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向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生态女性主义对女性主义的生态解构与重构 被引量:9
1
作者 志红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1-34,共4页
作为一种激进的文化思潮,生态女性主义自1974年诞生以来,逐渐发展成熟并延伸到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成了一种批评立场、批评方法。一方面其要指出传统女性主义在构建性别关系中的偏颇及在处理女性与自然之间关系中所表现出的生态不... 作为一种激进的文化思潮,生态女性主义自1974年诞生以来,逐渐发展成熟并延伸到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成了一种批评立场、批评方法。一方面其要指出传统女性主义在构建性别关系中的偏颇及在处理女性与自然之间关系中所表现出的生态不足甚至生态破坏性,另一方面还要对各派传统女性主义进行修正与生态重构,并将它们推向一个新的阶段——生态女性主义阶段。生态女性主义是个充满活力、具有巨大包容性、整合性的女性主义理论,其在厘清压迫性父权制观念网络过程中表现出特有的批判锋芒。文章主要就生态女性的界定、内涵、主要特征、其对女性主义的生态解构及其重构做简要探讨,旨在彰显生态女性主义的丰富内涵及其生态阐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女性主义 传统女性主义 生态解构 生态重构
下载PDF
电影生态批评:界定、范围及其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志红 《中外文化与文论》 CSSCI 2016年第1期252-266,共15页
电影生态批评是关于电影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是第二波生态批评的重要内容,其内容庞杂、丰富,且不断拓展。其试图通过深入发掘电影艺术的生态内涵,揭露电影中的反生态因素,重拾人与自然间的亲缘关系,绿化电影生态,让电影在重构人类文.... 电影生态批评是关于电影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是第二波生态批评的重要内容,其内容庞杂、丰富,且不断拓展。其试图通过深入发掘电影艺术的生态内涵,揭露电影中的反生态因素,重拾人与自然间的亲缘关系,绿化电影生态,让电影在重构人类文.明的绿色文化大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此,笔者主要就西方电影生态批评的界定和发展简况、相关理论、研究范围及其意义做简要的梳理,以期对中国电影生态批评理论的构建有所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生态批评 界定 范围 意义
原文传递
以效能为导向:文明互鉴视域下春节文化的国际传播新进路
3
作者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52-156,共5页
当前,国际传播工作体现出从传播者视角到受众视角转变的必然趋势。这就意味着,国际传播工作的目标要从做好内容,落实到受众的认知与行动的改变之上。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大节,做好春节文化的国际传播是在文明互鉴视域下携手共建人类命... 当前,国际传播工作体现出从传播者视角到受众视角转变的必然趋势。这就意味着,国际传播工作的目标要从做好内容,落实到受众的认知与行动的改变之上。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大节,做好春节文化的国际传播是在文明互鉴视域下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向世人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与良好品质的重要窗口。有鉴于此,以2024年春节文化的国际传播实践为例,分析春节的国际传播新进路,并提出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具体建议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互鉴 春节文化 国际传播 效能
下载PDF
讲好中国环境故事:从生物多样性大会的媒介呈现出发 被引量:3
4
作者 纪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9-165,共7页
媒体是生态文明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讲好中国环境故事,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命题。本研究以在中国昆明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第一阶段会议期间的媒体报道为例,发... 媒体是生态文明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讲好中国环境故事,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命题。本研究以在中国昆明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第一阶段会议期间的媒体报道为例,发现中国主流媒体高度重视国际环境治理,报道客观,没有陷入“虚假的平衡”,但由于呈现出以政府为报道主体的特征,未能充分重视环境问题作为科学问题的一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环境报道的接受。本研究呼吁媒体工作者要注重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人文情怀,讲述有深度、人性化、有创新性和丰富内涵的中国环境故事,以赢得海内外民心,同时为世界贡献包含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的新的知识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故事 生物多样性大会 生命共同体 报道框架
原文传递
生态女性主义对自由主义民主政治的批判与重构
5
作者 志红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52-55,共4页
