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在李庄
被引量:
1
1
作者
胡
琰
梅
《档案与建设》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5-91,共7页
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在大陆只有短短十余年历史,且因抗战辗转迁徙于四川南溪李庄。在李庄相对安宁的近六年间,虽生活艰难却取得了不俗的学术成就。本文梳理了大量档案史料和前人相关研究成果,力图全面呈现中博筹备处在李庄所经历的艰辛和...
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在大陆只有短短十余年历史,且因抗战辗转迁徙于四川南溪李庄。在李庄相对安宁的近六年间,虽生活艰难却取得了不俗的学术成就。本文梳理了大量档案史料和前人相关研究成果,力图全面呈现中博筹备处在李庄所经历的艰辛和取得的成就等,并分析其取得不俗成就的原因主要有先进的筹备理念、优秀的人才队伍、浓厚的学术氛围、合理的奖惩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博物院筹备处
李庄
生活艰难
业绩辉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湖北十堰市焦家院宋墓发掘简报
2
作者
郭立新
余劲
+5 位作者
王利忠
胡
琰
梅
陈靖云
马晓娇
石涛
涂栋栋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11,F0002,I0001,共11页
为配合基建,2009年7—9月,考古工作者在湖北十堰市张湾区黄龙镇焦家院墓地发掘宋墓20座,其中石室墓9座、砖室墓11座。焦家院宋墓,尤其是6座仿木构砖室墓为丹江地区乃至整个鄂西北地区宋墓的分期研究提供了资料。
关键词
湖北十堰市
焦家院
宋墓
仿木构砖室墓
原文传递
战汉时期玉器纹饰名称讨论
3
作者
胡
琰
梅
《收藏家》
2021年第2期11-16,共6页
对玉器研究者而言,器物的纹饰是极其重要的一个考察方面,它不仅是玉器断代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研究器物所蕴含的思想文化内涵的重要切入点。因而,对于纹饰的认识,不可流于表面,浅尝辄止。战汉时期玉器纹饰丰富,纹饰命名不统一、同名不...
对玉器研究者而言,器物的纹饰是极其重要的一个考察方面,它不仅是玉器断代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研究器物所蕴含的思想文化内涵的重要切入点。因而,对于纹饰的认识,不可流于表面,浅尝辄止。战汉时期玉器纹饰丰富,纹饰命名不统一、同名不同纹、同纹不同名的现象较为普遍,而在多数早期发掘报告和研究论文中都没有足够清晰的图片,容易造成对器物本身信息的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器纹饰
发掘报告
思想文化内涵
战汉时期
器物
原文传递
中国古人如何吃烤肉
4
作者
胡
琰
梅
《大众考古》
2019年第4期24-29,共6页
“民以食为天”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今天我们有蒸、煮、煎、炒、焖、煨等多种烹饪方式,但追溯我国烹饪文化史会发现,烤是最原始的烹饪方法。烤,是将加工处理好或腌渍入味的原料置于烤具内部,用明火、暗火等产生的热辐射进行...
“民以食为天”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今天我们有蒸、煮、煎、炒、焖、煨等多种烹饪方式,但追溯我国烹饪文化史会发现,烤是最原始的烹饪方法。烤,是将加工处理好或腌渍入味的原料置于烤具内部,用明火、暗火等产生的热辐射进行加热的技法总称。原料经烘烤后,表层水分散发,使原料产生松脆的表面和焦香的滋味,外焦里嫩,香脆可口。今天的人们大都爱吃烤肉,美式烤肉、韩国烤肉、巴西烤肉等等,种类繁多。那么,汉代以前中国古人是怎样吃烤肉的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巴西烤肉
古人
烹饪方法
加工处理
汉代以前
文化史
原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玉牛略论
5
作者
胡
琰
梅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第1期4-6,共3页
文章简要梳理了中国古代玉牛的发展脉络,从材质、造型、工艺几个角度归纳了古玉牛的总体演变趋势。玉牛自商代起出现,商周时数量可观,春秋至唐宋略显沉寂,清代再次勃兴。古玉牛的材质越来越广泛,从较单一的青玉到滑石、豹斑玉、白玉、...
文章简要梳理了中国古代玉牛的发展脉络,从材质、造型、工艺几个角度归纳了古玉牛的总体演变趋势。玉牛自商代起出现,商周时数量可观,春秋至唐宋略显沉寂,清代再次勃兴。古玉牛的材质越来越广泛,从较单一的青玉到滑石、豹斑玉、白玉、黄玉、翡翠、水晶、墨晶等多种类型;造型经历了从圆雕立体全牛与片雕牛形(牛首)佩饰并重,转变为以圆雕立体全牛为主且体量增大的演变过程;工艺与各时代玉器的普遍工艺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玉牛
发展脉络
材质
造型
工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传统落灰釉与明代宜兴紫砂飞釉”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博物院举办
6
作者
胡
琰
梅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3-103,共1页
2018年6月16日,由中国古陶瓷学会、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传统落灰釉与明代宜兴紫砂飞釉"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博物院举行。中国古陶瓷学会、河北博物院、景德镇陶瓷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博物院等多家单位20余位专家...
