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T的胫骨平台骨折的三柱分型 被引量:378
1
作者 罗从风 +3 位作者 高洪 仲飙 曾智敏 曾炳芳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201-205,共5页
目的介绍一种基于CT的胫骨平台骨折的三柱分型,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4年12月至2007年3月,304例(323侧)胫骨平台骨折应用三柱分型,其中有4侧单纯压缩骨折,181侧单柱骨折,108侧双柱骨折和30侧三柱骨折。根据三柱分型选择... 目的介绍一种基于CT的胫骨平台骨折的三柱分型,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4年12月至2007年3月,304例(323侧)胫骨平台骨折应用三柱分型,其中有4侧单纯压缩骨折,181侧单柱骨折,108侧双柱骨折和30侧三柱骨折。根据三柱分型选择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式,外侧柱、内侧柱和后侧柱骨折分别使用前外侧入路、改良正中入路和倒L形入路,对于双柱和三柱骨折则采取联合入路进行手术,术后随访评价临床效果。结果单柱、双柱及三柱骨折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是72.3、87.5、97.2min,平均随访20.3个月(12~35个月),随访率为87.8%,平均骨折愈合时问为14.6周,平均完全负重时间为15.9周。术后12个月的SF-36和HSS评分平均为90.7分和87.8分,膝关节活动度为2°-123°。测量术后即刻与术后12个月X线片上的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及处理:5例延迟愈合,2例螺钉松动,6例伤口浅表感染及5例部分伤口坏死经伤口处理后治愈,1例深部感染经清创及移除内置物后治愈,另有3例并发腓肠肌后内侧麻木。结论基于CT的胫骨平台骨折三柱分型在指导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特别是累及后柱的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上更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分型 三柱
原文传递
经后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劈裂骨折 被引量:109
2
作者 罗从风 姜锐 +2 位作者 仲飙 曾炳芳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共4页
目的 探讨后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劈裂骨折的手术方法、骨折类型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7月~2005年7月,采用后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治疗11例胫骨平台后侧劈裂骨折患者,男8例,女3例;年龄29~48岁,平均37.6岁.其中后内侧劈... 目的 探讨后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劈裂骨折的手术方法、骨折类型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7月~2005年7月,采用后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治疗11例胫骨平台后侧劈裂骨折患者,男8例,女3例;年龄29~48岁,平均37.6岁.其中后内侧劈裂骨折3例,后外侧劈裂骨折4例,后内、后外侧同时累及4例.结果 11例患者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7.4个月)随访,骨折均获愈合.X线愈合时间平均为14.1周(11~16 周),完全负重时间平均为16.2周(13~24 周).术后即刻Rasmussen评分平均为16.8分,术后12个月膝关节HSS评分平均为85.4分(68~95 分),优良率为90.9%.术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平均为1.8°~122.3°.所有患者术后即刻及术后12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内、外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度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例患者出现切口裂开,1例患者发生切口皮缘部分坏死,均经保守治疗痊愈.1例患者术后出现小腿内下方感觉麻木.无螺钉松动、断裂及内固定失败等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 后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劈裂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但要熟悉腘窝区解剖结构、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后侧入路 劈裂骨折 钢板 骨折固定术内
原文传递
锁定加压钢板微创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61
3
作者 罗从风 姜锐 +3 位作者 陆男吉 仲飙 曾炳芳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1005-1009,共5页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经肱骨前侧入路微创穿皮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4年2月-2005年1月间,使用LCP经肱骨前侧入路微创穿皮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18-75岁(平均48岁)。根据AO分型:A型3例,B型10...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经肱骨前侧入路微创穿皮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4年2月-2005年1月间,使用LCP经肱骨前侧入路微创穿皮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18-75岁(平均48岁)。