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飞行器近小行星轨道动力学的特点及研究意义 被引量:11
1
作者 胡维多 SCHEERES 向开恒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2-166,共15页
该文在介绍小行星及对其探测意义的基础上,以NEAR、Muses-C(Hayabusa)小行星探测器为例,重点分析了飞行器与小行星距离较近时(near asteroid)的动力学环境及其对环绕小行星飞行的飞行器设计的影响.并以旋转的二阶二次重力场和小行星Cast... 该文在介绍小行星及对其探测意义的基础上,以NEAR、Muses-C(Hayabusa)小行星探测器为例,重点分析了飞行器与小行星距离较近时(near asteroid)的动力学环境及其对环绕小行星飞行的飞行器设计的影响.并以旋转的二阶二次重力场和小行星Castalia为例,进一步阐述近小行星轨道动力学的一些特点和结论。此外,还给出了小行星探测的一些建议和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体/轨道力学 小行星 深空探测 航天器任务分析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大型陨石坑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郑磊 胡维多 刘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94-1004,共11页
陨石坑是天体表面最为显著的地形特征,传统陨石坑识别方法主要是对小型陨石坑正负样本的二分类问题研究,且效率和精度均不高。以星体宏观视角下的大型陨石坑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图像处理和神经网络等方面的知识,创建了来自不同数据源的陨... 陨石坑是天体表面最为显著的地形特征,传统陨石坑识别方法主要是对小型陨石坑正负样本的二分类问题研究,且效率和精度均不高。以星体宏观视角下的大型陨石坑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图像处理和神经网络等方面的知识,创建了来自不同数据源的陨石坑样本数据库,研究了数据源对网络模型泛化能力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效率更高的陨石坑多分类识别方法。在非极大值抑制(NMS)算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精度更高的陨石坑检测算法。经过参数优化和实验验证,构建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多尺度多分类陨石坑自动识别网络框架取得了较高的准确率,在同源验证集上识别率可达0.985,在异源验证集上识别率可达0.863,并且有效改善了目标检测时检测框冗余及误检测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陨石坑识别 非极大值抑制(NMS)算法 目标检测
下载PDF
视觉特征保持的网格模型简化算法 被引量:5
3
作者 杨大光 胡维多 +1 位作者 常波 魏青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40,共6页
针对二次误差测度算法存在几何特征消失等缺陷,提出了基于顶点视觉特征度的新的网格模型简化算法。该算法采用半边折叠,通过引入顶点视觉特征度来优化了二次误差测度,从而改变边折叠的顺序,使模型中的突出视觉特征更多的被保留下来。视... 针对二次误差测度算法存在几何特征消失等缺陷,提出了基于顶点视觉特征度的新的网格模型简化算法。该算法采用半边折叠,通过引入顶点视觉特征度来优化了二次误差测度,从而改变边折叠的顺序,使模型中的突出视觉特征更多的被保留下来。视觉特征度通过顶点平均曲率熵来定义,它反映了顶点中心区域的视觉变化情况。实验表明,该算法高效、可靠、能很好保持模型的视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简化 半边折叠 二次误差测度 视觉特征
下载PDF
协同控制下的空间信息网络简单虚拟局域网构想 被引量:3
4
作者 程禹 胡维多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8,共8页
针对空间信息网的组网实现问题,考虑卫星通信网络的长时延、动态性、资源受限等网络特性,提出了一种协同控制下的虚拟局域网组网构想:首先,通过将空间信息网络划分成多个虚拟局域网的方法分割空间广域网,减轻星载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负担... 针对空间信息网的组网实现问题,考虑卫星通信网络的长时延、动态性、资源受限等网络特性,提出了一种协同控制下的虚拟局域网组网构想:首先,通过将空间信息网络划分成多个虚拟局域网的方法分割空间广域网,减轻星载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负担和带宽资源的无谓损耗。其次,基于一致性算法,在协同控制律中加入路由算法实现虚拟局域网内节点卫星信息的两两联通,提高空间信息网络的可靠性和协同处理性能,将这种时变时滞协同控制律应用在空间信息网结构中能够实现空间强连通组网,应用于单个卫星上则可以实现关键节点卫星的冗余备份和负载均衡。最后,模拟仿真空间信息网框架结构和冗余节点虚拟局域网,在50s内迅速实现预定轨迹收敛,且收敛后具有较为稳定的星间时延,从而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局域网 空间信息网 协同控制 一致性算法 路由算法 组网
下载PDF