2018年6月16日,由中国古陶瓷学会、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传统落灰釉与明代宜兴紫砂飞釉"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博物院举行。中国古陶瓷学会、河北博物院、景德镇陶瓷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博物院等多家单位20余位专家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博物院
学术研讨会
宜兴紫砂
明代
传统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东南大学
景德镇陶瓷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在李庄
被引量:
1
1
作者
胡
琰
梅
机构
南京博物院
出处
《档案与建设》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5-91,共7页
文摘
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在大陆只有短短十余年历史,且因抗战辗转迁徙于四川南溪李庄。在李庄相对安宁的近六年间,虽生活艰难却取得了不俗的学术成就。本文梳理了大量档案史料和前人相关研究成果,力图全面呈现中博筹备处在李庄所经历的艰辛和取得的成就等,并分析其取得不俗成就的原因主要有先进的筹备理念、优秀的人才队伍、浓厚的学术氛围、合理的奖惩机制。
关键词
中央博物院筹备处
李庄
生活艰难
业绩辉煌
分类号
G269.29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湖北十堰市焦家院宋墓发掘简报
2
作者
郭立新
余劲
王利忠
胡
琰
梅
陈靖云
马晓娇
石涛
涂栋栋
机构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
出处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11,F0002,I0001,共11页
文摘
为配合基建,2009年7—9月,考古工作者在湖北十堰市张湾区黄龙镇焦家院墓地发掘宋墓20座,其中石室墓9座、砖室墓11座。焦家院宋墓,尤其是6座仿木构砖室墓为丹江地区乃至整个鄂西北地区宋墓的分期研究提供了资料。
关键词
湖北十堰市
焦家院
宋墓
仿木构砖室墓
分类号
K878.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战汉时期玉器纹饰名称讨论
3
作者
胡
琰
梅
机构
不详
出处
《收藏家》
2021年第2期11-16,共6页
基金
南京博物院2019年青年课题《南京博物院藏战国秦汉玉器的整理和初步研究》(项目编码:08052019103)研究成果之一。
文摘
对玉器研究者而言,器物的纹饰是极其重要的一个考察方面,它不仅是玉器断代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研究器物所蕴含的思想文化内涵的重要切入点。因而,对于纹饰的认识,不可流于表面,浅尝辄止。战汉时期玉器纹饰丰富,纹饰命名不统一、同名不同纹、同纹不同名的现象较为普遍,而在多数早期发掘报告和研究论文中都没有足够清晰的图片,容易造成对器物本身信息的误读。
关键词
玉器纹饰
发掘报告
思想文化内涵
战汉时期
器物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古人如何吃烤肉
4
作者
胡
琰
梅
机构
南京博物院民族民俗部
出处
《大众考古》
2019年第4期24-29,共6页
文摘
“民以食为天”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今天我们有蒸、煮、煎、炒、焖、煨等多种烹饪方式,但追溯我国烹饪文化史会发现,烤是最原始的烹饪方法。烤,是将加工处理好或腌渍入味的原料置于烤具内部,用明火、暗火等产生的热辐射进行加热的技法总称。原料经烘烤后,表层水分散发,使原料产生松脆的表面和焦香的滋味,外焦里嫩,香脆可口。今天的人们大都爱吃烤肉,美式烤肉、韩国烤肉、巴西烤肉等等,种类繁多。那么,汉代以前中国古人是怎样吃烤肉的呢?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巴西烤肉
古人
烹饪方法
加工处理
汉代以前
文化史
原料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玉牛略论
5
作者
胡
琰
梅
机构
南京博物院
出处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第1期4-6,共3页
文摘
文章简要梳理了中国古代玉牛的发展脉络,从材质、造型、工艺几个角度归纳了古玉牛的总体演变趋势。玉牛自商代起出现,商周时数量可观,春秋至唐宋略显沉寂,清代再次勃兴。古玉牛的材质越来越广泛,从较单一的青玉到滑石、豹斑玉、白玉、黄玉、翡翠、水晶、墨晶等多种类型;造型经历了从圆雕立体全牛与片雕牛形(牛首)佩饰并重,转变为以圆雕立体全牛为主且体量增大的演变过程;工艺与各时代玉器的普遍工艺相一致。
关键词
古玉牛
发展脉络
材质
造型
工艺
分类号
K876.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传统落灰釉与明代宜兴紫砂飞釉”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博物院举办
6
作者
胡
琰
梅
机构
南京博物院民族民俗部
出处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3-103,共1页
文摘
2018年6月16日,由中国古陶瓷学会、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传统落灰釉与明代宜兴紫砂飞釉"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博物院举行。中国古陶瓷学会、河北博物院、景德镇陶瓷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博物院等多家单位20余位专家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关键词
南京博物院
学术研讨会
宜兴紫砂
明代
传统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东南大学
景德镇陶瓷
分类号
K876.3-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在李庄
胡
琰
梅
《档案与建设》
北大核心
201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湖北十堰市焦家院宋墓发掘简报
郭立新
余劲
王利忠
胡
琰
梅
陈靖云
马晓娇
石涛
涂栋栋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14
0
原文传递
3
战汉时期玉器纹饰名称讨论
胡
琰
梅
《收藏家》
2021
0
原文传递
4
中国古人如何吃烤肉
胡
琰
梅
《大众考古》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古玉牛略论
胡
琰
梅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传统落灰釉与明代宜兴紫砂飞釉”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博物院举办
胡
琰
梅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