国多省市心血管病趋势及决定因素的人群监测(中国MONICA方案)I.人群危险因素监测结果吴兆苏姚崇华赵冬吴桂贤王薇刘静曾哲淳吴英恺摘要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人群监测协作研究开展对人群(25~64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及其趋势的监测,主要结果如下:(1)北方地区平均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高于而南方地区低于国际平均水平;血清总胆固醇和体重指数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且亦呈北高南低的分布;男性吸烟率高于国际平均水平且无明显地区差异,女性吸烟率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北方高于南方。(2)部分人群10年(1984~1993年)趋势分析显示人群血压水平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MONICA方案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高甘油三酯血症是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432例非糖尿病人群六年前瞻性观察 被引量:143
3
作者 杨文英 邢小燕 +4 位作者 林红 马晓华 英华 李光伟 潘孝仁 《中华内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9期583-586,共4页
为了解高甘油三酯血症与糖尿病发病的关系,在432例非糖尿病人群中分析了空腹血浆甘油三酯(FTG)水平对糖尿病发病率的影响。按初检时FTG水平从低到高,以计算机分成三组,最高甘油三酯(TG)组(为2.5mmol/L,相... 为了解高甘油三酯血症与糖尿病发病的关系,在432例非糖尿病人群中分析了空腹血浆甘油三酯(FTG)水平对糖尿病发病率的影响。按初检时FTG水平从低到高,以计算机分成三组,最高甘油三酯(TG)组(为2.5mmol/L,相当于221.4mg/dl),6年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发病率是最低TG组(为0.7mmol/L,相当于60.3mg/dl)的2.3倍(38.6%对16.6%,P<0.01),6年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OGTTBG2h)平均值高2.4mmol/以(43mg/dl,即180.3mg/dl对137.4mg/dl)。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调整年龄、性别、空腹血糖(FBG)和体重指数诸影响因素后,FTG水平仍与6年后OGTTBG2h水平显著正相关(P=0.0335)。表明FTG水平升高是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三酯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 病因
原文传递
WHO与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诊断标准异同的探讨 被引量:112
4
作者 李雪莉 姜亚云 +4 位作者 张景玲 李春琴 江希贵 泽溪 英华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7-90,共4页
目的 探讨WHO与美国糖尿病学会 (ADA)糖尿病 (DM )诊断标准的异同及可能的原因。方法 对大庆地区 9832人糖尿病普查中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的 10 6 9人 ,分别以WHO与ADA诊断标准划分不同的血糖水平人群。分析人群分布的异同 ,... 目的 探讨WHO与美国糖尿病学会 (ADA)糖尿病 (DM )诊断标准的异同及可能的原因。方法 对大庆地区 9832人糖尿病普查中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的 10 6 9人 ,分别以WHO与ADA诊断标准划分不同的血糖水平人群。分析人群分布的异同 ,并以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两种诊断标准的血糖异常人群不相符的原因。结果 WHO与ADA标准检出糖尿病患者分别为2 0 2例及 2 5 3例 ,与WHO标准比较 ,ADA标准诊断的DM符合率为 78.7% ,血糖正常人群符合率为 72 .3 % ,WHO检出的糖耐量低减 (IGT)人群中仅有 41.6 %被ADA判定为空腹血糖升高 (IFG) ,在空腹血浆葡萄糖 (FPG) <5 .83mmol/L的IGT及DM人群中 ,FPG均与 2小时血糖 (PG2h)不相关 ;在FPG≥ 5 .83mmol/L的人群中 ,FPG与PG2h相关。结论 ADA糖尿病诊断标准并非WHO诊断标准的替代物。WHO之IGT与ADA之IFG人群差异很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诊断标准 WTO
原文传递
胰岛素抵抗是糖耐量正常人群糖耐量恶化的最重要危险因素 被引量:64
5