根据AO分型:A型3例,B型10例,C型4例。结果经14-25个月(平均19.1个月)随访,17例患者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9-14周(平均11.3周)。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前屈135°-180°(平均174°),后伸20°-40°(平均38°),外展70°-90°(平均87°);肘关节前屈115°-135°(平均133°),后伸-10°-0°(平均-1°);手臂肩残疾问卷表(DASH)评分6-44分(平均11分)。术后3例出现并发症:1例GustiloⅢB型开放性骨折发生浅表感染,经保守治疗后痊愈;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桡神经麻痹,3个月后症状完全消退;另有1例出现明显的肩肘关节功能障碍。无继发骨折移位及内固定物失效或断裂。结论LCP经肱骨前侧入路微创穿皮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可以提供稳定的固定,骨折愈合率较高,神经血管结构相对安全;更适合于粉碎性或骨质较差的肱骨干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干 骨折 锁定加压钢板 微创经皮钢板固定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微创固定系统治疗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 被引量:46
4
作者 罗从风 姜锐 +2 位作者 皇甫小桥 曾炳芳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54-458,共5页
目的应用微创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ing system,LISS)治疗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探讨其手术适应证及疗效。方法2003年12月至2004年6月应用LISS技术治疗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41例,男29例,女12例;年龄24 ̄67岁,平均40.6岁。胫骨近... 目的应用微创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ing system,LISS)治疗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探讨其手术适应证及疗效。方法2003年12月至2004年6月应用LISS技术治疗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41例,男29例,女12例;年龄24 ̄67岁,平均40.6岁。胫骨近端骨折28例,股骨远端骨折13例。多发伤22例(53.7%),陈旧性骨折6例(14.6%),翻修手术1例。新鲜骨折均采用关节面切开复位、干骺端闭合复位及经皮钢板固定技术;陈旧性骨折及翻修手术采用有限切开及经皮钢板固定技术。结果单侧LISS手术时间平均87.2min。全部病例随访13~21个月,平均16个月。3例股骨远端骨缺损患者平均于术后21.3周(19~24周)行植骨术,植骨术后22.3周(18~24周)骨折愈合。其余患者愈合时间平均15.1周(11~23周),完全负重时间平均16.8周(12~25周)。术中发生螺钉脱落1例,提拉复位装置断裂1例,工具断裂1例,螺钉未能按计划置入2例。术后发生关节面复位丢失1例,无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及失败病例。按照Rasmussen骨折复位评分标准,优31例、良10例。术后1年关节活动范围2.4°~95.6°。术后1年HSS评分平均88.4分(58~98分),其中优27例、良10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90.2%。结论LISS为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对常规方法难以处理的骨折。但其手术理念及手术技术与传统手术不同,还需要一定病例与随访的积累才能确定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折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原文传递
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手术治疗失败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43
5
作者 罗从风 姜锐 +3 位作者 周曼瑜 曾炳芳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7期642-646,共5页
目的分析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手术治疗失败的原因,并为内侧平台骨折提出具体分型,以指导治疗,减少并发症。方法对1998年6月~2004年9月间手术治疗失败的17例胫骨内侧平台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骨折类型、固定方法、骨折复位质量及术后康复... 目的分析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手术治疗失败的原因,并为内侧平台骨折提出具体分型,以指导治疗,减少并发症。方法对1998年6月~2004年9月间手术治疗失败的17例胫骨内侧平台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骨折类型、固定方法、骨折复位质量及术后康复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分析造成手术失败的可能原因;同时根据内侧平台骨折的影像学资料及临床特点进行具体分型。结果17例失败患者伴有严重的膝关节功能障碍,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为41分(24~54分)。手术治疗失败原因:手术方法不当4例,固定方法选择不当11例,术后康复治疗错误2例。结论骨折复位不良、固定方法选择不当、对软组织情况及肢体力线缺乏足够的认识与重视及术后错误的康复治疗均是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手术失败的原因,根据具体的骨折类型及软组织条件制订适当的治疗计划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内侧平台 骨折固定术 并发症 分型
原文传递
