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7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培美曲塞及吉西他滨分别联合顺铂治疗初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30
1
作者 兴胜 焦顺昌 +13 位作者 张树才 王哲海 王孟昭 黄诚 郑荣生 李凯 王洁 王雅杰 欧阳学农 吕文光 程刚 罗荣城 孙燕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569-575,共7页
背景与目的由于不同个体间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差异以及现有药物在疗效和不良反应方面仍存在的一定缺陷,故本研究旨在比较培美曲塞及吉西他滨分别联合顺铂治疗初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及毒... 背景与目的由于不同个体间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差异以及现有药物在疗效和不良反应方面仍存在的一定缺陷,故本研究旨在比较培美曲塞及吉西他滨分别联合顺铂治疗初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251例患者被随机分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组(PP组)127例和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组(GP组)124例。PP组:培美曲塞500mg/m2,d1,顺铂75mg/m2,d1。GP组:吉西他滨1,000mg/m2,d1,8,顺铂75mg/m2,d1。两组治疗周期均为每3周1次。此外,两组均合并给药叶酸、VitB12和地塞米松。结果 PP组和GP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25.20%和17.74%,其中非鳞癌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27.62%和16.00%。两组肿瘤进展时间分别为6.5个月和5.6个月,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6.9个月和17.0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59.62%和65.87%,2年生存率分别为27.28%和27.93%。PP组非鳞癌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GP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总缓解率、肿瘤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期、1年及2年生存率均无明显性差异。从不良反应来看,PP组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血红蛋白降低、脱发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GP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疗效相当,但副作用明显减少。总之,培美曲塞联用顺铂可以作为安全有效的药物对初治的非小细胞肺癌进行临床一线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培美曲塞 吉西他滨 顺铂
下载PDF
雷替曲塞或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局部晚期或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的随机对照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 被引量:121
2
作者 王佳蕾 李进 +12 位作者 秦叔逵 程颖 张清媛 刘天舒 叶正宝 徐农 郑磊贞 张沂平 陶敏 于志坚 庄志祥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前瞻性比较雷替曲塞或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局部晚期或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局部晚期或复发转移性的结直肠癌患者214例,随机入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雷替曲塞3mg/m2... 目的前瞻性比较雷替曲塞或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局部晚期或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局部晚期或复发转移性的结直肠癌患者214例,随机入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雷替曲塞3mg/m2静滴,第1天;奥沙利铂130mg/m2静滴,第1天。对照组:亚叶酸钙200mg/m2静滴,第1~5天;氟尿嘧啶375mg/m2静滴,第1~5天;奥沙利铂130mg/m2静滴,第1天。两方案均3周为1周期。每3个周期评价疗效,直至疾病进展或毒性不能耐受,最多治疗6周期。结果全组203例可评价疗效,214例可评价毒副反应。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29.1%(30/103)和17.0%(17/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0);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7.7%和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7)。试验组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8.7个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1.536,P=0.045)。