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组自适应分配时隙的RFID防碰撞算法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张小红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28-1335,共8页
为了解决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系统中的多标签防碰撞问题,在分析帧时隙ALOHA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分组自适应分配时隙的RFID防碰撞算法(GAAS).首先让阅读器对标签随机所选的时隙进行扫描统计,并将其发送... 为了解决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系统中的多标签防碰撞问题,在分析帧时隙ALOHA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分组自适应分配时隙的RFID防碰撞算法(GAAS).首先让阅读器对标签随机所选的时隙进行扫描统计,并将其发送给每一个标签,标签再进行相应地时隙调整,使阅读器跳过空闲时隙和碰撞时隙,自适应地分配有效时隙,进而对标签进行快速识别.当未识别标签数比较大时,算法采用分组以及动态调整帧长等策略,以减少时隙处理的时间.仿真结果表明:GAAS算法提高了系统的识别效率和稳定性,降低了传输开销.特别是当标签数超过1000时,该算法的吞吐率仍保持在71%以上,比传统的帧时隙ALOHA-256算法和分组动态帧时隙ALOHA算法的系统效率分别提高了300%和9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识别 ALOHA算法 标签分组 吞吐率 自适应分配时隙
下载PDF
基于信息位编码的自适应搜索RFID防碰撞算法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小红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791-1798,共8页
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可实现对目标物体的自动识别.为了减少对物体标签识别时间,提出一种基于信息位编码的自适应搜索的防碰撞(AS)算法.读写器充分利用碰撞位信息,要求标签返回碰撞位编码信息,进而自适应地生成有效查询前缀,对标签进... 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可实现对目标物体的自动识别.为了减少对物体标签识别时间,提出一种基于信息位编码的自适应搜索的防碰撞(AS)算法.读写器充分利用碰撞位信息,要求标签返回碰撞位编码信息,进而自适应地生成有效查询前缀,对标签进行无空闲时隙识别,以减少查询次数,提高算法的性能.此外,AS算法也解决了读写器与标签通信中传输信息冗余等问题.本文通过理论分析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其中吞吐率的理论值与实验值的误差不超过5%,还从时间复杂度和通信复杂度对该算法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仿真结果表明:AS算法不仅提高了系统的性能,而且还降低了标签能量的消耗.特别是当标签数为1000时,该算法的吞吐率仍保持在61%左右,比查询树算法和自适应多叉树算法的系统效率分别提高了72%和20.1%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识别 防碰撞 信息位编码 自适应 空闲时隙
下载PDF
一种面向卫星通信的无速率Spinal码通信系统设计 被引量:2
3
作者 高向强 刘荣科 +2 位作者 刘保国 边红秀 《移动通信》 2019年第5期40-44,50,共6页
Spinal码作为一种新型的无速率编码方法,频谱效率优于现有的固定码率编码以及其他无速率编码方法,能够自适应当前的信道状态,在航天通信和深空探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AWGN信道模型下,基于USRP和IEEE802.11协议设计和实现了一种... Spinal码作为一种新型的无速率编码方法,频谱效率优于现有的固定码率编码以及其他无速率编码方法,能够自适应当前的信道状态,在航天通信和深空探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AWGN信道模型下,基于USRP和IEEE802.11协议设计和实现了一种新型无速率Spinal码的通信系统,主要包括数据和反馈链路、组帧格式、码字映射方法以及编译码的状态信息同步方式。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通过调整发送编码符号个数自适应当前的信道状态,不需要进行编码码率和调制模式的切换,与现有ACM架构的通信系统相比,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而且进一步简化了系统设计的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nal码 无速率码 软件无线电技术 自适应传输
下载PDF
一种不等差错保护的多用户随机接入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景云 刘荣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449-2456,共8页
针对在随机接入中由于碰撞导致吞吐率低、信道拥塞时不能满足高优先级数据有效传输的问题,提出一种具有不等差错保护性能的多用户随机接入方法。该方法将数据包复制多份,根据选定的度分布在不同时隙中传输,将随机接入过程映射到二分图上... 针对在随机接入中由于碰撞导致吞吐率低、信道拥塞时不能满足高优先级数据有效传输的问题,提出一种具有不等差错保护性能的多用户随机接入方法。该方法将数据包复制多份,根据选定的度分布在不同时隙中传输,将随机接入过程映射到二分图上;接收端利用连续干扰消除(SIC)技术,将碰撞的数据包恢复出来。在高链路负载下,从每帧中选取若干时隙,只允许高优先级用户接入,以提高对高优先级数据包的译码概率。使用"与或树"理论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进行了实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多用户随机接入方法与传统ALOHA协议相比,在低链路负载下有效避免由于碰撞引起的吞吐率下降;与IRSA协议相比,高链路负载下有效提高高优先级用户的吞吐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接入 不等差错保护 时隙ALOHA 连续干扰消除(SIC) IRSA
下载PDF
基于混沌加密的可同步更新RFID双向认证协议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小红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76-1383,共8页
针对日益突出的RFID系统安全隐私问题,提出了一个基于混沌序列的RFID双向认证协议。利用混沌对初始值的敏感性生成混沌序列,对密钥进行加密。该协议引入标签密钥动态更新机制,并设计了自同步解决方案,实现了对标签的二次认证。采用BAN... 针对日益突出的RFID系统安全隐私问题,提出了一个基于混沌序列的RFID双向认证协议。利用混沌对初始值的敏感性生成混沌序列,对密钥进行加密。该协议引入标签密钥动态更新机制,并设计了自同步解决方案,实现了对标签的二次认证。采用BAN逻辑对其安全性进行证明,并与已有的协议进行安全性分析和性能比较。其分析结果表明,该协议降低了标签成本,减少了标签和后端数据库的计算量,提高了后端数据库的检索效率。不仅有效地解决了RFID系统的隐私保护及安全问题,同时也提高了RFID协议认证的执行效率,更适合低成本的RF1D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识别 认证协议 混沌 隐私保护 BAN逻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