飞行器围绕小行星的轨道运动(英文) 被引量:3
5
作者 胡维多 D.J.Scheeree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61-964,共4页
分析了飞行器围绕小行星轨道运动的特点,介绍了所建立的表述这一问题的理论基础。采用三种不同方法从几个侧面揭示了这一问题的本质特征。给出了所完成的研究这一问题的进展、结果和相互联系,其中包括轨道摄动、共振运动和周期轨道运动... 分析了飞行器围绕小行星轨道运动的特点,介绍了所建立的表述这一问题的理论基础。采用三种不同方法从几个侧面揭示了这一问题的本质特征。给出了所完成的研究这一问题的进展、结果和相互联系,其中包括轨道摄动、共振运动和周期轨道运动。这一问题的核心和难点是轨道的稳定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运动 小行星 摄动 共振运动 周期轨道
下载PDF
飞机急滚运动的解耦控制 被引量:2
6
作者 胡维多 张明廉 文传源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841-846,共6页
研究了飞机急滚运动的控制问题,采用5自由度横纵向耦合模型,应用非线性解耦理论,设计了关于滚转、俯仰和侧滑角的解耦控制体。讨论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给出了当系统某些固定动态不稳定时,使系统实现稳定解耦的一个方法。最后进行... 研究了飞机急滚运动的控制问题,采用5自由度横纵向耦合模型,应用非线性解耦理论,设计了关于滚转、俯仰和侧滑角的解耦控制体。讨论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给出了当系统某些固定动态不稳定时,使系统实现稳定解耦的一个方法。最后进行了仿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反馈 飞机 急滚运动 解耦控制
下载PDF
小行星多尺度分析与引力势计算
7
作者 孙晨 胡维多 《深空探测研究》 2012年第3期34-38,共5页
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种利用球面高度场对小行星表面进行三角形剖分的有效算法,并对小行星进行多尺度分析与引力势计算。首先利用蝶形细分算法将单位球面构造成半正规三角形网格,再将球面高度场数据投影到单位球面对应的网格点上,最... 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种利用球面高度场对小行星表面进行三角形剖分的有效算法,并对小行星进行多尺度分析与引力势计算。首先利用蝶形细分算法将单位球面构造成半正规三角形网格,再将球面高度场数据投影到单位球面对应的网格点上,最后通过更改单位球面上点的半径获得小行星模型,并实现了三角形剖分。由于得到的小行星模型是基于半正规网格,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小波变换的提升格式对小行星进行多尺度分析。同时在三角形剖分的基础上,将求解小行星引力势转化为对每个三角形与原点所形成的四面体的引力势计算,并利用格林公式进行积分转化,完成了小行星引力势的计算,克服了谐波扩展等方法计算重力场产生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行星 细分网格 三角形剖分 多尺度分析 引力势
下载PDF
稳定非线性解耦控制的实现
8
作者 胡维多 陈宗基 文传源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579-583,共5页
此文提出了一个构造性非线性解耦状态反馈结构,并用它研究稳定非线性解耦控制问题.定义了可控子固定动态的概念,并证明两类可控子固定动态当其不稳定时,可用动态状态反馈消除.最后分析了一个例子.
关键词 非线性系统 稳定性 解耦控制
下载PDF
基于小行星地形特征库的自主测距与定姿方法
9
作者 李潇 胡维多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8-75,82,共9页
首先建立全景着陆区域地形特征数据库,包括了特征点的经纬度、图像纹理信息、各个特征点之间的位置相关特性等;随后提取探测器下降过程中拍摄得到的地形特征,在图像数据库中进行匹配,解决了因小行星自转周期较短产生的特征点溢出视野问... 首先建立全景着陆区域地形特征数据库,包括了特征点的经纬度、图像纹理信息、各个特征点之间的位置相关特性等;随后提取探测器下降过程中拍摄得到的地形特征,在图像数据库中进行匹配,解决了因小行星自转周期较短产生的特征点溢出视野问题,提高了光学测量的适用性;最后结合匹配点的位置信息通过计算机视觉测距原理获取探测器和小行星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相对姿态。数学仿真实验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数据库 图像处理 计算机视觉 光学测量 软着陆 小行星
下载PDF
日本卫星控制系统仿真技术
10
作者 于家源 胡维多 +2 位作者 杨保华 李季苏 王存恩 《控制工程(北京)》 1995年第2期17-22,共6页
本文简要介绍日本卫星控制系统仿真技术,多转台并联仿真、交会对接仿真以及挠性体控制实验,并对其中的一些具体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仿真 姿态控制系统 模拟器 交会对接 日本
下载PDF
日本卫星控制系统仿真技术
11
作者 胡维多 李季苏 《航天出国考察技术报告》 1995年第2期54-59,共6页
关键词 领导具 姿态控制系统 模拟器 人造卫星 日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