试验组1~2级中性粒细胞减少(48.2%vs.29.4%,P=0.005)和转氨酶升高(49.1%vs.35.3%,P=0.041)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试验组(61.8%vs.40.2%,P=0.0002)。结论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是晚期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案,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的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毒副反应可耐受且用药方便,不用亚叶酸钙增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雷替曲塞 奥沙利铂 氟尿嘧啶 化学治疗
下载PDF
河流健康的定义与内涵 被引量:98
3
作者 文伏波 韩其为 +5 位作者 许炯心 陈吉余 李国英 董哲仁 王光谦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0-150,共11页
近年来,河流健康一词在学术论文、规划文件、媒体论坛、领导讲话中频繁出现,河流健康已成为当前学术界、领导者和公众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这一现象表明,人们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认识和环境意识正在逐渐提高,是十分可... 近年来,河流健康一词在学术论文、规划文件、媒体论坛、领导讲话中频繁出现,河流健康已成为当前学术界、领导者和公众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这一现象表明,人们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认识和环境意识正在逐渐提高,是十分可喜的。然而,当我们对有关的论文、文件、领导讲话等关于河流健康的论述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发现,人们对河流健康的理解还不深刻、不全面,甚至存在一些偏颇。什么是河流健康?它的内涵是什么?怎样描述河流的健康状况?怎样诊断一条河流是否健康?怎样保护、预警与修复河流的健康?对于这些问题,人们各抒己见,莫衷一是,显得较为混乱。显然,这是由于人们对河流健康概念的理解深度和差异造成的,这样的知识状况不利于我们正确指导和有效进行河流健康的评价与保护实践。基于上述,本刊邀请了部分专家、学者,举办本期笔谈,以期推动关于河流健康的研究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健康 可持续发展观念 定义 学术论文 领导者 环境意识 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
下载PDF
黄河水沙变化与治理方略研究 被引量:85
4
作者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1,共11页
"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本文在黄河治理历史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近几十年来黄河水沙变化及河道冲淤演变特征,针对黄河水沙大幅减少、河道淤积萎缩、"二级悬河"加剧、滩区发展与治河... "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本文在黄河治理历史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近几十年来黄河水沙变化及河道冲淤演变特征,针对黄河水沙大幅减少、河道淤积萎缩、"二级悬河"加剧、滩区发展与治河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明确了新水沙条件下黄河治理的总体思路,提出了黄河治理方略"调控水沙关系、改造下游河道",以及相应采取的治理措施"建设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塑造与维持黄河基本的输水输沙通道、中游降低潼关高程、下游改造河道、河口相对稳定流路"。论文试图为黄河综合治理、长治久安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水沙变化 冲淤演变 治黄方略 水沙调控 改造河道
原文传递
论黄河水沙变化趋势预测研究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77
5
作者 张晓明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28-1039,共12页
1980年代中期以来黄河水沙情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明晰其过程、特征及水沙变化研究的关键所在,有助于聚焦核心科学问题,重点攻关,为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本文系统分析了黄河流域1950—2016年水沙变化过程,梳理了不同阶段各... 1980年代中期以来黄河水沙情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明晰其过程、特征及水沙变化研究的关键所在,有助于聚焦核心科学问题,重点攻关,为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本文系统分析了黄河流域1950—2016年水沙变化过程,梳理了不同阶段各家水沙变化趋势预测成果,辨析了趋势预测结果差异显著的原因。研究表明:黄河水沙锐减,时空减幅不同步,年内利于输沙的流量持续时间和水量、沙量都在减少,含沙量则与水利水保工程建设呈现协同的阶段变化,黄河水沙异源的空间分布格局仍然持续;黄河水沙变化趋势多借助于"水保法"、"水文法"和"物理过程模型法"等开展预测,不同时期的预测成果差异显著,其中机理和机制等的认识不足、评价技术等的缺失及预测条件变化的不确定性等是导致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今后需加强黄河水沙变化机理、措施的群体效应、预测结果可信度评估和治黄策略等关键科学问题研究,为准确预测新情势下黄河水沙变化趋势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水沙变化机理 群体效应 趋势预测 集合评估 治理策略