作者 李光伟 陈燕燕 +4 位作者 张景玲 王金平 郑辉 姜亚云 英华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4-77,共4页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对糖耐量正常人群糖耐量恶化的影响。方法 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做人群普查 ,确定糖耐量正常者 (NGT)〔空腹血糖 (FPG) <5 .8mmol/L及 2小时血糖 (PG2h) <6 .7mmol/L〕12 5例 ,测定血浆...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对糖耐量正常人群糖耐量恶化的影响。方法 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做人群普查 ,确定糖耐量正常者 (NGT)〔空腹血糖 (FPG) <5 .8mmol/L及 2小时血糖 (PG2h) <6 .7mmol/L〕12 5例 ,测定血浆胰岛素。 6年后随访再以OGTT确定该人群糖耐量状态 ,以稳态模型 (HomaModel)公式评估胰岛素抵抗 (IR)、胰岛素分泌功能 (IS) ,并分析其对糖耐量恶化的影响。结果  12 5例糖耐量正常人中 ,6年后 2 3例糖耐量恶化〔IGT 2 0例 ,糖尿病(DM) 3例〕。糖耐量恶化者初访时FPG、PG2h与糖耐量仍正常者无明显差别 ,但前者 1小时血糖(PG1h)、1小时胰岛素 (INS1h)均较后者高 (P <0 .0 5 ) ,且前者较肥胖 (P <0 .0 5 )及胰岛素敏感性更差 (P <0 .0 5 )。按胰岛素敏感性三分变量分组 ,胰岛素敏感性最差组的糖耐量恶化率为胰岛素敏感组的 3倍 (34.2 %比 11.9%和 9.5 % ,P <0 .0 5 )。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初访时的胰岛素敏感性与糖耐量恶化显著负相关 ,而年龄、性别、PG2h、体重指数 (BMI)及IS均与糖耐量恶化相关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糖耐量 糖耐量恶化 胰岛素抵抗
原文传递
成人糖尿病发生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58
6
作者 李光伟 王金平 +5 位作者 陈川 杨文英 姜亚云 泽溪 英华 潘孝仁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5期914-917,共4页
目的 探讨我国成年人糖尿病的发病模式和胰岛素抵抗及 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损害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以标准葡萄糖耐量试验筛查诊断的糖耐量减低 (IGT) 30 7例和糖耐量正常 (NGT) 12 6例 (年龄 2 5~ 74岁 )进行 6年随访 ,初访时... 目的 探讨我国成年人糖尿病的发病模式和胰岛素抵抗及 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损害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以标准葡萄糖耐量试验筛查诊断的糖耐量减低 (IGT) 30 7例和糖耐量正常 (NGT) 12 6例 (年龄 2 5~ 74岁 )进行 6年随访 ,初访时测定口服糖耐量试验 (OGTT) 0、6 0、12 0min之血糖及血浆胰岛素浓度。每 2年重复做OGTT ,空腹血糖≥ 7.8mmol/L及 /或OGTT试验 2h血糖≥11.1mmol/L诊为糖尿病。以t检验、χ2 检验及多因素回归分析胰岛素抵抗及 β细胞功能对糖尿病发病率的影响。结果  6年随访中发展为糖尿病的IGT有约 70 %来自胰岛素抵抗人群 ,另有约 30 %糖尿病患者在其IGT阶段并无明显胰岛素抵抗。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IGT组基线胰岛素敏感性及胰岛素分泌功能与随访发生糖尿病者呈显著负相关 (OR值为 0 .41及 0 .39,P <0 .0 1)。在NGT人群中 ,胰岛素抵抗亚组 6年后糖耐量恶化率远高于非胰岛素抵抗组 (34 .5 %比 13.4% ,P <0 .0 5 ) ,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仅胰岛素抵抗与糖耐量恶化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结论 我国大部分成人糖尿病发病呈 2个阶段模式 :第一阶段从NGT发展为IGT ,在此阶段胰岛素抵抗起主要作用 ;第二阶段从IGT发展为糖尿病 ,在此阶段胰岛素抵抗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 胰岛素抵抗 DM 胰岛素敏感性 糖耐量
原文传递
原发性高血压为Ⅱ型糖尿病发病独立预测因素──非糖尿病人群465例6年前瞻性观察 被引量:48
7
作者 李光伟 张辉 +6 位作者 潘孝仁 英华 王继兴 萧建中 李进平 泽溪 王金平 《中华内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0期654-657,共4页
