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儿茶素体外氧化产物分析 被引量:41
1
作者 萧伟祥 宛晓春 +2 位作者 耀 钟瑾 萧慧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45-149,共5页
采用体外模拟发酵, 对从绿茶中提取的茶多酚( 其中儿茶素含量为78-09 % ) 进行酶促氧化、化学氧化和自动氧化, 制取茶色素, 经HPLC分析, 结果表明, 酶促氧化和化学氧化的产物吸收峰均能得到明确分辨, 其保留时间与红茶汤中茶色素成分相... 采用体外模拟发酵, 对从绿茶中提取的茶多酚( 其中儿茶素含量为78-09 % ) 进行酶促氧化、化学氧化和自动氧化, 制取茶色素, 经HPLC分析, 结果表明, 酶促氧化和化学氧化的产物吸收峰均能得到明确分辨, 其保留时间与红茶汤中茶色素成分相吻合, 而自动氧化的产物中则缺少TFs。优化的化学氧化法制得的茶色素中, TFs 和TRs1 含量高于酶促氧化制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儿茶素 氧化产物 茶色素
下载PDF
宗日遗址人骨的稳定同位素分析 被引量:41
2
作者 崔亚平 耀 +4 位作者 陈洪海 董豫 管理 翁屹 王昌燧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04-611,共8页
利用C和N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研究了青海宗日遗址先民的食谱,探讨了先民的经济模式以及食谱变化趋势。所有人骨骨胶原中的C,N含量以及C/N摩尔比,均表明样品保存较好,可用作食谱分析。骨胶原的1δ3C值和1δ5N值分析显示,先民主要以C4类植... 利用C和N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研究了青海宗日遗址先民的食谱,探讨了先民的经济模式以及食谱变化趋势。所有人骨骨胶原中的C,N含量以及C/N摩尔比,均表明样品保存较好,可用作食谱分析。骨胶原的1δ3C值和1δ5N值分析显示,先民主要以C4类植物为食,也摄取一定量的肉食,反映了以粟、黍等为主食而渔猎为辅的生活方式。性质未明墓葬与宗日墓葬之间存在的较大食谱差异,可能与其来自不同文化密切相关。宗日遗址在发展过程中,先民食谱中C4植物增加而肉食类减少,反映了农业加狩猎采集的混和经济模式向稳定农业模式转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日遗址 稳定同位素分析 古食谱 粟和黍
下载PDF
古人类骨中羟磷灰石的XRD和喇曼光谱分析 被引量:42
3
作者 耀 王昌燧 +1 位作者 左健 张玉忠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21-626,共6页
人骨残骸是生物考古的主要对象 ,而骨骼污染鉴别是样品选择的依据 ,也是生物考古的前提。利用X射线衍射 (XRD)和喇曼光谱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对新疆克雅河圆沙古城遗址出土的人类骨骼中羟磷灰石的分析 ,来辨析骨骼污染程度。研究结果表... 人骨残骸是生物考古的主要对象 ,而骨骼污染鉴别是样品选择的依据 ,也是生物考古的前提。利用X射线衍射 (XRD)和喇曼光谱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对新疆克雅河圆沙古城遗址出土的人类骨骼中羟磷灰石的分析 ,来辨析骨骼污染程度。研究结果表明 ,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 ,准确地反映了骨骼中羟磷灰石结晶度的变化 ,从而可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考古 骨骼污染 羟磷灰石 XRD 喇曼光谱分析 古代人类骨骼
下载PDF
陶寺遗址家畜饲养策略初探:来自碳、氮稳定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41
4
作者 陈相龙 袁靖 +2 位作者 耀 何驽 王昌燧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5-82,共8页
前言与其他农业起源地一样,华北地区的居民在进入全新世大暖期后,开始尝试驯化动物[1]。动物资源的获取策略由依赖型转向开发型,家畜饲养逐渐成为先民肉食的主要来源[2]。
关键词 陶寺遗址 家畜 饲养方式 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
原文传递
山东滕州西公桥遗址人骨的稳定同位素分析 被引量:34
5
作者 耀 何德亮 +3 位作者 董豫 王昌燧 高明奎 兰玉富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1-567,共7页