下载PDF
近70年黄河流域水沙情势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77
6
作者 赵阳 +4 位作者 张晓明 王友胜 成晨 殷小琳 谢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12-119,共8页
深入剖析黄河水沙现状及成因是精准预测黄河未来水沙情势的前提与基础。为此,以黄河干流潼关断面以上4个主要干流水文站及7个主要一级支流把口站1950—2016年水沙实测资料为基础,采用双累积曲线等多种统计分析方法,系统剖析了黄河流域... 深入剖析黄河水沙现状及成因是精准预测黄河未来水沙情势的前提与基础。为此,以黄河干流潼关断面以上4个主要干流水文站及7个主要一级支流把口站1950—2016年水沙实测资料为基础,采用双累积曲线等多种统计分析方法,系统剖析了黄河流域水沙演变规律及水沙主要源区变化特征,定量评估了不同环境要素对黄河水沙变化影响。结果表明:1)黄河干流兰州、头道拐、龙门及潼关水文站年径流及年输沙量均呈显著减少趋势(P<0.05),其中,年径流减幅17.93%~40.79%,年输沙量减幅均在46.74%以上。受多种因素影响,黄河水沙在20世纪80—90年代发生减少突变;2)兰州-潼关区间年均径流量沿程变化表现为由总体递增状态向递减趋势转变,年均输沙量递增状态虽未转变,但递增幅度平均减小90%以上;3)黄河泥沙主要来源区由头龙区间向龙潼区间发生转移特征明显,龙潼区间水土流失治理有待进一步加强;4)人类活动对黄河中游水沙锐减占据主导作用,平均贡献率达到90%以上。而上游兰州站年均径流量受气候影响较大,贡献率达到66.57%。研究结果可为深刻认识黄河水沙时空现状及成因提供依据,并对未来水土流失治理区位方向确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评估 水文 黄河 干流 一级支流 水沙
下载PDF
三峡水库运用对荆江三口分流及洞庭湖的影响 被引量:67
7
作者 陈绪坚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6-41,共6页
三峡水库运用后荆江河段冲刷观测数据说明其冲刷已呈减缓趋势,预计水库运用20多年时冲刷量接近9亿m3,之后冲刷发展缓慢。三峡水库运用后荆江河段小流量时水位有所下降,但下降速度减缓趋势明显,大流量时变化不大。小流量时水位下降幅度... 三峡水库运用后荆江河段冲刷观测数据说明其冲刷已呈减缓趋势,预计水库运用20多年时冲刷量接近9亿m3,之后冲刷发展缓慢。三峡水库运用后荆江河段小流量时水位有所下降,但下降速度减缓趋势明显,大流量时变化不大。小流量时水位下降幅度与荆江河段冲刷量相关性较好,并据此估算了未来枯水位变化。三峡水库运用至2010年,干流不同流量下三口分流能力尚未有明显变化,但三峡水库径流调节使三口实际分流量有所减小,年径流量减小约7%。三峡水库汛后蓄水期也降低了洞庭湖水位,使枯水期提前了1个月左右,未来金沙江梯级水电站运用后影响将更大。三峡水库运用后对荆江三口分流及洞庭湖的影响应加以重视,研究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荆江 三口分流
原文传递
黄河口水沙过程变异及其对河口海岸造陆的影响 被引量:63
8
作者 张治昊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6-341,共6页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理论探讨的方法,研究了黄河口海岸造陆与水沙过程变异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黄河口陆域来水来沙是海岸造陆的基础,来水来沙越大,造陆面积越大,水沙过程变异后,由于水沙的急剧减少,黄河口海岸造陆速度减缓,典型岸段严...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理论探讨的方法,研究了黄河口海岸造陆与水沙过程变异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黄河口陆域来水来沙是海岸造陆的基础,来水来沙越大,造陆面积越大,水沙过程变异后,由于水沙的急剧减少,黄河口海岸造陆速度减缓,典型岸段严重蚀退造陆面积也大幅减小;尾闾河道萎缩对海岸造陆影响较大,萎缩越严重,越不利于海岸的造陆发育。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黄河口海岸造陆水沙临界综合关系式,可供科学调控来水来沙实施黄河口海岸防护过程中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 水沙过程变异 海岸造陆 演变 海岸蚀退 水沙调控
下载PDF
水沙过程变异条件下黄河口拦门沙的演变响应与调控 被引量:58
9
作者 张治昊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11-517,524,共8页
1986年以来,黄河口的来水来沙过程发生了变异,黄河口拦门沙的发育演变经历了复杂的响应过程,对黄河口演变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理论探讨相结合等方法,揭示了黄河口拦门沙区水沙变异特征,分析了黄河口拦门沙的演变响... 1986年以来,黄河口的来水来沙过程发生了变异,黄河口拦门沙的发育演变经历了复杂的响应过程,对黄河口演变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理论探讨相结合等方法,揭示了黄河口拦门沙区水沙变异特征,分析了黄河口拦门沙的演变响应过程,概化出了黄河口拦门沙立体动态演进模式,探讨了黄河口拦门沙演变响应机理,提出了黄河口拦门沙淤进与蚀退的水沙调控临界指标,为新形势下黄河口拦门沙的治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 拦门沙 水沙过程变异 演变响应 蚀退 调控
下载PDF
黄河泥沙百年演变特征与近期波动变化成因解析 被引量:57
10