CT在胫骨平台后柱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8
6
作者 罗从风 +4 位作者 陈健 孙辉 范鑫斌 曾炳芳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1019-1023,共5页
目的探讨CT及三维重建影像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2004年7月至2007年7月20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均行X线片、CT平扫及三维重建影像学检查,根据CT图像将胫骨平台划分为三个区域(三柱),并据此分型,统计胫骨平台后柱骨... 目的探讨CT及三维重建影像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2004年7月至2007年7月20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均行X线片、CT平扫及三维重建影像学检查,根据CT图像将胫骨平台划分为三个区域(三柱),并据此分型,统计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发病率,并将结果与x线片分型(schatzker分型)及术中所见对比,分析CT及三维重建影像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和分型中的作用。结果20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有21例x线片诊断结果与CT不符:其中5例无法确定诊断,16例分型错误。202例经CT或三维重建均获诊断分型。CT发现后柱骨折的患者为47例(23.2%),均与术中诊断符合。X线与CT分型符合率为89.6%,主要原因为x线片很难发现后柱平台骨折。结论CT三维重建影像能直观、立体地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的形态,有助于胫骨平台骨折的正确分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并不罕见,CT检查可以明确诊断,三柱分型能帮助我们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诊断 治疗 CT 后柱骨折
原文传递
设立专科病房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初步经验 被引量:23
7
作者 张长青 +4 位作者 柴益民 罗从风 高洪 杨发民 唐明杰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7-103,共7页
目的 通过设立老年髋部骨折专科病房,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髋部骨折早期手术治疗的诊疗流程及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老年髋部骨折专科病房收治的85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男31例,女54例;年龄为70 ~ 94岁,... 目的 通过设立老年髋部骨折专科病房,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髋部骨折早期手术治疗的诊疗流程及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老年髋部骨折专科病房收治的85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男31例,女54例;年龄为70 ~ 94岁,平均84.6岁;股骨颈骨折5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29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56 h(48 ~ 120 h).所有患者均按自行设计的老年髋部骨折收治流程治疗.分析性别、年龄、骨折类型、合并内科疾病情况及手术方式等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个月死亡率的影响.根据受伤至手术时间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早期手术组(受伤至手术时间<48 h)和延迟手术组(受伤至手术时间≥48 h),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 结果 85例患者住院时间平均为7.8 d(6~14 d).术后1个月内死亡3例(3.5%),其中住院期间死亡2例(2.4%).32例(37.6%)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男性和高龄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个月死亡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手术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延迟手术组患者短,住院期间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延迟手术组患者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期手术能缩短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其住院期间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建立老年髋部骨折专科病房,制定诊治规范化流程,能够缩短患者的待术时间,提高老年髋部骨折的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医院专科病房 死亡率 早期手术 老年人
原文传递
改良双钢板法与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姜锐 罗从风 +1 位作者 曾炳芳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820-824,共5页