文章应用稳定同位素C和N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山东滕州大汶口文化时期西公桥遗址先民的食谱,试图揭示该遗址先民生活方式、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总体而言,该遗址样品保存较差,骨中骨胶原的含量较低,以C/N摩尔比作为标准,仅有8个样品属于未... 文章应用稳定同位素C和N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山东滕州大汶口文化时期西公桥遗址先民的食谱,试图揭示该遗址先民生活方式、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总体而言,该遗址样品保存较差,骨中骨胶原的含量较低,以C/N摩尔比作为标准,仅有8个样品属于未污染样品,可用作食谱分析。对样品进行稳定同位素C和N分析,结果表明:该遗址先民均为稻、粟混食,但在肉食资源获取上有所不同。以C3为主的先民,具有较低的δ15N;而以C4类为主的先民,δ15N值较高。在该遗址的发展过程中,人们的食物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古食谱 骨骼污染 稻粟
下载PDF
贾湖遗址人骨的稳定同位素分析 被引量:29
6
作者 耀 Stanley H.Ambrose 王昌燧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4-101,共8页
古代人类食谱研究是生物考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国际科技考古领域的研究前沿.利用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尝试揭示贾湖遗址先民的食物结构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人骨的骨胶原含量、C含量以及N含量,尤其是骨胶原C/N摩尔比的分析表明,28... 古代人类食谱研究是生物考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国际科技考古领域的研究前沿.利用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尝试揭示贾湖遗址先民的食物结构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人骨的骨胶原含量、C含量以及N含量,尤其是骨胶原C/N摩尔比的分析表明,28个样品中13个已经受到埋藏环境的污染,不能用作食谱分析.其余样品骨胶原的δ13C((-20.37±0.53)‰),表明先民主要以C3类作为食物来源.根据骨胶原中δ13C和δ15N的不同,先民的食谱可划分为4类.两者相关性的缺乏,当与该遗址以农耕经济为主有关.骨胶原δ15N和羟磷灰石δ13C纵贯整个文化段的变化,反映了先民从狩猎转向采集、捕捞直至发展稻作农业和家畜饲养的改变.而羟磷灰石中δ18O则无明显变化,揭示了该遗址气候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食谱分析 稳定同位素分析 贾湖遗址 稻作农业 家畜饲养
原文传递
辽宁北票喇嘛洞遗址出土人骨稳定同位素分析 被引量:29
7
作者 董豫 耀 +4 位作者 张全超 崔亚平 管理 王昌燧 万欣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7-84,共8页
喇嘛洞遗址是我国北方地区一处以三燕文化墓葬为主的大型墓地,对其出土人骨进行C和N稳定同位素分析,可望了解先民的食谱,揭示其生活方式进而探索鲜卑与汉的相互联系。该遗址20个墓葬出土人骨的C、N含量以及C/N摩尔比反映了样品均保存较... 喇嘛洞遗址是我国北方地区一处以三燕文化墓葬为主的大型墓地,对其出土人骨进行C和N稳定同位素分析,可望了解先民的食谱,揭示其生活方式进而探索鲜卑与汉的相互联系。该遗址20个墓葬出土人骨的C、N含量以及C/N摩尔比反映了样品均保存较好,可用作食谱分析。人骨中骨胶原δ13C和δ15N分析显示,先民主要以C4类食物为食,且基本为素食,这当与发达的糜子和粟米农业密切相关,表明喇嘛洞遗址鲜卑生活方式已受到汉文化的强烈影响,由游猎为生转变为农业生产为主。对不同性别的先民食谱差异性进行t检验,发现男女食谱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样品BLM63和BLM99的δ15N值相对较高,揭示了其食物结构中含有一定量的肉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喇嘛洞 三燕文化 慕容鲜卑 C和N同位素 古食谱
下载PDF
通化万发拨子遗址猪骨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 被引量:26
8
作者 管理 耀 +4 位作者 汤卓炜 杨益民 董豫 崔亚平 王昌燧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678-1680,共3页