作者 张晓明 赵阳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25-733,共9页
黄河泥沙未来变化趋势关系到新时期治黄策略制定,科学认知入黄沙量变化特征,特别是一些典型或极端情况下的沙量变化原因,对于科学研判黄河泥沙未来情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在分析百年黄河沙量演变特征基础上,重点解析了2013年和2018... 黄河泥沙未来变化趋势关系到新时期治黄策略制定,科学认知入黄沙量变化特征,特别是一些典型或极端情况下的沙量变化原因,对于科学研判黄河泥沙未来情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在分析百年黄河沙量演变特征基础上,重点解析了2013年和2018年典型“大沙”年份以及2017年典型“极端降雨”年份潼关沙量波动变化原因。结果表明:1919—2018年百年尺度上黄河潼关站输沙量呈“台阶式”减少特征且减少趋势极显著(P<0.001),尤其2000年以后年均输沙量降至2.44亿t左右;随着黄土高原下垫面土壤侵蚀环境大幅改善,黄河上游相似来水年头道拐—潼关区间流域输沙量减少82%,相似极端降雨情景下流域次洪输沙量平均减少50%~85%,2017极端降雨年并未导致大沙年出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果在减少入黄泥沙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2013年和2018年典型“大沙”年潼关站泥沙来源解析表明,河道淤积泥沙冲刷和水库排沙成为新时期黄河潼关站沙量波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来源 输沙量 时空分布 极端降雨 黄河
下载PDF
我国多沙河流水库“蓄清排浑”运用方式的发展与实践 被引量:56
11
作者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3-291,共9页
在多沙河流上修建水库将产生泥沙淤积,直接影响水库的寿命及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综合效益的发挥。20世纪70年代初,针对三门峡水库严重的泥沙淤积问题,我国水利科技工作者创新性地提出了水库"蓄清排浑"运用方式,并在黄河... 在多沙河流上修建水库将产生泥沙淤积,直接影响水库的寿命及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综合效益的发挥。20世纪70年代初,针对三门峡水库严重的泥沙淤积问题,我国水利科技工作者创新性地提出了水库"蓄清排浑"运用方式,并在黄河小浪底水库和长江三峡水库等水利枢纽工程中得到了应用和发展,成功解决了多沙河流水库泥沙淤积与水库效益之间的矛盾,减少了水库淤积,保持了水库有效库容长期使用,充分发挥了水库的综合效益,为多沙河流水库泥沙问题处理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新途径。随着对水库泥沙问题认识的深化,"蓄清排浑"运用方式在实践中还将得到不断优化和完善。结合江河水沙变化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长江三峡水库和黄河小浪底水库等工程运行方式进一步优化的建议,为更好地保障水利枢纽工程的安全和综合效益的发挥,促进水库泥沙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沙河流 水库运用方式 蓄清排浑 长期有效库容
原文传递
运用遥感卫星照片分析黄河河口近期演变 被引量:46
12
作者 吉祖稳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2-22,共11页
本文在收集多时相卫星照片的基础上,分析了黄河口地区近期(1976-1992年)清水沟流路、沙嘴及其附件海岸线的演变情况,初步探讨了水来沙与沙嘴演变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沙嘴淤进、蚀退幅度对附近海岸线的影响情况,此外,对... 本文在收集多时相卫星照片的基础上,分析了黄河口地区近期(1976-1992年)清水沟流路、沙嘴及其附件海岸线的演变情况,初步探讨了水来沙与沙嘴演变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沙嘴淤进、蚀退幅度对附近海岸线的影响情况,此外,对黄河海港及钓口河流路断流之后的海岸线变化进行了定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河口演变 遥感卫星 照片 泥沙
下载PDF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与黄河水沙变化 被引量:53
13
作者 张晓明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共11页
“黄河流域治理,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明晰黄土高原生态治理成效及其影响下的黄河水沙关系变化,有助于为黄河水沙关系协调提供科技支撑。通过梳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历程及措施变化,辨析了治理措施的减沙效应。研究表明:(1)黄土高原... “黄河流域治理,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明晰黄土高原生态治理成效及其影响下的黄河水沙关系变化,有助于为黄河水沙关系协调提供科技支撑。通过梳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历程及措施变化,辨析了治理措施的减沙效应。研究表明:(1)黄土高原历经五个典型治理阶段,主色调由黄变绿,下垫面发生不可逆的变化;(2)2000年以来,主要产沙区汛期雨量偏丰且极端降雨增加,而黄河沙量相对1919—1959年锐减了85%,中游中常洪水发生频次降低,下游河道由淤积转为冲刷;(3)林草、梯田和淤地坝减沙成效显著,溃损淤地坝淤积泥沙出库比<15%,难以发生“零存整取”现象;(4)与历史极端降雨事件相比,2000年后相似降雨条件下,典型流域次洪水量和沙量分别减少30%~78%、53%~88%,水土保持成效显著;(5)新水沙情势下应适时调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格局,并完善水沙调控体系,改造下游河道,解放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黄河 水沙关系 治理措施 淤地坝 极端降雨