报告465例非糖尿病人群中(NGT316人,IGT149人)高血压对糖尿病发病率的影响。调整年龄、性别影响后高血压组(n=140例)之6年糖尿病发病率为44.6%,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的19.7%(n=328例)。多因... 报告465例非糖尿病人群中(NGT316人,IGT149人)高血压对糖尿病发病率的影响。调整年龄、性别影响后高血压组(n=140例)之6年糖尿病发病率为44.6%,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的19.7%(n=328例)。多因素(1ogist)回归分析显示排除空腹血糖与BMI这两个与6年糖尿病发病显著正相关的重要因素影响后高血压组较血压正常组仍有较高的糖尿病发病危险(OR=1.8,95%可信限1.03~3.21,P<0.05)。剔除服用降压药物者及未到实验终点而失访的86例后再分析结果仍显示收缩压(SBP)高者有较高的糖尿病发病危险(SBP升高20mmHg之糖尿病发病OR为1.5,95%Ci1.1~2.3,P=0.026),表明非糖尿病人群中高血压是糖尿病发病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糖尿病 Ⅱ型 病因 预测
原文传递
以(FINS×FPG)/(PG2h+PG1h-2FPG)评估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55
8
作者 李光伟 杨文英 +1 位作者 姜亚云 英华 《中华内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34-238,共5页
目的 探讨以一个修正的 β细胞胰岛素分泌指数 (MBCI) =(FINS×FPG) / (PG2h +PG1h- 2FPG) (FINS :空腹胰岛素 ;FPG :空腹血浆血糖 ;PG2h、PG1h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2h、1h血浆血糖 )评估 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可能性。方法 在... 目的 探讨以一个修正的 β细胞胰岛素分泌指数 (MBCI) =(FINS×FPG) / (PG2h +PG1h- 2FPG) (FINS :空腹胰岛素 ;FPG :空腹血浆血糖 ;PG2h、PG1h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2h、1h血浆血糖 )评估 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可能性。方法 在 430例糖耐量正常 (NGT)和糖耐量低减 (IGT)人群中分析 (FINS×FPG) / (FG2h +PG1h - 2FPG)分辨血糖水平不同组间 β细胞功能差别的能力 ,并与应用胰岛素增值与血糖增值比值 (ΔI/ΔG)及HOMA胰岛素分泌指数 (HBCI) =2 0×FINS/ (FPG - 3 5 )的结果比较。结果 偏相关分析显示 ,在调整胰岛素敏感性影响后 ,在NGT人群HBCI与PG1h仅边缘相关(P =0 0 5 8) ,ΔI/ΔG与PG2h相关不显著 (P =0 2 3) ,而MBCI与PG1h、PG2h均显著相关 (P =0 0 0 0 1)。在含IGT与NGT的总组 ,MBCI比HBCI及ΔI/ΔG与PG1h及PG2h相关更密切 (与PG1h相关系数分别为 - 0 787,- 0 5 34及 - 0 5 0 7;与PG2h相关系数分别为 - 0 76 6 ,- 0 5 13及 - 0 396 )。MBCI及HBCI还能区别某些PG2h仅相差 1 10mmol/L的IGT亚组间 β细胞功能差别 ,ΔI/ΔG未能做出这种分辨。结论  (FINS×FPG) / (FG2h +PG1h - 2FPG)与HBCI和ΔI/ΔG都能分辨NGT和IGT组的 β细胞功能差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分泌指数 糖耐量低减 胰岛Β细胞
原文传递
中国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中生活方式干预对预防糖尿病的长期影响——20年随访研究 被引量:59
9
作者 李光伟 张平 +15 位作者 王金平 E.Gregg 杨文英 巩秋红 黎辉 李宏亮 姜亚云 安雅莉 帅英 张波 张景玲 T.Thompson R.B.Gerzoff G.Roglic 英华 P.H.Bennett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54-855,共2页
在《中华内科杂志》第九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了创建一个新栏目的建议:将发表在国外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杂志上的优秀中国研究论文以中文给予重点介绍。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使得该栏目一直未能与读者见... 在《中华内科杂志》第九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了创建一个新栏目的建议:将发表在国外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杂志上的优秀中国研究论文以中文给予重点介绍。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使得该栏目一直未能与读者见面。今年初召开的在京部分编委座谈会上,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并达成共识:栏目名称确定为“海外发表论文选读”,对已在海外发表的文章以摘要形式介绍给读者,对该类文稿的审稿程序予以简化。