生态女性主义指出了女性歧视与自然歧视在逻辑上的一致性,协同探寻女性解放与自然解放的可能文化与现实路径。为此,对现成文化的解构与重构就成了生态女性主义的重要议题。社会生态女性主义发起了对现存自由民主制度的独特批判,从而开... 生态女性主义指出了女性歧视与自然歧视在逻辑上的一致性,协同探寻女性解放与自然解放的可能文化与现实路径。为此,对现成文化的解构与重构就成了生态女性主义的重要议题。社会生态女性主义发起了对现存自由民主制度的独特批判,从而开启了构建生态女性主义激进民主理论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女性主义 自由民主政治 批判 重构
下载PDF
从气候变化到生物多样性议题的媒介呈现——基于中西主流媒体的比较研究
6
作者 纪莉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23年第2期448-460,共13页
自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以来,环境问题已经超越了环境本身,话语、政治和权利贯穿始终,由环境问题引发的利益冲突加剧。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中影响程度最深、覆盖范围最广泛的世界性难题,环境问题的复杂性与系统性决定了环境治理不能只聚焦于... 自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以来,环境问题已经超越了环境本身,话语、政治和权利贯穿始终,由环境问题引发的利益冲突加剧。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中影响程度最深、覆盖范围最广泛的世界性难题,环境问题的复杂性与系统性决定了环境治理不能只聚焦于气候变化等具有显著性的议题之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边缘议题也应当受到学术界的密切关注。本研究通过对中西方主流媒体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的报道的研究发现,生物多样性大会受到中国主流媒体的高度重视,而在西方媒体的曝光度远远不及气候变化大会。相对气候变化报道,中国媒体对生物多样性依然有大量的政策报道,但缺乏科学性强、故事性强的内容;西方主流媒体几乎没有展现生物多样性的冲突性、戏剧性,而更注重科学性内涵,也兼顾了专家和企业的观点。中国媒体可以从此次生物多样性大会报道经验中提升环境议题的报道能力,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呈现 报道框架 气候变化 生物多样性
原文传递
白色的城市,黑色的丛林——《土生子》的生态重释 被引量:1
7
作者 志红 《文化研究》 CSSCI 2017年第4期56-74,共19页
对黑人文学的生态重释是黑人文学生态批评的重要议题之一。黑人作家理查德·莱特的经典小说《土生子》因突出再现了城市环境与小说主人公托马斯·比格悲剧命运之间的内在关联而成了生态热评的对象。站在环境公正立场,透过黑人... 对黑人文学的生态重释是黑人文学生态批评的重要议题之一。黑人作家理查德·莱特的经典小说《土生子》因突出再现了城市环境与小说主人公托马斯·比格悲剧命运之间的内在关联而成了生态热评的对象。站在环境公正立场,透过黑人文化视野,生态解读《土生子》可深刻了解城市环境尤其黑人贫民窟的形成与恶化、人性异化、黑人环境审美经验式微、城市丛林化的环境种族主义根源及其险恶用心,发掘其丰富的环境内涵,构建黑人环境文学经典,以期对生态重释美国少数族裔文学提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生子》 环境公正 生态重释 环境种族主义
下载PDF
环境报道的责任建构探究——兼论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媒体对公众环境参与的影响
8
作者 纪莉 《天府新论》 CSSCI 2023年第5期131-139,共9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之一。党的二十大站在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提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环境治理亦需要全社会合力参与。媒...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之一。党的二十大站在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提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环境治理亦需要全社会合力参与。媒体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培养和提升公众环保意识方面。本研究辨析了环境问题的多元主体责任,梳理了媒体对公众环境参与意识与行动的影响的相关研究,以此为基础探究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人民日报》《中国环境报》《南方周末》的责任话语特点,为增强媒体对公众环境参与的号召力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构筑“五位一体”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环境报道 公众参与 环境治理 责任归属
下载PDF
简析美国黑人文学中水意象的生态文化内涵及其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中外文化与文论》 CSSCI 2018年第2期310-320,共11页
站在环境公正的立场,透过黑人文化视野、生态,重审黑人文学水叙事及水意象的生态文化内涵,多角度探寻黑人族群振兴的生态文化路径,是黑人文学生态批评的重要议题。本文尝试对美国黑人诗人南斯通·修斯的生态诗歌、黑人剧作家奥古斯... 站在环境公正的立场,透过黑人文化视野、生态,重审黑人文学水叙事及水意象的生态文化内涵,多角度探寻黑人族群振兴的生态文化路径,是黑人文学生态批评的重要议题。本文尝试对美国黑人诗人南斯通·修斯的生态诗歌、黑人剧作家奥古斯特·威尔逊的剧作及美国黑人作家理查德·莱特的短篇小说中的水意象进行简要的生态阐释,探讨水与美国黑人沧桑的历史、黑人的生存境遇、黑人奴隶制、环境种族主义、黑人英勇的抗争及心理疗愈等之间的复杂纠葛,勾勒非裔黑人沧桑的散居历史,揭露形形色色的环境种族主义,彰显水意象所蕴含的独特黑人水环境经验,构建黑人环境文学经典,以期对从生态角度重释美国黑人文学提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人文学 生态批评 环境公正 水意象 内涵 启示
原文传递
议程设置视域下“绿色地球”树立公众环保意识之路径
10
作者 《新闻研究导刊》 2017年第19期64-65,共2页