下载PDF
黄河水沙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50
14
作者 陈绪坚 陈建国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8-527,共10页
本文对不同时期黄河水沙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50~2005年黄河年平均总水量约为593.5亿m3(其中包括水土保持减水量、干支流引水耗水量及河口入海水量),年平均总沙量约为17.9亿t(其中包括水土保持减沙量... 本文对不同时期黄河水沙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50~2005年黄河年平均总水量约为593.5亿m3(其中包括水土保持减水量、干支流引水耗水量及河口入海水量),年平均总沙量约为17.9亿t(其中包括水土保持减沙量、水库拦沙量、引水引沙量、放淤固堤沙量、河道冲淤量及河口入海沙量),不同时期黄河水沙总量变化很大,但黄河总水沙量比基本稳定为0.03t/m3。1986年以来黄河下游来水来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上中游耗水减沙量增多,1986~1998年平均上中游水土保持减水和工农业引水等耗水量达213亿m3,水土保持减沙、水库拦沙、引水引沙和河道冲淤等沙量合计达8.57亿t,已分别占上中游总水沙量的45%和53%,二是自然气候条件改变,引起上中游1986~1998年平均总水量比1973~1985年减少约136亿m3,而上中游年平均总沙量只减少约0.7亿t,导致水少沙多的局面加重。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水沙空间分布更趋不合理,表现为主河槽萎缩、"二级悬河"加剧、河口退蚀等,引起小水大灾和生态恶化,防洪形势更为严峻,应通过水沙联合优化配置和泥沙资源化利用治理黄河的水沙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水沙分布 变化过程 优化配置 水沙调控体系
下载PDF
黄河下游河道平滩流量与造床流量的变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48
15
作者 陈建国 +1 位作者 董占地 刘大滨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16,共7页
采用黄河下游各水文站1950-2003年实测资料,系统分析了过去50多年间黄河下游平滩流量和造床流量的变化过程及其与花园口来水量的响应关系,分析表明在过去50多年间黄河下游平滩流量和造床流量总体上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其数值随花园口来水... 采用黄河下游各水文站1950-2003年实测资料,系统分析了过去50多年间黄河下游平滩流量和造床流量的变化过程及其与花园口来水量的响应关系,分析表明在过去50多年间黄河下游平滩流量和造床流量总体上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其数值随花园口来水量的丰枯而变化,花园口来水量大,造床流量就大,造床能力就强,塑造的主河槽的平滩流量也大。文中给出了平滩流量与造床流量的响应关系,通过造床流量和平滩流量的比较,指出黄河下游造床流量小于平滩流量,过去50多年间水流塑造河床的能力小于主河槽当时的过流能力,黄河下游主河槽萎缩是河道演变响应来水变化的必然结果。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通过小浪底水库调整进入下游的来水过程,增大河道的造床流量,进而增大河道的过洪能力是治理河道萎缩的重要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下游河道 平滩流量 造床流量 响应关系
下载PDF
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被引量:46
16
作者 孙雪岚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1-27,共7页
提出了河流健康的内涵包括三方面:河道健康、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和流域社会经济价值,具体为河流自身结构完整,功能完备;具有满足自身维持与更新的能力,能发挥其正常的生态环境效益;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合理需求。在河流健康概念的基础上,... 提出了河流健康的内涵包括三方面:河道健康、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和流域社会经济价值,具体为河流自身结构完整,功能完备;具有满足自身维持与更新的能力,能发挥其正常的生态环境效益;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合理需求。在河流健康概念的基础上,结合河流的功能和属性,提出了构建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5项原则,分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建立了包括河道健康、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和流域社会经济价值三方面共24个指标的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相应指标的量化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健康内涵 河流健康评价 指标体系
下载PDF
水沙变异条件下黄河下游河道横断面形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45
17
作者 陈建国 +1 位作者 刘大滨 董占地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83-1289,共7页