我们希望这一栏目能受到读者欢迎,同时期望广大读者、作者关爱这一栏目,积极投稿或向我们推荐稿件。 本期我们介绍李光伟等发表在国际著名医学杂志Lancet上的研究,这是我国学者在糖尿病相关领域对全世界做出的重大贡献。中国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芬兰糖尿病预防研究和美国糖尿病预防研究3个大型随机试验已经表明,饮食和运动干预能推迟或预防糖耐量减低进展为糖尿病。本研究则首次证明此种获益可持续很久。是受试者多年继续坚持了他们改善了的生活方式,抑或是6年的干预已经足以长久获益尚不清楚,但两者无不证明将这种研究结果转化为实践是正确的。该项研究虽然尚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生活方式干预能降低心血管事件或死亡,但它显示了与以往药物干预研究同样的趋势,即延缓糖耐量减低进展为糖尿病可能改善心血管疾病的后果。该研究最为惊人之处是20年后对照组中有93%的受试者发生了糖尿病,尽管干预组80%最终也发生了糖尿病,但被推迟了3.6年。这些发现表明,一线内科医师尽早发现糖耐量减低者并在这一阶段给予强化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方式干预 防糖尿病 预防 随访研究 中国 大庆 《中华内科杂志》 糖耐量减低
原文传递
生活方式干预对糖尿病前期人群心脑血管事件和死亡的影响大庆糖尿病预防长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57
10
作者 陈燕燕 王金平 +11 位作者 安雅莉 巩秋红 何一凡 张波 黎辉 帅瑛 唐欣然 姜亚云 洪靖 杨文英 英华 李光伟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前期人群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对心脑血管事件及死亡的长期影响.方法 1986年入选大庆市519例糖耐量正常(NGT)者和577例糖耐量减低(IGT)者.IGT者被随机分到对照组和饮食、运动或饮食加运动干预组进行6年生活方式干预.通... 目的 探讨糖尿病前期人群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对心脑血管事件及死亡的长期影响.方法 1986年入选大庆市519例糖耐量正常(NGT)者和577例糖耐量减低(IGT)者.IGT者被随机分到对照组和饮食、运动或饮食加运动干预组进行6年生活方式干预.通过问卷和系统病历查阅,跟踪调查随后23年间首次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卒中)和死亡状况.结果 IGT未干预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最高(44.44%及20.00%),NGT组最低(29.59%及7.52%),IGT干预组居二者之间(37.84%及12.53%).多因素分析调整基线年龄、性别、BMI、血压、吸烟和既往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后,IGT未干预组的心血管病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NGT组的1.89和1.38倍(HR=1.89,95%CI1.11~3.22;HR =1.38,95%CI1.01~1.90).而IGT干预组的心血管病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R=1.39,95%CI0.89 ~2.18及HR=1.25,95%CI0.98~1.59).结论 IGT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均显著高于NGT人群.数年生活方式干预可以减少长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心血管病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前期 心血管事件 死亡率
原文传递
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分泌对2型糖尿病预防干预效果的影响──糖尿病预防干预策略探讨 被引量:50
11
作者 李光伟 姜亚云 +6 位作者 杨文英 郑辉 王金平 肖建中 泽溪 英华 潘孝仁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31-134,共4页
目的观察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分泌对糖耐量低减(IGT)人群中生活方式干预的预防糖尿病效果的影响。方法大庆地区糖尿病普查中经OGTT确诊的284例IGT,在初访时测量血浆胰岛素,进行饮食、运动或饮食加运动来预防糖尿病的干预治疗6年。分... 目的观察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分泌对糖耐量低减(IGT)人群中生活方式干预的预防糖尿病效果的影响。方法大庆地区糖尿病普查中经OGTT确诊的284例IGT,在初访时测量血浆胰岛素,进行饮食、运动或饮食加运动来预防糖尿病的干预治疗6年。分析生活方式干预的治疗效果及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对它的影响。