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诊疗指南 被引量:115
1
作者 杨明辉 +23 位作者 朱仕文 李庭 孙志坚 张萍 周雁 张伟 宋哲 董强 黄强 米萌 肖鸿鹄 孙旭 赵霞 程洋 王倩 翟建坡 王庚 张堃 柴益民 王满宜 吴新宝 余斌 马信龙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3-99,共7页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致死、致残率高。近年来,国际上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诊疗方面有很多的研究和进展,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的引入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效果。...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致死、致残率高。近年来,国际上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诊疗方面有很多的研究和进展,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的引入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效果。但我国目前的诊疗现状并不乐观,缺乏相应的规范和指南。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的原则,经全国数百位创伤骨科专家讨论通过,制定本指南。本指南仅适用于≥65岁低能量损伤造成的新鲜非病理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加速康复外科 创伤骨科 非病理性 诊疗现状 诊疗指南 低能量损伤
原文传递
关节内注射医用臭氧对大鼠膝退行性关节炎的影响 被引量:64
2
作者 余斌 朱权 +2 位作者 伊玢 何晓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52-855,共4页
[目的]观察医用臭氧膝关节腔内注射对大鼠退行性关节炎的影响,探讨不同浓度医用臭氧对退行性关节炎的防治效应及可能机理。[方法]将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A(正常对照组)、B(模型组)、C(空气组)、D(35μg/ml医用臭氧组)、E(70μg/ml医用臭氧... [目的]观察医用臭氧膝关节腔内注射对大鼠退行性关节炎的影响,探讨不同浓度医用臭氧对退行性关节炎的防治效应及可能机理。[方法]将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A(正常对照组)、B(模型组)、C(空气组)、D(35μg/ml医用臭氧组)、E(70μg/ml医用臭氧组)5组,后4组复制出膝退行性关节炎(OA)模型,D、E组依据浓度不同,隔日1次给予膝关节腔内注射医用臭氧,每次1ml,间隔一周再注射,共2周。4周后处死动物,HE染色观察光镜下关节软骨的一般形态、Masson染色进行软骨Mankin’s评分,关节灌洗液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作为检测指标。[结果]B组光镜下关节软骨退变明显,Masson染色可见蓝绿色丢失较重,SOD下降,MDA升高;D组显微镜下关节软骨形态观察有明显改善,Mankin’s评分较A组无显著性差异,与B、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SOD升高,MDA下降;E组显微镜下及Mankin’s评分较B组无明显改善,SOD下降,MDA升高。[结论]浓度为35μg/ml医用臭氧组能够减轻退行性关节炎软骨退变,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从而有效防治退行性关节炎,而浓度为70μg/ml医用臭氧组引起组织细胞脂质过氧化反应,导致关节软骨组织结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退行性膝关节炎 关节软骨 超氧化物岐化酶 丙二醛
下载PDF
不同内固定方式固定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模型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9
3
作者 张晟 余斌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3-169,共7页
[目的]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骨折线相对垂直,骨不连发生率高,本研究即骨折以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分析5种内固定方式固定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从而为此类骨折治疗理念提供参考。[方法]根据Pauwels Ⅲ型骨折类型建立股... [目的]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骨折线相对垂直,骨不连发生率高,本研究即骨折以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分析5种内固定方式固定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从而为此类骨折治疗理念提供参考。[方法]根据Pauwels Ⅲ型骨折类型建立股骨颈骨折有限元模型,同时建立5种内固定模型,分别为:a:2枚拉力螺钉模型;b:3枚"倒品字"形排列拉力螺钉模型;c:3枚"倒品字"型排列全螺纹空心螺钉;d:股骨颈锁定钢板的内固定模型;e:InterTan钉板系统固定模型。并于Ansys软件中建立5种内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同内固定的von Mises应力分布及位移分布、股骨的von Mises应力分布及位移分布,并比较股骨及内固定模型应力峰值、位移峰值,分析骨折固定后生物力学稳定性。[结果]骨折端应力峰值大小分别为:a:10.58 MPa;b:12.51 MPa;c:17.13 MPa:d:5.14 MPa;e:1.62 MPa。内固定的应力峰值分别为a:210.91 MPa;b:116.49 MPa;c:62.56MPa:d:142.49 MPa;e:65.72 MPa。所有模型的位移均集中于股骨头处,其峰值为:a:1.17 mm;b:1.11 mm;c:0.72 mm;d:0.99 mm;e:0.76 mm。[结论]钉板系统对骨折端的力学稳定性维持优于螺钉系统,且能有效预防股骨颈短缩,为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推荐的内固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 钉板系统 空心钉 愈合 股骨颈短缩
