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靶向测序检测51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基因突变 被引量:36
1
作者 李冰 王静雅 +12 位作者 刘晋琴 史仲珣 彭帅玲 黄慧君 秦铁军 徐泽锋 张悦 方力维 张宏丽 潘丽娟 曲士强 肖志坚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12-1016,共5页
目的探索中国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基因突变特征。方法采用包含112个血液肿瘤相关基因的靶向测序技术对511例MDS患者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全部511例MDS患者中,共检测到83个突变基因,439例(86%... 目的探索中国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基因突变特征。方法采用包含112个血液肿瘤相关基因的靶向测序技术对511例MDS患者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全部511例MDS患者中,共检测到83个突变基因,439例(86%)患者伴有至少1个基因突变。对涉及的83个基因依据其功能进行分类,突变频率依次为表观遗传相关基因(50%)、剪接子相关基因(37%)、信号传导相关基因(34%)、转录因子(24%)和细胞周期与凋亡相关基因(17%)。不同亚型患者的平均基因突变数目分别为: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单系发育异常(RCUD)1.25个,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发育异常(RCMD)1.73个,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粒幼红细胞(RARS)2.79个,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1(RAEB-1)2.22个,RAEB-22.34个,MDS伴单纯5q-2.67个,MDS未分类(MDS-U)2.00个。U2AF1突变患者单纯+8核型异常比例显著增高[Q〈0.001,OR=4.42(95%CI2.23—8.68)],复杂核型比例显著减低[Q=0.005,OR=0.22(95%CI0.04—0.72)]。依据基因突变数目,将患者分为伴有0~1个基因突变组,伴有2个基因突变组和伴有3个及以上基因突变组,三组总生存(O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结论近九成的MDS患者伴有至少1个基因突变,表观遗传相关基因和剪接子相关基因是MDS最常受累基因。随着疾病的演进基因突变数增多,基因突变数目多的患者OS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靶向测序 突变
原文传递
地西他滨治疗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过多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与治疗疗程数的关系 被引量:19
2
作者 雒雪萍 徐泽锋 +8 位作者 秦铁军 张悦 张宏丽 方力维 潘丽娟 曲士强 李冰 肖志坚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70-875,共6页
目的评估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过多(RAEB)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与治疗疗程数的关系。方法2008年12月至2016年3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MDS诊疗中心共有56例RAEB患者接受了地西他滨20 mg... 目的评估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过多(RAEB)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与治疗疗程数的关系。方法2008年12月至2016年3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MDS诊疗中心共有56例RAEB患者接受了地西他滨20 mg·m^-2·d^-1×5 d方案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疗效、疗效影响因素及不良反应。结果RAEB-1 25例,RAEB-2 31例。中位治疗3(1-15)个疗程。总有效[完全缓解(CR)+骨髓完全缓解(mCR)+血液学改善(HI)]率为67.9%(38/56),其中10例(17.8%)CR, 8例(14.3%)mCR但无HI,17例(30.4%)mCR同时有HI, 3例(5.4%)单纯HI。中位随访7.9(1.0- 56.3)个月,中位生存期为21.1(95%CI 16.0- 26.1)个月。RAEB-1患者的疗效(总有效率为88.0%)显著优于RAEB-2患者(总有效率为51.6%)(P=0.004),多因素分析证实其为影响疗效的独立预后因素(OR=6.03,95%CI 1.39-26.09,P=0.016)。地西他滨治疗有效的38例患者中,37例(97.4%)在1-2个疗程起效,25例(65.8%)在2个疗程内达到最佳疗效,37例(97.4%)在4个疗程内达最佳疗效。主要不良反应为3级以上血细胞减少及感染,在治疗早期(第1-2疗程)中较常见,治疗有效后随疗程增加,发生率逐渐下降,其他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地西他滨标准剂量5天方案治疗RAEB疗效肯定。治疗有效患者常在第1-2个疗程起效,4个疗程内达最佳疗效。主要不良反应为血细胞减少及感染,常见于前2个疗程,起效后后续疗程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地西他滨 治疗结果 药物毒性
原文传递
地西他滨单药与CAG/HAG方案治疗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增多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18
3
作者 徐泽锋 秦铁军 +7 位作者 张宏丽 方力维 张悦 潘丽娟 曲士强 李冰 肖志坚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72-577,共6页