结果各干预治疗组之OGTT各时间点的血糖水平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但各干预治疗组6年的糖尿病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干预组中胰岛素抵抗较轻者(IAI≥一4.73,即FPG×FINS≤114)干预治疗后糖尿病发病率明显低于胰岛素抵抗较严重者(IAI<一4.73,即FPG×FINS≥114),糖尿病100人年发病率比相应未干预治疗组下降,前者为44%,后者为29%(P<O.05)。将上述胰岛素抵抗较轻、较重的两组再各自分为β细胞胰岛素分泌较好和较差组,则干预治疗使胰岛素敏感、β细胞功能较好组之糖尿病发病率比对照组下降49%,而在胰岛素抵抗较严重、β细胞功能较差组仅下降27%(P<0.05)。结论①胰岛素抵抗及β细胞功能可能影响糖尿病干预治疗的效果,胰岛素抵抗严重者单纯生活方式干预效果较差,可能需其它形式治疗。②以简单指数评估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然后进行分组,选择不同的干预治疗方法,可能有利于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干预 治疗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分泌
下载PDF
大庆糖尿病发病率调查及21世纪我国糖尿病发病情况... 被引量:58
12
作者 英华 李光伟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73-175,共3页
关键词 糖尿病 发病率
原文传递
糖耐量低减的特征及其与冠心病发生的关联 被引量:46
13
作者 潘孝仁 李光伟 +12 位作者 刚勇 许开明 彭勇刚 陈川 征革凡 英华 刘平安 姜亚云 泽溪 秀英 席瑞敏 常青 孙心铨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0-22,共3页
对大庆市25岁以上28万人口中的108, 660人进行糖尿病调查,按WHO标准,诊断糖耐量低减(IGT)有596例,糖尿病630例,两者检出率分别为5.5‰与5.8‰。原已发现的糖尿病有190例。与年龄、性别相配比的糖耐量正常对照组521例比较,IGT者高血压、... 对大庆市25岁以上28万人口中的108, 660人进行糖尿病调查,按WHO标准,诊断糖耐量低减(IGT)有596例,糖尿病630例,两者检出率分别为5.5‰与5.8‰。原已发现的糖尿病有190例。与年龄、性别相配比的糖耐量正常对照组521例比较,IGT者高血压、肥胖患病率高2倍(分别为35.3和61%);高脂蛋白血症较多;冠心病患病率(3.76%)高8.9倍,尿白蛋白排泄率高2倍。IGT者伴有高胰岛素血症,但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1小时胰岛素释放指数低于对照组,故胰岛素抵抗与胰岛分泌功能障碍同时存在。多因素分析,除外年龄、高脂蛋白血症、高血压、肥胖等因素的影响,IGT无症状轻度高血糖状态亦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耐量低减 冠心病 糖尿病
全文增补中
432例糖耐量减低患者二年的演变 被引量:46
14
作者 潘孝仁 李光伟 +5 位作者 刘娟 陈川 英华 刘平安 泽溪 姜亚云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4-26,共3页
对1986年诊断的432例糖耐量减低(IGT)者,于1988年进行复查,IGT每年约7.7%发展为糖尿病(DM)。原空腹及服糖后1、2小时血糖较高的IGT者易发展为DM,可能为长期胰岛素抵抗,胰岛对持续高血糖刺激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失代偿所致。原血糖较低及... 对1986年诊断的432例糖耐量减低(IGT)者,于1988年进行复查,IGT每年约7.7%发展为糖尿病(DM)。原空腹及服糖后1、2小时血糖较高的IGT者易发展为DM,可能为长期胰岛素抵抗,胰岛对持续高血糖刺激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失代偿所致。原血糖较低及控制体重的IGT者易恢复正常,并显示胰岛素抵抗减轻及胰岛素分泌功能改善。IGT者转为DM及正常组后血压降低,可能与血浆胰岛素水平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耐量减低 胰岛素
原文传递
拜糖平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3
15
作者 征革凡 王金平 +8 位作者 张辉 泽溪 刘娟 肖建中 陈仕明 曹辉碧 李光伟 英华 潘孝仁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63-164,共2页
采用随机分组、双盲对照的方法,对77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进行24周的拜糖平临床疗效及副作用的观察。结果显示拜糖平对降低空腹及餐后1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有明显疗效,对胆固醇亦有明显降低作用。对体重、胰岛素、甘油... 采用随机分组、双盲对照的方法,对77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进行24周的拜糖平临床疗效及副作用的观察。结果显示拜糖平对降低空腹及餐后1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有明显疗效,对胆固醇亦有明显降低作用。对体重、胰岛素、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a葡萄糖苷酶 抑制剂 拜糖平