家猪驯化之初,如何鉴别其与野猪的差异,至今尚没有理想的科学方法.为此采用C,N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对吉林省通化市万发拨子遗址26座墓葬及灰坑中出土的猪骨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该遗址中家猪和野猪在食物结构上的差异,探讨了采用食谱分析... 家猪驯化之初,如何鉴别其与野猪的差异,至今尚没有理想的科学方法.为此采用C,N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对吉林省通化市万发拨子遗址26座墓葬及灰坑中出土的猪骨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该遗址中家猪和野猪在食物结构上的差异,探讨了采用食谱分析方法鉴别家猪与野猪的可行性.未污染猪骨的骨胶原δ13C和δ15N分析显示,猪主要以C3类植物为食.家猪与野猪的δ13C值无明显差异,但δ15N值的差异显著,这当与家猪食物中包含较多的蛋白质有关.家猪与野猪食谱的内在差异,预示着通过食谱分析方法科学鉴别家猪与野猪和探索家猪起源,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猪起源 食谱分析 C N稳定同位素 野猪与家猪的鉴别
原文传递
江苏金坛三星村遗址先民的食谱研究 被引量:26
9
作者 耀 王根富 +3 位作者 崔亚平 董豫 管理 王昌燧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5-88,共4页
分析了江苏金坛三星村遗址19个人骨的C和N稳定同位素,探讨了该遗址先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结构.虽然所有样品中骨胶原已发生不同程度的降解,但其C/N摩尔比值皆落于2.9~3.6之间,表明骨胶原基本未受污染.人骨中δ13C和δ15N的平均值分... 分析了江苏金坛三星村遗址19个人骨的C和N稳定同位素,探讨了该遗址先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结构.虽然所有样品中骨胶原已发生不同程度的降解,但其C/N摩尔比值皆落于2.9~3.6之间,表明骨胶原基本未受污染.人骨中δ13C和δ15N的平均值分别为(20.05±0.21)‰,(9.69±0.33)‰,且两者呈弱正相关,反映了先民以稻作农业为主并辅以渔猎的生活方式.δ15N与C3类在先民食谱中的比例呈弱负相关,暗示先民的稻作农业与渔猎活动相对独立.与河姆渡遗址、青浦遗址相比,三星村遗址的稻作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渔猎经济的比例逐渐减小,但先民获取肉食资源的形式仍处于初步开发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食谱 长江流域 稳定同位素分析 骨的污染 稻作农业 渔猎活动
原文传递
双液相系统酶化学技术制取茶色素 被引量:21
10
作者 萧伟祥 钟瑾 +1 位作者 耀 萧慧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9-52,共4页
应用双液相酶化学技术研究茶色素的形成与制取 ,并以单液 (水 )相系统进行茶多酚酶促氧化制取茶色素为对照。引入氧载体后 ,构成了双液相酶化学氧化系统 ,对其中溶解氧浓度、PPO活性、TFs、TRs含量的变化和HPLC图谱等分析研究。制品中TF... 应用双液相酶化学技术研究茶色素的形成与制取 ,并以单液 (水 )相系统进行茶多酚酶促氧化制取茶色素为对照。引入氧载体后 ,构成了双液相酶化学氧化系统 ,对其中溶解氧浓度、PPO活性、TFs、TRs含量的变化和HPLC图谱等分析研究。制品中TFs的HPLC图谱可知 :TOP 1中TFs的峰高和峰面积均高于TOP 2制品中TFs ,尤以TFG与TFDG较高。TOP 1制品中儿茶素类残留量较对照少 ,尤其是简单儿茶素的残留量 (如DL C ,(— ) 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色素 双液相系统 氧载体 酶化学技术 生成 提取 茶叶
下载PDF
陕西神木木柱柱梁遗址先民的食谱分析 被引量:23
11
作者 陈相龙 郭小宁 +2 位作者 耀 王炜林 王昌燧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2-117,共6页
距今4000年前后,陕北地区呈现出异常兴盛的文化发展态势。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很多,生业经济的兴盛无疑是最根本的因素。为深入认识当时生业经济的面貌,本研究以神木木柱柱梁遗址出土人骨为研究对象,采用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 距今4000年前后,陕北地区呈现出异常兴盛的文化发展态势。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很多,生业经济的兴盛无疑是最根本的因素。为深入认识当时生业经济的面貌,本研究以神木木柱柱梁遗址出土人骨为研究对象,采用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重建先民的食物结构。研究发现,木柱柱梁先民基本以粟作农业为食,肉食消费程度较低。这意味着该遗址人群仍然属于粟作农业为主要生计的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柱柱梁 碳氮稳定同位素 古食谱 粟作农业 生业方式