【摘要】目的比较地西他滨(DAC)单药与以小剂量阿糖胞苷(Ara.C)为基础的CAG/HAG(阿克拉霉素/高二三尖杉酯碱+Ara-C+G—CSF)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增多(RAEB)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 【摘要】目的比较地西他滨(DAC)单药与以小剂量阿糖胞苷(Ara.C)为基础的CAG/HAG(阿克拉霉素/高二三尖杉酯碱+Ara-C+G—CSF)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增多(RAEB)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6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MDS诊疗中心121例MDS—RAEB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9例接受DAC20mg·m^-2·d^-1×5d方案治疗,62例接受CAG/HAG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总反应率(0RR)、总生存(OS)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DAC组、CAG/HAG组患者的ORR分别为66.2%和5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85,P=0.276)。CAG/HAG组1个疗程起效率明显高于DAC组(94.3%对69.2%),两组患者起效疗程数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12,P=0.009)。DAC组中位OS时间为19.5(95%CI10.5~28.4)个月,CAG/HAG组中位0s时间为20.3(95%CI10.7~29.9)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4,Jp=0.947)。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是3~4级血细胞减少和相关感染,CAG/HAG组血细胞减少发生率明显高于DAC组(100.0%对64.4%,P〈0.001),CAG/HAG组第3个疗程相关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DAC组(52.9%对15.2%,P=0.008)。结论DAC单药和CAG/HAG治疗MDS.RAEB的疗效相当,CAG/HAG方案起效更快,DAC单药治疗安全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地西他滨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治疗结果 药物毒性
原文传递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崔亚娟 江倩 +11 位作者 刘晋琴 李冰 徐泽锋 秦铁军 张悦 蔡文宇 张宏丽 方力维 潘丽娟 曲士强 肖志坚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患者的临床表现、细胞遗传学和基因突变等实验室特征及预后因素。 方法对符合2016年WHO诊断分型标准的16例CNL患者进行资料采集,随访患者并进行预后分析。利用直接测序法检测CSF3R、ASXL1、SETBP1... 目的探讨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患者的临床表现、细胞遗传学和基因突变等实验室特征及预后因素。 方法对符合2016年WHO诊断分型标准的16例CNL患者进行资料采集,随访患者并进行预后分析。利用直接测序法检测CSF3R、ASXL1、SETBP1、CALR、MPL基因突变状态,对有突变的样本进行克隆后测序鉴定,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检测JAK2 V617F突变。 结果16例CNL患者中位发病年龄为64(43~80)岁,男性占75%(12/16),确诊时中位HGB水平为114(81~154)g/L,中位WBC为41.20(26.05~167.70)×109/L,中位PLT为238(91~394)×109/L。中位骨髓纤维化水平为1(0~3)级。除1例t(1;7)(p32;q11)、1例+21克隆异常及1例14ps+外,余患者均为正常核型。16例CNL患者中,CSF3R T618I突变检出率为100%(16/16),ASXL1突变检出率为81%(13/16),SETBP1突变检出率为63%(10/16),1例患者携带CALR K385fs*47突变,所有患者均无JAK2 V617F突变及MPL突变。CNL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4(95%CI 18~30)个月。初诊WBC≥50×109/L者中位生存期较〈50×109/L者短(11个月对39个月,P=0.005)。 结论CSF3R T618I突变是CNL的特异性突变。CNL患者中位生存期24个月,确诊时WBC≥50×109/L是不良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中性粒细胞 慢性 染色体核型 基因 CSF3R 预后
原文传递
615例Ph染色体/BCR—ABL融合基因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的症状负荷评估 被引量:16
5
作者 徐俊卿 徐泽锋 +10 位作者 王静雅 李冰 孙秀娟 秦铁军 张悦 张宏丽 方力维 潘丽娟 曲士强 肖志坚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评估Ph染色体和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体质性症状负荷。方法用骨髓增殖性肿瘤总症状评估量表(MPN—SAF.TSS)对628例MPN患者进行现场调查。结果疲劳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原发性... 目的评估Ph染色体和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体质性症状负荷。方法用骨髓增殖性肿瘤总症状评估量表(MPN—SAF.TSS)对628例MPN患者进行现场调查。结果疲劳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中的症状负荷和发生率均最高[分别为(3.46±2.97)、(3.47±2.99)、(4.74±3.04)分和76.O%、76.2%、89.9%]。患者的总症状负荷由高到低依次为PMF、PV、ET[分别为(28.9±19.1)、(19.2±16.8)、(17.1±15.3)分],PMF与Pv、E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371,P=-0.021;x2=14.020,P〈0.001),PV与ET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81,P=0.191)。结论MPN-SAF-TSS评估量表可有效评估MPN患者体质性症状,PV、ET和PMF患者中PMF的总症状负荷最高,用MPN—SAF—TSS评估量表进行症状评估应列为MPN治疗研究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骨髓增殖性肿瘤总症状评估量表 症状