原文传递
空腹血糖受损诊断标准下调的合理性分析 被引量:37
16
作者 张波 王金平 +5 位作者 杨文英 姜亚云 泽溪 萧建中 英华 李光伟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96-398,共3页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受损 (IFG)诊断点从 6.1mmol/L下调至 5 .6mmol/L的合理性。方法对1986年入选的 468名非糖尿病人群〔3 41例正常糖耐量 (NGT) ,12 7例糖耐量受损 (IGT)〕在 1988年 ,1990年和 1992年分别进行OGTT复查 ,测定空腹血糖 (...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受损 (IFG)诊断点从 6.1mmol/L下调至 5 .6mmol/L的合理性。方法对1986年入选的 468名非糖尿病人群〔3 41例正常糖耐量 (NGT) ,12 7例糖耐量受损 (IGT)〕在 1988年 ,1990年和 1992年分别进行OGTT复查 ,测定空腹血糖 (FPG)及 2h血糖 (2hPG)。以COX模型分析不同基线血糖水平增加糖尿病的风险。结果  (1) 10 9例 6年后发生糖尿病。COX成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校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 (BMI)影响后发现FPG与 2型糖尿病发病显著相关 (P =0 .0 0 0 1)。基线FPG 5 .6~ 6.0mmol/L组糖尿病发病危险性比FPG <5 .6mmol/L组已显著增加 ,RR为 3 .3 (95 %CI 2 .0~ 5 .3 ,P =0 .0 0 0 1)。 (2 )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分析FPG预测糖尿病发病的最佳阈值是 5 .6mmol/L ,以FPG 5 .6mmol/L为诊断点IFG预报糖尿病发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 45 .0 % ,92 .8%和 65 .3 %。 (3 )NGT个体中COX成比例风险模型校正年龄、性别、BMI后显示 ,FPG分组 (5 .0~ 6.0mmol/L与 <5 .0mmol/L)与糖调节受损 (IGR ,包括IFG或IGT)发生显著正相关 (P =0 .0 0 7)。ROC曲线显示 ,FPG预测糖耐量恶化而进展为DM或IGR的最佳阈值为 5 .3mmol/L。结论  (1)本组非糖尿病人群中FPG预测糖尿病发病的最佳阈值为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糖尿病 诊断 发病 空腹血糖受损 糖耐量 NGT COX 性比 人群 阀值
原文传递
高血糖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被引量:34
17
作者 刘娟 李光伟 +3 位作者 潘孝仁 英华 刘平安 泽溪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2-14,共3页
作者分析糖耐量低减者(IGT)250例及正常糖耐量者(NGT)175例的资料。IGT者中高血压所占比例明显高于NGT者(分别为30.14%、13.17%,P<0.001);Person相关分析中,收缩压、舒张压、平均... 作者分析糖耐量低减者(IGT)250例及正常糖耐量者(NGT)175例的资料。IGT者中高血压所占比例明显高于NGT者(分别为30.14%、13.17%,P<0.001);Person相关分析中,收缩压、舒张压、平均血压均与体重指数,空腹及服糖后2小时血糖和胰岛素呈显著正相关;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在调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浆总胆固醇、空腹胰岛素等因素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血压仍与服糖后2小时血糖呈独立正相关。提示高血糖可能为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 血压 体重指数 胰岛数 高血压
原文传递
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预测非糖尿病人群血压升高——170例非糖尿病成年人6年随访 被引量:28
18