原文传递
感染性骨缺损局部抗生素载体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7
4
作者 赵行琪 余斌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3-181,共9页
四肢开放性骨折的早期处理及慢性骨髓炎的治疗均需进行彻底清创,清除污染及感染的骨组织后通常会造成骨缺损。若此类骨缺损的处置不当,极易发展成感染性骨缺损。感染性骨缺损治疗复杂,抗生素载体系统的应用可同时起到填充骨缺损和预防... 四肢开放性骨折的早期处理及慢性骨髓炎的治疗均需进行彻底清创,清除污染及感染的骨组织后通常会造成骨缺损。若此类骨缺损的处置不当,极易发展成感染性骨缺损。感染性骨缺损治疗复杂,抗生素载体系统的应用可同时起到填充骨缺损和预防、治疗感染灶的作用。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载体大体可分为不可生物降解吸收及可生物降解吸收2大类材料,可生物降解吸收材料又包括生物陶瓷类材料、天然高分子聚合材料、合成高分子聚合材料以及复合材料。本文的目的即在于回顾近年来用于感染性骨缺损治疗的各类抗生素载体的特性及临床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炎 骨折 开放性 硫酸钙 骨缺损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原文传递
支撑钢板治疗胫骨后pilon骨折 被引量:23
5
作者 汪志中 黄梅 +4 位作者 王斌 林烨澎 李新旭 罗晓东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69-573,共5页
目的探讨支撑钢板治疗胫骨后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2例胫骨后pilon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5例;年龄30,56岁,平均41.2岁;骨折采用Haraguchi等CT分型:I型5例,Ⅱ型3例,Ⅲ型4例。手术采... 目的探讨支撑钢板治疗胫骨后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2例胫骨后pilon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5例;年龄30,56岁,平均41.2岁;骨折采用Haraguchi等CT分型:I型5例,Ⅱ型3例,Ⅲ型4例。手术采用后外侧或后外.后内侧联合入路,骨折块直视下复位支撑钢板固定,术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效果,影像学评估采用膝关节炎(OA)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2~30个月(平均21.2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13~19周,平均15周;完全负重时间15~23周,平均16周。踝关节活动度跖屈36°~42°,平均40.4°;背伸38°~44°,平均42.6°。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为82-97分,平均88.2分;患者静息、主动活动及负重VAS评分分别为0.5~0.8分(平均0.66分)、0.6~0.9分(平均0.82分)及1.2-1.8分(平均1.41分);OA评分为0.6.0.8分,平均0.71分。末次随访时未见骨折畸形愈合、内固定物松动及患踝疼痛、僵直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支撑钢板治疗胫骨后pilon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其确切的固定效果有助于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胫骨后pilon骨折较好的手术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骨板 踝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髓内钉治疗复杂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经验总结 被引量:22
6
作者 张晟 杨俊 +4 位作者 陈滨 郭刚 冯卫 余斌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58-961,共4页
目的总结分析髓内钉治疗复杂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32例复杂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13例,女19例;年龄为54~89岁,平均68.7岁。骨折AO分型:31-A2.3型18例... 目的总结分析髓内钉治疗复杂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32例复杂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13例,女19例;年龄为54~89岁,平均68.7岁。骨折AO分型:31-A2.3型18例,31-A3.3型1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或InterTAN髓内钉固定。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尖顶距、术后1年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综合分析髓内钉治疗复杂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及经验。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63.3min(42.9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263mL(137~646mL)。30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6.7个月(12.38个月)随访,2例患者于术后12个月内死亡。