目的比较改良双钢板法与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2004年11月间应用改良双钢板法(48例)及LISS(36例)治疗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4例(SehatzkerⅤ型24例,SehatzkerⅥ型60例),比较两... 目的比较改良双钢板法与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2004年11月间应用改良双钢板法(48例)及LISS(36例)治疗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4例(SehatzkerⅤ型24例,SehatzkerⅥ型60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手术时间、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关节功能、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及后倾角(PA)变化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获得平均16.2个月(12~23个月)随访。改良双钢板组平均手术时间143min,术中失血量320mL,9例发生并发症,X线愈合时间平均为15.1周(11~23周),完全负重时间平均为16.8周(12~25周),术后1年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63~98分,平均87.4分。LISS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127min,术中失血量290mL,6例发生并发症,X线愈合时间平均为13.8周(9~17周),完全负重时间平均为14.1周(11~18周)。术后1年膝关节HSS评分65~97分,平均89.6分。两组间上述内容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即刻、3个月及1年的TPA和PA度数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于大部分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单侧LISS固定可以起到与改良双钢板相似的治疗效果,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仍需要加用内侧辅助钢板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微创内固定系统 钢板 骨折固定术 力线
原文传递
帕瑞昔布钠对全膝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陈云苏 +3 位作者 王琦 沈灏 董文君 张先龙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90-1095,共6页
目的评价帕瑞昔布钠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双盲研究,由同一组医师完成101例TKA患者和105例THA患者,根据镇痛... 目的评价帕瑞昔布钠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双盲研究,由同一组医师完成101例TKA患者和105例THA患者,根据镇痛方式分为三组:(1)术中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组;(2)术中关节局部注射帕瑞昔布钠组;(3)对照组。比较术后三组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关节活动度(ROM)、术后直腿抬高能力和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中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组和术中关节局部注射帕瑞昔布钠组在术后各时段的VAS评分和术后24hROM及直腿抬高能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使用帕瑞昔布钠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没有显著增加。结论术中静脉注射和术中关节局部注射帕瑞昔布钠对TKA和THA术后的镇痛效果确切,有利于患者关节功能的迅速康复,且操作简便、实用,是TKA和THA镇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膝关节 髋关节 镇痛 帕瑞昔布钠
原文传递
胫骨平台后内侧劈裂骨折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曾智敏 罗从风 +1 位作者 曾炳芳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252-255,共4页
目的 比较胫骨平台后内侧劈裂骨折3种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将24具人工合成右侧胫骨根据胫骨平台后内侧劈裂骨折形态学特征建立胫骨平台后内侧劈裂骨折模型,随机分成3组,每组8具,分别采用前内侧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固定(... 目的 比较胫骨平台后内侧劈裂骨折3种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将24具人工合成右侧胫骨根据胫骨平台后内侧劈裂骨折形态学特征建立胫骨平台后内侧劈裂骨折模型,随机分成3组,每组8具,分别采用前内侧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固定(A组)、外侧锁定钢板固定(B组)、后侧T型支撑钢板固定(C组),测量不同内固定组在轴向载荷500、1000及1500 N下的垂直位移和最大失效载荷. 结果 A、B、C组500 N载荷下骨折块的相对位移分别为(0.376±0.022)、(0.268±0.024)、(0.131±0.019)mm,1000 N载倚下相对位移分别为(0.871±0.031)、(0.593±0.039)、(0.437±0.064)mm,1500 N时相对位移分别为(1.460±0.083)、(1.293±0.075)、(0.842±0.117)mm,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失效载荷分别为(2360±217)、(3083±190)、(3545±250)N,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后侧T型钢板固定组抗载荷力学性能稳定性最强,对固定胫骨平台后内侧劈裂骨折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透视导航下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治疗骨盆后环骨折 被引量:14
11