原文传递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早期死亡及生存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方力维 秦铁军 +7 位作者 徐泽锋 张悦 张宏丽 潘丽娟 曲士强 李冰 肖志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2-57,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早期死亡、生存及其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16年5月我院MDS诊疗中心收治的176例APL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以及影响总生存(OS)、无复...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早期死亡、生存及其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16年5月我院MDS诊疗中心收治的176例APL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以及影响总生存(OS)、无复发生存(RFS)的因素。结果:176例APL患者中早期死亡患者10例。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HR=6.4,95%CI 1.4-28.2,P=0.015)和纤维蛋白原<1.5 g/L(HR=12.2,95%CI 1.5-102.8,P=0.021)是APL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有完整长期随访资料的154例患者进行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01(2-262)个月,5年预计总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8±1)%和(77±4)%。治疗过程中出现复发(HR=13.9,95%CI 1.6-119.5)(P=0.016)及初诊时WBC≥30×10~9/L(HR=6.0,95%CI 1.1-33.3)(P=0.039)是APL患者OS独立不良预后因素。合并银屑病是APL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4.8,95%CI 1.8-12.5)(P=0.002),而危险度分组为低危组是复发的独立保护因素(HR=0.4,95%CI 0.2-0.99)(P=0.048)。结论:对老年和低纤维蛋白原患者需重视其早期死亡风险,对合并银屑病及非低危组患者加强动态监测有助于及早发现复发,对复发和WBC≥30×10~9/L的患者选择更优化的治疗策略,有可能使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早期死亡 总生存 无复发生存 银屑病
下载PDF
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诱导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秦铁军 徐泽锋 +6 位作者 方力维 张宏丽 张悦 王敬哲 潘丽娟 肖志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1277-1282,共6页
本研究探讨高三尖杉酯碱(homoharringtonine)、阿糖胞苷(Ara-C)、去甲氧柔红霉素(idarubin)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HAI)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除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和安全性。31例初治AML患者接受HAI诱导化疗,统计1个疗... 本研究探讨高三尖杉酯碱(homoharringtonine)、阿糖胞苷(Ara-C)、去甲氧柔红霉素(idarubin)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HAI)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除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和安全性。31例初治AML患者接受HAI诱导化疗,统计1个疗程的缓解率、长期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比较WHO亚型、遗传学及初始白细胞计数等不同预后分组患者疗效,按照WHO抗癌药物不良反应评估标准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26例患者1个疗程后获完全缓解(CR),CR率为84%。染色体核型预后良好组(n=10)、预后中等组(n=16)、预后不良组(n=5)患者1个疗程的CR率分别为90%、88%、6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7例高白细胞数(白细胞计数≥100×109/L)患者均获CR,24例非高白细胞数组患者19例获CR。中位随访期15(2-56)个月,全部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44%。26例CR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52%,3年无复发生存率为51%。所有31例患者均完成HAI诱导化疗,无化疗相关死亡病例。在诱导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发生严重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2×109/L持续的中位时间为16(6-24)天。31例患者均发生Ⅲ-Ⅳ级严重感染,抑制期中位发热持续时间为6(1-36)天。败血症发生率为19.4%(6/31);侵袭性真菌病发生率45.2%(14/31),Ⅲ-Ⅳ级非血液学毒性反应以发热(非感染性)、谷丙转氨酶升高、腹泻、胆红素升高、口腔炎等最为常见,发生率分别为6.5%、6.5%、3.2%、3.2%、3.2%。结论:HAI方案治疗初治AML疗效肯定,特别是1个疗程的缓解率明显高于DA标准诱导方案。HAI方案安全性较好,除非发生严重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高三尖杉酯碱 去甲氧柔红霉素 诱导 化疗
下载PDF
芦可替尼联合泼尼松、沙利度胺和达那唑治疗骨髓纤维化的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徐泽锋 秦铁军 +6 位作者 张宏丽 方力维 潘丽娟 曲士强 李冰 肖志坚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芦可替尼(RUX)联合PTD方案(泼尼松+沙利度胺+达那唑)治疗骨髓纤维化(M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符合2016年WHO的MF诊断标准的MF患者,采用芦可替尼(RUX)联合PTD方案治疗,并评价该方案的临床疗效、血细胞计数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 目的探讨芦可替尼(RUX)联合PTD方案(泼尼松+沙利度胺+达那唑)治疗骨髓纤维化(M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符合2016年WHO的MF诊断标准的MF患者,采用芦可替尼(RUX)联合PTD方案治疗,并评价该方案的临床疗效、血细胞计数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7例MF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6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后骨髓纤维化(post-ET MF)1例;JAK2V617F突变4例,CARL突变1例,MPLW515突变1例,以上3种始动基因突变均阴性1例。