在新媒体时代,媒介似乎成了能够发挥最大宣传作用的工具。在大部分情况下,新媒体传播信息的能力和效果更佳。但调查发现,在环保意识和行为的动员层面上,媒介没有起到最大的作用,反而是传统的公众议程设置的效果最佳。随着城市规模的扩... 在新媒体时代,媒介似乎成了能够发挥最大宣传作用的工具。在大部分情况下,新媒体传播信息的能力和效果更佳。但调查发现,在环保意识和行为的动员层面上,媒介没有起到最大的作用,反而是传统的公众议程设置的效果最佳。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居民的生活垃圾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城市垃圾的治理面临重重困难。我国城市垃圾治理是以政府为单一管理主体、政府统筹安排的单一中心治理模式,这一模式缺乏行政监督及公众参与,导致参与主体的缺失,进而很难调动治理主体的积极性。"绿色地球"是国内从事生活垃圾单流程回收及资源化的企业,在成都市实行垃圾分类回收试点期间,从公民环保意识薄弱、环保行动参与积极性低的困境中突围而出,在垃圾分类回收方面为城市建设作出巨大贡献。本文以议程设置理论视角,分析"绿色地球"在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促进公众的环保行动所采取的措施。即使是在新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公众议程设置在环保行动中的力量依然强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议程设置 “绿色地球” 环境传播
下载PDF
The Integration of Ecocriticism and Comparative Literature—A Win-Win Academic Strategy
11
作者 志红 《中外文化与文论》 CSSCI 2016年第4期103-130,共28页
Ecocriticism with a greening promise originating first in U.S.A.has developed into an international and multicultural movement.Interdisciplinarity is its defining feature,and both transnationality and trans-civilizati... Ecocriticism with a greening promise originating first in U.S.A.has developed into an international and multicultural movement.Interdisciplinarity is its defining feature,and both transnationality and trans-civilizationality are its increasingly obvious features.Thus ecocriticism in a sense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and transnational,even transcivilizational literary critical movement.We could safely say that there exists much affinity between ecocriticism and comparative literature because the latter is an interdisciplinary,transnational and transcivilizational study of literatures,and that 'inter' or 'trans' is its defining feature.About the significance of interdisciplinarity of ecocriticism,American pioneering ecocritic Joseph Meeker first discussed in his work The Comedy of Survival,and Glen A.Love also talked a lot in his work,and regarded it as its defining feature,but less about others.Here,I will chiefly focus on its transnationality and cross-civilizationality.Then,how can we step over national and civilizational boundaries to effectively carry out ecocritical studies in a legitimate way? The methods and approaches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could provide ecocritics much guidance.In the meantime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lso profits a lot from the interdisciplinary hybridization with ecocriticism.From academic point of view,the integration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ecocriticism is a mutually beneficial academic strategy for both.For ecocritics,especially for the Western scholars,cross-cultural or transcivilizational approach could help them discover different cultural eco-models or ecoparadigms which do not operate within or are even opposed to the paradigms of the Western world,including U.S.culture,understand the various ways other peoples interpret and deal with nature,and listen to 'the voice in the margin'.The crosscultural or trans-civilizational approach also could help correct the prevalent superiority complex of Western scholars,who often equate the particular with the universal.On the other han 展开更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