30例患者术后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8.2个月(6~12个月)。尖顶距平均为19.8mm(15~28mm)。术后12个月30例患者SF-36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30例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为83.6分(71~92分)。无髓内钉断裂、髋内翻畸形、塌陷、股骨头切割及骨不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复杂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前需充分理解骨折的移位机制,测量患者的解剖学参数,选择正确的内固定物;术中使用多种复位工具辅助复位可提高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骨钉
原文传递
骨折不愈合的诊断及治疗建议 被引量:21
7
作者 吴航天 赵行琪 +1 位作者 余斌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4期33-36,共4页
骨折的愈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能否成功愈合取决于多种内源和外源因子,愈合过程中的一些因素改变往往导致骨折的延迟愈合甚至骨不连。骨不连的发生率在5%~10%之间,随着严重损伤患者数量增多,骨不连发生率亦在随之增加。骨不连有很高的社... 骨折的愈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能否成功愈合取决于多种内源和外源因子,愈合过程中的一些因素改变往往导致骨折的延迟愈合甚至骨不连。骨不连的发生率在5%~10%之间,随着严重损伤患者数量增多,骨不连发生率亦在随之增加。骨不连有很高的社会经济负担,主要是由间接成本造成的,如由于治疗时间长而造成的生产力损失。近年来,对于骨不连发病的影响因素、诊断及治疗方式的研究加深了外科医师对骨不连的认识。随着对骨不连认识的不断深入,外科医师对骨折的早期处理也进行了改善,从而降低了骨不连发生的风险,另外对骨不连本身的处理方式也得以进一步改良。本文的目的即在于回顾目前已发表的文献,以期增加临床医师对骨不连这一骨折并发症的认识以及为临床上选择恰当合理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不连 骨替代材料 髓内钉 外固定架
下载PDF
解剖结构完整的踝关节有限元模型构建及意义 被引量:16
8
作者 刘清华 余斌 +3 位作者 金丹 张美超 王丹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3,共3页
目的构建包含踝关节各骨与韧带等完整解剖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踝关节生物力学研究提供数字化平台。方法对1例正常青壮年男性的右足行螺旋CT扫描,获取其CT图像,利用Mimics软件重建足踝部骨骼及外围软组织的三维结构,分别通过FreeForm... 目的构建包含踝关节各骨与韧带等完整解剖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踝关节生物力学研究提供数字化平台。方法对1例正常青壮年男性的右足行螺旋CT扫描,获取其CT图像,利用Mimics软件重建足踝部骨骼及外围软组织的三维结构,分别通过FreeForm和SolidWorks处理后导入ANSYS及Workebench模块,建立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有限元网格划分。通过解剖和文献数据模拟建立踝关节软骨、韧带、跖筋膜、小腿骨间膜,对模型进行加载与验证。结果建立了2个包含骨与软组织结构的正常人体右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加载结果与相应数据对比具有一致性。结论成功建立了解剖结构完整的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该模型较客观地反映了踝关节的解剖结构和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有限元法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非扩髓髓内钉与外固定器治疗Ⅱ/Ⅲ型开放性胫骨骨折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5
9
作者 黄梦全 余斌 +2 位作者 张晟 黄华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1695-1699,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非扩髓胫骨髓内钉(UTN)和外固定器(EF)治疗Ⅱ/Ⅲ型开放性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2009.3)、EMBASE(1974~2009.3)、Cochrane图书馆(2009.1)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2008.12),手工检索相... [目的]系统评价非扩髓胫骨髓内钉(UTN)和外固定器(EF)治疗Ⅱ/Ⅲ型开放性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2009.3)、EMBASE(1974~2009.3)、Cochrane图书馆(2009.1)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2008.12),手工检索相关的中英文骨科杂志。收集UTN和EF治疗Ⅱ/Ⅲ型胫骨开放性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半随机对照试验(CCT),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4个实验,RCT、CCT各2篇,共300例。