7例患者治疗前均有肋缘下可触及的脾肿大。7例患者中5例获得临床改善,2例疾病稳定。7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改善,6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脾脏缩小。3例患者接受芦可替尼单药治疗,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红蛋白浓度和血小板计数下降,改用芦可替尼联合PTD方案后血红蛋白浓度和血小板计数均明显上升。所有7例接受芦可替尼联合PTD方案治疗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中位上升值为30(18~54)g/L,血小板计数中位上升值为116(13~369)×10^9/L,其中3例患者因血小板计数明显上升而调高芦可替尼剂量。全部7例患者均未发生血液学不良反应,未发生Ⅲ/Ⅳ级非血液学不良反应,Ⅰ/Ⅱ级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包括便秘、腹胀、下肢水肿、丙氨酸转氨酶升高和齿龈感染各1例。结论芦可替尼联合泼尼松、沙利度胺和达那唑治疗MF患者,可减少芦可替尼的血液学不良反应,使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上升、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芦可替尼 泼尼松 沙利度胺 达那唑
原文传递
伴TP53基因异常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黄慧君 史仲珣 +11 位作者 李冰 秦铁军 徐泽锋 张宏丽 方力维 潘丽娟 曲士强 刘丹 蔡亚楠 张瑜堤 肖志坚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5-221,共7页
目的探讨伴TP53基因异常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7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新诊断的584例原发性MDS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包含112个血液肿瘤相关基因的靶向测序技术进行突变分析... 目的探讨伴TP53基因异常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7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新诊断的584例原发性MDS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包含112个血液肿瘤相关基因的靶向测序技术进行突变分析,并采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TP53基因缺失。分析TP53基因突变和(或)缺失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患者总生存(OS)的影响。结果 42例(7.2%)伴TP53基因异常,其中单纯基因突变31例(5.3%),单纯基因缺失8例(1.4%),同时伴有突变和缺失3例(0.5%)。34例伴TP53基因突变患者中共检测到37个TP53突变,其中35个位于DNA结合结构域(第5~8号外显子),1个位于第10号外显子,1个为剪切位点突变。伴TP53基因异常组的平均基因突变数目(2.52个)显著高于无异常组(1.96个)(z=-2.418,P=0.016)。伴TP53基因异常患者的中位年龄[60(21~78)岁]高于无异常患者[52(14~83)岁](z=-2.188,P=0.029);伴TP53基因异常组中复杂核型比例、IPSS较高危组(中危-2及高危)比例显著高于无异常组(P值均<0.001)。伴TP53基因异常组的中位OS期[13(95%CI 7.57~18.43)个月]较无异常组(未达到)显著缩短(χ^2=12.342,P<0.001),但多因素模型纳入复杂核型进行校正后,TP53突变不再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伴TP53基因异常MDS患者中基因突变较基因缺失常见,突变位点主要分布于DNA结合结构域。TP53基因异常与复杂核型相关,且常与多个基因突变相伴出现。在多因素模型纳入复杂核型校正后,TP53基因异常则不再是独立的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TP53基因 突变 缺失 预后
原文传递
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柔红霉素或去甲氧柔红霉素(HAD/HAI)诱导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长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秦铁军 徐泽锋 +10 位作者 张悦 蔺亚妮 汝昆 方力维 张宏丽 潘丽娟 曲士强 王静雅 邢瑞娴 肖志坚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4-99,共6页
目的 评价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柔红霉素或去甲氧柔红霉素(HAD/HAI)方案诱导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长期疗效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观察HAD/HAI方案治疗1个疗程后初治143例AML患者的完全缓解(CR)、总生存(OS)... 目的 评价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柔红霉素或去甲氧柔红霉素(HAD/HAI)方案诱导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长期疗效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观察HAD/HAI方案治疗1个疗程后初治143例AML患者的完全缓解(CR)、总生存(OS)及无复发生存(RFS)率,分析WHO2008标准诊断分型、遗传学预后分组及初始WBC等因素对患者OS、RFS率的影响,评估中剂量阿糖胞苷(MD-Ara-C)巩固治疗在提高AML患者长期生存中的作用.结果 143例患者中112例(78.3%)1个疗程获CR.仅1例患者在诱导化疗期早期死亡.高白细胞与非高白细胞组、FLT3-ITD突变型与野生型组患者CR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66和0.528).遗传学预后良好、中等、不良组患者CR率分别为93.7%、71.4%和61.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位随访24(1~10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30(95%CI12~48)个月.