作者 李光伟 姜亚云 +4 位作者 杨文英 王金平 泽溪 英华 潘孝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81-485,共5页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成年人血压升高是胰岛素抵抗本身还是其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所致。方法大庆地区1986年以标准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检出170例(NGT107例,IGT63例)非糖尿病成年人,年龄25~74岁。初访时测定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血...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成年人血压升高是胰岛素抵抗本身还是其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所致。方法大庆地区1986年以标准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检出170例(NGT107例,IGT63例)非糖尿病成年人,年龄25~74岁。初访时测定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血浆胰岛素并全部跟踪随访至1992年,重复监测胰岛素以外各项指标。随访中恶化为糖尿病者被排除在本分析之外。计算OGTT曲线下胰岛素面积INSAUC,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1/(FPG×FINS)。以方差检验、相关分析及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基线胰岛素敏感性、血浆胰岛素曲线下面积是否能预测随访6年后血压水平升高。结果在基线OGTT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四分变量组(Quartiles)中,随访6年后的SBP、DBP水平随基线INSAUC增大而升高,在INSAUC值为58.5、121.0、175.6及291.6mu/L时,SBP分别为(119.5±2.3)、(122.1±2.5)、(129.4±2.4)及(128.3±2.6)mmHg,DBP分别为(78.6±1.6)、(79.7±1.7)、(85.2±1.7)及(84.0±1.8)mmHg。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值年龄、SBP与6年后之SB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4~0.0001),2h血糖水平与SBP相关性不显著。除此之外,基线INSAUC与随访之SBP显著独立相关基线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与6年后SBP相关不显著。以DBP代替SBP做因变量分析结果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 预测 非糖尿病人群 血压升高
下载PDF
中医学关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研究 被引量:25
19
作者 王喜臣 张珊珊 +1 位作者 李亚红 英华 《吉林中医药》 2021年第1期135-139,共5页
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患病率日益增加,现代医学尚无针对性用药,文章搜集了近五年中医药关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报道,总结了脂肪肝的中西医发病机制,论述了中医内外治法。中医学通过调节肝脾肾三脏,疏通经络气血运... 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患病率日益增加,现代医学尚无针对性用药,文章搜集了近五年中医药关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报道,总结了脂肪肝的中西医发病机制,论述了中医内外治法。中医学通过调节肝脾肾三脏,疏通经络气血运行,减少痰瘀化生,同时拮抗炎症损伤、抑制氧化应激,进而保护肝细胞,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中医学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与血压升高的关系发生于糖尿病之前? 被引量:26
20
作者 潘孝仁 李进平 +7 位作者 刘娟 李光伟 征革凡 英华 王继兴 刘平安 泽溪 林红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35-137,共3页
对年龄25岁~74岁201例糖耐量正常(NOGTT)、307例IGT、366例新发现NIDDM,进行Person单相关分析。年龄、性别、BMI、空腹及服糖后血糖、胰岛素(INS)水平分别与血压正相关,调整年龄、性别、... 对年龄25岁~74岁201例糖耐量正常(NOGTT)、307例IGT、366例新发现NIDDM,进行Person单相关分析。年龄、性别、BMI、空腹及服糖后血糖、胰岛素(INS)水平分别与血压正相关,调整年龄、性别、BMI、血浆胆固醇、抽烟等因素后,NOGTT及IGT血糖与血压相关,NIDDM者血糖与血压不相关,提示血糖水平对血压的影响发生于糖尿病之前。NOGTT、IGT、和NIDDM总组,NOGTT及IGT组血浆INS水平与血压不相关,只有年龄小于50岁,非肥胖的NOGTT者血浆INS水平与血压相关,提示血浆胰岛素水平对血压的影响发生于年轻非肥胖的糖耐量正常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糖 胰岛素 血压 糖尿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