Meta分析显示,(1)UTN组与EF组的不愈合率、延迟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UTN组畸形愈合率显著低于EF组,固定器断裂率明显高于E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ⅢA型胫骨开放性骨折,UTN组的浅部感染率显著低于EF组,深部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B型胫骨开放性骨折的浅部和深部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的临床研究证据显示,与EF组比较,UTN可降低Ⅱ/Ⅲ型胫骨开放性骨折畸形愈合率和ⅢA型骨折的浅部感染率,但因研究质量及研究样本的局限性,尚需进行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实验予以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髓内钉 外固定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基于MRI、CT影像下膝关节及交叉韧带重建可视化的初步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余斌 +2 位作者 苏秀云 金丹 余正红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69-472,共4页
目的通过MRI、CT影像结合三维重建交叉韧带及膝关节的股骨、胫腓骨部分,初步探讨MRI三维可视化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16例正常受试者的双侧膝关节分别进行CT及MRI扫描,通过软件利用MRI三维重建交叉韧带,测量其解剖学数据;再利用C... 目的通过MRI、CT影像结合三维重建交叉韧带及膝关节的股骨、胫腓骨部分,初步探讨MRI三维可视化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16例正常受试者的双侧膝关节分别进行CT及MRI扫描,通过软件利用MRI三维重建交叉韧带,测量其解剖学数据;再利用CT影像三维重建膝关节的股骨、胫腓骨部分,进一步进行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计算机模拟。结果三维重建后的交叉韧带及膝关节的股骨、胫腓骨部分具有良好的形态和清晰的边界,可精确测量解剖数据;通过透明化处理,可以去除遮挡部分而清晰显示感兴趣部位;可进行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计算机模拟,并精确测量相关数据。结论基于MRI、CT影像下膝关节及交叉韧带的三维重建是可行的;三维影像重建后可以作为解剖学手段应用于正常人交叉韧带的解剖学研究,并对临床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后交叉韧带 磁共振成像 成像 三维
原文传递
移位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疗效对比的Meta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刁喜财 覃承诃 +3 位作者 林庆荣 余斌 姜楠 《中国全科医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59-1263,共5页
目的比较移位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ENTRA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收集关于移位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疗效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 目的比较移位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ENTRA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收集关于移位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疗效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Cochrane协作网的标准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并提取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共627例患者,结果显示,手术组治疗后对穿鞋有影响的患者例数少于保守组〔RR=0.42,95%CI(0.26,0.68),P=0.0004〕,不能返回原工作岗位的患者例数少于保守组〔RR=0.46,95%CI(0.27,0.81),P=0.006〕,并发症发生率高于保守组〔RR=1.47,95%CI(1.06,2.04),P=0.02〕;两组治疗后Bhler角变化程度〔MD=6.5,95%CI(-0.34,13.34),P=0.06〕、跟骨高度变化程度〔MD=1.0,95%CI(-2.47,4.47),P=0.57〕、行走距离受限患者例数〔RR=0.88,95%CI(0.57,1.36),P=0.56〕、患肢残留痛患者例数〔RR=0.73,95%CI(0.40,1.36),P=0.3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治疗移位型跟骨关节内骨折在解剖结构重建及相关社会功能恢复方面的效果优于保守治疗,综合考虑,手术治疗应是其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跟骨 关节内骨折 外科手术 保守治疗 META分析
下载PDF
有限元法分析后内侧骨折对近端股骨的力学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黄梦全 余斌 +3 位作者 林春秀 李贺丹 徐丹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4-296,共3页
[目的]研究后内侧骨折对近端股骨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利用CT扫描图像建立高度仿真的完整近端股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累及小粗隆和内侧皮质的后内侧骨折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后内侧骨折后股骨最大应力... [目的]研究后内侧骨折对近端股骨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利用CT扫描图像建立高度仿真的完整近端股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累及小粗隆和内侧皮质的后内侧骨折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后内侧骨折后股骨最大应力出现在骨折缺损的前内侧。单独小粗隆骨折后股骨颈上下、内外侧皮质应力无明显变化;骨折累及1/2内侧皮质后,内侧皮质最大等效应力显著升高约47%,外侧皮质应力升高约12%;内侧皮质完全累及时,内侧皮质应力升高约247%,外侧升高约66%。[结论]不同大小的后内侧骨折块对近端股骨的应力大小及分布影响不同。从力学角度考虑,用动力髋螺钉治疗粗隆间骨折时,可根据后内侧骨折块大小作适当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粗隆 骨折 股骨 生物力学 有限元