下载PDF
新砦遗址出土羊的死亡年龄及畜产品开发策略 被引量:22
12
作者 戴玲玲 李志鹏 +2 位作者 耀 赵春青 王昌燧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4-103,共10页
人类自诞生以来即与动物保持着密切联系。动物不仅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肉食来源,还为人类提供了诸如奶、毛、畜力等可反复利用的资源。通常,这些可被反复利用的资源,被统称为动物的次级产品或副产品(secondary products)。
关键词 河南 新砦遗址 宰杀模式 动物考古
原文传递
中国若干考古遗址的古食谱分析 被引量:21
13
作者 耀 王昌燧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9-54,64,共7页
关键词 考古遗址 谱分析 中国 古代人类 组成部分 生物考古 研究前沿 生活方式 人类迁徒
下载PDF
稳定同位素分析对史前生业经济复杂化的启示:以河南禹州瓦店遗址为例 被引量:23
14
作者 陈相龙 方燕明 +5 位作者 耀 侯彦峰 吕鹏 宋国定 袁靖 Michael P.Richards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0-79,84,共11页
本文对王湾三期文化河南禹州瓦店遗址出土先民和动物骨骼进行了稳定同位素分析后发现,粟类食物是瓦店先民食物结构中的主体,水稻的重要性也开始显现,先民的肉食资源应主要是粟作农业产品饲养的家畜(以家猪为主)。猪和狗主要以粟类副产... 本文对王湾三期文化河南禹州瓦店遗址出土先民和动物骨骼进行了稳定同位素分析后发现,粟类食物是瓦店先民食物结构中的主体,水稻的重要性也开始显现,先民的肉食资源应主要是粟作农业产品饲养的家畜(以家猪为主)。猪和狗主要以粟类副产品和先民的残羹冷炙为食,绵羊采食了较多的C_3植物,黄牛则食用了大量的粟类产品。从先民食物结构和家畜饲养策略来看,瓦店遗址新石器时代末期的生业经济在谷物栽培和家畜饲养方面呈现出复杂的面貌,而生业经济的复杂化对文明化和社会复杂化进程的影响还需深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店 生业经济 复杂化 稳定同位素
原文传递
陕北神圪垯墚遗址4000a BP前后生业经济的稳定同位素记录 被引量:20
15
作者 陈相龙 郭小宁 +4 位作者 王炜林 松梅 杨苗苗 吴妍 耀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5-103,共9页
为深入探讨陕北地区距今4000a前后生业经济的面貌,本文以神木神圪垯墚遗址出土28例人骨与24例动物骨骼为研究对象,运用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重建了该遗址居民的食物结构与家畜饲养策略.人骨胶原的碳氮同位素表明,遗址存在个别食用了大... 为深入探讨陕北地区距今4000a前后生业经济的面貌,本文以神木神圪垯墚遗址出土28例人骨与24例动物骨骼为研究对象,运用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重建了该遗址居民的食物结构与家畜饲养策略.人骨胶原的碳氮同位素表明,遗址存在个别食用了大量C_3类食物的个体,但大多数居民基本以C_4类食物(粟作农业产品)为食,肉食消费程度个体间有差异.家畜中,家猪主要以粟类食物为食,部分黄牛食用了较多的粟类食物,而其余个体则与羊一样主要以采食野生C_3植物为生.结合陕北及相邻地区相关研究成果,本文认为4000a BP前后粟作农业生产是陕北生业经济的主要内容,草原畜牧经济(黄牛和羊的牧养)在本地多元化生业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程度较低.繁荣的粟作农业经济为陕北地区社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食物供给,保证了财富的积累和人群的增长,加速了社会分工和人群分化的速率,这可能是本地区文明化进程在4000a BP前后骤然提速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 4000a BP前后 神圪垯墚 碳氮稳定同位素 生业经济
原文传递
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新店子墓地古代居民的食谱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张全超 朱泓 +2 位作者 耀 李玉中 曹建恩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7-91,共5页
关键词 和林格尔县 内蒙古 墓地 古代居民 谱分析 东周时期 考古学文化
原文传递
巩窑唐代早期白瓷的EDXRF线扫描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凌雪 毛振伟 +3 位作者 冯敏 耀 王昌燧 刘洪淼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145-1150,共6页