所有患者的5年OS率为40.0%,5年RFS率为37.0%.1个疗程CR后接受巩固治疗的患者为96例,5年OS率为47.0%,5年RFS率为38.0%;其中序贯含MD-Ara-C方案(71例)和序贯标准剂量Ara-C(25例)巩固治疗组患者的5年O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8.0%对19.0%,P=0.004).在序贯含MD-Ara-C方案巩固治疗的患者中,高白细胞与非高白细胞组、FLT3-ITD突变型和野生型组患者的5年O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19和0.482),遗传学预后良好、中等、不良组患者5年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2).结论 HAD/HAI方案诱导化疗缓解后序贯含MD-Ara-C方案巩固治疗的策略对初治AML患者,特别是高白细胞患者,可望获得满意的长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三尖杉酯碱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单中心60例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长期疗效 被引量:12
11
作者 曲士强 秦铁军 +8 位作者 徐泽锋 张悦 艾小菲 李冰 张宏丽 方力维 潘丽娟 肖志坚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81-885,共5页
目的分析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HES)的临床特征和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糖皮质激素单药治疗的60例初诊HES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随访获得患者生存情况及死亡原因。结果全部60例HES患者中,男45例,女15例,中位年龄38(11-80)岁... 目的分析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HES)的临床特征和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糖皮质激素单药治疗的60例初诊HES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随访获得患者生存情况及死亡原因。结果全部60例HES患者中,男45例,女15例,中位年龄38(11-80)岁。常见受累器官依次为皮肤(55.0%)、胃肠道(40.0%)、肺(35.0%)、心脏(13.3%)、血管(10.0%)和神经肌肉(10.0%)。单器官受累27例(45.0%),2个器官受累22例(36.7%),2个以上器官受累11例(18.3%)。糖皮质激素中位诱导治疗剂量相当于泼尼松30(15-60)mg/d,治疗总有效率[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为88.3%(53/60)。联合或更换其他药物后总有效率提升至93.3%(56/60)。38例治疗有效患者至随访截止时仍接受糖皮质激素单药(33例)或联合(5例)维持治疗,糖皮质激素的中位治疗时间为51(5-92)个月,中位维持剂量相当于泼尼松5(1.25-40)mg/d。20例患者因疾病缓解后依从性差或治疗无效停用糖皮质激素。HES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为(90.0±4.3)%,主要死亡原因为心脏功能异常。结论HES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多数疗效欠佳的患者可以通过联合用药改善疗效。心脏功能异常是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细胞增多综合征 糖皮质激素 疾病特征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小剂量沙利度胺和泼尼松联合或不联合达那唑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贫血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12
作者 徐俊卿 徐泽锋 +8 位作者 秦铁军 李冰 方力维 张宏丽 潘丽娟 曲士强 张悦 肖志坚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98-702,共5页
目的 观察小剂量沙利度胺和泼尼松联合或不联合达那唑对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贫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58例HGB<100 g/L的PMF患者为研究对象.28例患者接受小剂量沙利度胺和泼尼松治疗(沙利度胺+泼尼松组),30例接受小剂量沙利... 目的 观察小剂量沙利度胺和泼尼松联合或不联合达那唑对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贫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58例HGB<100 g/L的PMF患者为研究对象.28例患者接受小剂量沙利度胺和泼尼松治疗(沙利度胺+泼尼松组),30例接受小剂量沙利度胺和泼尼松联合达那唑治疗(沙利度胺+泼尼松+达那唑组).按照2006年骨髓纤维化研究和治疗国际工作组疗效判断标准评价疗效.治疗后3、12个月检测患者骨髓纤维化程度.结果 58例患者总有效率56.9%(33/58),其中部分缓解(PR) 1.7%(1/58),临床改善(CI) 55.2%(32/58).沙利度胺+泼尼松组、沙利度胺+泼尼松+达那唑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0%对63.3%,P=0.306),但后者中位有效持续时间和红系临床改善(CI-E)中位有效持续时间优于前者[75(8~206)周对30(8~86)周,P=0.007;61.5(8~194)周对22(8~86)周,P=0.015].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和12个月时骨髓骨髓纤维化程度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值分别为0.000和0.005).两组不良反应均为1~2级.结论 小剂量沙利度胺和泼尼松为PMF患者贫血的有效治疗方案,联合应用达那唑可显著延长疗效持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纤维化 原发性 贫血 治疗 沙利度胺 泼尼松 达那唑
原文传递