原文传递
正常人足踝部有限元模型的构建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清华 余斌 +4 位作者 金丹 张美超 王丹 罗吉伟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74-177,共4页
目的研究足踝部有限元模型的构建方法,为足踝部生物力学提供一个数字化研究平台。方法获取一名30岁男性志愿者的右足螺旋CT扫描图像,利用Mimics软件重建出足踝部28块骨骼及外围软组织的三维结构,通过SolidWorks处理后导入Ansys的Work... 目的研究足踝部有限元模型的构建方法,为足踝部生物力学提供一个数字化研究平台。方法获取一名30岁男性志愿者的右足螺旋CT扫描图像,利用Mimics软件重建出足踝部28块骨骼及外围软组织的三维结构,通过SolidWorks处理后导入Ansys的Workebench模块,建立足踝部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模型中还通过解剖和文献数据模拟建立各关节软骨、韧带、跖筋膜、小腿骨间膜,然后模拟踝关节正常站立状态下受力,选择相应边界条件进行加载分析。结果建立了一个包含骨与外围软组织等复合结构的正常人体右足三维有限元模型,相对客观地反映了人体足踝部的基本解剖结构和力学特性。模拟人体站立状态垂直加载600N载荷于胫骨下端的上截面,踝关节胫骨下关节面应力主要分布于中部及前外侧,最大应力为3.97MPa,平均接触应力为1.52MPa,接触面积为343.6mm^2。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正常人体足踝部三维有限元模型经验证结果可靠,可进一步用于足踝部损伤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数字化技术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骨科急症处理原则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11
14
作者 唐佩福 +22 位作者 侯志勇 吴新宝 张长青 王俊文 邢欣 邵增务 喻爱喜 王钢 陈滨 张萍 王博炜 郭晓东 汤欣 周东生 刘璠 陈爱民 张堃 李开南 朱燕宾 余斌 姜保国 张英泽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0-103,共4页
自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医院相继收治多个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1]。患者症状多为发热、乏力、干咳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部分重症患者出现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脓毒症休克、甚至病死。2020年1月7日,我国... 自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医院相继收治多个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1]。患者症状多为发热、乏力、干咳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部分重症患者出现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脓毒症休克、甚至病死。2020年1月7日,我国研究人员首次从患者标本中检测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2]。2020年1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2020年1号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并按照甲类传染病进行防疫、控制[3]。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命名为"COVID-1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感染 甲类传染病 呼吸困难 暴露史 肺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卫生健康
原文传递
基于三维重建技术对国人胫骨近端截面的形态学测量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钰军 余斌 +3 位作者 罗彪 周然 王博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50-853,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正常膝关节数字模型,测量胫骨近端不同截面线性参数,探讨性别及截骨厚度差异对胫骨假体基底部形态设计的影响。[方法]选取36例正常成人左侧膝关节,男女各半,年龄18~55岁,平均43岁;利用原始CT扫描图像资料重建膝关节,对... [目的]通过建立正常膝关节数字模型,测量胫骨近端不同截面线性参数,探讨性别及截骨厚度差异对胫骨假体基底部形态设计的影响。[方法]选取36例正常成人左侧膝关节,男女各半,年龄18~55岁,平均43岁;利用原始CT扫描图像资料重建膝关节,对胫骨近端进行模拟截骨,测量各截面内外侧前后径和横径。比较各测量值在性别间及截骨面间的差异。[结果]获取正常胫骨近端截面内外侧前后径、横径、前后径与横径的比值,内外侧前后径、横经、前后径与横径的比值在不同性别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内外侧前后径、前后径与横径的比值在不同截骨面高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胫骨平台截面的几何形态不同于西方人,应用进口胫骨假体要考虑国人的特点;性别及胫骨截骨厚度会影响胫骨假体的设计和置换术中假体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胫骨近端截面 假体 性别