作者 罗从风 +1 位作者 周凯华 曾炳芳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总结导航下骶髂关节螺钉固定在治疗骨盆后环骨折中的初步临床应用结果,探讨手术的应用价值及方法。方法2005年6—12月,采用透视导航设备行导航下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术18例。结果手术中每枚空心钉放置平均时间为22.5min,平均透视... 目的总结导航下骶髂关节螺钉固定在治疗骨盆后环骨折中的初步临床应用结果,探讨手术的应用价值及方法。方法2005年6—12月,采用透视导航设备行导航下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术18例。结果手术中每枚空心钉放置平均时间为22.5min,平均透视时间为8.8s,螺钉置入一次性成功率为96.7%,术中出血量少。螺钉位置术后1年的满意率为96.7%,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导航下行骶髂关节螺钉固定的手术方式,可以提高手术精确度,减少术中透视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产生。明确手术适应证、把握准确的入针点和方向,以及手术团队间的密切合作是提高手术质量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骶髂关节 骨折固定术 经皮 X线透视导航
原文传递
国人胫骨近端形态学测量调查 被引量:14
12
作者 罗从风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目的 测量国人胫骨近端形态学指标的数据,为手术确定具有临床意义的观测指标,以及为进一步研制符合中国人胫骨近端解剖形态的内固定物提供依据。方法 上海或华东地区的成年健康人及骨关节炎患者共112人(158膝),年龄20~88岁,平均5... 目的 测量国人胫骨近端形态学指标的数据,为手术确定具有临床意义的观测指标,以及为进一步研制符合中国人胫骨近端解剖形态的内固定物提供依据。方法 上海或华东地区的成年健康人及骨关节炎患者共112人(158膝),年龄20~88岁,平均56岁。其中健康人80膝,骨关节炎患者78膝。受试者拍摄下肢站立位全长X线片,并按要求测量髋-膝-踝角(HKA)、胫股角(FTA)和胫骨平台内翻角(TP-TSA),再分别用胫骨中上段前侧骨皮质切线、胫骨中上段轴线和胫骨中上段后侧骨皮质切线作为参考线测量胫骨平台后倾角(PS)。结果 健康人HKA平均177.4°±1.5°,FTA平均175.5°±2.4°,TP-TSA平均84.6°±2.5°,三种方法测量内侧PS分别为14.0°±3.0°、11.0°±2.7°、8.0°±2.9°,外侧PS分别作为11.2°±3.1°、8.1°±2.9°、5.3°±2.9°。经统计学分析证实健康人与骨关节炎患者的HKA、FTA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于骨关节炎程度较重的患者,其PS会显著减小。三种测量方法及内外侧平台之间测得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国人胫骨平台的内翻及后倾倾向比西方人更为显著,FTA、TP-TSA和PS在手术和临床研究中都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胫股角 胫骨平台内翻角 胫骨平台后倾角
原文传递
透视导航引导下骨盆骨折的微创治疗 被引量:14
13
作者 曾智敏 罗从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02-1305,共4页
目的探讨透视导航引导下骨盆骨折微创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4月-2008年6月,对22例骨盆骨折患者行闭合复位,透视导航引导下经皮螺钉微创内固定治疗。男13例,女9例;年龄21~6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7例,高处坠落伤5例。... 目的探讨透视导航引导下骨盆骨折微创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4月-2008年6月,对22例骨盆骨折患者行闭合复位,透视导航引导下经皮螺钉微创内固定治疗。男13例,女9例;年龄21~6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7例,高处坠落伤5例。骨折按AO分型:A2.2型2例,A2.3型2例,B1.2型7例,B2.2型3例,B3.3型1例,C1.2型2例,C1.3型3例,C2.3型2例。伤后至入院时间为4h~3d,平均1.2d。入院后行胫骨结节骨牵引3~13d后手术。结果术中共植入空心螺钉42枚,平均每枚植入时间为20.4min。除1枚空心螺钉因采集图像时出现较大偏差需取出重植,其余均一次性准确植入,成功率为97.6%。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内固定失败。2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21个月,平均14.5个月。末次随访X线片示骨折愈合,螺钉植入位置满意。根据Majeed骨盆功能评分标准,优18例,良4例,优良率为100%。结论透视导航引导下行骨盆骨折微创内固定,可有效重建骨盆环的稳定性,提高手术精确度,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对患者的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微创技术 计算机辅助技术 经皮内固定
原文传递
透视导航下微创手术治疗骨盆和髋臼骨折 被引量:13
14
作者 罗从风 周凯华 +3 位作者 高洪 陈健 曾炳芳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3期3030-3034,共5页
目的研究导航技术在手术治疗骨盆和髋臼骨折中的初步临床应用结果,探讨手术指征及方法。方法采用 C 臂透视导航设备行导航下骨盆和髋臼骨折内固定术22例,包括36处骨折,其中耻骨支骨折15处,髋臼骨折12处,骶髂关节骨折9处。结果术后对导... 目的研究导航技术在手术治疗骨盆和髋臼骨折中的初步临床应用结果,探讨手术指征及方法。方法采用 C 臂透视导航设备行导航下骨盆和髋臼骨折内固定术22例,包括36处骨折,其中耻骨支骨折15处,髋臼骨折12处,骶髂关节骨折9处。结果术后对导航下行骨盆骨折手术相关资料进行统计。手术中每枚空心钉放置平均时间为22.7 min,X 线图象采集平均20.2 s。将导航下图像与真实 C 臂机摄片进行对照,放置空心钉后验证位置平均偏差距离为(2.9±1.2)mm,平均偏差角度(2.2±0.3)°,术中出血量少(<21.7 ml/枚),术中1例(2.4%)螺钉出现偏移,术后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使用透视导航技术手术治疗骨盆骨折,可使手术更加精确,安全有效,而且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和 X 线暴露时间,更适合在创伤骨科中应用。但如要在创伤骨科手术中更好的应用需制定标准化操作程序以及完善术前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计算机辅助 X线透视检查 骨盆 髋臼 骨折 导航