重组人EPO治疗较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宏丽 秦铁军 +6 位作者 徐泽锋 方力维 潘丽娟 曲士强 张悦 肖志坚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重组人EPO(rhEPO)±rhG.CSF治疗较低危(国际预后积分系统的低危和中危一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52例较低危原发MDS患者接受至少8周以上的rhEPO单独或联合rhG—CSF每日或隔日单... 目的初步探讨重组人EPO(rhEPO)±rhG.CSF治疗较低危(国际预后积分系统的低危和中危一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52例较低危原发MDS患者接受至少8周以上的rhEPO单独或联合rhG—CSF每日或隔日单次皮下注射治疗,待红系达到最佳疗效且维持4周后rhEPO±rhG.CSF逐渐减量至停用或维持最佳疗效的最小剂量。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疗效、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52例患者接受rhEPO±rhG—CSF治疗,中位治疗时间为8(2~45)个月。其中27例(51.9%)治疗有效(9例达完全缓解,18例出现红系反应),中位疗效持续时间为37(6-94)个月。10例患者复发,其中4例为疾病进展。中位随访时间为37(6~11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47(6~114)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诊时血清EPO(sEPO)水平〈500u/L(P=0.030)、红细胞爆式集落形成单位(BFU.E)计数≥25/10^5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P=0.040)及接受中高剂量rhEPO±rhG.CSF治疗(P=-0.020)的患者治疗8周后MDS相关贫血容易获得改善;HGB水平(P=0.040)及染色体核型(P〈0.01)对疗效持续时间有显著影响;年龄〈60岁(P=-0.050)、染色体核型为预后良好或中等(P=0.03)和治疗有效(P=0.020)对患者生存时间有显著影响。结论中高剂量rhEPO±rhG—CSF能够有效改善较低危原发性MDS患者相关贫血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贫血 治疗 红细胞生成素
原文传递
JAK2、MPL和CALR基因突变在中国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中的预后意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徐泽锋 李冰 +13 位作者 刘晋琴 李艳 艾晓非 张培红 秦铁军 张悦 王静雅 徐俊卿 张宏丽 方力维 潘丽娟 曲士强 肖志坚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76-580,共5页
目的评价JAK2、MPL和CALR基因突变在中国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中的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02例PMF患者的临床资料及JAK2、MPL和CALR基因突变,应用Kaplan—Meier、Log.rank和Cox回归模型进行相关预后因素分析。结果402例PMF... 目的评价JAK2、MPL和CALR基因突变在中国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中的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02例PMF患者的临床资料及JAK2、MPL和CALR基因突变,应用Kaplan—Meier、Log.rank和Cox回归模型进行相关预后因素分析。结果402例PMF患者中男209例,女193例,中位年龄55(15~89)岁。JAKV617F基因突变189例(47.0%),MPLW515基因突变13例(3.2%),CALR基因突变81例(20.1%)[1型突变30例(37.0%),2型突变48例(59.3%),少见型突变3例(3.7%)],119例(29.6%)未检测到JAK2、MPL和CALR基因突变。单因素分析显示,2型CALR突变或未检测到JAK2、MPL和CALR基因突变的患者中位生存期(74个月)短于检测到JAK2、MPL或1型及少见型CALR基因突变的患者(168个月)[HR=2.990(95%C11.935-4.619),P〈0.001]。因此,将基因突变类型分为预后不良组(2型CALR突变和未检测到JAK2、MPL和CALR基因突变)和预后良好组(JAKV617F、MPLW515、1型及少见型CALR基因突变)。经多因素分析提出了中国PMF患者的动态国际预后积分系统(DIPSS—Chinese)分子预后积分系统,各参数赋值如下:DIPSS.Chinese低危组0分,中危组1分,高危组2分,2型CALR突变或未检测到JAK2、MPL和CALR基因突变积1分。402例患者中,低危组(0分)132例(32.8%),中危-1组(1分)143例(35.6%),中危.2组(2分)106例(26.4%),高危组(3分)21例(5.2%)。低危组中位生存时间未达到,中危-1组为156(95%C1117~194)个月,中危.2组为60(95%CI28~91)个月,高危组为22(95%CI10~33)个月,总生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DIPSS.Chinese分子预后积分系统较DIPSS—Chinese有更准确的预测能力(-2log似然比分别为855.6和869.7,P=0.005)。结论在中国PMF患者中,2型CALR突变和未检测到JAK2、MPL和CALR突变是独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预后 基因突变 预后积分系统
原文传递
细胞遗传学指标在439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冰 徐俊卿 +11 位作者 徐泽锋 李承文 秦铁军 方力维 张宏丽 潘丽娟 曲士强 王静雅 张悦 张培红 肖志坚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90-994,共5页
目的 评价细胞遗传学指标对于中国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39例PMF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Kaplan-Meier、Log-rank、似然比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对动态国际预后积分系统(DIPSS)、DIPSS-plus和DIPSS-Chin... 目的 评价细胞遗传学指标对于中国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39例PMF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Kaplan-Meier、Log-rank、似然比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对动态国际预后积分系统(DIPSS)、DIPSS-plus和DIPSS-Chinese进行评估.结果 439例PMF患者中男298例,女141例,中位年龄56(8~83)岁.DIPSS-plus可对中国PMF患者进行准确的危险度分组和预后评估(P<0.01);DIPSS-plus较DIPSS有更准确的预测能力[-2 log似然比分别为989.5(DIPSS-plus)和1001.9(DIPSS),P=0.006].