下载PDF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侧支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智伟 余斌 +2 位作者 覃承诃 罗吉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2-215,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重建技术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侧支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3月-2010年1月,收治7例足、踝及胫前区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6例,女1例;年龄6~51岁。交通事故伤4例,重物压伤3例。损伤部位:足部2例,踝...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重建技术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侧支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3月-2010年1月,收治7例足、踝及胫前区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6例,女1例;年龄6~51岁。交通事故伤4例,重物压伤3例。损伤部位:足部2例,踝部2例,胫前区3例。伤后至入院时间为8 h~40 d,平均20 d。创面伴骨、肌腱等组织外露,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12 cm×7 cm~20 cm×14 cm。入院后对合并伤进行对症处理,4~16 d后手术。术前先行皮瓣数字化三维重建,并行皮瓣设计。术中切取大小为15 cm×9 cm~22 cm×16 cm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侧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缺损。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术后皮瓣均成活,创面及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皮瓣外形、质地较好,恢复保护性感觉,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踝关节功能满意,背伸19~22°,跖屈30~36°,正常行走。供区无明显瘢痕形成,肢体无异常。结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侧支皮瓣血供可靠,操作简便,对供区影响小,术前三维重建设计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可作为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股外侧动脉皮瓣 下肢软组织缺损 三维重建 修复
原文传递
华南地区四肢创伤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赵行琪 万皓阳 +5 位作者 覃汉俊 姜楠 林庆荣 杨俊 余斌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41-745,共5页
目的:总结华南地区创伤区域医疗中心四肢创伤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检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骨科-创伤骨科病例系统,时间范围: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9月1日,回顾性采集诊断为四肢创伤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特征信息,如性别、发病... 目的:总结华南地区创伤区域医疗中心四肢创伤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检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骨科-创伤骨科病例系统,时间范围: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9月1日,回顾性采集诊断为四肢创伤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特征信息,如性别、发病年龄、致伤原因、是否开放、是否多个部位感染、术中组织致病微生物培养结果、致病菌数量与种类以及是否进行截肢等,并对上述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及统计。结果:华南地区共计有674例创伤性骨髓炎患者,男女比为4.81∶1。造成创伤性骨髓炎的外伤以开放性损伤为主(64.09%,432/674)。创伤性骨髓炎的主要致伤原因为交通伤(39.51%,211/534)。创伤性骨髓炎以单发感染病灶为主(83.68%,564/674),主要累及下肢:胫骨(53.19%,300/564)、股骨(18.97%,107/564)、跟骨(11.70%,66/564)及其他足部骨(4.61%,26/564)。术中取组织标本进行致病微生物培养的阳性率为65.26%(355/544)。多数创伤性骨髓炎患者由单一致病微生物感染引起(74.65%,265/355),最常见的单一致病微生物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8.11%,101/265),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20.00%,53/265)。创伤性骨髓炎所致截肢率为3.71%(25/674),整体致残率为4.45%(30/674)。结论:华南地区四肢创伤性骨髓炎好发于男性,多继发于开放性骨折。创伤性骨髓炎最常见的致伤原因是交通伤,好发于下肢骨,最常见的致病微生物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骨髓炎 骨折 开放性 交通伤 金黄色葡萄球菌 胫骨
原文传递
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最新诊疗进展 被引量:8
18