原文传递
髋部骨折术后疼痛管理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罗从风 +3 位作者 陈云苏 张巍 杨光 朱奕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年第12期1065-1068,共4页
目的通过对髋部骨折术后患者进行疼痛评价,分析术后疼痛与骨折类型、手术方式、镇痛方法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完善髋部骨折术后疼痛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83例髋部骨折根据镇痛方法分成3组:①帕瑞昔布组;②塞来昔... 目的通过对髋部骨折术后患者进行疼痛评价,分析术后疼痛与骨折类型、手术方式、镇痛方法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完善髋部骨折术后疼痛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83例髋部骨折根据镇痛方法分成3组:①帕瑞昔布组;②塞来昔布组;③安慰剂组。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成4组:①空心钉内固定组;②DHS内固定组;③髓内钉内固定组;④髋关节置换组。比较术前、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3 d的疼痛缓解程度,并发症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患者的年龄及骨折类型对髋部骨折术后疼痛的影响有限,DHS和髓内钉内固定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比空心钉内固定和关节置换组要高;帕瑞昔布组在术后疼痛强度、疼痛缓解程度以及满意度方面与塞来昔布组和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要重视使用DHS和髓内钉内固定髋部骨折术后的疼痛管理,且帕瑞昔布对髋部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确切,具有安全、可靠、起效快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髋部骨折 内固定 髋关节置换 帕瑞昔布
原文传递
胫骨高位截骨术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罗从风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06年第3期150-152,共3页
胫骨高位截骨术是治疗膝关节内侧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目标是纠正下肢不正常的力线,以减缓膝关节的退行性改变。近年来,该技术不断完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扩大了适应证范围,如中老年患者;增加了可选择的截骨方式与固定方式,根据不同情况... 胫骨高位截骨术是治疗膝关节内侧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目标是纠正下肢不正常的力线,以减缓膝关节的退行性改变。近年来,该技术不断完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扩大了适应证范围,如中老年患者;增加了可选择的截骨方式与固定方式,根据不同情况可采取闭合、开放或圆顶式截骨附加内固定或外固定;改良了手术技巧,如保持对侧皮质的完整性、经胫骨结节下方截骨等,以减少并发症;明确了评价依据和观测指标,胫股角能较好地反映下肢对线情况;提供了更多关于患者随访的报道,揭示胫骨高位截骨术能获得良好的满意率和长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高位截骨术 骨关节炎
下载PDF
透视导航下微创手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 被引量:8
17
作者 罗从风 周凯华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907-911,共5页
目的探讨导航技术在手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中的初步临床应用结果。方法2005年1-10月,采用C型臂透视导航设备行导航下骨盆前环骨折内固定术18例,包括27处骨折。对导航下行骨盆前环骨折手术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结果术中共置人27枚... 目的探讨导航技术在手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中的初步临床应用结果。方法2005年1-10月,采用C型臂透视导航设备行导航下骨盆前环骨折内固定术18例,包括27处骨折。对导航下行骨盆前环骨折手术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结果术中共置人27枚空心钉,其中每枚空心钉的平均置人时间为23.1min,X线透视时间平均为18.9s。将导航下图像与真实C型臂机摄片进行对照,放置空心钉后验证位置平均偏差距离为(3.38±1.04)mm,平均偏差角度为2.86。±1.78。。术中出血量极少(〈22.1mL/枚),术中1枚(3.7%)螺钉出现偏移。术后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6.6个月(12—18个月)。术后1年对所有患者进行短期骨骼肌肉功能调查问卷:功能评分平均为64.26分,烦恼指数评分平均为65.83分。结论使用透视导航技术手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手术更精确、安全,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和X线暴露时间;但若要在创伤骨科手术中更好地应用透视导航技术,则需制定标准化操作程序,完善术前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微创
原文传递
透视导航下经皮螺钉置入内固定髋臼骨折18例 被引量:8
18
作者 高洪 罗从风 +2 位作者 张长青 曾炳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3201-3204,共4页