通过对黄河下游各水文站1950~2003年实测资料的分析,探讨了过去50多年间黄河下游河道横断面形态变化过程及其与来水量的响应关系。分析得出,过去50多年间,黄河下游河道主河槽发生了明显的淤积萎缩,游荡性河段的萎缩程度大于弯曲性... 通过对黄河下游各水文站1950~2003年实测资料的分析,探讨了过去50多年间黄河下游河道横断面形态变化过程及其与来水量的响应关系。分析得出,过去50多年间,黄河下游河道主河槽发生了明显的淤积萎缩,游荡性河段的萎缩程度大于弯曲性河段,平滩面积呈明显减小的趋势,宽深比有增大的趋势,但各河段河型没有发生转化;平滩面积随年来水量和当年最大洪峰流量的增加而增大,宽深比随来沙系数的增加而增大。由黄河下游排沙比与来水来沙的关系分析表明,黄河下游花园口-利津河段不淤积的花园口临界年均来沙系数约为0.012,临界年平均流量约为1850m^3/s。综合分析认为,在目前下游河道来水偏枯的条件下,下游河道的平滩流量不宜也不可能太大,从维持中水河槽和满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考虑,在花园口年米水量为200—250亿m^3时,花园口控制洪峰流量在4000m^3/s左右、年均来沙系数不大于0.012的来水来沙过程比较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 横断面 排沙比 响应关系
下载PDF
淮河流域水沙变化趋势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48
18
作者 史红玲 +1 位作者 王延贵 田庆奇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71-579,共9页
根据淮河流域来水来沙特点,选定反映淮河流域水沙变化趋势的代表水文站,利用50余年来的实测年径流量及年输沙量资料,研究了淮河流域水沙量的时空分布特性;采用Mann-Kendal秩相关检验法,分析了淮河流域水沙量年际变化趋势和可能发生突变... 根据淮河流域来水来沙特点,选定反映淮河流域水沙变化趋势的代表水文站,利用50余年来的实测年径流量及年输沙量资料,研究了淮河流域水沙量的时空分布特性;采用Mann-Kendal秩相关检验法,分析了淮河流域水沙量年际变化趋势和可能发生突变的年份。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淮河流域来水量无明显的减小趋势,其中淮河干流年径流量无明显的变化趋势,支流及沂、沭、泗水系各站年径流量减小趋势明显;而淮河流域来沙量则呈现显著减少的趋势,发生突变的年份为1973—1975年。从流域降雨量、用水变化、水库拦沙、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状况等方面分析了引起淮河流域水沙变化的主要成因,提出了淮河流域上游山区河流水库建设是流域来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水沙年际变化 趋势检验 成因分析
原文传递
黄河口尾闾河道平滩流量与水沙过程响应关系 被引量:45
19
作者 张治昊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9-214,共6页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理论探讨的方法,研究了黄河口尾闾河道平滩流量与水沙过程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清水沟流路行河以来,尾闾河道平滩流量由1976年的6 000 m^3/s左右减少至21世纪初的3 000 m^3/s左右。尾闾河道平滩流量具有双重记...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理论探讨的方法,研究了黄河口尾闾河道平滩流量与水沙过程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清水沟流路行河以来,尾闾河道平滩流量由1976年的6 000 m^3/s左右减少至21世纪初的3 000 m^3/s左右。尾闾河道平滩流量具有双重记忆效应,从短期而言,对近2年水沙过程记忆最强,从长期而言,对近6年水沙过程记忆深刻。黄河口来水量越大,汛期来沙系数越小,尾闾河道平滩流量就越大,反之,尾闾河道平滩流量就越小。尾闾河道平滩流量维持在4 000 m^3/s,黄河口年来水量必须大于223亿m^3,汛期来水量大于141亿m^3,汛期来沙系数控制在0.03左右;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需要连续运用且运行年限大于5-6年,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水量统一调度管理中应确定汛期利津站日均流量的最小值,以维持尾闾河道一定的平滩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 水沙过程 尾闾河道 平滩流量 响应关系 河口治理
下载PDF
黄河口水沙变异与调控I——黄河口水沙运动与演变基本规律 被引量:31
20
作者 曹文洪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8,共8页
黄河口以水少沙多、流路多变、不断淤积大量新生土地(湿地)而著称于世。本文根据实测资料分析、理论探讨、数学模型计算等方法,对黄河口水沙运动与演变基本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河口潮汐特性、潮流特性,海洋动力的输沙能... 黄河口以水少沙多、流路多变、不断淤积大量新生土地(湿地)而著称于世。本文根据实测资料分析、理论探讨、数学模型计算等方法,对黄河口水沙运动与演变基本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河口潮汐特性、潮流特性,海洋动力的输沙能力,河口泥沙的输移与扩散,河口的淤积延伸、蚀退与造陆,河口拦门沙的形成过程与演变特性,河口流路演变及对下游河道的反馈影响,河口异重流的形成与发展,河口三角洲湿地的发展等。通过与世界其它主要河口的比较,进一步加深了对黄河口———这个独具特色的河口的认识。研究成果为黄河口的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 黄河三角洲 海洋动力 拦门沙 湿地 泥沙输移 河口演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