作者 马云飞 张晶 +5 位作者 姜楠 相大勇 林庆荣 王磊 余斌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23-328,共6页
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临床发生率高,需要结合体征和影像学检查进行准确诊断。目前保守治疗和手术缝合是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主要方法,但最佳的治疗方法仍然存在争议。本文回顾分析近年来发表的有关急性跟腱断裂损伤的相关文献,对跟腱断... 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临床发生率高,需要结合体征和影像学检查进行准确诊断。目前保守治疗和手术缝合是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主要方法,但最佳的治疗方法仍然存在争议。本文回顾分析近年来发表的有关急性跟腱断裂损伤的相关文献,对跟腱断裂发生的危险因素、诊断、治疗、早期功能锻炼的意义、术后并发症、预后评估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 足损伤 综述 断裂
原文传递
自体掌长肌移植重建喙锁韧带结合带线锚钉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 被引量:7
19
作者 罗吉伟 余斌 +2 位作者 魏宽海 覃承诃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14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观察自体掌长肌移植重建喙锁韧带结合带线锚钉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Rockwood分型Ⅲ度以上的肩锁关节脱位患者30例,以自体掌长肌移植重建喙锁韧带,强生带线锚钉固定维持锁骨于复位状态,... 目的观察自体掌长肌移植重建喙锁韧带结合带线锚钉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Rockwood分型Ⅲ度以上的肩锁关节脱位患者30例,以自体掌长肌移植重建喙锁韧带,强生带线锚钉固定维持锁骨于复位状态,观察疗效,包括X线片检查复位效果及Roekwood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术后对30例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16个月,术后12个月的患肢肩关节Rockwood评分,优25例(83.33%),良4例(13.33%),可1例(3.33%),差0例(0%),优良率96.7%。结论白体掌长肌移植重建喙锁韧带结合带线锚钉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效果优良,可成为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一种较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关节脱位 掌长肌 重建 带线锚钉
原文传递
内置物表面培养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致病菌中的检出效能初探 被引量:3
20
作者 姜楠 陈鹏 +4 位作者 陈晶 宋宸升 林庆荣 余斌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6-301,共6页
目的:评估一种内置物表面培养方式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致病菌中的检出效能。方法:前瞻性筛选自2020年1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骨科-创伤骨科、诊断为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根据临床诊疗原则需取出内置物的患者。... 目的:评估一种内置物表面培养方式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致病菌中的检出效能。方法:前瞻性筛选自2020年1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骨科-创伤骨科、诊断为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根据临床诊疗原则需取出内置物的患者。将所有患者术中取出的内置物于无菌环境下采用生理盐水冲洗2遍后,表面浇筑薄层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随后置于37℃含5%CO 2的细菌培养箱,每天观察内置物表面及周围变化,必要时再次加注培养基避免其干涸凝固,培养2周,对于出现的菌落予无菌咽拭子采集3个独立菌落送检验科进行鉴定;将鉴定结果与传统术中多点取材进行培养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纳入75例患者,其中男56例,女19例;年龄(46.2±15.4)岁;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胫骨(37例),最常见的内置物类型是钢板螺钉(59例);内置物表面细菌阳性率为86.7%(65/75),显著高于传统术中多点取材培养的52.0%(3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传统培养阴性的80.5%(29/36)采用内置物表面培养可获得阳性结果;传统培养阳性而采用内置物表面培养获得阴性结果的患者3例;36例患者两种方式的培养结果均为阳性,35例患者两种方式的结果一致,一致率为97.2%(35/36);内置物表面培养方法的培养时间[1(1,2)d]显著短于传统培养方式[3(3,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65例内置物表面培养的阳性患者中,59例为单一菌种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9例)。结论:内置物表面培养致病菌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阳性率高,培养时间短,可作为传统培养方法的一种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疾病 感染性 内固定器 细菌感染 骨折固定术 前瞻性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