具有悠久瓷器生产历史的巩窑,是我国古代北方烧制白瓷的3个代表性窑口之一。在唐代早期,为了掩盖瓷胎表面的粗糙状态和较深的胎体颜色,提高瓷器的质量和白度,巩窑白瓷在胎的表面施加了一层装饰层———化妆土。用能量色散X射线探针技术... 具有悠久瓷器生产历史的巩窑,是我国古代北方烧制白瓷的3个代表性窑口之一。在唐代早期,为了掩盖瓷胎表面的粗糙状态和较深的胎体颜色,提高瓷器的质量和白度,巩窑白瓷在胎的表面施加了一层装饰层———化妆土。用能量色散X射线探针技术对这些白瓷碎片的剖面进行了主要化学成分的线扫描分析,结果表明:巩窑唐代早期白瓷的化妆土使用了不同的原料,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现象相符合。另外,白瓷釉可能是加有草木灰的钙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窑 化妆土 线扫描分析 钙釉
下载PDF
山西乡宁内阳垣遗址先民食物结构分析 被引量:17
18
作者 裴德明 耀 +4 位作者 杨益民 张全超 张国文 田建文 王昌燧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9-384,共6页
本文应用C、N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对山西乡宁内阳垣遗址先民的食物结构进行了分析,旨在揭示该遗址先民的生活方式及社会经济状况,探索戎狄对该遗址先民的影响。分析表明,该遗址先民的δ13C平均值为-8.27‰,δ15N平均值为9.54‰,由此推... 本文应用C、N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对山西乡宁内阳垣遗址先民的食物结构进行了分析,旨在揭示该遗址先民的生活方式及社会经济状况,探索戎狄对该遗址先民的影响。分析表明,该遗址先民的δ13C平均值为-8.27‰,δ15N平均值为9.54‰,由此推测他们主要的经济模式应为畜牧业。考古学证据显示该遗址主体文化为晋,但食物结构分析却反映,先民的经济模式主要为畜牧业,明显受到了游牧民族(戎狄)的影响。样品XNM50具有异常的δ13C值(-15.36‰)和较高的δ15N值(9.88‰),当与其从事狩猎活动有关。δ13C和δ15N的统计分析表明,不同性别的先民在食物结构上无明显差异,而不同规格的墓葬却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阳垣遗址 晋文化 牙齿 稳定同位素分析 食物结构
下载PDF
大同南郊北魏墓群人骨的稳定同位素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张国文 耀 +2 位作者 裴德明 宋国定 王昌燧 《南方文物》 2010年第1期127-131,共5页
探索中原地区农耕文明对游牧民族的影响,对于揭示游牧民族的汉化过程、了解民族间的相互交流和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山西大同南郊北魏(拓跋鲜卑)墓群出土的人骨进行了C、N稳定同位素分析,旨在揭示其食物结构的基础上探讨农耕... 探索中原地区农耕文明对游牧民族的影响,对于揭示游牧民族的汉化过程、了解民族间的相互交流和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山西大同南郊北魏(拓跋鲜卑)墓群出土的人骨进行了C、N稳定同位素分析,旨在揭示其食物结构的基础上探讨农耕文化对其生活方式的影响。一至四期出土人骨的δ13C值为-9.12±0.85‰,表明其主要以C4类食物为主,而其δ15N值(9.56±0.76‰)甚高,显示先民曾摄取大量肉食,即拓跋鲜卑进入中原地区之后,似乎仍以畜牧业为主,而受中原地区农耕文明的影响甚小。至于δ13C和15N异常的四个样品,可能来自其他地区。结合考古资料和相关文献,不难发现,与慕容鲜卑相比,拓跋鲜卑的汉化之路更为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 畜牧业 汉族 拓跋鲜卑 C N稳定同位素分析 汉化
下载PDF
良渚文化的生业经济与社会兴衰 被引量:17
20
作者 袁靖 潘艳 +14 位作者 董宁宁 司徒克 赵辉 秦岭 宋建 陈杰 刘斌 郑云飞 宋姝 吴卫红 林留根 耀 罗运兵 李志鹏 吕鹏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3-92,共10页
近些年来,随着反山遗址大型贵族墓葬、良渚古城、莫角山宫殿区和大型水坝的发掘,良渚文化成为研究的热点。依据碳十四年代测定结果,良渚遗址的时间上限为距今5300年左右[1]。良渚文化尽管年代开始较早,率先跨入早期国家的门槛,但是到距... 近些年来,随着反山遗址大型贵族墓葬、良渚古城、莫角山宫殿区和大型水坝的发掘,良渚文化成为研究的热点。依据碳十四年代测定结果,良渚遗址的时间上限为距今5300年左右[1]。良渚文化尽管年代开始较早,率先跨入早期国家的门槛,但是到距今4300年前后突然消亡,持续了1000年左右的发展历程中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渚文化 生业模式 稻作农业 家养动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