单因素分析显示伴有正常核型、复杂非单体核型、单纯+8和单纯平衡易位核型的患者预后较好,将染色体核型分为预后良好组(正常核型、复杂非单体核型、单纯+8和单纯平衡易位)和预后不良组(其他核型异常).经多因素分析提出了修订的DIPSS-Chinese预后积分系统,各参数赋值如下:DIPSS-Chinese低危组0分,中危组1分,高危组2.5分,不良染色体核型组0.5分,良好组0分.439例患者中低危组(0分)163例,中危-1组(0.5~1分)187例,中危-2组(1.5~2.5分)82例,高危组(3分)7例,各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4(95% CI 42~106)、39(95%CI26~52)、12(95%CI1~25)个月,总生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中国PMF患者中,DIPSS-plus较DIPSS有更好的预测价值,结合中国患者细胞遗传学特征修订的DIPSS-Chinese可望更好地指导PMF患者分组治疗策略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预后 细胞遗传学分析 预后积分系统
原文传递
地西他滨10天方案治疗初治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初步探讨 被引量:5
16
作者 秦铁军 徐泽锋 +7 位作者 张悦 方力维 张宏丽 潘丽娟 曲士强 李冰 肖志坚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93-995,共3页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在白血病发病前常有前驱血液病史,此外,老年AML患者因骨髓生理性衰竭正常干细胞数量较少,化疗致骨髓抑制后再生恢复能力减弱,抑制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增加;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大患者合并疾病的概...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在白血病发病前常有前驱血液病史,此外,老年AML患者因骨髓生理性衰竭正常干细胞数量较少,化疗致骨髓抑制后再生恢复能力减弱,抑制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增加;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大患者合并疾病的概率也随之增高,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老年 地西他滨 治疗 安全性 疗效 初治 并发症发生率
原文传递
不同血小板水平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泽锋 秦铁军 +13 位作者 张宏丽 方力维 潘丽娟 曲士强 李冰 严欣 史仲珣 黄慧君 刘丹 蔡亚楠 张瑜堤 张培红 肖志坚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血小板水平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方法对1990年5月1日至2017年4月30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就诊的1 305例PMF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 305例PMF患者中,重度血小板减少(PLT<50×10^9... 目的探讨不同血小板水平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方法对1990年5月1日至2017年4月30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就诊的1 305例PMF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 305例PMF患者中,重度血小板减少(PLT<50×10^9/L)、轻度血小板减少[PLT(50~99)×10^9/L]、无血小板减少患者(PLT≥100×10^9/L)分别为320例(24.5%)、198例(15.2%)和787例(60.3%)。在血小板计数越低的组别中,HGB<100 g/L患者比例、WBC<4×10^9/L患者比例和外周血原始细胞≥3%患者比例、异常染色体核型患者比例和预后不良染色体核型患者比例越高(P<0.001,P<0.001,P=0.004,P<0.001,P<0.001),JAK2V617F突变阳性率越低(P<0.001)。血小板计数与脾肿大、HGB、WBC呈正相关(P值均<0.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131、0.445、0.156),与体质性症状和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呈负相关(P值分别为0.009、0.045,相关系数为-0.096、-0.056)。重度血小板减少、轻度血小板减少、无血小板减少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2、67、89个月(P<0.001)。血小板减少程度分组[HR=1.693(95%CI 1.320~2.173),P<0.001]和动态国际预后积分系统(DIPSS)预后分级[HR=2.051(95%CI 1.511~2.784),P<0.001]均为PMF患者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血小板计数越低的PMF患者出现贫血、白细胞减少和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增高的比例越高、临床表现越重、预后越差,临床上应采取更加积极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血小板减少 临床特征 预后
原文传递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伴PIGA突变阴性的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1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会勤 张宇卉 +6 位作者 滕广帅 杜晨霄 王艳 李艳旗 邵宗鸿 白洁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5期3694-3696,共3页