背景:移位的髋臼骨折常需要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广泛的手术暴露可以产生许多并发症。经皮螺钉置入内固定髋臼骨折可以减少这些并发症。计算机辅助透视导航技术可以提高螺钉固定的精确度以及减少X射线透视的时间。目的:评估在透视... 背景:移位的髋臼骨折常需要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广泛的手术暴露可以产生许多并发症。经皮螺钉置入内固定髋臼骨折可以减少这些并发症。计算机辅助透视导航技术可以提高螺钉固定的精确度以及减少X射线透视的时间。目的:评估在透视导航指引下经皮螺钉置入内固定髋臼骨折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使用C臂透视导航设备对伴有20个髋臼损伤的18例患者行导航下髋臼骨折经皮螺钉置入内固定。采集图像后在导航下按照损伤部位分为髋臼前柱骨折和髋臼后柱骨折,分别采用不同的空心螺钉固定。置入后第2天开始进行静力性肌肉收缩以及限制性主动和被动关节活动,4周后开始部分负重锻炼。观察螺钉置入时间,验证螺钉位置偏差,观察螺钉生物相容性及置入后不良反应,随访时进行d'Aubigne and Postel评分。结果与结论:放置空心螺钉30枚。置入中每枚空心螺钉放置平均时间为24.1min,X射线图像采集平均27.6s。将导航下图像与真实C臂机射片进行对照,螺钉置入后验证位置平均偏差为1.5mm,平均偏差角度为2.25°。置入后1例患者出现股神经损伤症状,2个月后恢复,该神经症状与髋臼骨折使用有限切开复位有关,与螺钉置入固定无关。置入后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d'AubigneandPostel评分优13例,良4例,一般1例,优良率94%。结果证实,对于无移位或移位后能够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的髋臼骨折透视导航下经皮螺钉置入内固定技术能够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骨折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螺钉固定 计算机导航 微创手术 数字化骨科技术
下载PDF
透视导航下经皮螺钉固定治疗髋臼骨折 被引量:7
19
作者 罗从风 高洪 +2 位作者 周凯华 曾炳芳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08年第2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导航技术在经皮螺钉固定治疗髋臼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5年5月至2007年8月,使用C臂透视导航设备对带34个髋臼损伤的33例患者行导航下髋臼骨折经皮螺钉固定术。骨折按照AO分型,A3型21个,B1型8个,B2型2个和c1型3个。受伤... 目的探讨导航技术在经皮螺钉固定治疗髋臼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5年5月至2007年8月,使用C臂透视导航设备对带34个髋臼损伤的33例患者行导航下髋臼骨折经皮螺钉固定术。骨折按照AO分型,A3型21个,B1型8个,B2型2个和c1型3个。受伤到手术的平均时间为5.6d(2—8d)。2例患者髋臼骨折需要小切口切开复位。结果共放置空心螺钉43枚,放置1枚空心螺钉平均费时24.6rain,平均X线透视28.4s。将导航下图像与实时C臂机摄片进行对照,放置螺钉后验证位置平均偏差为1.96mm,平均偏差角度为2.45。。术中出血少,其中1枚螺钉出现偏移。术后1例患者出现股神经损伤症状,2个月后恢复,该神经症状与髋臼骨折使用小切口复位有关,与螺钉固定无关。术后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关节功能评分:优25例,良5例,一般3例,优良率91%。结论经皮螺钉固定可以有效早期治疗髋臼损伤,透视导航技术可使螺钉固定的安置更加准确和安全,既减少了手术和X线暴露时间,又有利于患者早期的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原文传递
三维“C”型臂透视导航下治疗髋臼骨折 被引量:5
20
作者 罗从风 张巍 +3 位作者 孙辉 高洪 曾炳芳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55-1260,共6页
目的探讨术中使用三维“C”型臂透视导航下髋臼骨折微创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8月至2010年12月,对20例无明显移位的髋臼骨折患者采用三维“C”型臂透视导航下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治疗,男9例,女11例;年龄26-54岁,平均... 目的探讨术中使用三维“C”型臂透视导航下髋臼骨折微创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8月至2010年12月,对20例无明显移位的髋臼骨折患者采用三维“C”型臂透视导航下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治疗,男9例,女11例;年龄26-54岁,平均(37.1±1.2)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5例,高处坠落伤5例。骨折按AO分型:A1.1型2例,A2.2型3例,A2.3型4例,A3.2型2例,A3.3型2例,B1.1型2例,B2.2型2例,B3.1型1例,C2.1型1例,C2.3型1例。结果伤后至入院时间为2-46h,平均(8.6-0.2)h。入院后行骨牵引3-14d后手术。术中共置入空心钉46枚,平均每枚置入时间为(22.6±1.2)min。除1枚空心钉因术中采集图像时出现较大偏差需重新置入外,其余均一次性准确置入,成功率为97.8%。置入后术中使用三维“C”型臂进行透视成像验证所有螺钉均未进入关节间隙,与术后CT扫描验证结果一致,符合率100%。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内固定失败。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22.8±1.7)个月。末次随访X线片示骨折愈合,螺钉置入位置满意。结论术中三维透视成像导航下对无明显移位髋臼骨折进行经皮微创内固定,可有效重建髋臼关节面的平整性,提高螺钉置入的精确度,减少切口长度与出血量,降低手术对患者的损害,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骨折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