患者女,42岁,于2020年8月因“确诊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10年,贫血加重半年”入住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先后予以输注悬浮红细胞纠正贫血、达那唑及促红细胞生成素促造血、口服磷酸芦可替尼靶向治疗,半年后贫血进行性加重,且出现茶色... 患者女,42岁,于2020年8月因“确诊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10年,贫血加重半年”入住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先后予以输注悬浮红细胞纠正贫血、达那唑及促红细胞生成素促造血、口服磷酸芦可替尼靶向治疗,半年后贫血进行性加重,且出现茶色尿。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克隆及FLaer结果均为阳性,PIGA突变阴性,诊断为PMF合并PNH克隆。加用糖皮质醇激素后1个月,患者脱离输血。治疗24个月时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M5(AML-M5),除JAK2^(V617F)、ASXL1、SRSF2基因突变外,新获得RUNX1、PTPN11、KRAS、NRAS基因突变。患者疾病进展过程中,JAK2^(V617F)基因突变负荷和PNH克隆在粒系表达均逐渐增高。给予阿扎胞苷联合维奈克拉方案治疗后,患者达到部分缓解,为提高患者深度缓解率,拟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本病例提示,高风险突变基因ASXL1、RUNX1、PTPN11、KRAS、NRAS有可能使PMF细胞、PNH克隆细胞获得了“二次基因突变打击”,助长了恶性克隆增殖优势,可能促进PMF向AML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伴PNH克隆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艳 秦铁军 +11 位作者 徐泽锋 张悦 王静雅 李冰 方力维 潘丽娟 张宏丽 曲士强 刘晋琴 王慧君 肖志坚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3-317,共5页
目的分析伴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克隆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PNH)患者的临床特征及PIG-A基因突变等实验室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诊治的218例MDS患者,其中经流式细胞术检出MDS-PNH 13例,选取同期17例再生... 目的分析伴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克隆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PNH)患者的临床特征及PIG-A基因突变等实验室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诊治的218例MDS患者,其中经流式细胞术检出MDS-PNH 13例,选取同期1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PNH综合征患者及14例PNH患者,采用直接测序法分析PIG-A基因突变情况,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结果MDS-PNH患者在MDS患者中的比例为5.96%(218例中13例),其中9例MDS-PNH患者使用环孢素A(CsA)治疗,8例获得血液学改善(HI)。MDS-PNH患者粒、红细胞PNH克隆大小及LDH水平[分别为19.2%(1.0%~97.7%)、4.3%(0~67.2%)、246(89~2 014)U/L]与PNH患者[分别为60.2%(3.1%~98.0%)、27.9%(2.5%~83.6%)、1 137(195~2 239)U/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6、0.007、0.049),与AA-PNH综合征患者[分别为23.2%(1.5%~96.0%)、14.4%(1.1%~62.8%)、406(192~1 148)U/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7例MDS-PNH患者检测到PIG-A基因突变,错义突变6例,移码突变1例,4例患者有相同的突变,为c.356G〉A(R119Q);9例AA-PNH综合征和11例PNH患者PIG-A基因突变,均存在c.356G〉A(R119Q)。3组患者的PIG-A基因突变均为小克隆突变,以错义突变为主,59%(19/32)的突变发生在2号外显子。结论MDS-PNH患者CsA治疗效果好,PNH克隆较小,基因突变主要集中在2号外显子,可能存在突变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血红蛋白尿 阵发性 基因 PIG—A
原文传递
平均红细胞体积≤100 fl是骨髓原始细胞<5%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被引量:5
20
作者 史仲珣 秦铁军 +9 位作者 徐泽锋 黄慧君 李冰 曲士强 潘丽娟 刘丹 蔡亚楠 张喻堤 肖志坚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8-33,共6页
目的探讨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中心新诊断、无红细胞输注史的321例原发性MDS患者,回顾性分析MCV水平对整体及不同骨髓原始细胞水平患者总生存(OS)期的影响。结果... 目的探讨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中心新诊断、无红细胞输注史的321例原发性MDS患者,回顾性分析MCV水平对整体及不同骨髓原始细胞水平患者总生存(OS)期的影响。结果全部患者按照MCV水平高低分为MCV≤100 fl组(148例)和MCV>100 fl组(173例)。MCV≤100 fl组患者中位OS时间为27(95%CI 19~35)个月,MCV>100 fl组患者中位OS时间为72(95%CI 5~13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亚组分析示,在骨髓原始细胞<5%的患者中,MCV≤100 fl患者的中位OS期较MCV>100 fl者显著缩短(P=0.002);而在骨髓原始细胞≥5%的患者中,MCV水平对OS的影响不显著(P=0.078)。在纳入其余临床指标及基因突变校正后,MCV≤100 fl仍为骨髓原始细胞<5%患者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HR=1.890,95%CI 1.007~3.548,P=0.048)。对不同MCV水平骨髓原始细胞<5%的MDS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MCV≤100 fl组患者外周血HGB高于MCV>100 fl组[90(42~153)g/L对78.5(28~146)g/L,P=0.015],IPSS-R高危/极高危组比例及IPSS-R染色体核型分组差/很差比例明显高于MCV>100 f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8%对10.8%,P=0.003;24.7%对12.9%,P=0.049)。MCV≤100 fl组患者平均基因突变数目较MCV>100 fl组多(0.988个对0.769个,P=0.064),SF3B1突变较MCV>100 fl组少见(4.7%对15.4%,P=0.018)。结论MCV≤100 fl为骨髓原始细胞<5%的MDS患者独立于基因突变及其他临床指标的预后不良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平均红细胞体积 基因突变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